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是城市面源污染研究的基础。本文为研究地表径流在不同下垫面的水质污染特征,收集天然雨水及两处不同下垫面的地表径流,对其理化性质和细菌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表径流pH值相比于天然雨水变化值较小,说明降雨对地表径流的pH值无明显影响。路面径流污染物(SS、TP、COD_(Mn)、NH_4~+-N、NO_2~--N)浓度高于屋面径流。天然雨水与两处地表径流NH_4~+-N浓度差异不大。屋面径流的总大肠菌群数高于道路径流。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郊4种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地表径流属于非点源污染,地表径流的产生取决于复杂的降雨过程,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径流深度,产流面积是地表径流污染负荷的3大要素,该文对上海郊的4种地表径流进行了调查,并在污染源评价的基础上与市郊非点源污染总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上海市郊进入水全的污染负荷,CODcr约为62634.7t/a,总氮为6288.2t/a,总磷为1244.6t/a,此结果说明地表径流是上海市郊仅次于畜禽类尿的重要非点污染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对滇池流域蔬菜(豌豆、西葫芦、马铃薯)单作与玉米套作蔬菜两种种植模式下农田地表径流的产生量与径流污染(TN、TP、COD、SS)的浓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蔬菜单作和玉米套作蔬菜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量分别为94.7~128.9m·3hm-2和52.6~76.4m·3hm-2.蔬菜单作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中TN、TP、COD和SS浓度分别为10.6~35.8、0.79~3.23、54.6~224.1和35.0~478.3mg·L-1,流失量分别为1.74~2.39、0.18~0.26、7.71~10.59和10.4~21.7kg·hm-2;地表径流TP流失量以马铃薯单作模式最大,其余径流污染流失量以豌豆单作种植模式最大.玉米与蔬菜套作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中TN、TP、COD和SS浓度分别为11.7~23.8、0.23~3.54、26.5~222.1和49.7~541.3mg·L-1,流失量分别为0.82~1.22、0.10~0.16、4.17~6.03和8.71~12.6kg·hm-2;地表径流污染流失量均以玉米套作西葫芦种植模式最小.玉米套作蔬菜种植模式显著减少蔬菜农田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污染流失,对地表径流量、地表径流TN、TP、COD和SS流失量的最大削减率分别为44.5%、53.1%、46.4%、52.1%和42.2%.  相似文献   

4.
湘潭市地表雨水径流污染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由于地表雨水径流污染日益严重,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人们的目光逐渐从传统的点源污染转向面源污染(即非点源污染)。为防止地表雨水径流污染对地表水体的污染,探讨城市地表径流的污染特性,本文对晴天时湘潭市雨湖区道路路面沉积物的粒径分布及污染潜力进行了测试,对雨天时湖南科技大学校园内家属区一道路的雨水径流也进行了测试,旨在为相关部门治理地表污染提供一定的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非点源污染排放特征研究,分别提出了农田地表径流、水产养殖、畜禽养殖、水稻田渗漏排水、城市地表径流等主要类型的非点源污染排放系数,并由此计算出上海市非点源污染排放负荷.结果显示,上海地区的五大类型非点源污染排放总负荷为CODCr近265 000t/a、BOD5约88 000t/a、NH 3-N约13 000t/a.畜禽污染和城市地表径流是构成上海市非点源污染的首要原因类型.市郊非点源污染负荷高密度区是青浦、嘉定、奉贤、金山、松江等地区.  相似文献   

6.
温州市不同功能区地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温州市城区为例,在多雨季节对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交通路面、绿地等五大功能区的降雨径流水质进行了6次采样监测,发现不同功能区地表径流水质差异较大。前10 min初期径流中各功能区COD、TN;商业区和工业区的NH4+-N;商业区、交通路面和工业区TP的平均浓度均劣于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降雨径流中主要污染物浓度逐渐下降,并在30~45 min趋于稳定。对COD而言,由商业区造成的径流年污染负荷最高,达5 763.15 t/a;对SS而言,温州市几个重要工业经济开发区所造成的径流年污染负荷最为严重,达到15 883.67 t/a,居民区次之,达11 804.81 t/a;对NH4+-N而言,由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所造成的径流污染相对较重,分别在50 t/a左右。地表径流对温瑞塘河的COD贡献较大,达22.88%;而由地表径流所引起的NH4+-N和TP污染对温瑞塘河的污染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7.
合肥市典型城区非渗透性铺面地表径流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确地表径流污染特征是初期雨水管理与污染控制的基础,合肥市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报道。对合肥市一典型城区进行了非渗透性铺面地表径流污染特征调查。调查结果表明,COD、SS污染较为突出,两者事件平均浓度(EMC)平均值远超过我国当前城市生活污水的平均水平;NH_3-N、TN的EMC平均值小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规定的限值,但生活区与商业区的地表径流中TN均出现较高的瞬时平均浓度,TN污染仍不可忽视;TP的EMC平均值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规定的限值,在选择初期雨水处理措施时,应考虑磷的深度去除;采用b参数对调查区地表径流初期效应进行分析,多数情况下,地表径流中的各类污染物浓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初期效应,但不够显著,提高非渗透铺面清洁度有利于强化初期效应;对地表径流-水质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可为合肥市初期雨水弃除量的确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浦江流域农田地表降雨径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农田降雨径流监测试验,并对上海市历时23年的逐日降雨资料进行了汇总与系统分析、确定了黄浦江流域农田地表降雨径流特征。结果表明:全年黄浦江流域农田地表降雨径流系数在0.35-0.52,地表能够产流的降雨日约为18天,农田耕地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为2700m^3/hm^2,其中85%集中在污期5-9月份。  相似文献   

9.
非点源污染的准确定量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治理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在综合考虑基流非点源污染的前提下,对传统输出系数模型(ECM)进行优化和改进,建立以周为时间步长的输出系数模型(IECM),实现上梧溪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非点源总氮(TN)污染更加准确的定量识别.结果表明,IECM可以有效实现该流域TN负荷的模拟定量,校准期与验证期的纳什系数(NSE)分别为0.82和0.77,R2分别为0.87和0.84.基于IECM得到的上梧溪流域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地表径流和基流的TN输出强度分别为5.74 kg·(hm2·a)-1和9.85 kg·(hm2·a)-1,分别占总径流负荷的36.80%和63.20%.相较于IECM,ECM由于未考虑基流对非点源污染的贡献,其估算的地表径流TN负荷量较IECM高54.21%.显然,直接将基流非点源污染归结于地表径流将导致地表径流负荷输出强度的严重高估.基于IECM计算得到的上梧溪流域水田、草地、林地、旱地和人居地的以地表径...  相似文献   

10.
城镇街尘污染与平原河网水体的源-汇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区域之一,迅速的城市化进程使该地区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嘉兴市新塍镇的地表街尘、地表径流、受纳河网水体和沉积物样品的分析,揭示了面源污染在平原河网景观格局中和水文条件下的发生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街尘作为城镇各种污染物的载体和降雨径流污染的主要来源,其5种重金属(Cr、Cu、Ni、Pb、Zn)的含量分别是122.5、152.6、90.2、172.1和319.0mg·kg-1,高于城镇土壤和农业土壤.在城镇地表径流过程中,污染物的形态主要为颗粒态.城镇地表径流使街尘发生运移并造成受纳水体的污染物浓度较降雨前有大幅提升,其中,重金属和TSS总浓度分别增加了43%~166%和270%~510%.平原河网的水文条件和景观空间格局特征使地表径流颗粒物在进入水体后发生原位沉积,城镇段河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比其他河段高.在平原河网地区地表径流的运移过程中,城镇地表是面源污染物的"源",地表街尘是面源污染物的"载体",河道是面源污染物的"汇".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昆明市主要排污河道之一的大清河入滇池的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小流域范围内城郊型面源污染状况,通过详细的问卷调查和实地采样分析,初步得出研究区污染物产生的来源、产生特点和发生量。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排放、地表径流产污、农田排水是该研究区氮、磷污染物排放的三大来源;其中,总氮排放量有54.7%来源于生活污水,25.9%来源于农田化肥流失;总磷排放量有61.5%来源于生活污水,24.8%来源于地表径流。滇池周边地区面源污染物来源和特征有别于滇池全流域的各污染类型比值,面源污水已成为城郊区面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控制之要点。因地制宜,就地处理城郊型的农村生活污水,科学平衡施肥,降低地表径流排污浓度,是城郊型滨湖带小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评价了汉江流域水质污染现状:汉江流域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从上游至下游污染状况逐渐上升,主要污染物为COD、TP、NH3-N,污染特征为有机污染型。对汉江流域污染源进行了调查:汉江流域面源污染大于点源,排放负荷较大的是农业地表径流、城镇生活污水、畜禽养殖。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区污染控制区划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实行分区污染控制与管理是开展洞庭湖区污染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 基于洞庭湖区主要污染物来源分析和污染控制区划原则,对洞庭湖区的污染控制区划进行了探讨,并根据各分区污染负荷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分区控制措施. 结果表明,洞庭湖区主要污染物氮、磷和CODCr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城镇生活污染. 洞庭湖区可划分为中心城市污染控制区、平原农业综合整治区和山地丘陵生态保育区3个污染控制区. 中心城市污染控制区以城镇生活和工业点源污染为主,平原农业综合整治区以农田径流和养殖业污染为主,山地丘陵生态保育区以畜禽养殖和农田径流污染为主. 针对各区污染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污染控制对策,以期为洞庭湖区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淄河上游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分析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农村地区湖泊水库产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对淄河流域非点源的综合分析表明 ,非点源的年污染负荷比点源的年污染负荷高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滇池流域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流域点源污染已逐步得到控制,面源污染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重点。随着流域内城市迅速发展,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将成为水环境改善的重要瓶颈。结合滇池流域城市发展规划,依据城市下垫面特征,降雨径流污染程度和距离入滇河道远近,将流域内城区划分为重点防控区、中等防控区和一般防控区,其面积百分比分别是17.9%、39.1%和43.0%;重点控制区为昆明市主城区,其次是呈贡新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区划,对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呼兰河哈尔滨段水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物来源,在平水期和枯水期,对呼兰河哈尔滨段沿线进行现场勘查及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呼兰河哈尔滨段沿岸集中式排污点源、工业点源、农村生活污染、畜禽粪便、农田径流等各类污染源化学需氧量总入河量为7 671.02吨/年,氨氮总入河量为1 195.16吨/年。松北区的主要污染贡献源为肇兰新河支流污染;呼兰区的主要污染贡献源为集中式排污点源和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7.
掌握黄河流域甘肃段面源污染负荷特征及其来源,是在区域尺度上提升水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的重要基础。基于DPeRS面源模型,从农田径流、城镇径流、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水土流失5大污染类型,选取TN、TP、NH3-N和COD 4个污染指标,对甘肃黄河流域9个市(州)58个县(区)面源污染进行污染负荷估算、污染来源解析及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从模型估算结果看,2018年整个流域TN、TP、NH3-N和COD面源污染排放负荷均值分别为65.6,11.8,19.1,77.2 kg/km2。从区域尺度分析,甘肃黄河流域TN、TP面源污染负荷最高的区域均是兰州市安宁区,分别占整个流域总负荷的10.83%和5.16%;NH3-N和COD面源污染负荷最高的区域均是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分别占整个流域总负荷的26.23%和56.56%。从污染产生来源分析,TN、TP、NH3-N和COD的首要污染来源分别为农田径流、水土流失、农田径流和畜禽养殖。从空间分布分析,黄河流域各县(区)面源污染总负荷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特征,污染负荷较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兰州段、大夏河临夏段、渭河天水段等局部区域。  相似文献   

18.
复杂景观中营养型非点源污染物时空变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非点源污染的形成不仅受到地表物质来源、景观格局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土壤侵蚀过程、降雨过程、灌溉过程、地表和地下水文过程的影响.由于影响非点源污染的因子复杂多样,从而导致它的时空变化较大.正确认识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变异特征对于科学布设监测点和研究它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定点监测,研究了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变异.结果发现:①干旱年份各种污染物空间变异小于降雨正常年份.②对于不同污染物,无论在干旱年份还是正常年份,地表水中固体悬浮颗粒物的空间变异均较大,其他污染物的空间变异相对较小.③对于固体悬浮颗粒物,干旱年份不同水文期之间的空间变异比较接近,而正常年份的空间变异不同水文期之间差异较大.④非点源污染季节变异较小的监测点主要出现在具有稳定水源和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较小的地区;而非点源污染空间变异较大的监测点主要出现在山区河流上游地表径流季节变化明显、农业用地面积较大且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较大和明显受到点源污染影响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In an effort to protect the quality of the water system, interest i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s increasing. Recently, studies of non-point sources pollution are continuing in relation to various land- use areas, but such studies have not been fully conducted in railway facility sites. Using monitoring data of railway bridge area with concrete road-bed, the runoff characteristics, pollutant unit loads, and first flush criteria were assessed. Railway bridge area with concrete road-bed typically show the first flush effect, and the pollutant unit load was determined to be higher than other public facilities areas. Further, the first flush criteria show an effective rainfall amount of 7 mm. In other words, from the runoff of railway facilities, considerable amounts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s are occurred, indicating the need to create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which are adequate for railway facility sites.  相似文献   

20.
对文山县城主要饮用水源盘龙河水质2001—2005年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评价,并根据水质评价结果,对影响水源水质的环境问题分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水源地保护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