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港口污染问题主要是水域、大气和噪声三方面,本文针对性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船舶港口空气污染防治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标准、技术、政策等方面对我国船舶港口空气污染防治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2013年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达到17.26万艘,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117.67亿吨,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由于我国目前船舶港口污染防治水平落后,污染排放日趋严重,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沿海沿江地区,船舶港口排放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我国船舶港口主要存在标准法规不健全、控制技术水平落后、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未来我国在船舶港口空气污染防治方面应加快标准法规制定、提高污染防治技术水平、加强部门间协调合作等,从而有效降低我国船舶和港口污染,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我国煤炭运输状况,指出发展水陆联运和完善港口配套设施是解决北煤南运的重要环节。由于港口装卸运输煤炭时存在煤尘污染问题,作者结合多年参加秦皇岛港煤码头生产中有关防尘技术工作的实践,也综述了有关防治煤尘的条件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港口防尘及码头道路冲洗喷头是港口防止散货堆场粉尘污染,冲洗码头道路的设备。 港口进行散货装卸、运输,贮存都产生大量的粉尘,既污染环境、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又造成物料的大量损失。煤和矿石在港口的中转量大,粉尘污染严重。因而,防止煤和矿石粉尘污染是港口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水力法防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人以港口环境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污染港口环境的因素,让我们了解到污染可能就是我们不经意就造成的。之后通过提出治理污染的办法,让我们意识到治理污染并不是单单把污染源清理了,而是从根本上、从人们的思想意识上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杜绝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使构建的港口环境管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6.
中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美两国的固体废物污染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比较,分析了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中的管理制度、环境立法的完善程度和法律现任的同异性,提出在执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需要借鉴美国等固体废物立法比较早的国家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经验,不断完善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7.
港口环境管理初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历来充当都市发展的磁石,起了加速城市发展的催化剂作用。无论国内或是国外,城市和港口都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大小港口2284个,吞吐量在10万吨以上的港口有300多个,主要港口130余个,吞吐量达50万吨以上的港口有36个,能停泊万吨级以上船舶的港口有16个,共拥有码头岸线总长50多公里。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迅猛发展,港口担负的运输量日渐繁重,凡有港口的地方就会有污染,如何控制港口对环境的污染是港口环保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广州港芳村作业区领导班子多年来将环保工作列入企业管理议事日程,抓了技术改革,对污染项目进行了治理和改造,加强了环境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使企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到了芳村区和广州市环保部门的表彰,他们深有感受地认为,领导重视是搞好港口环境保护的关键。 该作业区共有三个杂货码头,在营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港口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其中粉尘、噪声及废水是主要的污染因子。针对这种情况,作业区领导班子在环境管理中,制度落实,责任明确,指定一名作业  相似文献   

9.
交通环境保护工作,自一九七三年至今已有二十年历史。在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指导下,交通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交通部先后制定了交通环保工作的规划、政策和法规,加强了防止船舶污染海域、水域的监督管理;开展了港口、船舶油污染、煤尘污染的防治工作,改善了港口环境面貌;贯彻了环境保护设施与大中型交通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方针,建造了一批处理和防治污染的设施;重视了环境科研、环境监测、环境统计、环境教育等工作,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杨为群 《交通环保》2000,21(5):17-20
通过对世界环境保护发展趋势与中国港口环境保护发展状况的概述,揭示了中国港口环境保护的发展特征和主要防治污染手段,展望了中国港口环境保护的发展走向,并提出相应的港口环境保护建设和发展观点。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绿色港口的概念和特征,探讨了中国绿色港口发展现状,主要有对"绿色港口"认识不到位,绿色生态环保意识薄弱,港口规模过大超出环境承载,港口环保基础设施落后,港口环境保护法规及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港口间恶性竞争忽视绿色港口建设,对促进中国绿色港口发展的政策分析,有转变港口企业管理理念积极培育绿色港口文化、制定出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完善港口环保基础设施加快技术创新、改善环保法律规范、促进港口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港口及近港水域的卫生状况以及污染的防止和消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港月在这方面的工作机构。只有综合解决有关防止港口污染和清除污染物的问题,才能使港口水域保持清洁。 为此,在苏联的海港很早就设置了一些专职机构来解决港口防污问题。这些机构在行政上通常隶属于港口船队,自己拥有一定的技术装备和服务人员。这些机构的具体结构及隶属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连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担负着十七大类货物及旅客的运输任务,全港共有职工2.6万多名,分布在30多个基层单位,港区共有生产泊位62个,年吞吐量逐年增长,199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909万吨,是我国第三大港。 二十年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通过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使环境保护工作在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轨道上不断健康发展。我港于1974年在寺儿沟港务公司建成我国沿海第一座油污水处理场;1975年11月率先开展锚地的外轮和中远船舶的垃圾接收业务同时开展对国内外油轮压舱水及船舶机舱污水的化验业务;1980年3月开展了对国内外油轮铺设围油栏业务;1987年7月建成沿海港口中第一例采用生物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处理场;1993年在大窑湾建成我国港口第一个生活污水近岸深水排放工程。使大连港基本控制住了新污染源,逐步治理了港区海域和大气的污染,改善和保护了港区的环境,同时也提高了港口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各港口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普遍展开,一些大、中型港口环境保护设施正在逐步完善。我国港口已拥有一批粉尘防治、污水处理、噪声控制等环境保护设施,这些设施大多数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对保护港口环境,保障职工健康,起到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港口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特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施工噪声的预测方法,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绿色生态港口建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港口的环境污染导致了港区及附近环境的恶化,港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从国内外港口环保发展和绿色化的要求的角度论述了绿色生态港口的内涵,指出了国内港口绿色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政府在绿色生态港口建设中需要政策的规制与激励以及相关的社会支持系统,然后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为使港区和港口的建设和营运取得最大效益,尽量减少建港引起的负效应,应对港口进行环境管理。为此日本于1973年制定了港区和港口环境管理法规。 日本港口,根据其在贸易和运输网络中所处地位的重要性可分为两类,即重要港口和地方港口。重要港口在建设前必须作充分的规划工作,地方港口则可视具体情况,自定是否做此工作。本文将简要介绍港口规划工作的程序。  相似文献   

18.
港口细颗粒物(PM2.5)排放是沿海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要求,港口总体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包含PM2.5的影响预测及分析,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科学系统的港口营运期PM2.5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本文根据我国港口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践和文献报道,识别出运输船舶、工作船舶、港口机械设备和集疏运车辆的尾气为港口范围内主要的PM2.5排放源,其中运输船舶按照发动机类型和燃料品种进行分类,港内工作船舶和港口机械设备按照发动机功率进行分类,集疏运车辆按照尾气排放标准进行分类,并给出了相应的排放因子;考虑环境评价期间排放源活动水平的数据精度,建立了简化的"自下而上"的港口营运期PM2.5排放量估算方法;根据我国港口环境评价工作经验,选取ADMS模式作为港口营运期PM2.5环境影响预测的模式,从而建立了各类污染源排放速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货运港口码头由于货物的运输、装卸和船只的交通等影响,对于港口的环境造成粉尘、垃圾等污染,同时由于船只的来往通行对港口的通道和水质影响也是很大的。本文针对货运港口的特点.分析货运港口的环境影响因素.提出解决这些环境影响的具体环保措施,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贸易需求情况下货运港口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港口的环保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配合海洋和港口环境保护科研工作的开展,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最近编辑出版了一本《水道港口环境问题专辑》,专辑共刊登有关海洋、河口和港口环境问题的文章13篇,共约13万字,主要内容为: 潮流及污染扩散的数字模型; 水质量影响分析; 濑户内海污染物扩散的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濑户内海潮流扩散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