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区是我国志留系研究较早的地区之一,自弗里其(1912)首次报道南京仑山地区有志留系存在以后,相继在和县、含山(刘祖葬、1933),繁昌、铜陵、青阳、贵池一带(叶良辅、李捷,1923—1924;王恒升,外建初,1930;朱森、刘祖葬,1930;谢家荣,1935),赣西北修水流域(王竹泉,1930),皖南宁国、绩溪、歙县(王恒升、李春昱,1930)都见有志留纪地层。解放后随着大规模地质勘探和研究工作的开展,进一步证实不仅沿长江以北安庆、桐城一带以及浙西地区均有志留纪地层的存在,而且分别在宁镇、赣西北、皖南及浙西等不同地点建立了完整的地层系统和化石带。但以往多限于笔石化石的研究,而对志留纪地层中广泛分布的三叶虫及其它门类的化石则描述得不多,这对本区志留纪地层的研究是不全面的,主要表现在不能全面反映本区动物群的面貌和层位关系上。本文,笔者将近几年所搜集到的三叶虫化石进行整理,草拟成文,以供参考,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2.
<正> 一、历史概况 苏联前寒武纪地层表的建立工作开始于1955年部际地层委员会机构成立以后。在1958年成立了两个委员会:下前寒武系委员会,由D.V.Obruchey领导(1965年后由K.O.Kratz领导);上前寒武系委员会,从1958—1960年由N.S.Shatsky领导,以后由B.M.Keller领导到现在。在五十年代,划分上前  相似文献   

3.
淮北地区位于安徽省北部,是重要金属成矿区之一.地质构造单元归属华北陆块,其矽卡岩型矿床的控矿条件和成矿模式既与华北地区邯邢式接触交代型铁矿床相似而又有区别.邯邢式铁矿主要围岩地层为奥陶系,矿石成分简单,以磁铁矿为主.淮北地区部分矿床具有这一特征,而另一部分矿床的特征与此有较大差异:围岩地层为寒武系,矿石成分复杂,以铁铜矿为主,并含有金、钼等其它有益元素,岩体分叉侵入,多层成矿,矿体产于燕山中期石英二长闪长玢岩与寒武系中上统内接触带及正接触带,镁质矽卡岩较发育,含铜矽卡岩可见于外接触带.为了与邯邢式铁矿区别,称其为前常式铁铜矿.本区矽卡岩型矿床的赋矿层位为中上寒武统-下奥陶统.其中,寒武系铁矿比例43.39%、铜矿比例92.67%、金矿比例100%,奥陶系铁矿比例56.61%、铜矿比例7.33%.本文在介绍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分析了控矿条件和成矿模式,提出了岩浆侵入活动中心(或活动带)与寒武系接触带为重点找矿方向的观点,并明确指出远离侵入中心(带)的岩床,其成矿性差.文中还介绍了覆盖区识别岩浆侵入活动中心(或活动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广西贺县龙水金矿位于湘桂稳定区,桂粤交界山脉的北段,博白—茶陵深断裂的西侧。区内广泛发育加里东期到燕山期的花岗岩,出露的基底地层主要为震旦系到寒武系。本研究主要是研究龙水金矿Ⅱ号矿化带。该矿化带位于寒武系水口群清溪亚群与大宁花岗闪长岩岩  相似文献   

5.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4):250-254
江西赣州盆地晚白垩世茅店组和河口组发现大量恐龙动物化石,且化石分布集中,大多保存完整,尤其蛋化石成窝性较好,排列较规整,属原地埋藏。文章论述了该盆地内恐龙化石赋存的地层、岩性、化石保存形式及埋藏特征等,认为该盆地内恐龙动物群聚集或恐龙化石集中分布在晚白垩世早期茅店组和晚白垩世晚期河口组;茅店组—河口组,恐龙动物化石保存形式具有"单类型→多类型组合共存"和"不同类型恐龙蛋共生→蛋与骨共生"的规律,甚至出现含胚胎恐龙蛋、恐龙骨骼和龟鳖类化石集群埋藏,为进一步探讨盆地演化和恐龙生存环境提供实际材料。  相似文献   

6.
在广西南丹县罗富乡境内,方圆30公里的黄土下,掩埋着众多的古生物化石.科学家考察指出,这里已发现的三叶虫、菊石、牙形刺、竹节石、腕足类等化石,种类之多属国内外罕见;这些化石对我国南丹泥盆纪地层层序和沉积相的研究以及进行区域地层对比等,均具有珍贵的科研价值.沧海桑田,无数生命在远古的洗劫中消失了,留下的遗骸以另一种形式存于世间.而现在这些生物的化石又面临一场劫难.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安徽贵池高坦寒武系出露于下扬子地区的南缘。生物区属于扬子生物区。以往,在安徽境内沿长江南岸,尚未见有这一生物区的动物群的有关报导。这一地区的泾县北贡、青阳青坑、石台丁香,都属于过渡型动物群。因此,高坦寒武系的发现,对确定本区扬子生物区的存在和位置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岩溶地区地下水非均质性所带来的获取各项参数难度较大的问题,围绕综合性指标"含水性",选取岩性、裂隙、岩溶发育程度3项评价指标,采用将模糊数学评判法与模糊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岩溶地区地层含水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在三峡地区岩溶山区选取寒武系地层进行了方法论证。结果表明:三峡地区岩溶山区寒武系地层的含水性表现为娄山关组>水井沱组二段>覃家庙组;对于不同的地貌类型,三峡地区岩溶山区寒武系覃家庙组地层的含水性强于盆山交界区覃家庙组地层的含水性。该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相符,证明该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为后续岩溶含水系统划分提供依据,进一步服务于水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9.
<正> 与活动带相反,克拉通在最近的六亿年中,也就是从前寒武纪以来内部几乎没有发生过变形。大陆内部这些稳定的部分可分为两个单元,即地盾和地台。象北美加拿大地盾和欧洲北部的波罗的海地盾这样的地盾区,是广阔的前寒武系刚性区,代表了大陆内最稳定的核部。地盾区周围大多为地台区,在地台区中,水平的或轻度倾斜的显生宙沉积物复盖在深部  相似文献   

10.
江南古陆变质基底地层年代的修正和武陵运动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研究中,最突出的基础地质问题依然是地层年代的精确标定。地层年代标定涉及到成矿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及其构造演化的时限,也直接影响层控矿床找矿中涉及的基础地质问题。在最新的中国地层年表中,前寒武纪地层对比和构造背景解释已发生重大变化。本文依据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新元古代地层中最新的系列锆石U-Pb测年结果,初步揭示"江南古陆"变质基底地层火山事件和分布范围。结合全球格林威尔造山运动基本特征,对江南古陆变质基底地层年代的修正将有利于重新厘定江南造山带的成矿背景,提供层控矿床基础年代地层资料,为新的矿产资源大调查服务。  相似文献   

11.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3,(4):216-220
在西藏冈底斯山西部措勤县打加错地区新发现一套紫红色石英砂岩、钙质粉砂岩、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夹放射虫硅质岩的地层体,在硅质岩中首次发现了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利期放射虫动物群Pseudostylosphaerasp.,Perispongidiumcf.tethys De Wever。放射虫化石的发现对冈底斯山西部打加错地区地层的划分和地质构造发展演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工作,发现奥陶纪地层,为本区奥陶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嗣后,安徽省地质局区调队杜森官等人,在该地测制奥陶系剖面,采集了丰富的笔石等化石。这些化石经我们详细鉴定,认为黟县宏潭地区发育为一套完整的奥陶纪笔石页岩相地层,与浙西、皖南宁国、太平一带基本一致。 为了详细研究黟县宏潭奥陶纪笔石地层,笔者与张全忠等人重赴该地测制奥陶系剖面,采获了大量的笔石、三叶虫和介形虫等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目前全世界元古宙———寒武纪地层中的浮游植物 (疑源类 )的统计 ,发现在新元古代晚期和早、中寒武世相对较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微体植物 (疑源类 )辐射和绝灭事件。而这些辐射和绝灭事件又与早期后生生物的辐射、绝灭都有密切的镜像关系。通过对古海洋的δ13 C、87Sr/ 86Sr研究 ,发现元古宙—寒武纪浮游植物 (疑源类 )的辐射演化、绝灭作用与古海洋环境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生物辐射时期 ,δ13 C、 87Sr/ 86Sr呈现高异常 ;生物绝灭时期 ,δ13 C、87Sr/ 86Sr呈现低异常 ;冰期δ13 C呈现明显的负异常。  相似文献   

14.
<正> 除了一些零星产出的侏罗系露头和西北部沿海呈狭长条带分布的晚中新世石灰岩和钙质砂岩外,斯里兰卡岛主要由前寒武纪结晶岩石构成。此前寒武系可分为以下主要单元:(1)高地群(辉石-麻粒岩相),由紫苏辉石花岗岩(紫苏花岗岩)、石英岩、大理岩、含石榴石片麻岩,角闪片麻岩,麻粒岩和伟晶岩组成。  相似文献   

15.
早寒武世早期贵州织金含磷岩系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磷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贵州织金三甲地区寒武系底部戈仲伍组含磷岩系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根据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一些常量元素及氧化物等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结合剖面上小壳动物化石富集特点,认为寒武系底部小壳动物化石丰度与成磷作用没有明显的关系,而与磷灰石矿物含量多少关系密切;磷块岩中稀土元素富集与磷灰石矿物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小壳动物化石丰度没有相关性,并提出在织金寒武系底部有两个成磷期。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地处华北、华南板块的交变地带,沉积单元和生物群落均非常复杂,自晚太古代以来的各时代地层发育较全并含有丰富的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植物化石和遗迹化石等.该省的古生物化石资源以分布广泛,类型众多,保存完好,科学意义重大为主要特征.本文重点探讨了安徽省古生物化石资源的分布特征、赋存特征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生物化石类型,对该省古生物化石资源的意义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安徽省古生物化石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7.
湘西湘中新元古界—古生界是金锑砷等金属矿床的重要产出层位。岩石地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对于认识矿源层以及矿床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单一地球化学过程产生的地质体中元素含量趋向于正态分布的认识 ,对于湘西湘中的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新元古界的板溪群和震旦系是Au、Sb、As的重要含矿建造 ;Pb在奥陶系、志留系中显著富集 ;Hg在寒武系和奥陶系中明显富集。古生代各地层中Sb、As、Hg、Au等成矿元素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后期成矿作用的影响 ,泥盆系和石炭系中Sb、As的高平均含量是由成矿叠加作用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贺兰山寒武系早期苏屿口组为砂、砾混杂和不等粒结构的水下冲积扇沉积;五道塘组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台地沉积,其下部为含泥中、细粒砂屑和生物碎屑,中、上部为含不同形态的核形石碳酸盐岩组成;陶思沟组为发育水下流动波痕和水上暴露泥裂构造碳酸盐岩与细碎屑岩系的混合沉积;胡鲁斯台组和阿不切亥组为陆表海与"风暴海"沉积。根据该区与华北地台的对比,首次提出贺兰山寒武纪早期的苏屿口组古地理面貌应是西低东高,而非传统认为的西高东低;寒武纪早期的五道塘组、陶思沟组古地理面貌则为西高东低。  相似文献   

19.
阳逻砾石层及所含的大量的化石木,在古植物学、长江中游的古环境和古长江的形成与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1984年阳逻被子化石木的发现,武汉阳逻化石木和阳逻砾石层就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先后发现的硅化木化石已达200余件。在阳逻化石木鉴定、植物分类、植物生态学和古环境研究方面,在阳逻砾石层的时代及年龄、成因和物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发表了许多重要成果。然而,在一些基础问题研究上还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建议:(1)在化石木的来源和砾石层物源分析方面,开展系统的沉积学、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2)通过综合地层学研究,即生物地层(植物化石组合)、岩石地层(长江中游岩石地层对比)、地貌地层(长江中游地貌对比)和年代地层的综合对比,重点尝试宇生核元素、化石自旋共振(ESR)等测年技术的应用,以查明化石木和砾石层的形成时代;(3)加强化石木和砂砾层环境信息深入挖掘和综合对比分析。在查明化石木植物树种的组合全貌的基础上,通过古植被类型的恢复,特别是应加强化石木的显微结构分析,通过观察其构造特征和生长轮(木轮、年轮)的宽窄等信息,分析其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20.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3,(4):221-227
本文在西藏羌多地区羌多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之上,对分布于羌多地区的早-中二叠世生物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厘定了该区早-中二叠世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3个腕足类化石组合和4个蜒类化石组合带,为西藏二叠系地层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