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供生物稳定饮用水的最佳工艺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研究由预处理、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组合而成的 7种不同工艺对饮用水源水中可生物同化有机碳 ( AOC)的去除效果 .试验表明 :生物陶粒预处理对 AOC具有较高的去除率 ,达到 45%左右 ,如果在它之前先经过预臭氧化 ,生物处理的去除率可增大到 58.4% ;常规处理对 AOC的去除非常有限 ,去除率平均在 2 0 %左右 ;新活性炭单元因其吸附作用对 AOC的去除效果稳定在30 %左右 ,如和臭氧氧化连用 ,去除效果能提高到 50 %以上 ;包括了常规处理、生物预处理、预臭氧和臭氧活性炭的组合工艺对AOC的去除效果最好 ,达到 86% .因此臭氧氧化、生物炭和生物处理是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并以本试验结果为依据提出了对于不同的水源水所采用的最佳工艺 .  相似文献   

2.
机碳(AOc)的去除效果。试验表明:生物陶粒预处理对AOC具有较高的去除率,达到45%左右,如果在它之前先经过预臭氧化,生物处理的去除率可增大到58.4%;常规处理对AOC的去除非常有限,去除率平均在20%左右;新活性炭单元因其吸附作用对AOC的去除效果稳定在30%左右,如和臭氧氧化连用,去除效果提高到50%以上;包括了常规处理、生物预处理、预臭氧和臭氧活性炭的组合工艺对AOC的去除效果最好,达到86%。因此臭氧氧化,生物炭和生物处理是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并以本试验结果为依据提出了对于不同的水源水所采用的最佳工艺。图l表2参6X33…  相似文献   

3.
受污染原水中有机物去除中试集成系统的工艺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宏大  周玉文  何文杰  王东升 《环境科学》2006,27(11):2251-2254
在中试集成系统水平上对比研究了常规工艺、预臭氧化工艺、粒状活性炭吸附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受污染源水中的有机物及消毒副产物前体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前2种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能大致在50%~60%,后2种则能达到75%~90%.与前2种相比,后2种为更有效地去除受污染原水中有机物的方法.建议采用Ⅱ类及更优水体为水源的水厂考虑使用常规处理或季节性水质变化时采用预氧化工艺;而对于那些以Ⅲ类或更差水体为主水源的水厂则应考虑增设GAC或BAC设备,以满足饮用水水质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利用MBBR预处理、常规处理及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组合工艺I型和预臭氧氧化、常规处理及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组合工艺II型,对郑州段黄河水进行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去除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均为1mg/L的条件下,两种组合工艺对高锰酸盐指数、UV254和三卤甲烷生成势TFMP都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能提供安全的优质饮用水。  相似文献   

5.
高藻期控制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优化工艺组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超  张晓健  朱玲侠  何文杰  韩宏大 《环境科学》2007,28(12):2722-2726
为实现在控制藻类的同时减少副产物生成量,比较了预氧化+常规工艺、预氧化+常规+深度处理2类共7种组合工艺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去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藻类是重要的前体物,在本试验原水中,藻类贡献了20%左右的卤乙酸和三卤甲烷前体物.气浮工艺是高藻期除藻的核心工艺,同时也可以去除一部分消毒副产物前体物.臭氧、高锰酸钾也有很好的杀藻效果和前体物去除效果.采用臭氧或高锰酸钾预氧化+常规+臭氧-活性炭工艺的组合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顺序氯化工艺比游离氯消毒减少卤乙酸生成量42.0%~45.9%,减少三卤甲烷生成量22.5%~71.4%.  相似文献   

6.
常规的水处理工艺不能除去水中溶解性有机物。采用预氯化,会产生多种有机卤化物。本文研究了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净化工艺,处理受污染的地表水源去除有机化合物及致突变物,获得较好的效果,从而为自来水净化提供较理想的工艺。一、基本原理在制水基本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以预臭氧化代替预氯化,然后,在快滤池后设置生物活性炭滤池。采用这种水处理技术,能使臭氧充分地直接氧化成较大分子与复杂有机物,使原来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氧化成醋酸、草酸、对  相似文献   

7.
目前,饮用水污染严重,常规工艺处理出现了水质不能达标的现象.本文主要研究在常规工艺增加预臭氧-活性炭过滤工艺,对不同的预臭氧投加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预臭氧投加量,对工艺各单元的处理效果有一定关系,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各单元对浊度、CODMn、UV254的去除呈现增大后趋于平缓甚至下降的趋势,而最佳臭氧的投加量为0.65 mg/L.为实际预臭氧-活性炭过滤工艺的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前,饮用水污染严重,常规工艺处理出现了水质不能达标的现象.本文主要研究在常规工艺增加预臭氧-活性炭过滤工艺,对不同的预臭氧投加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预臭氧投加量,对工艺各单元的处理效果有一定关系,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各单元对浊度、CODMn、UV254的去除呈现增大后趋于平缓甚至下降的趋势,而最佳臭氧的投加量为0.65 mg/L.为实际预臭氧-活性炭过滤工艺的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评估应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溴酸盐的生成情况,提出既能保证出水水质又能降低溴酸盐超标风险的方案.进行了小试与中试试验,系统地从原水水质和工艺参数两个方面入手,研究水质因素、初始溴离子浓度和臭氧氧化条件等对溴酸盐生成的影响,同时分析生物活性炭对溴酸盐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高初始溴离子浓度水平和臭氧接触程度(Ct值)促使更多BrOx-生成.在相同Ct值条件下,升高臭氧投加浓度可使溴酸盐生成量增高200%左右.以长江南京段江心洲夹江下游原水进行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不会产生溴酸盐超标风险.生物活性炭(BAC)对于溴酸盐去除效果并不明显.运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深度处理时,工艺中应着重注意控制溴酸盐在臭氧化过程中的生成而非依靠后续生物活性炭将其去除.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生物炭滤池处理高氨氮原水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臭氧预氧化-生物预处理-混凝沉淀-砂滤-臭氧后氧化-生物活性炭滤池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深度处理中间试验.将一部分未经生物预处理的高氨氮原水经常规处理后进入生物活性炭滤池以提高活性炭滤池进水氨氮浓度.研究了温度对高氨氮进水条件下生物活性炭滤池硝化能力的影响.试验表明,生物活性炭(BAC)的生物活性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在水温2℃左右时,生物活性炭滤池对氨氮的去除能力相当于6℃以上时去除能力的50%;在温度>6℃的条件下,生物活性炭滤池对氨氮的去除能力在进水溶解氧基本相同时不随温度(水温>6℃)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氨氮的去除能力主要受水中溶解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某江水为原水,研究某市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和常规处理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用GC/MS分析仪对水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水中有机物53种,陶粒滤池对有机物总量(峰面积)的去除率为83%,有效威小了后续单元的负担,O3/GAC单元对有机物总量的去除率为53.4%,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机物总量的去除率为95%;常规处理工艺对有机物总量的去除率为86%。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二维相关光谱分析,对污水厂二级出水难凝聚有机物的臭氧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很难去除污水厂二级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污水厂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大部分属于难凝聚有机物,以腐殖酸类物质为主.臭氧氧化可以降低二级出水混凝后上清液的色度及UV254,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0%和40%以上,但是对难凝聚有机物的去除率较低,去除率在10%以下,只是与难凝聚有机物进行了反应,改变其性质.同时,臭氧可以降低二级出水中难凝聚有机物的荧光强度,其中腐殖酸类物质的荧光强度降低较为明显.基于不同臭氧投加量下难凝聚有机物的同步荧光分析,可以得到二级出水难凝聚有机物的二维相关光谱,结果表明,腐殖酸类物质对臭氧氧化最为敏感,腐殖酸类物质与富里酸类物质相比会优先和臭氧反应.  相似文献   

13.
以对硝基苯甲酸废水、鸟嘌呤废水、乙醛废水和乙醇胺废水为例,对臭氧/活性炭氧化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臭氧投加量、pH值和紫外光等因素对臭氧/活性炭催化氧化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影响,并在最优条件下,验证了该工艺作为高浓度有机废水预处理手段,在去除废水中COD和提高可生化性(BOD5/COD)等方面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作为催化剂与臭氧共同作用,对对硝基苯甲酸废水COD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单独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氧化对乙醛废水和乙醇胺废水这类短链类有机物降解作用不大,但对硝基苯甲酸废水、鸟嘌呤废水这些含有苯环类、长链类的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在中性偏碱时,pH的提高有利于COD的去除,但过高pH对COD的降解效果反而有所减弱,pH=9.0是比较合适的;在紫外光催化的条件下,采用臭氧/活性炭氧化工艺处理对硝基苯甲酸废水,COD去除率可达到52%,废水的生化性(BOD5/COD)由原来的0.10提高到0.32,大大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有机物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城市污水地下水回灌为回用目的 ,研究不同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及对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研究结果表明 ,原水若未经深度处理 ,直接由土壤含水层处理的出水不能满足推荐的回灌水水质要求 .对原水分别采用混凝沉淀、过滤、臭氧氧化、粉末活性炭和粒状活性炭吸附等处理单元及组合工艺进行深度处理效果的对比 ,最终选用由混凝沉淀 ,砂滤 ,粒状活性炭过滤与土壤含水层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经该工艺处理后 ,出水中的 DOC可降至 3mg/L以下 ,且活性炭柱的产水床体积可达 350 0 BV.  相似文献   

15.
XAD-8 resin isol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water was used to divide organic matter into the hydrophobic and hydrophilic fractions. A pilot plant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in both fractions during conventional and advanced treatment processes. The treatment of hydrophobic organics (HPO), rather than hydrophilic organicas (HPI), should carry greater emphasis due to HPO’s higher trihalomethane formation potential (THMFP) and haloacetic acid formation potential (HAAFP). The removal of hydrophobic matter and its transmission into hydrophilic matter reduced ultimate DBP yield during the disinfec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and filtration, ozona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BAC) filtration had distinct influences on the removal of both organic fractions. Additionally, the combination of processes changed the organic fraction proportions present during treatment. The use of ozonation and BAC maximized organic matter removal e ciency, especially for the hydrophobic fraction. In sum, the combination of pre-ozonatio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O3-BAC removed 48%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60% of HPO, 30% of HPI, 63% of THMFP, and 85% of HAAFP. The use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O3-BAC without pre-ozonation had a comparable performance, removing 51% of DOC, 56% of HPO, 45% of HPI, 61% of THMFP, and 72% of HAAFP. The e ectiveness of this analysis method indicated that resin isolation and fractionation should be standardized as an applicable test to help assess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e ciency.  相似文献   

16.
预臭氧与后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静态批量和动态连续试验初步研究了预臭氧及预臭氧与后臭氧-BAC组合工艺对南方某含溴离子水库水的处理效果和相应的处理条件.静态实验结果表明,预臭氧反应量在0.5~1.0mg/L范围内,在有效去除消毒副产物(DBPFP,主要包括THMFP和HAAFP)的同时,臭氧副产物溴酸可以控制在10μg/L以下,而继续增加臭氧反应量则会导致DBPFP的增加.当水中溴离子浓度达到96μg/L时,使用臭氧必须采取溴酸控制措施.连续动态实验结果表明,预臭氧与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对于2μm以上颗粒物、CODMn、TOC等的去除均有明显的效果,可以进一步抑制DBPs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进行了UV/H2O2/GAC和GAC系统用于微污染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UV/H2O2/GAC对uV篮;和TOC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当H2O2投量3.0mg/L,UV/H2O2反应器停留时间20min时,系统的COD和UV254去除率为44.6%和72.8%。UV/H2O2主要作用在于改善了GAC对有机物的吸附,产生了羟基自由基,从而提高了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松花江水为原水,研究其滤后水的深度处理,包括臭氧氧化、超声波处理及超声波催化臭氧氧化工艺。研究重点为有毒有害有机物(POPs)在深度处理前后的变化。采用GC-MS进行了定性与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催化臭氧氧化对有毒有害类物质有非常明显的去除效果。超声处理、臭氧氧化、超声波催化臭氧氧化10min后有毒有害有机物的去除率高达62.8%、88.0%、90.6%;其中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去除可分别达到17.88%、5.77%和94.93%。可见超声波催化臭氧氧化对有毒有害及内分泌干扰类物质去除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