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贵州清水江流域丰水期水化学特征及离子来源分析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吕婕梅  安艳玲  吴起鑫  罗进  蒋浩 《环境科学》2015,36(5):1565-1572
对清水江流域丰水期河水离子浓度及组成特征分析表明,流域水化学组成以Ca2+、HCO-3离子为主,其次为Mg2+、SO2-4;TDS均值213.96 mg·L-1,高于世界流域均值.根据海盐校正分析得出,研究区大气降水中海盐输入对流域水化学的贡献率为2.23%,低于世界河流均值3%.Gibbs图结合离子比值分析表明,流域水化学主要受碳酸盐岩风化影响,越往下游硅酸盐岩化学风化贡献越明显,碳酸和硫酸同时参与了流域岩石风化过程.离子来源分析表明,Ca2+、Mg2+、HCO-3离子主要来自于白云石、方解石等碳酸盐岩风化溶解,Na+、K+、Cl-主要来源于硅酸盐岩风化;SO2-4和NO-3主要来源于大气酸沉降和城镇废水输入.人为活动影响分析表明上游工矿企业活动对清水江流域水化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
人类活动影响下水化学特征的影响: 以西江中上游流域为例   总被引:20,自引:15,他引:5  
对西江中上游3个代表性断面进行一个完整水文年每月3次的观测和取样,利用水化学、流量等数据,探讨自然过程和人为活动影响下的河流水化学演化过程.对研究区116个水样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区的类型为HCO-3-Ca2+型,化学风化类型主要属于岩石风化,Ca2+和HCO-3是主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反映了岩溶地区河水化学特征主要受碳酸盐岩溶解影响.Na+、Mg2+、Ca2+、Cl-主要受自然条件控制,人类活动影响对其影响不大.K+、NO-3、SO2-4、HCO-3不同程度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显示出不同的影响途径.本研究对我国南方季风区河流水化学变化、水质特征、下游珠江物质输送通量的影响、水质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流水化学组成可以提供反映流域内岩石化学风化过程及河流离子来源等生物地球化学的信息。化学风化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湿热流域的水热条件可以促进流域岩石化学风化。硫酸和碳酸一样可以作为侵蚀介质参与流域岩石的化学风化,硫酸参与的湿热流域碳酸盐类化学风化可释放CO2,但其参与的硅酸盐类化学风化对大气CO2没有显著影响,故若不考虑硫酸作用将会导致对岩石化学风化作用下大气CO2消耗通量的高估。水化学组成受到流域岩石化学风化的影响,通过对河流水化学组成和溶解无机碳(DIC)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的分析可以确定河流水化学类型并揭示硫酸对流域岩石化学风化的定量影响。目前关于硫酸对河流水化学影响的研究逐渐增多,未来关于小流域尺度上硫酸对河流水化学的影响、硫酸影响下河流CO2的脱气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河流水化学的影响等方面需要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4.
硫酸对乌江中上游段岩溶水化学及δ13 CDIC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乌江中上游段地表和地下水水化学、溶解无机碳(DIC)同位素组成(δ13CDIC)进行了测试,探讨流域水化学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化学计量法对硫酸溶蚀碳酸盐岩的比例及对HCO-3离子的贡献比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乌江上游段地表和地下水优势阳离子均为Ca2+,分别占全部阳离子的50%以上,阴离子以HCO-3、SO2-4为主,两者占总阴离子的85%以上,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部分为HCO3·SO4-Ca型,反映出部分地下水和地表水可能受到人类源的SO2-4影响;2地下水和地表水的δ13CDIC值介于-12.98‰~-6.36‰,且[Ca2++Mg2+]/[HCO-3]当量比值介于1.11~1.90,H2SO4对流域水化学和δ13CDIC具有重要影响;3硫酸溶解碳酸盐岩对地下水(Ca2++Mg2+)和HCO-3的贡献变化分别介于20.59%~92.87%(平均贡献率为51.50%)和11.47%~86.69%(平均贡献率为36.90%);对地表水(Ca2++Mg2+)和HCO-3的贡献变化分别介于56.14%~94.55%(平均贡献率为76.89%)和39.02%~89.66%(平均贡献率为64.24%),显示硫酸显著地影响到流域碳酸盐岩的风化过程.研究结果对乌江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及岩溶碳循环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北江流域水化学时空变化及化学风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我国南方湿润地区河流水化学时空变化特征及控制因素,选择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的北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015年6月(汛期)和12月(非汛期)干流和支流河水基本水质参数及主量离子,利用化学计量法及质量守恒法定量评估了自然过程及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的流域化学风化特征及其通量.结果表明:①北江河水主量离子浓度非汛期高于汛期.岩石的区域分布和矿山活动构成了河水离子浓度和水化学类型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北江干流和支流连江为Ca-HCO3型,而支流滃江则以Ca-SO4型为主.②岩石对北江流域化学风化贡献率依次为碳酸岩(78.44%)>硅酸岩(14.43%)>降水源(5.42%)>蒸发岩(1.71%).基于碳酸岩是北江径流水化学的主要控制因素,滃江流域的矿山开采活动加速了碳酸岩的风化,其对北江流域化学风化的贡献为7%.③汛期与非汛期的碳酸岩风化速率分别为7.49和5.29 t/(km2·月),年化学风化速率为87.63 t/(km2·a).研究显示,由于受水热条件、流域面积以及岩性的影响,北江流域年化学风化速率略大于西江流域,远高于东江以及全球流域化学风化平均值,北江对整个珠江流域的风化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6.
星子河流域位于粤西北典型岩溶区,岩溶地貌类型发育齐全。该流域是北江最大支流连江的上游源头,其水资源状况在粤西北和珠江三角洲核心区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弄清楚其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规律,非常必要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鉴于此,分冬夏季系统采集星子河流域水样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表明:该流域Ca2+和HCO3-含量在水化学中占绝对优势,Ca2+占阳离子平均质量浓度70%以上,HCO3-占阴离子平均质量浓度的80%以上;其次是Mg2+和SO42-,分别约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的12%和8%,属于软水和弱矿化度水;星子河流域水化学类型以碳酸盐岩石风化物质和蒸发岩溶解物质来源为主的HCO3--Ca2+、HCO3--Ca2+·Mg2+型,只有很少水样表现为HCO3-·SO42--Ca2+型;从Gibbs图的分析可知:星子河流域水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是岩石风化控制型,大气降水输入和蒸发-浓缩作用对该流域水化学离子的贡献有限;该流域水化学时间变化上表现出明显的降水稀释效应,大部分离子组分冬季含量高于夏季;相关分析表明星子河流域水化学空间变化特征明显,岩溶地质背景深刻的影响着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采用Gibbs图解和端元分析方法研究了马莲河水化学特征、离子来源和化学风化作用,利用质量平衡正演模型评价了各风化作用对水化学组分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马莲河水为高TDS咸水,阳离子以Na~+、Mg~(2+)为主,阴离子以Cl~-、SO_4~(2-)为主;沿河水流向TDS降低,水化学类型由Cl-Na型演变为HCO_3·SO_4-Na·Mg型;河水化学组分的主要形成作用为化学风化,蒸发盐主导了流域风化过程,对离子组分平均贡献率高达76.5%,硅酸盐和碳酸盐风化较弱;化学风化具空间变异,从上游到下游,硫酸盐和碳酸盐贡献率增加,岩盐贡献率降低。岩性是控制流域化学风化作用的首要因素,降雨量和径流量可能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岩溶流域洪水过程水化学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雅琼  孙平安  苏钊  于奭  钟丽华  何师意  徐茜 《环境科学》2019,40(11):4889-4899
岩溶流域河流水化学对暴雨/洪水过程有着快速响应,是岩溶碳循环的重要过程,不应忽视.本文通过2015年11月8~12日阳朔断面洪水过程水化学特征的动态监测,分析了各主要离子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计算不同来源无机碳浓度和通量.结果表明,阳朔断面洪水过程各阶段水化学类型为Ca-HCO_3型.水化学离子主要源自碳酸盐岩风化,同时有硅酸盐岩风化、降雨及人类活动的贡献.洪水过程中,受控于水文过程,碳酸盐岩风化强度先急剧减弱后缓慢加强,HCO_3~-、Ca~(2+)和Mg~(2+)的浓度也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而SO_4~(2-)、Cl~-、Na~+和K~+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碳酸风化碳酸盐岩是无机碳的主要来源,平均占总无机碳74. 3%;因硫酸/硝酸的输入,硫酸/硝酸风化碳酸盐岩在洪水过程中对无机碳的贡献明显增加,最高可达31. 7%.阳朔断面地质碳汇通量在洪水前、第一次洪水过程和第二次洪水过程分别为1. 28×10~8、5. 28×10~8和11. 52×10~8g·d~(-1).洪水前地质碳汇通量与年平均通量相当,而洪水过程数倍于年平均通量.并且,因两次洪水过程碳酸盐岩风化强度存在显著差异,第一次洪水过程地质碳汇通量在相同流量情况下仅为第二次洪水过程的58%.  相似文献   

9.
我国北方小流域硫酸参与碳酸盐矿物化学风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东  秦勇  赵志琦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1):3568-3578
硫酸参与碳酸盐岩的风化机制及与区域碳循环的关系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课题.选择我国北方小流域(沁河)为研究对象,结合水化学及溶解性无机碳碳同位素组成,通过化学计算法,分析了河水溶解性组分的来源及混入比例,验证了硫酸参与区域碳酸盐的风化过程.结果表明:河水阳离子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以HCO-3和SO2-4为主;沁河流域碳酸盐岩风化、大气输入及蒸发盐溶解对河水阳离子贡献较大,平均比例分别为48.5%、35.3%和14.1%,硅酸盐风化和人为输入贡献比例较小,平均比例分别为1.7%和0.6%;沁河流域碳酸盐类、硅酸盐类及蒸发盐类风化速率分别为8.41、0.07和2.43 t·km-2·a-1,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风化CO2消耗量分别为1.43×105mol·km-2·a-1和0.03×105mol·km-2·a-1;沁河流域硫酸参与碳酸盐风化产生的CO2净释放量为0.63×105mol·km-2·a-1,小于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CO2净释放量,可能与不同的气候条件及硫化物赋存条件和含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锡林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主离子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24,自引:15,他引:9  
通过对2006~2008年锡林河主要径流期内13个河水断面239个水样以及同期地下水和大气降水主离子水化学进行分析,结合锡林河流域的气象和水文资料,利用Piper三线图和Gibbs图分析了锡林河河水的水化学特征及主离子组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锡林河河水TDS变化范围在136.7~376.5 mg·L-1之间,平均245.1 mg·L-1,为低矿化度河水;河水中主要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从HCO-3-Ca2+过渡到HCO-3-Ca2+·Mg2+;河水主离子平均浓度年内、年际变化均不大,年内变化表现在5月主离子浓度高于其他月,年际变化表现为主离子在2007年的平均浓度均较小;空间上,Ca2+、Na+、Mg2+、K+、Cl-和HCO-3的浓度呈现沿程逐渐增加的趋势,SO2-4的浓度变化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河水中主离子浓度值介于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之间,并且十分接近地下水浓度,说明地表水同时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并主要依靠地下水补给;Gibbs图显示河水离子组成主要与流域内的岩石风化有关,流域有一定量的蒸发岩存在,但蒸发岩对水化学的贡献弱于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11.
环境污染事故具有时间上的突发性、形式不确定性、危害的严重性和处理处置的艰巨性.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市境内的两起危及水环境安全的事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事故发生后通过采取一系列相应的应急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如何防止和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维护环境安全,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新课题.面对环境安全事故及跨流域、跨区域环境污染事故的频繁发生,应从排查污染隐患、建立完善的环境应急响应体系、加强环境应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减少事故的发生,减轻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论民国初年我国的政府救灾行政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国家行政要务的救灾,民国初年中央政府救灾机关是内务部,内务部的权力职掌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虽然其名义上作为中央一级专门救灾机构,但由于机构初设.经验不足,再加上其他诸多因素的限制,无论是部务还是权限与其他部门如财政部,农商部等都颇有纠缠.至于地方政府救灾机构,作为地方政府组织机构的一部分,虽属专管,但有兼管之嫌.一些专门的赈济机构,只不过有时囡灾于公署内暂设,事毕即行撤消.当时除了政府救灾机构外,还存在着具有亚政府色彩社会救灾力量.内务部与地方救灾系统之隶属关系相对自由,并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格局.总体而论,民国初年的救灾机构从中央到地方都比清末进一步完善,其业务范围也逐渐趋于稳定,但由于中央政权极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致使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撤设变化较多,从而引起救灾机构的相形混乱.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产模拟对青藏高原小麦高产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的实测资料基础上,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了在当前气候条件下、水肥适宜的青藏高原冬小麦干物质累积动态曲线。模拟计算表明:青藏高原夏季气候温凉,小麦生育期延长,因而干物质累积时间长,高原小麦高产主要以干物质累积时间长取胜,有利的夏季温度条件是高原小麦高产的最主要原因;青藏高原冬小麦干物质潜在产量可达32t/hm2·a,籽粒潜在产量可达144t/hm2·a,为平原的145倍。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剖析了环保产业在发展方向、科技含量及发展条件等方面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污泥的最终处置方法和热处置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主要介绍了德国的污泥焚烧技术和工艺,为目前在国内刚刚起步的污泥焚烧行业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潮白河密云水库流域的自然景观进行了自然度分级,并利用景观自然度指数、景观退化程度指数和景观重建程度指数对自然景观进行了评价。结果是研究区景观中度退化,重建程度中等,呈半自然状态。区内景观状态的优劣顺序为:兴隆、怀柔、密云、延庆、滦平、丰宁、崇礼、赤城、沽源。   相似文献   

17.
环境作用动力学基础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封先河 《装备环境工程》2015,12(2):15-18,74
目的优化原有的环境作用动力学理论模型。方法在原有环境作用动力学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环境适应性、环境响应性、变化重复性等3个概念,修改蠕变动力学理论模型的假设2。结果形成了由8个定义、2个假设组成的更加完善的环境作用动力学理论模型。结论新的环境作用动力学理论模型涵盖了蠕变动力学理论模型和原有的环境作用动力学理论模型,应用范围得到大大扩展。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年我国救灾的主要特征有三:一是救灾主体多元化,这可从阶层、国籍、职业、身份等方面看出,总体上又可划分为政府和社会力量两个方面。至于救灾效能,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救济力量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局限性。二是短效机制占主导,这可从救灾因素之临设性、救灾甚于防灾两点看出。三是社会过渡性彰显,无论是思想,还是机构、制度,都呈现出明显的新旧交错性,即社会过渡性。  相似文献   

19.
生态地役权是指为某种环境利益而利用他人土地的权利,它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方式,是保护环境权利的一种物权制度安排,它是对传统地役权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今环境问题凸显的时代,生态地役权制度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了很多创新性的运用,其大致分为: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地役权、环境享用地役权以及环境保护地役权,生态地役权在法律生态化的时代很有深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陈福 《地球与环境》2000,28(2):67-75
动物的起源主要依赖于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在海水中能否进行脱水缩合反应而生成生物高分子,后者则依赖于海水pH值升高和大气CO2浓度降低的历史演化进程。有机小分子只有在海水pH值演化到近中性,即寒或纪时彼此才能发生脱水缩合反应而合成生物高分子。只有大气CO2分压降到1000Pa以下,即泥盆纪以后,陆地上才能出现稳定的土壤层和植物,动物也才能从海洋扩展到陆地。随后大气CO2浓度继续降低导致了气温下降和植物生长率的衰减,促使动物进一步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