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极生物膜法反硝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电极生物膜反硝化反应器中,当电流密度i≤0.14mA/cm^2时,反砂化速度随电流的增加而增加,进水DO≤2.5mg/L时,对间歇式处理的反硝化速率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味精浓度水稀释液厌氧消化—SBR工艺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群英  杨琦 《上海环境科学》1995,14(7):13-15,27
采用UBF-SBR工艺处理味精浓度水稀释液,UBF段的进水CODcr18900mg/L,NH3-N1500mg/L,有机容积负荷率9.45kg(COD)/m^3.d时,CODcr平均去除率为84.5%,SBR段的进水CODcr2950mg/L,NH3-N1678mg/L,曝气65h,DO为4~4.5mg/L,停曝气时DO在0.3mg/L以下,CODcr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和99.4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中NO3去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粒状滤床生化反应柱对NO3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当容积负荷范围为每日1.92-3.8kg(NO3-N)/m^3时,反硝化率为95.7-100%,相应CH3OH消耗量为每日4.9-9.8kg/m^2,CODCr去除负荷为每日7.3-14.6kg/m^3。进水NO3浓度越征,达到完全反硝化所需的C/N值越高,投加的C/N值越高,实际消耗的C/N值越高,当投加的C/N值低时,其消耗的C/N值也低,越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黄海发生的两次海洋褐胞藻赤潮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1993年8月中旬和1995年8月中旬,中国北黄海近岸各发生一次海洋褐胞藻赤潮。调查结果为海洋褐胞藻的生物量为(1.7-11.7)×10^8个/m^3,浮游植物群落生物量范围为(2.5-15.4)×10^8/m^3。赤潮海区的表层水温25.8℃,盐度12-17.6,pH8.5-8.6,透明度1.5-1.6m。大量富含营养物质的陆源淡水入海,可能是这一海区海洋褐胞藻赤潮的主要起因。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UBF-SBR工艺中UBF段的几个运行参数,在35℃,进水CODcr15546mg/L,NH3-N1214mg/L,有要容积负荷率7.55kg(COD)/m^3.d时,运行最佳。其CODcr去除率为93.9%,产气率为0.64m^3(气)/为5.46kg(COD)/m^3.CODcr去除率为91.4%。并气率为0.59m^3(气)/去除率kg(COD),CH4含量为57.5%,两者出水PH均  相似文献   

6.
有机磷农药对不同生物来源的胆碱酯酶选择性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余孝颖 《环境科学》1996,17(4):41-43
用酶电极法研究了有机磷农药对3种不同生物来源的乙酰胆碱酯酶的选择性抑制,发现敌敌畏对家蝇的AchE抑制最强,电鳐次之,鸡肝阳弱,同时研究了5种农药对电鳐AchE的选择性抑制能力,发现9.8×10^-8mol/L的辛硫磷即可抑制其活性的10%。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上海市大气中人工放射性本底水平,于1989年9月-1991年11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大气气溶胶采样后1天和采样后7天的总β放射性(包括人工的和天然的)浓度分别为9.3×10^-2Bq/m^3和2.6×10^-3Bq/m^3,其中^90Sr浓度<1.8×10^-6Bq/m^3,^137Cs浓度<1.3×10^-5Bq/m^3;雨水沉降物总β放射性(包括人工的和天然的)沉降率为0.78Bq/  相似文献   

8.
采用厌氧-兼氧-好氧工艺处理柠檬酸废水,管理厌氧消化器在进水pH3.44~4.38,COD14187.5mg/L,处理水量为200t/d,有机负荷经7.09kgCOD/(m^3.d)条件下,出水pH7.0~7.5,COD去除率为81.1%,产气率为0.43m^3/kgCOD,兼氧-好氧处理进水pH3.2~4.6,COD1929mg/L,处理水量1080t/d,停留时间为兼氧6h,好氧13h,出水p  相似文献   

9.
利用天然混合羧酸与聚氧丙烯醚以适当比例混合,以乙醇为溶剂制得新型集油剂,燃点88.7℃,对于柴油、原油膜有优良的集油性能。QS=1集油剂在55cm长的水槽中,使水面柴油膜收缩距离达44.0~50.8cm,维持时间大于6h;QS-2集油剂使原油膜面积收缩率74.3%~76.5%,维持时间大于16h。该集油剂在0~4000mg/dm^3浓度下,不影响小球藻和小新月菱形藻生长。该集油剂在4级海况条件下仍  相似文献   

10.
研制出一种新的阴离子表面活性电极,电极膜最佳组成:THDA-DBS5mg,DBP04ml,NB0.3ml,PVC粉0.2g,电极线性范围1×10^-3-8.1×10^-7mol/L,级差58mV/dec,对DBS和SDS检测分别为5.6×10^-7mol/L和7.4×10^-7mol/L。  相似文献   

11.
滇池水藻类含量很高,现已属重富营养化水体。本实验选用国外一种新型除藻剂一去藻247来研究治理滇池水藻类污染,通过投加三个不同浓度的除藻剂,检测得出叶绿素α和总磷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u^2+的残留浓度也没有超标,其中当叶绿素的含量为1000mg/L时,除藻剂的最佳投加量为10mg/L。并用线性回归方程对滇池水体中叶绿素α和总磷的相关性进行了拟合。  相似文献   

12.
掺铜可溶玻璃微粒去除海洋原甲藻赤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研究高岭土、蒙脱土、CuSO4和可 溶玻璃粉的基础上提出并研究了掺铜和铜银混合可溶玻璃微粒对赤潮生物的去除。结果表明,对于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体系,在含铜可溶玻璃中引入一定量的Ag2O,可以减少除藻材料中CuSO4的用量。由于其具有同时缓释Cu^2 、Au^ 的作用,用量为2.0mg/L时,藻细胞的去除率在12h内可达到96.8%,并维持7d以上时间藻细胞数目没有明显增加。掺铜可溶玻璃除藻剂较CuSO4避免了投药过程中易造成局部Cu^2 浓度过高而伤害鱼类的缺点。  相似文献   

13.
用杀藻剂抑制湖泊蓝藻水华的尝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霖  陈劲 《环境工程》1999,17(4):75-77
近 年来,各 种污染 导 致滇 池 水 体的 水 质呈 现 严 重的 富 营养 化 状 态, 蓝藻 泛 滥, 水 面 藻如 浮油。在一般 区 域 内, 藻 量 5 000 ~7 000 万 个/ L、叶 绿 素 - a 400 m g/ m 3 、 C O D Cr18 m g/ L、 B O D516m g/ L、透明 度32c m 。在藻类 滋生的严 重的水域 ,藻量高 达12 000 万 个/ L, 水体 透明 度为 零。1998年5 月至 6 月在云 南省昆明 市 滇池 外 海及 草海 ,采 用 B C 655 杀藻 剂 进行 了现 场 杀藻 试 验。 试验结果表 明,在藻 类繁殖最 严重的区 域投加 杀藻 剂6 m g/ L 时杀 藻率 达78 % 以 上; 投加 量 15 m g/ L 时杀藻率 达90 % 以上 ;用絮凝剂 除去部 分蓝藻后 ,只需投 加3 m g/ L,杀藻率即 可达到 99 % 以上  相似文献   

14.
废乳化液是机械加工过程产生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液,属于危险废物.通过实验研究了 BDD电极电化学氧化处理废乳化液的降解效果,考察了电流密度、电解质种类及浓度、初始pH值和反应温度对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DD电极电化学氧化可有效降解废乳化液中的有机物,当采用Na2S2O8为电解质,电流密度超过60 mA/cm2时,降...  相似文献   

15.
固定化三维电极-生物膜法去除污水中硝酸盐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将固定化细胞技术用于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的阴极微生物挂膜,对现有的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进行了改进。同时,以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处理系统的出水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固定化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进行了反硝化深度脱氮试验。考察了电流强度、HRT、不同C/N值等因素对硝态氮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对比试验证实了固定化细胞技术的使用可提高反应器的反硝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电流强度30mA,进水流量9mL/min时,COD的去除率为50%,硝态氮的去除率可达82.03%,反应器NO3--N负荷为0.297mg NO3--N(/cm2.d);同等操作条件下,采用固定化方法挂膜的反应器的脱氮效率可比普通反应器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李敏  孙照明  马聪  姚昕妤 《环境工程》2020,38(9):224-230
为解决重金属污染土在电动法修复过程中存在的聚焦效应问题,提出了牺牲铁阳极的电化学联用修复技术。在传统电动修复方法基础上增加电解液净化循环装置,优化Cr(Ⅵ)还原及沉淀所需技术参数,并与传统电动修复技术进行对比,探讨其修复效果及适用性。结果表明:迁出的Cr(Ⅵ)可在Fe2+作用下被还原为Cr(Ⅲ)并沉淀,pH、电压梯度、电流密度、电极面积均会影响其反应速率,电极距离对反应速率无直接影响,主要影响电解功率。Cr(Ⅵ)还原-沉淀反应的最佳技术参数为:pH值5~6.5,电压梯度0.8 V/cm,电流密度>6.67 mA/cm2,电极面积90 cm2,电极距离15 cm;较传统电动修复技术,以牺牲阳极强化铬污染土的电化学联用修复技术中,土壤室不同点位的去除率波动范围在10%,最高点位的去除率提高近24%,达93.4%。靠近阳极附近土体中Cr(Ⅵ)去除率从0.24%提高到80.38%。以牺牲阳极强化污染土的电化学联用修复方法不仅有效解决了重金属迁移的聚焦问题,而且有助于促进土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整体性迁出。  相似文献   

17.
主要研究了不同电流密度对高氨氮垃圾渗滤液的电化学氧化效率,重点考察了电流密度(10、20、30、40 mA/cm)2对电解过程中的电解速率、电流效率、能耗以及三氯甲烷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30 mA/cm2时,电解6 h氨氮降解速率为7 mg/(L·min),COD降解速率为4.4 mg/(L·min),氨氮的氧化去除要先于COD的氧化去除;随着电流密度增加,电流效率逐渐增加,在电流密度为30 mA/cm2时达到45.23%,之后电流效率开始下降,电流密度为40 mA/cm2时电流效率为34%;能耗分析表明:随着电流密度增加,电解单位氨氮所需能耗先降低后升高,在电流密度为30 mA/cm2时达到最低0.09 kWh/g NH4+-N。在电流密度为40 mA/cm2时,电解6 h后三氯甲烷浓度从低于检测值升高至0.684 mg/L,产生速率为1.8μg/(L·min),三氯甲烷生成速率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连续水流和间歇水流对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的水体流动方式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实验在控制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室内采用野外原水培养基模拟连续水流和间歇水流微囊藻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间歇水流下微囊藻在各流速下的生长差异较小,连续扰动下微囊藻在各流速下的生长差异较大,在流速为35 cm/s时达到最大值;间歇性扰动条件下微囊藻密度较连续性水流条件下高。这可能是在间歇扰动下水流主要影响藻细胞对营养盐的吸收,连续扰动的低流速下主要是通过对营养盐的吸收对微囊藻产生影响,在高流速下是水流对藻细胞的机械破坏为主;同时培养基中藻细胞形成群体产生微环境有利于微囊藻的生长。水体流动的方式不同,水流对微囊藻细胞生长的作用将发生改变,这为扰动控制蓝藻生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电芬顿氧化法处理酸性橙Ⅱ模拟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分解酸性橙Ⅱ分子结构中的偶氮键和萘环,提高酸性橙Ⅱ废水的可生化性,采用电芬顿氧化法处理质量浓度为300mg/L的酸性橙Ⅱ模拟废水,研究了不同电流密度对电芬顿系统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电流密度条件下,模拟废水ρ(CODCr)由377.8 mg/L快速降至276.9 mg/L时,消耗的电量分别为300 C(10.0 mA/cm2)、810 C(7.5 mA/cm2)、2 190 C(5.0mA/cm2)和1 710 C(2.5 mA/cm2),说明在高电流密度条件下,电芬顿反应器能够高效快速地分解酸性橙Ⅱ,同时消耗最低的电量.电芬顿系统处理出水的紫外可见光谱检测结果表明,在较高电流密度(7.5 mA/cm2)条件下,电芬顿系统仅需要10 min就能够基本完全分解酸性橙Ⅱ分子结构中的偶氮键和萘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直接投放CuSO4灭藻易致水体Cu2+局部偏高的事实,以壳聚糖作载体合成缓释性的壳聚糖载铜灭藻剂(Copper-Chitosan Algaecide,CCA),研究其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灭藻效应.结果表明,CCA能有效控制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其最佳施用时间为蛋白核小球藻的迟缓期,且随着灭藻剂用量增加,灭藻率增大.对于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