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规划环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推进规划环评工作。规划环评的缺失隐含巨大的环境风险,我国的规划环评工作进展缓慢,制度中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政府部门必须依法开展规划环评工作;改革完善现有的规划环评体制;加快立法,严肃执法;建立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提出了建立“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的目标。而当前的环境保护制度已无力应对资源、环境、生态问题。本文首先对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途径进行解读;然后构建了以“环境规划一社会经济类规划一规划环评”为核心的“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的框架,明确了各自功能定位,并提出了与社会经济类规划相适应的环境规划和规划环评的实施形式、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2013,(18):21
开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是区域性战略环评的一次拓展和深化,是继五大区域战略环评之后,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的又一重大区域性战略环评,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013年4月,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总体成果通过验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验收会上指出要加快推进战略和规划环评,深化工作成果应用。环境保护部近日又发布了《关于促进云贵地区重点区域和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甘青新三省(区)重点区域和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此举标志着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和行业发展战略环评成果开始加快"落地"。本专题汇集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工作中的一些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推进区域战略环境评价、探索环境保护新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2012,(22):6
作为环境保护法制史上里程碑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于2002年颁布,这不仅标志着我国环评制度进一步完善,还初步确立了规划环评制度,真正实现了从决策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评法》颁布十年间,环评工作在各个领域均取得了巨大成就,环评工作范围不断拓展、环评机制体制日趋完善、环评队伍建设明显加强、环评能力建设极大提升。但面对国内依然严峻的环保形势和群众日益高涨的环保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和评估、审批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今后,只有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原则,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环评工作,推动环保事业不断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规划环评作为我国的民生工程项目,在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从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后,为我国的规划环评创新管理指明了方向。规划环评的目的是从污染源头进行防范和治理,进而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结构升级,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基于目前我国规划环评工作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专业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6.
孙佑海 《环境保护》2016,(12):2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战略环评工作以规划环评为抓手,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环评工作,为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推动战略环评制度完善并真正落地,应当在找准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党政同责等层面共同发力,使战略环评制度成为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战略环评智库的建设思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50至100个国家专业化高端智库。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相继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发展理念,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确立了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因此,生态文明领域智库无疑将是智库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战略环评智库应立足于从行政决策源头预防生态、资源和环境恶化,对大尺度、区域性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预测、预警与应对,在实践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决定了战略环评智库应是一个多领域交叉、多部门协作参与的平台。本文分析了战略环评智库的思想理念、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制度规范等。  相似文献   

8.
环境影响评价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坦  汲奕君  吴婧  张一心 《环境保护》2013,41(14):35-38
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是我国环境管理"老三项"制度之一。自1979年"环保法(试行)"将其确立为一项法律制度以来,环评在我国已实施了三十几年,若加上之前作为其发端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我国的环境评价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如今环评已成为环境保护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的制度化保障。  相似文献   

9.
发挥战略环评作用 落实生态文明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坦  乔盛  白宏涛 《环境保护》2016,(12):16-20
《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十余年来,我国在规划环评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然而,如何从生态文明的新高度和角度来处理我国复杂的环境问题,这既是战略环评工作面临的挑战,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将生态文明理念以制度的形式落实到四大建设全过程,战略环评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完善决策的理性工具作用;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提升环境保护理念,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环境质量以及生态健康等,战略环评可以以此为契机,总结过去十余年的实践经验,进行自我提升与制度完善,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规划环境评价内涵与概念的分析,阐述了规划环评的内容,分别从我国环评的现状、主要任务、环评的困难问题、以及对环评的对策进行研究,提出了规划环评建议.规划环评逐渐进入深化阶段,如何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是“十二五”期间规划环评实施的重点.其中,对于规划环评编制中几点技术问题的内容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城镇化发展受资源短缺和环境质量下降的严重制约,规划环评自身的理念、操作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更新和发展,以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鉴于当前规划环评的实施和有效性受制于诸多制度因素,借助战略环评的"评价理性、评价方法、评价机制"三要素框架,认为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规划环评应努力提升适应性,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治理加强的大背景下,着眼于发展与环境的一致性,提出进行评价理性转变——从技术理性到交流理性;评价方法完善——从程序固化到制度灵活;评价机制加强——以"协作"和"参与"为重心的导向性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制度建设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其中规划的编制程序、内容、方法、标准和管理制度等如何与包括规划环评在内的现行相关制度进行整合至关重要。规划环评技术导则和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指南分别由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负责编制与实施,两者均是为了避免规划在未来实施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两者在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评价方法等方面密切相关,但也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本文基于对评价五要素的SWOT分析,明确了“双评价”和规划环评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的功能和应扮演的角色,归纳和研判了“双评价”和规划环评在执行上可能会面临的困境,深入解读分析规划环评技术导则和“双评价”指南的制度文本,提出以规划环评制度为基础,整合二者的相关内容、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提高规划的编制效率以及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及评价特点的比较,从环评主体、编制单位、使用导则、审查要求等方面分析,找出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以便今后更好的识别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  相似文献   

14.
规划环评作为促进规划绿色化的有效工具,可从决策源头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跟踪评价作为规划环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弥补由于规划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评价方法有限性、数据缺乏以及其他知识缺陷而产生的偏差,是规划环评实施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我国的规划环评更多关注对环境影响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对规划实施后的实际环境影响缺乏关注。本文从跟踪评价的应然性出发,重点对跟踪评价的意义、对象、组织者、实施期限以及实施方式进行阐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跟踪评价实施提出框架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2013,41(8):4
战略环评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却十分迅速。近年来,随着国家重点区域和行业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以战略环评为抓手,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破解重化工业布局与生态安全格局、结构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两对突出矛盾,成为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产业布局和国土空间开发结构的  相似文献   

16.
实施规划环评就是在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前,先分析该区域的环境资源承载力,然后通过合理规划,将区域内的排污总量和环境容量限定在合理范围内[1]。实施规划环评能有效控制由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造成的环境破坏,因此2002年我国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将规划环评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对于我国后续的产业化结构调整和城市布局规划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念指导依据,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规划环评是宏观层面的环境保护决策的依据,但不同园区均有不同的特点.以新设立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业园区规划调整环评、工业园区跟踪环评等三种不同类型的规划环评作为研究对象,从与上位规划的符合性,区域环境质量调查,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措施等方面着手,分析和总结了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梳理了目前园区规划环评工作开展中容易忽略的方面以及对策措施,以期为规划环评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法律、政策、计划或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正式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评价。欧洲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在国际上具有领先的地位。本文介绍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特别对欧洲发达国家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做了深入的分析,从战略的筛选、确定范围、环境影响评价、决策和批准、执行和监督、咨询与公众参与等方面,总结了欧洲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特点,对于中国战略环评工作的推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但建设项目只处于整个决策链(战略、政策、计划、规划、项目)的末端,无法从源头上保护环境.规划环评是战略环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中国2003年9月1日颁布实施的环评法对规划环评作了明确规定,标志着中国环评制度的发展完成了向全局性战略环评的转变,对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弼  李巍  李天威 《环境保护》2012,(11):36-38
战略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准则在政策、计划和规划等决策过程中的应用,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支撑可持续发展决策的重要工具.我国目前实施的是主要针对各种规划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规划环评”).自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相继实施以来,规划环评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已经成为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