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北京市中坝河底泥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北运河流域污染底泥土地利用的可能性,以中坝河为例开展了底泥污染特征分析及溯源,依据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法分别开展底泥氮磷污染和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给出了中坝河底泥土地利用建议.结果表明,中坝河底泥呈弱碱性,有机质、氮磷均值分别为33.11、759.94和1295.21 mg·kg-1,变异系数分别为73%、29%和85%,说明有机质和全氮沿河道分布不均匀.8种重金属中除As外均超过北京土壤背景值,说明底泥存在重金属累积.Pearson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受周边工业和生活污水影响,污染物在河道中下游存在累积.底泥氮磷污染评价结果显示河道下游氮磷污染最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系数表明,中坝河底泥Cd为强污染,Hg中等污染,RI值分别为116和46,其他重金属为轻度污染.S4和S5 RI分别为344和374,为强污染,其他点位为中等或轻污染,整条河道RI为170,为中等污染级别.总体而言,中坝河底泥肥力较好,风险可控,建议施用于道路绿化带、工厂附属绿地等有潜在污染源的绿/林地或防护林等与人接触较少的绿/林地.  相似文献   

2.
重污染感潮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及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以珠汀流域重污染感潮河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累积指数、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和潜在乍态风险指数对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考察了静态条件和模拟感潮条件下重金属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河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严重,cu、zn、cr、Cd和Ph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83.96、1791.60、117.84、1662.92和3.71 mg·kg-1,均大大超过广州市土壤背景值;各金属的富集程度为Cu>Zn>Cr>Cd>Pb,其中Cu的富集程度已经达到6级,为极强污染;各重金属元素在底泥中的变异系数较小,沿程分布比较平缓,cu与cr、cd与cr之间的相关性良好.以广州市土壤背景值为参比值进行评价,郭村涌底泥中的重金属生态危害顺序为Cd>Cu>Cr>Zn>Pb,总体表现为极强的生态危害程度.与静态释放相比.感潮作用呵明显加速底泥重金属的释放,其平均释放速率提高了0.77~4.20倍,释放量增加了0.32~1.78倍,同时涨退潮过程低水位时段较之高水位时段底泥重金属释放平均速率增加0.48~3.33倍.  相似文献   

3.
北安河为松花江干流牡丹江的支流,其污染情况对松花江的环境影响较大。文章以北安河底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特性,选择了北安河具有典型特点的上游、中游、下游三处采样点,进行了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取样,测定了底泥中的铜、锌、铬、铅、镉和铁的含量,分别以底泥质量标准和地积累指数法对污染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其中底泥质量标准的结果表明北安河底泥中Pb元素和Cu元素污染比较严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的次序为:PbCuZnCdCr;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的结果为Pb、Cd和Cu污染比较严重,相应的污染顺序为PbCdCuZnCr;综合分析表明北安河底泥丰水期污染强于枯水期的污染,Pb为污染最严重的元素,其次为Cu,Cd,而污染较弱的为Zn与Cr。  相似文献   

4.
胡兰文  陈明  杨泉  陶美霞  杨涛 《环境工程》2017,35(12):115-118
底泥是水体中重金属的主要富集地,底泥中重金属是水生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污染物,对水体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当今,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河流、湖泊等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介绍了我国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分析表明我国河流、湖泊等水体底泥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总结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技术对底泥重金属修复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国内外各学者对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苏州河的污染底泥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底泥与流动水相的边界环境为研究对象,应用苏州河底的释放与耗氧规律,在控制地面水水质标准的环境基础上拟定了底泥评价分级标准,将评价的有机污染指标确定为未污染,污染、重污染底泥的类型级别。应用拟定的分级标准对苏州河的污染底泥进行评价,指出若对属于重类型的部分河段底泥进行整治,则整个市区段底泥释放至水相的深度,将接近地面水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苏南地区航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和处置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颖 《环境保护科学》2001,27(5):33-34,37
对苏南地区六条航道底泥中重金属镉、汞、铜、锌、铅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各航道底泥中重金属除铅以外 ,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其中镉的污染最为严重。底泥的总体环境质量为 :重污染断面占 4 4.8% ,中污染断面占 37.9% ,轻污染和未污染断面分别占 1 0 .3%和 6.9%。根据评价结果 ,提出底泥处置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细河底泥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分析技术手段 ,对细河底泥污染状况进行监测、调查 ,从而了解细河底泥污染状况 ,并分析主要污染物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山东小清河干流底泥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采集到的小清河干流底泥样品的分析结果,论述了小清河干流底泥污染特征,评价了小清河干流底泥污染程度,分析了小清河干流治理前后底泥污染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螯合剂处理重金属污染底泥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流湖泊等水体底泥污染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尤其重金属污染问题。本文在综述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重金属螯合剂处理污染底泥的机理,从螯合剂、螯合剂诱导植物修复处理重金属污染底泥中的应用两个方面论述了国内外螯合剂的研究现状,并指出螯合剂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河流、湖泊等水体底泥污染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尤其重金属污染问题。目前国内对河流、湖泊底泥重金属的研究偏重于重金属的分布、污染特征以及重金属对生物、生态的影响,对底泥重金属的治理研究相对较少。分析了底泥中重金属的释放机理,简单介绍治理底泥重金属的一些生物技术,着重讨论当今处理底泥重金属的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沐  任增谊  张曼  赵琼  尹洪斌 《环境科学》2023,44(7):3945-3956
外秦淮河是南京市一条重要的城市景观行洪河道,多年来受工业及生活污水影响,内源污染严重.为充分了解外秦淮河底泥污染特征,为疏浚提供决策依据,对河道上、中和下游典型断面底泥界面微环境以及营养物含量进行调查,采用有机指数法和污染指数法对底泥污染状况进行评估,同时根据污染物垂向分布特征模拟清淤对底泥内源释放削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中下游底泥界面以上DO均值分别为4.62、 3.25和3.41mg·L-1,且分别在4.4、 3.5和5.5 mm处消耗殆尽,是典型的城市河道污染特征体现.调查河段表层底泥的ω(TN)、ω(TP)和ω(OM)均值分别为1 734mg·kg-1、 1 337 mg·kg-1和4.82%,底泥TN和OM的有机污染指数均值为0.48,处于尚清洁水平,TP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值为3.18,处于重度污染水平.模拟30 cm清淤深度结果表明,底泥SRP和Fe2+的释放速率较清淤前分别削减42%~82%和88%~96%,而NH+4-N的释放速率却较清淤前有...  相似文献   

12.
京杭大运河徐州段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京杭大运河徐州段沿程12个底泥样本重金属含量的测试结果,运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各底泥样本中的主要重金属元素和该河段沿程各底泥样本采样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京杭大运河徐州段已受到了重金属的中度污染,下游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程度普遍较上、中游严重,荆马河底泥是京杭大运河徐州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外源。  相似文献   

13.
徐州市区故黄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故黄河表层底泥和底泥剖面样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系统测试,运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故黄河底泥进行了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故黄河底泥基本未受Cr、Ni的污染,个别采样点受到重金属元素Cu和Pb的中等程度污染,大部分采样点受到Zn的中等程度及以上污染,且Zn含量分布范围宽,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较大。主要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依次为:Zn>Cu>Pb。潜在生态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故黄河底泥内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的潜在危害很轻。  相似文献   

14.
受污染底泥易地处理处置技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受污染底泥的形成和危害以及国内外对受污染底泥的研究入手,综述了受污染底泥综合整治技术框架的组成,并对其作了评价。着重讨论了受污染底泥易地处理处置技术方案确定的总体思路和方法,分析了确定受污染底泥易地处理处置技术方案中的疏浚技术、输送技术、预处理技术、去污染处理技术,最终处置与利用技术和污染残余物处理处置技术等技术单元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水体受污染底泥原地处理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介绍受污染底泥的综合整治技术框架入手,逐项分析了受污染底泥原地处理技术的概念、分类及其与易地处理处置技术相比的特点,总结了受污染底泥原地处理技术的操作方法和研究现状,并以原地生物/化学方法和原地固化/稳定化方法处理受污染底泥的不同案例,分别介绍了受污染底泥原地处理的具体做法。最后,分析了受污染底泥原地处理的新技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污染底泥释放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敖静 《环境保护科学》2004,30(6):29-32,35
从受污染底泥的危害入手 ,提倡在有效控制外源的同时 ,积极对受污染底泥的释放进行控制。根据控制方法原理的不同将污染底泥释放控制技术分为物理控制技术及生物控制技术 ,并综述了上述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概况 ,并对其利弊作出评价 .最后 ,分析了受污染底泥释放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株洲清水塘工业区池塘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揭示池塘底泥重金属对霞湾港与老霞湾港水体及底泥的潜在影响。将区域内25口池塘分别划属S1、S2、S3区,于2017年12月11日在25口池塘采集32份底泥样品,并进行了Pb、Cd、As含量的测定,采用地累积指数(Igeo)与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Eir)对底泥中Cd、Pb、As污染与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S1、S2、S3区池塘底泥中Cd、Pb、As含量均超过湖南土壤背景值,分别为土壤背景值的657、44、12倍,表明Cd是清水塘工业区池塘底泥中的主要污染物。变异系数结果显示,各采样点底泥中Cd、Pb、As含量分布离散,受点源输入影响大。底泥中Pb、Cd、As的Igeo均值分别为4. 87、8. 78、2. 95,分别处重度、严重、中度污染等级,不同区底泥中重金属Igeo呈S3>S1>S2的分布特征。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重金属Eir呈Cd>Pb>As的分布特征,3个区底泥中Cd的Eir为9396~24 617,污染等级均为生态危害很强; Pb的Eir为101~309,S1、S3区污染等级为生态危害强,S2区则为生态危害较强; As的Eir为74~138,S1、S3区污染等级为生态危害较强,S2区则为生态危害中等。清水塘霞湾港和老霞湾港周边区域池塘底泥中Cd、Pb、As污染严重,呈S3>S1>S2分布,应依据3个区域池塘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采取挖掘底泥、稳定固化、填埋处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东莞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莞市8座水库共计60个底泥剖面中的Cd、Hg、Zn、Cu、Ni、As、Pb、Cr 8种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情况与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底泥重金属含量普遍存在表层>中层>底层的关系,表明近期内水库水体污染较重,尚未完全切断污染源。根据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8座水库底泥中重金属指标大部分已处于Ⅳ级污染状态,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至低的顺序为:Cd?Zn>Hg>Ni>Pb>As>Cr>Cu;根据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8座水库均表现出很强的潜在生态危害,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d?Hg?As>Pb>Ni>Cu>Zn>Cr。  相似文献   

19.
苏州河底泥的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底泥释放与悬浮的规律,提出了悬浮释放速率方程,其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不大于30%;根据建立的底泥释放迁移和底泥耗氧过程的数学模式,探讨了苏州河污染底泥释放与耗氧对水质的影响。此外,还提出了底泥污染类型的分级,为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巢湖清淤合肥项目区域污染底泥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述巢湖清淤合肥项目区域污染底泥调查的目的和方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调查研究表明:巢湖污染底泥的分布特征符合湖泊沉积学原理,底泥中污染物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为:严重污染层〉污染过渡层〉正常湖泥层,巢湖污染底泥清淤是改善水质和恢复湖区生态的重要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