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循环农业发展过程中,资源废弃物再利用模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使用资源,将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都作为资源利用起来,最终实现"零排放"。将农业废弃物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和再加工,是构建循环农业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循环型农业区别于传统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开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总被引:61,自引:3,他引:61  
本文从开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国内外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中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问题。并建议围绕①中国农业资源态势分析、优化配置与合理布局;②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和人口承载能力;③不同类型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化模式与技术体系的集成;④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中的新技术应用前景和技术政策;⑤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监测与管理技术等5个领域深入开展中国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生态农业就是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原理,旨在改善环境、保护资源,持续、稳定和有效地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以满足人类社会对食物日益增长的需要。生态农业是全面总结了所谓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经验和教训,充分利  相似文献   

4.
所谓生态农业就是用生态学的原理指导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生物能的利用率和农业废弃物的再循环率,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得到综合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良好的生态平衡,使资源得到持续的利用,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从这一观点出发,农业生产是一个转化农业自然  相似文献   

5.
生态农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高效利用资源,即在解决生态环境质量恶化问题的同时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生态农业建设不是单纯保护环境,也不是纯粹农业生产,而是寓环境保护于农业生产中,措施上强调通过食物链网络化以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达到系统内部生态位的充实和资源潜力的深度开发;技术上不是研究创造新技术,而是各类现有技术的合理组合,是系统整体上的调整和完善.通过生态农业建设,各种生物在系统内都能占据充分发挥其个体作用和功能的生态位,使系统达到资源利用、经济效益和环境质量的高效统一.  相似文献   

6.
短缺资源类型与供需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短缺资源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和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因需求量大于供给量而产生明显缺口的资源。按照短缺资源的分类,中国战略性短缺资源主要有石油、耕地和淡水,三者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影响。中国非战略性短缺资源主要有森林、富铁矿、铬铁矿、铜矿和钾盐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继续增长,从本世纪初到本世纪中叶,上述各种短缺资源的短缺数量增加,短缺程度趋于加剧。解决中国短缺资源的供需矛盾,需要从多种途径综合考虑:①多元化利用国外资源,弥补国内资源短缺;②建立战略资源储备体系,应付突发危机;③节约、替代和综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④强化资源保护,提高资源再生能力;⑤依靠科技进步,寻求解决短缺资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作为国家振兴东北的省份,黑龙江省应当结合实情,发挥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推动黑龙江新农村建设,而且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建设生态省、打造"生态龙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统一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生态农业的概念及其内涵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和组织实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它以发展农业为出发点,按照整体、协调的原则,实行农、林、水、牧、副、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并使各业互相支持,相得益彰,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协同开展农村污染治理与循环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十分紧迫而艰巨,为有效推动这项工作,必须研究和推广应用科学有效、成本低廉的技术,将农村污染治理与循环利用结合起来进行,变污染物为财富,向COD要效益。在治理的同时充分开展综合利用,大搞沼气、中水灌溉和水景观建设,使污水和固体废弃物转化成新能源、新资源,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把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科学》2005,31(6):70-70
资源有限再生无限保护环境持续发展《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杂志(月刊)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指导,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和物资再生利用研究所共同主办,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办,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具有理论指导性强、信息量多、报道全面、实用性强等特点,系指导类综合性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立足于全国资源综合利用行业,面向政府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面向工矿企业、…  相似文献   

11.
县域是具有比较完整的社会经济结构与功能的基层单元,有较强的自找发展和自我调控能力,进行其生态农业建设研究具有较普遍的意义。本文以绵竹县为例,根据其区域资源生态特点,在三年调查和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持续发展总体构想和不同生态经济小区持续发展的结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试论精确农业及我国行动对策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精确农业是超前性的农业新技术。由于精确农业充分地利用了作物、土壤和病虫害的空间和时间变化量来进行耕作和田间管理,因而,取得的经济和环境边际效益非常显著。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发展适用的精确农业技术体系、应用体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精确农业的研究与发展将有助于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方面重大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为了适应精确农业应用,作为核心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也应在界面、功能、可操作性、信息源、实时性和处理速度等方面进行改进,深入研究多层次集成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不会使世界挨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中国国土资源食物生产潜力的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认为中国只要举国上下支持、保护和发展农业,强化国家对农业的主导作用,建立食物安全保障体系,认真执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加大对农业特别是对科技的投入力度,面向国土,开发国土,充分、合理利用国土,并相应地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包括耕地、草地、林地、海洋和野生生物资源的食物来源的五大生产体系、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消费体系、节粮体系以及推行人口计划控制政策,虽农业发展具有艰巨性,但前景依然是光明的。跨越新世纪,中国人定能养活中国人,中国人不会使世界挨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及海外农业资源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7年中国大宗农产品虚拟耕地净进口量达到6784万hm2,对外依存度为33.4%,其中巴西和美国是主要的进口来源国。以大豆为重点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大量进口,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国粮食供给,但要从根本上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也应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尽管近年中国海外农业投资逐年增加,但由于缺乏长远的投资战略指导,海外农产品资源的控制能力差,生产风险高。为此,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应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高全球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战略高度,选择最佳海外投资区域,优先开发中国进口量大、对外依存度高的国际大豆和棕榈油等油脂油料资源;扶持多类型企业主体参与海外农业资源开发;在农业投资目的国通过“订单+农户”模式进行深度合作,并融入全球农产品贸易体系。  相似文献   

15.
Agro-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 China: a way towards sustainableagricult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Withhighrateoftheworldeconomicgrowthinthiscentury ,manyunprecedented“ecologicalcrises” ,suchasdepletionofnaturalresources,environmentaldeterioration ,soilerosion ,decertification,andglobalchange,havebrokenoutallovertheworld .Manyevidencesindica…  相似文献   

16.
粮食安全关系到中国稳定与发展和国际贸易秩序。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基于2016—2018年各省份常住人口、农产品消费量、农业数据及相关参数,采用生态足迹和水足迹评价方法,在只考虑食用和再生产消费且不考虑地区耕地质量差异的条件下,核算各省份农产品自给的水土资源需求,评价中国省域水土资源承载力状态。结果显示:(1)中国现有耕地资源总量可满足自身耕地总需求(前者是后者1.81倍),但省际差异大,东部沿海省市耕地不足。(2)农业可用水资源总量亦可满足农业可持续生产需求,但区域严重不平衡,华北平原与宁夏水资源赤字严重,而青藏高原地区、长江以南省份农业可用水资源丰富。(3)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制约了中国农业的粮食生产潜力,不考虑环境净化用水,水土资源匹配状态可满足全国粮食自给需求;但考虑环境净化用水,中国粮食难以实现自给,承载力赤字达33715.50万人。以资源环境可持续为导向,未来中国应从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产业与人口转移、农产品进口和农业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解决中国农产品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由于农业生产主要局限在耕地上,沟谷农业限制着整个农业的发展,一些农村仍处于贫困状态。本文通过对农业生产条件的综合研究和对沟谷农业的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使整个山区致富的根本出路是:摆脱沟谷农业的束缚,发展生态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壮大农村实力,农业生产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土地资源学研究新进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分类与分布规律、数量与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近些年来,我国在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整理、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规划与资源战略、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安全与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等专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论文着重分析土地资源学科研究的新进展,对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学科最新成果及其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成效和前景进行评析,对我国土地资源学科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新时期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9.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农业资源特征,农业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在分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Most research linking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food security focuses solely on agriculture: either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r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e on the environment, e.g. on land us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pollution and/or biodiversity. Important though food production is, many other factors also need to be considered to understand food security. A rec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Food Security: Bridging Science, Policy and Development for Adaptation” included a range of papers that embraced the multiple dimensions of the food systems that underpin food security. The major conclusion from the conference was that technical fixes alone will not solve the food security challenge. Adapting to the additional threats to food security arising from major environmental changes requires an integrated food system approach, not just a focus on agricultural practices. Six key issues emerged for future research: (i) adapting food systems to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requires more than just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to increase agricultural yields; (ii) tradeoffs across multiple scales among food system outcomes are a pervasive feature of globalized food systems; (iii) within food systems, there are some key underexplored areas that are both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but also crucial to understanding its implications for food security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iv) scenarios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wider issues that underpin food security and th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different adaptation options are lacking; (v) price variability and volatility often threaten food security; and (vi) more attention needs to be paid to the governance of food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