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前人对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活动特征的研究成果,包括构造地貌、活动方式及年代、古地震探槽;应力状态的研究成果包括最大主应力方向、稳定性及动力机制分析等。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活动特征具有分段性,总体上具有东北新、西南老的特点,其最新活动年代为安徽北段的晚更新世;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最大主应力为NEE。说明该段整体受到近东西方向的挤压。  相似文献   

2.
阜康断裂带是北天山东段博格达弧形推覆构造一条重要的地质地貌构造分界线,吉木萨尔段位于阜康断裂带最东部,晚第四纪以来断裂活动性明显,地表形成一系列的地质地貌现象。通过在吉木萨尔段开展详细的地质地貌调查、断裂陡坎测量以及探槽剖面分析等工作,从探槽发现8次古地震事件,由老到新发生年代分别为:E1(257±24~376±22)ka B.P.;E2(2271±193~257±24)ka B.P.;E3(155±04~227±09)ka B.P.;E4(133±04~1359±116)ka B.P.;E5(87±05~133±04)ka B.P.;E6(65±15~675±057)ka B.P.;E7(20±10~35±08)ka B.P.;E8(?~20±10)ka B.P.。最新一次古地震为距今约(20±10)ka,古地震事件复发周期为(24-745)ka。吉木萨尔东南探槽有两条平行断层陡坎F1-7-1及F1-7-2。根据测年结果显示:最新活动时代分别为(87±05)ka和(20±10)ka,F_(1-7-1)早于F_(1-7-2)形成。  相似文献   

3.
某水利枢纽坝区构造特征及其对岩溶发育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水利枢纽区构造基本格局形成于早白垩世的燕山运动,此时构造应力场以NE向为最大主应力方向,形成了规模较大的NE向百兴向斜;渐新世以来,区域表现为大面积的间歇性隆升,构造应力场转变以NW向为最大主应力方向,形成坝区占统治地位的NE向构造,在坚硬的岩层中形成大量节理裂隙,软弱岩层中则表现为塑性变形。这种构造特征对岩溶的发育具有控制性作用:(1)构造发育史控制了岩溶发育演化史,(2)构造运动的间歇性导致岩溶的多层性及继承性,(3)褶皱限制了岩溶呈NE向带状分布,(4)不同岩层内构造特征相异导致岩溶仅在某些岩层内较发育,(5)节理裂隙控制了岩溶发育的部位及形态规模。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泉州市区域地壳结构、地质构造、构造应力场和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泉州市在第四纪中更新世之前位于环太平洋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中,地壳运动频繁而又强烈,地质构造复杂;现代处于菲律宾海板块对欧亚板块挤压形成的"台湾动力触角"影响区,但区内的断裂不具全新世活动性,新构造运动不强烈,有史以来未见≥5.0级地震记载,属于地壳相对稳定区,未来遭遇6.0级地震的危险性不大,其地震破坏性影响主要来自周边孕震区,特别是东部海域,与"台湾动力触角"的作用和滨海断裂带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地壳构造变形的联合现象是由联合构造应力场形成的。不同方向、方式和大小的外力同时作用于同一地域产生折衷的联合构造应力场及联合构造体系。本文根据应力叠加原理推导二维条件下任意三种均匀或渐变应力场的叠加,借助计算机计算联合应力场,并成图,以及阐明这些联合应力场及联合构造型式的特征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连片解释了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地震反射层,利用MOVE软件恢复了古构造发育史,并研究了底辟构造之间演化差异性。结果表明,东方区、昌南区、乐东区底辟构造活动集中在中新世、上新世和全新世~更新世,但具体活动时间及期次均差异较大,揭示了底辟构造演化具有非同期性。同时也说明:虽然盆内底辟构造展布可大致划分成5排,但由于其活动确切时间和期次均不同,所以不可能为盆地左旋或右旋某期应力场走滑作用的产物;因沿底辟轴线方向并未发现两个同期发育的底辟构造,所以走滑断裂不可能穿过底辟带;底辟演化的差异性了决定其每个单体成藏过程均具有独立性。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是理解中亚构造格局变化的主要机制。随着其远程效应的北移,位于中亚腹地的准噶尔盆地在周边山脉抬升的影响下,南北缘发生构造活动。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将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概括如下:古新世,因基底断裂复活,盆地北部开始发生逆冲推覆活动;渐新世末期,博格达山脉恢复隆升,古牧地背斜发生构造变形;中新世以来,盆地南缘逐渐形成了三排构造带;上新世末期—更新世以来,北部基底断裂活动,南缘西段和东段分别形成浅层背斜和断裂。目前,由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传播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需要更多的地质证据来证实它在不同阶段的传播方式以及使盆地发生构造变形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玲珑金矿田不同级别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著名的胶东玲珑金矿田中 ,发育有众多的断裂构造 ,这些断裂构造具有明显的主次之分 ,并对金矿化起着不同的控制作用。其中 ,破头青断裂为一级控矿构造 ,它控制了整个金矿田矿脉的空间分布、矿化类型、矿物组合以及矿化深度的规律性变化。玲珑断裂为二级控矿构造 ,它控制了次级矿脉的富矿段 ,导致矿脉的斜列及走向变化 ,其产状对两侧次级矿脉的赋矿标高产生一定的制约。矿田内其他NE—NEE方向的众多断裂为三级控矿构造 ,它控制了矿体的产出位置、形态、产状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高压电子显微镜对带内的变形石英进行显微构造超微构造观测和估算变形参数(σ_1-σ_3=85.0MPa,ε_s=10~(-9)~10~(-10)/S),认为该区变质岩形成于深层环境,是长期缓慢变形的结果。变形石英位错构造为变形阶段和恢复阶段的混合体,其变形机制为塑性形变。采用石英光轴干涉图法,在偏光显微镜下对水平定向薄片进行岩组测量,绘制成该区的石英光轴方位图,探讨其构造变形的演化历史。首次划分出S(或S+S)和B+S构造岩岩组类型及Ⅰ型、Ⅳ型和Ⅴ型石英定向类型。应力场随着构造变形的演化作逆时针旋转。山南北挤压应力场逐渐变为单向推挤的应力场,从而认为构造变形是多期次的叠加。  相似文献   

10.
江西盛源火山盆地铀矿地质找矿工作以往更多关注早白垩世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的含矿性以及早寒武世外管坑组矿源层等问题,忽视了构造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文章在收集和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些年来该区铀矿地质调查工作取得的最新成果,探讨构造对该区铀成矿的控制作用,并总结铀成矿规律。不同时期、级别、性质和序次的断裂组成控矿构造系统;萍乡—广丰深断裂带控制武功山—铅山铀成矿带呈近EW向展布,较大规模的"构造结"决定铀矿田的产出位置,低级别的EW向、NE向和NW向断裂控制铀矿体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对薄板成形应变场的传统的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 ,指出其不足和误差的来源 ,并提出了数字图像分析法测量薄板成形中的应变场 ,对测量原理 ,新的测量方法对老方法的改进 ,以及如何降低误差进行了介绍 ,指出了这种方法的前景 ,同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岩体中的初始地应力场是岩体稳定性与工程运营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以东营子隧道工程为例,以隧址区构造应变作为待求解的约束条件,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实测地应力资料,运用有限元软件对隧址区地应力场进行了回归反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区域构造应变获得的隧址区初始应力场克服了边界条件对地应力场的影响,更加准确地反映了隧址区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可为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提供准确的位移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深潜耐压球壳在真实下潜过程中全局应力场难以直接获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深潜耐压球壳应力场映射算法。方法 构建深潜耐压球壳有限元模型,并开展仿真分析。提出深潜耐压球壳监测布点方案,进而利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LSTM),将测点应力信息作为输入,将全局应力场信息作为输出,构建深潜耐压球壳应力场映射模型。最后,对不同测点下的映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模型试验结果相比,仿真误差小于2%。与DNN模型及BP模型相比,映射误差分别下降94.92%与97.76%。结论 所提映射算法可在部分测点失效的情况下仍可以保持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4.
环境应力筛选与应力激发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结合工程实践体会,探讨了GJB1032对环境应力筛选规定的几点不合适的要求。通过回顾环境应力筛选的发展,指出了环境应力筛选本质上是一种应力激发试验。并简要介绍了应力激发试验.  相似文献   

15.
管线钢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介绍了管线钢应力腐蚀开裂(SCC)的类型、条件及特点.就环境因素、力学因素和材料因素对管线钢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在环境因素方面,近中性和高pH值分别导致了不同类型的SCC,H2S和CO2-3-HCO3-浓度升高促进管线钢SCC的发生,低温和外加过电位增加SCC的敏感性;力学方面,载荷类型及应变速率比实际应力对管线钢SCC的影响更重要;材料因素方面,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决定了显微组织,进而影响管线钢发生SCC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江苏油田试采二厂泄洪道典型抽油机高架进行结构风险因素识别,分析评估了抽油机高架结构的可靠性,并提出重大风险控制与管理措施,以确保泄洪道抽油机高架采油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17.
以自行研制的交变脉冲电源为基础,在自制的磁场-电化学场一体化水处理反应器中,使用铝片为可溶性电极,并同时施加磁场和交变脉冲电解电流,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在磁感应强度为0.08 T,脉冲峰值电流密度为5 A/dm2,平均脉冲峰值电压为2.0 V,脉冲电流周期为3 s及处理时间为90 min的工艺条件下,相对于相同电化学条件的单一交变脉冲电絮凝处理,新鲜垃圾渗滤液的CODCr与NH3-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41%和6.56%;老龄垃圾渗滤液的CODCr与NH3-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6.01%和7.82%.表明磁场与电化学场的协同作用明显地提高了废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超  郑晓英 《环境科学》2008,29(8):2235-2241
对不同剪切应力(0.189、0.267、0.327和0.377 N/m2)下4个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态结构、比耗氧速率(SOUR)以及胞外聚合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具有稳定的基本形态特征,其微生物主要由杆菌、球菌和丝状菌组成;其中杆菌能承受高剪切作用.是剪切应力为0.377 N/m2时的优势菌群.4个反应器中污泥粒径分布范围分别为0.2-0.5、0.5-1.5、0.5-1.5和0.3-0.5 mm;SOUR分别为34.54、40.08、46.26和46.42 mg/(g·h),胞外多聚糖分别为59.71、66-81、80.88和109.99 mg/g,胞外蛋白质分别为9.29、9.80、12.35和17.02 mg/g.好氧颗粒污泥比耗氧速率SOUR和胞外聚合物与剪切应力有很好的正相关性.确定了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活性与剪切应力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深圳市宝安污水海洋处置工程为背景,针对目前国内外进行排放口近区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建立了一套详细的采用超标概率场、侵袭频率场分析时域法的计算结果的方法.通过输入排放口丰、枯水期大、小潮的监测数据,计算得出了这4种状况下,排放污水产生的超标概率场和侵袭频率场,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张薇  黄建国  袁玲  李阳波  何林卫 《环境科学》2014,35(10):3862-3868
酸铝危害和土壤贫瘠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衰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外生菌根真菌抗铝毒和活化土壤养分有益于防止森林退化和提高森林生产力.试验在Al3+胁迫条件下,以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Pt 715)、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L.:Fr.)Gray,Sl 13)和亚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subluteus(Peck)Snell ex Slipp&Snell,Ss 00)等3株外生菌根真菌为材料,土壤为钾源,采用培养试验研究了它们的生长、有机酸和H+分泌,以及对土壤钾的利用.结果表明,在Al3+胁迫和缺钾下,3株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氮、磷、钾吸收,以及有机酸和H+分泌均受Al3+浓度的调节.在Al3+浓度较低时,它们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到达峰值后又随Al3+浓度升高而降低.抗Al3+性较强的菌株出现峰值时的Al3+浓度高,反之亦然.Pt 715的生物量和氮吸收量达到峰值时的Al3+浓度分别是Ss 00和Sl 13菌株的4倍和2倍,磷钾吸收和有机酸及H+分泌量也显著高于Ss 00和Sl 13.此外,3株菌株均能利用土壤矿物结构钾,Pt 715、Ss 00和Sl 13对矿物结构钾的分解率分别高达2.10%、1.43%和1.17%,其利用能力与有机酸分泌的种类、数量和H+分泌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