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缺水和水污染已是全球性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尤为严重,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引起科学家和政府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常州市的水资源情况,与水有关的主要问题和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保护和利用的战略措施。常州依法对水资源保护区,特别是对水源地进行了划定,采取了不同措施来控制水 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实施了供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研究解决垃圾问题的出路。公用服务地业提供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市水短缺和污染已成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本文从水资源的特性和哈尔滨市水资源现状出发,探讨了问题的成因,提出节水战略,加大治污和污水回用力度,是最大限度发挥哈尔滨有限水资源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水资源(Urban Water Resources)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回顾了我国过去四个阶段的水战略,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并讨论了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内涵以及实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战略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在深入研究虚拟水及虚拟水贸易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建立了虚拟水账户并计算了2010年该区各种农作物虚拟水含量,发现粮食作物和糖料作物消耗水资源最多,并且糖料作物携带大量虚拟水出口。因此,进一步从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利用市场经济推动、调整产业结构3方面提出保障云南省水资源战略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新加坡而言,水资源关乎国家存亡。为解决国内水资源匮乏问题,该国规划实施了高效的水资源供求管理措施,制定了国家水环境管理发展战略。除高效的集水区外,其水管理策略结合海水淡化及运用先进技术制造新生水。新加坡的水资源管理取得成功的经验,给我国城市水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沿海地区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持续利用战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地质和地理条件的特殊性,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和敏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生态环境退化和海平面上升,已构成我国沿海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重大资源和环境问题。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利用,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加快推进实施,流域水资源、能源、生态安全作为战略实施的核心要素、基础动力和约束性要求,三者形成互为基础、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有机整体.本文构建了水-能源-生态系统协同增效概念模型,评估了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生态系统质量、碳排放并揭示了其驱动因素,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能源-生态系统之间的纽带关系,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能源-生态系统协同增效战略体系.结果表明:(1)2021年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超载,除青海省和四川省以外,其他7个省区水资源开发潜力很小;同时流域生态系统敏感脆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极度、重度敏感区域面积占比共计5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较重要区域面积占比共计63.2%. 2005-2021年黄河流域CO2排放量上升,但排放强度总体下降,青海省、甘肃省和山西省CO2排放强度下降明显.(2)自然生态本底脆弱、天然河川径流量减少、供水量平稳耗水量增加、用水结构不合理、上游用水效率不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敏感、水资源超载、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3)黄河流域水...  相似文献   

8.
水是生命资源、战略资源,其面临的严峻形势已引起各国首脑及全球的关注.怎么管水和用水?要从国情国力出发,按实际需要与可能定标定位.水资源保护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世界的发展趋势,搜集最新信息,同时,要优化撷选实用的、科学的管理经验.1.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资源匮乏将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重危机.目前,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调整发展战略,采取有效措施,开新水之源,截污水之流.增产减污,节水保水.面对着危机与挑战.我们必须强化水的资源观念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
水足迹是基于消费基础的水资源利用情况的指示器,通过虚拟水贸易获得最大利益是水足迹分析方法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基于虚拟水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江苏省2009年水足迹进行了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江苏省水足迹为866.75×10^8m^3,人均水足迹为1829m^3/人·年,水匮乏度为217%,水资源消费自给率为86.33%,较高的水资源自给率和水足迹给江苏省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实施虚拟水战略、改变消费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已经成为缓解江苏省水资源短缺现状,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开展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并将其引入规划环评中,对于完善规划环评技术方法,更好的发挥其战略指导作用,协调水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邯郸矿区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微观两个层次开展了矿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因此,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国际组织采用法律手段对水资源实施保护和管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特别是依法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鉴于我国新水法的颁布与实施,结合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进一步研究建立水资源的物权法律体系,从而在水资源领域以水权为价值取向,健全和完善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以实现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调整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 ,阐述了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并分析了我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 ,作者提出了实现我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新乡市水资源的基本状况和新乡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结合新乡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从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全面治理水土流失,有效防控旱涝灾害,严格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乡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为新乡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对拜泉县水资源及利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指标模型,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水环境资源管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资源危机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本文就当前水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提出了一些战略性的管理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经济价值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自然、经济、社会和水环境4个方面定性分析了其对水资源经济价值的影响,并就这些因素所涵盖的主要量化指标实证分析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水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而对如何提高水资源经济价值提出了若干建议,旨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维华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0):600-602
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上下游各地区间以及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严重制约着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该文从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实际问题出发,针对这些利益冲突问题,提出了建立在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与冲突分析理论基础上的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的理论框架,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的协同工作平台的新思路。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一种革新,它以集成管理为指导思想,冲突管理为手段,以解决传统流域水资源管理很难解决的各种冲突问题。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春协同工作平台,是缓解上下游各地区间以及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实现流域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唯一题。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及其协同工作平台,是缓解上下游各地区间以及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实现流域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唯一途径,它的实施与推广必将提高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效率,推动我国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发展过程,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类型划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 ,分析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征 ,构建了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水资源现状、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压力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4个方面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按照此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对我国 31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 ,然后按照评价结果将其分为高发展组、较高发展组、中等发展组、较低发展组和低发展组 5个类型 .从空间分布上看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基本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的趋势 .从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看 ,除了水资源禀赋外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成为制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从评价中还发现 ,水资源禀赋同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一定的反相关关系 .  相似文献   

19.
太湖地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全面分析了太湖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问题发生的经济和社会本质,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节水减污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