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为预防酸性水储罐气相空间闪爆事故的发生,取样分析了某炼厂酸性水罐气相空间组成,根据气相组成配制了3种混合可燃气体,利用5 L爆炸极限测试仪测定了混合可燃气体在不同氧含量条件下的爆炸极限,根据爆炸极限数据计算出3种混合可燃气体的极限氧含量。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氧含量增加,爆炸上限明显升高,爆炸下限无明显变化;烃类物质含量高时,混合可燃气体的爆炸上下限均降低,爆炸极限宽度变小;硫化氢和氢气含量高时,混合可燃气体爆炸上下限均升高,爆炸极限宽度变大;3种气相组成的极限氧含量分别为:8.1%、9.9%和10.3%,为防止罐顶气相组成发生闪爆,建议氧含量浓度控制在4%以内,当氧含量浓度到达5%时建议启动氮气联锁进行惰化和稀释。  相似文献   

2.
通过爆炸极限测试装置测定二氯甲烷在常压空气中的爆炸极限,结果表明二氯甲烷在常压下,室温~120℃内不存在爆炸极限。考察温度、压力及氧氮混合气中氧含量对二氯甲烷爆炸极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二氯甲烷爆炸极限几乎没有影响;随着压力的增大,二氯甲烷爆炸下限没有变化,但爆炸上限变化较为明显;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二氯甲烷爆炸下限有较小幅度变化,但爆炸上限变化幅度较大;绘制了二氯甲烷在常温常压下的爆炸极限三元图,得到该工况条件下"二氯甲烷-氧气-氮气"混合体系的燃爆区域,极限氧含量为17. 8%(相当于含氧量22. 1%的氧氮混合气)。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降低体系的压力及氧气含量有助于预防二氯甲烷燃爆危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中双氧水分解产生的氧气与含氯丙烯、环氧氯丙烷、甲醇的可燃气体混合存在燃爆危险,为预防燃爆发生,利用5L爆炸极限测试仪测定分离罐气相出口可燃气在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的爆炸极限,并以此绘制爆炸极限三元图,得到不同工况条件下"可燃气-氧气-氮气"混合体系的燃爆区域。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可燃气爆炸上限明显提高,但爆炸下限变化不明显;随温度上升,气相出口组分发生变化,LOC值逐渐降低;正常冷却条件下极限氧含量为12%,冷却效果差时为10%,冷却失效时为9.3%;设置氧浓度报警时参考最小LOC值,留出裕度空间,控制体系氧含量小于5%有助于预防燃爆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氮气浓度对扰动条件下甲烷爆炸特性的影响,采用20 L球形爆炸试验装置开展了不同浓度(体积分数)甲烷爆炸的抑制试验,试验的扰动条件由空气射流产生,扰动强度通过粉尘仓的初始压力控制,并采用CHEMKIN软件对甲烷爆炸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均匀静置状态还是扰动条件下,甲烷的爆炸强度均随氮气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弱,且氮气对高浓度甲烷爆炸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在11.2%甲烷浓度和1.5 MPa扰动强度下甲烷的最大爆炸压力下降值最大,其值为0.663 5 MPa;相比均匀静置状态,扰动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氮气对甲烷爆炸的抑制作用,增加了甲烷的爆炸强度,导致甲烷的爆炸压力峰值时刻延长,且不同扰动强度之间甲烷的最大爆炸压力值均相近;氮气不会直接参与甲烷爆炸过程中的基元反应,而是通过稀释反应系统中的氧气浓度来影响基元反应的进行。该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治瓦斯爆炸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障碍物对密闭管道内瓦斯爆炸特性的影响问题,基于FLACS模拟软件建立了有、无障碍物时3种阻塞比情况下的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圆柱体障碍物对密闭管道内瓦斯爆炸压力、最大爆炸压力、爆炸温度、最大压力上升和下降速率、流场正反向最大速度5个瓦斯爆炸特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障碍物的存在会加剧密闭管道内瓦斯的爆炸反应程度,缩短爆炸反应时间,且阻塞比为0.3较0.5情况下的促进作用略大;障碍物的存在会造成障碍物结尾附近和管道末端较其他位置出现更加显著的瓦斯爆炸压力变化,同时障碍物会引起瓦斯流场在反向传播时较早出现流场反向最大速度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液化石油气站的安全检查锦化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黄春艳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丙烯、丁烯,少量的甲烷、乙烷、戊烷和已烷,它们都是易燃气体,爆炸极限很低,沸点均在0℃以下,常压下为气态,一般是压缩成液体贮存在压力容器内。锦化化工(集团)有限责...  相似文献   

7.
1理化性质与燃爆特性本品为无色有烃类气味的气体。熔点 -191.2℃ ,沸点 -47.7℃。相对密度(水=1)0.5 ,相对密度 (空气=1)1.48。临界温度91.9℃ ,临界压力4.62MPa。溶于水、乙醇。本品易燃 ,闪点 -108℃。爆炸下限1.0% ,爆炸上限15.0 %。引燃温度455℃。最小点火能0.282mJ。最大爆炸压力0.843MPa。2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急性中毒 :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 ,当浓度为15 %时 ,需30分钟 ;24 %时 ,需3分钟 ;35 %~40 %时 ,…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丙烯气体最小点火能随温度的变化规律,首先采用最小点火能测试系对甲烷气体进行了测试和评估,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最小点火能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可燃气体(或液体蒸气)敏感浓度均略高于其当量浓度。气体最小点火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沥青烟气爆炸参数测定的实验装置和方法,并给出了实验结果。分析了沥青温度和烟气浓度对爆炸压力和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规律,研究认为当沥青被加热至250℃左右、烟气浓度为10%时,爆炸危险性最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AMPTS全自动甲烷潜力测试系统、First-Order水解模型、修正的Gompertz和logistic模型,在了解生物炭各理化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厌氧发酵的水解速率、产甲烷潜力及最大甲烷产率等进行拟合和对比分析,研究木屑生物炭对序批式湿法厌氧发酵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木屑生物炭对序批式厌氧发酵前期的底物水解速率、甲烷产率及累积甲烷产量均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木屑生物炭对水解速率的影响强于果木生物炭和活性炭,较椰壳生物炭弱,且提升厌氧发酵系统的缓冲能力较椰壳生物炭和活性炭强。木屑生物炭对厌氧发酵的强化作用与生物炭粒径成负相关,当粒径<0.5 mm时强化效果最好,提高水解速率33.93%,提升最大产甲烷速率约19.32%,缩短延滞期约51.28%。  相似文献   

11.
对打印机墨粉爆炸的有关参数(包括最大爆炸压力、爆炸指数Kmax、爆炸下限、粉尘层着火温度、粉尘云着火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墨粉的爆炸压力比其组成树脂粉低,这可能与其中不可燃的磁性氧化铁添加物有关;墨粉的爆炸指数为18,易于发生燃烧和爆炸;墨粉的爆炸下限(<50 g/m3)较低,爆炸上限很高,易于形成可爆粉尘云,但高于400℃时不着火,不易发生自燃。研究结果将为废弃硒鼓墨粉的防爆提供基础数据,对防灾决策的深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气提升交替流复合滤池(AALCF)在气提升循环流化床(ALR)和曝气生物滤池(BAF)研究基础上发明的一种新型生化反应器。通过该反应器,研究了其流体力学和氧传质特性以及它们的主要影响因素,即气体流量和颗粒滤料层高度。结果表明,气体流量对反应器内液体流速、循环时间、气含率以及氧传质系数均有线性的影响;而随着颗粒层高的增加,液体流速会减小从而循环时间延长,但其对气含率的影响并不明显,另外。氧传质系数随之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颗粒层高为15cm时可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分别测定以氮气和空气为底气的同一浓度的甲烷标准气体的响应值,两者之差值即为空气中氧对总烃测定的空白值,代替传统的用除烃净化空气装置制备净化空气测定空白值的方法,并将该法应用于抚顺市非甲烷烃的含量测定,取得较理想结果。同时研究了抚顺市非甲烷烃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厌氧消化是一种高效的废物处理方法,接种是影响厌氧消化能否成功启动的重要因素。文章从接种物的种类、接种量两方面讨论了接种对厌氧消化产气的影响,包括对厌氧产气量、产气速率和产甲烷速率的影响,指出以猪粪为底物时,一定接种量范围内,厌氧消化的产气率和甲烷产率随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当接种量过大时,产气率和甲烷产率反而随着接种量的增大而减小。最后,对接种对厌氧消化影响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总烃和非甲烷烃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柱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空气中的总烃和非甲烷烃。用石英砂和GDX-502分别填充总烃柱及甲烷柱,以甲烷标准气定性和外标法峰高定量。方法精密度实验的变异系数为3.0%;准确度实验的回收率为98.0%;在上述两根柱上,甲烷的检测限分别为0.02mg/l和0.04mg/l。  相似文献   

16.
甲烷的转化在化工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战略意义,近年来涌现的氧化偶联制烯烃等多种新型化工工艺涉及高温条件的甲烷-纯氧等体系的混合与反应过程,明确甲烷高温自燃诱导与爆炸规律是实现工艺安全设计与运行的前提,然而相关研究与基础数据仍较为欠缺。通过利用基于快速压缩装置的高温高压燃爆测试系统开展甲烷-纯氧等典型混合体系的自燃诱导过程研究,同时基于GRI-Mech 3.0机理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随着温度/压力的增加及氧气含量的下降,混合体系自燃诱导时间均缩短;燃料气中加入乙烷或氢气则会大幅缩短自燃诱导过程。对于多个工艺过程中涉及的低氧含量体系率先开展了研究,得到了不同当量比及温度条件下的典型体系自燃诱导时间,同时考察了惰性气的加入对于自燃诱导过程的延长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甲烷自燃诱导机理,同时指导高温条件的甲烷转化工艺的本质安全化设计与爆炸防控。  相似文献   

17.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patterns and interactions of thre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i.e. soil water content,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ammonium addition, on methane oxidation, the soils from landfill cover layers were incubated under full factorial parameter settings. In addition to the methane oxidation rate, the quantitie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s of methanotrophs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methane oxidation capacity of the soils.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was utilized to distinguish the important impact factors. Water content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methane oxidation rate and Type II methanotrophs, and the optimum value was 15% (w/w), which induced methane oxidation rates 10- and 6- times greater than those observed at 5% (w/w) and 20% (w/w), respectively. Ambient oxygen conditions were more suitable for methane oxidation than 3% oxygen. The addition of 100 mg-N·kgdrysoil−1 of ammonium induced different effects on methane oxidation capacity when conducted at low or high water content. With regard to the methanotrophs, Type II was sensitive to the changes of water content, while Type I was influenced by oxygen content. Furthermore, the methanotrophic acidophile, Verrucomicrobia, was detected in soils with a pH of 4.9, which extended their known living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模拟研究中,丙烷和丙烯在Pt-Rh型汽车尾气催化剂表面的催化氧化性能的差异,会对催化剂的起燃特性表现造成影响.由于丙烯在催化剂表面存在较严重的自中毒作用,使得CO和NOx的低温起燃特性变差.在低温下,由于丙烷相对丙烯催化燃烧速率较慢,剩余的氧气和NOx发生竞争反应,导致NOx的温度-转化率曲线出现S型的起伏.  相似文献   

19.
采用PF-300便携式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测试仪对烧结杯实验产生的烟气进行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分析,研究了烧结燃料焦煤比对烟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挥发性有机物在烧结过程中持续释放,其排放趋势与NOx相一致;TVOCs和MHC的生成与煤粉和焦粉的挥发分有显著的相关性,以煤粉为主要燃料时,适当配加焦粉不仅对TVOCs和MHC具有物理减排效应,还存在煤焦混合协同减排的效应.同时对国内某钢铁烧结机进行TVOCs排放浓度及分样组成检测,表明:该钢铁烧结机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浓度较高,其结果与烧结杯实验所得曲线一致;烧结工序VOCs分样检测主要化合物为乳酸乙酯、丙酮、苯、甲苯、正己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