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伊犁河流域土壤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研究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采用标准化方法建立伊犁河流域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和盐碱土Cu、Zn、Pb、As、Hg环境地球化学基线模型,并计算其理论基线值.采用基线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环境背景值评价法和重金属环境洁净度评价法对流域土壤进行对比污染评价.结果表明:①基线因子污染评价显示流域内4种典型土壤类型以As的污染最为突出,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分别有7.14%、9.76%、7.50%的样点达重度污染;其次为Pb,栗钙土有7.32%的样点达重度污染,且As和Pb的变异度最大,表明人为扰动大.②环境背景值评价显示,土壤主要污染元素为As,其次为Cu、Zn、Pb;③土壤重金属环境洁净度评价显示,Cu、Zn、Pb在4种土类中均优于二级洁净度,Hg为一级洁净度,As在灰钙土中为中度污染,黑钙土、栗钙土、盐碱土为二级或优于二级.比较3种评价体系,基线因子污染评价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特性及土壤发育过程,且可将污染评价定位到样点;而背景值污染评价因建立于区域背景值,忽视了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自然迁移、淀积过程;重金属环境洁净度评价则以土壤环境安全度为主要评价目的.  相似文献   

2.
传统指数风险评价方法将重金属的总量作为确定污染土环境风险评价对象,存在低估重金属污染程度的不足。针对此,提出了一种以重金属有效态为评价对象的改进型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可同时考虑数据离散性和生物有效性,并且量化了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风险。以盐城市大丰区某化工企业区域污染土对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传统指数风险评价方法和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污染程度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改进的潜在生态评价方法切实可行,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显示Cr、Cu元素均呈现四级生态危害程度,Pb元素呈现强生态危害程度,而Co元素和VOCs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达到极强,该污染土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4613.43,为极强生态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对黔南州农业土壤重金属进行抽样调查,采用内梅罗(Nemerow)指数评价。全州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属尚清洁水平(警戒级)。瓮安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较高,三都县土壤中Hg和龙里县土壤中Cd含量较高。蔬菜土中Pb和Hg的污染比水稻土严重,而Cd污染相对较小。在垂直剖面上,耕作层Cd相对富集,母质层Hg相对富集。Cd元素是全州土壤的重点污染元素,对综合污染指数影响最大。初步分析认为土壤中重金属与工业污染及磷肥、复合肥施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煤中有害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的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一直未建立,环保部门也缺乏系统性评价参数对电厂等在煤煤过程中有害元素排向大气的释放量进行监测估算。本文在查阅大量资料(主要为外文)的基础上,认为评价煤中有害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的参数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数据C、H、O、N、无机硫,有机硫,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规律,赋存状态,迁移转化行为(在燃煤过程中),洁净能力,淋滤力,矿物质,有机化学特征,煤炭学特征,并对煤中有害元素的污染方法进行探讨,如果上述各参数的数据被全面提供,并据此数据作针对性的抑制措施,煤中有害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影响必将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5.
潴育型水稻土,是太湖地区水稻土中最大的一个亚类。其重金属元素在土体中的含量状况及分布特性,尚未见有报道。为了有利农业生产,改善环境,本文对镉、锌、铜、铅、锌、锰、钛、汞及砷10种元素的含量及分布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对黔南州农业土壤重金属进行抽样调查,采用内梅罗(Nemerow)指数评价。全州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属尚清洁水平(警戒级)。瓮安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较高,三都县土壤中Hg和龙里县土壤中Cd含量较高。蔬菜土中Pb和Hg的污染比水稻土严重,而Cd污染相对较小。在垂直剖面上,耕作层Cd相对富集,母质层Hg相对富集。Cd元素是全州土壤的重点污染元素,对综合污染指数影响最大。初步分析认为土壤中重金属与工业污染及磷肥、复合肥施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废弃农药厂遗留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并针对该污染土探究焙烧法修复效果,基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焙烧修复效果进行评价.采集浙江某废弃农药厂遗留污染土,采用XRF分析仪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总量和有效态含量,分析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通过焙烧法对污染土进行修复.结果表明:该污染场地内重金属污染主要由Zn、Cu、Co、...  相似文献   

8.
王长文  邓乾旺 《环境工程》2015,33(11):142-146
报废汽车的回收处理,能够降低汽车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回收率。影响汽车回收处理评价的因素较多,传统评价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元素间的内部影响及反馈作用。针对此问题,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构建了包含技术要求、环境效益、资源效益和经济性4个准则的ANP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灵敏度分析,探讨4个准则权重发生变化时,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实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环境风险评价缺乏系统性及对于区域环境化学背景值的忽视,联合富集因子法与地球化学背景值,综合考虑环境化学背景、区域类别、城市群发展、元素特征4个方面因素,并以京津冀、黄淮河、长三角、长株潭4大城市群为例,分别对5类建筑垃圾,8种不同重金属元素进行环境污染风险分析。结果表明:1)建筑垃圾中重金属元素污染与城市群发展过程密切相关;2)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情况具有地域性差异且受地球化学背景值的影响;3)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的重金属引入对建筑垃圾重金属元素总量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元素硫对825合金在高温高压含CO2/H2S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为评价825合金在高温高压含CO2/H2S和元素硫环境中的适应性提供依据。方法将825合金分别置于含元素硫和不含元素硫的模拟气田环境中,进行高温高压含硫实验。采用失重法、高温高压电化学法、扫描电镜和能谱测试方法对825合金的均匀腐蚀、局部腐蚀、电化学腐蚀、微观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揭示元素硫对825合金在高温高压含H2S和CO2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在不含元素硫的环境中,825合金的均匀腐蚀速率仅为0.0217 mm/a,无局部腐蚀现象产生,也没有检测到明显的点蚀噪声信号;在含元素硫的环境中,825合金的均匀腐蚀速率高达0.469 mm/a,具有明显的局部腐蚀特征,且点蚀噪声信号显著,与光学照片观察结果一致。结论825合金在高温高压含元素硫和氯离子环境中容易发生局部腐蚀,这主要是由于元素硫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在局部区域生成了H2S和H2SO4,在高温和氯离子的耦合作用下,显著地加剧了825合金的腐蚀,腐蚀产物以氧化物和硫化物为主。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工矿用地系统修复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对其工矿用地进行系统修复,在空间上统筹工矿用地的生态修复,使其从整体上参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十分必要。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与电路理论,以典型资源型城市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为例,分别识别2000年、2005年、2011年、2017年生态廊道和关键点,根据优先修复程度设置修复分级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7年,廊道路径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和城市扩张导致生态廊道质量下降、位置发生变化。7条最小耗费路径总长度从120.74 km增加到125.71 km;加权耗费总距离从692.58 km增加到1162.28 km。(2)识别出2017年障碍点14处,总面积为16.06 km2。其中关键点12处,总面积14.09 km2。 (3)修复区域为识别出的2000-2017年四期生态廊道和2017年关键点,共划分三个修复等级,总面积为475.86 km2。研究通过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理念统筹工矿用地生态修复,使之成为国土空间系统修复的有机整体,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96年以来,中国确定了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全国生态保护的目标和任务,为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充分体现生态环境保护"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环境监察工作必须从单一的工业污染源监察向工业污染源监察与生态环境监察并重转变.文章在阐述城市生态环境监察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开展城市生态环境监察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城乡结合带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一个过渡区带,环境问题集城市工业污染与农业生态破坏于一身,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往往以城乡结合带环境和生态的破坏为代价,使之在遭受农业环境问题影响的同时,又遭受城市和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及大气污染的破坏。根据城乡结合带环境成因特点,环境综合治理应建立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综合环境治理及工业污染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制定合理的城乡结合带环境治理规划,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控制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灌溉,加强城乡结合带建设项目的环境监测和管理,倡导和鼓励生态农业建设等是城乡结合带综合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Th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concepts to the industrial setting has been touched upon by literature across several disciplines. Two emerging ecological planning approaches, landscape ecology and industrial ecology, are applied here to look at alternative ways of planning industrial parks. As an emerging field, landscape ecology provides different viewpoints from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of natural conservation, whi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protection of nature. The approach of landscape ecology regards the environment as a land mosaic, a mixture of natural and urban environment, which concerns a manageable human-scale environment across one or two human generations. Industrial ecology, on the other hand, goes beyond the traditional “end of pipe” idea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learns from the ecosystem concept. The current paper is an attempt to reconcile these two fields a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he planning of industrial areas. Using a case study of Singapore’s Jurong Island industrial park, two fundamental issues behind the idea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industrial ecology are raised. If raw materials, energy and by-products are more easily replaced or reused b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then research on industrial ecology and related knowledge will be crucial for developing natural resource substitution by innovative technology and new way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Where it is difficult to substitute natural resources, the skills of planning and managing natural resources will take priority over other strategies. In this situation, the knowledge of landscape ecology needs to be applied to the prediction,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ly optimum resource uses, patterns and processes in the mixture of natural, urban and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 new concept, “nurtured landscape”, is proposed for mediating between the natural ecosystem and the urban/industrial environment. The nurtured landscape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cological technology using landscape to ameliorate the polluting effects of the urban/industrial neighbourhood. The planning of Singapore’s Jurong Island industrial park provides a test of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industrial ecology to the possible transformation of an industrial area.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绿地系统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绿地系统(生态)着手,应用城市生态理论,重点分析了城市绿地系统生态环境效应,针对成都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成都市发展绿地系统对策和方向,更有效的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6.
沘江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沘江流域环境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在坚持“保护、治理、开发”三结合的原则下,提出了要建立全方位的污染控制体系,对受污染影响的生产生活用水提出替代方案,对受到污染影响的土地进行治理,完善监控体系。兴建工业点源治理、矿区生态恢复、城镇污染源控制、河道内源疏浚及生态建设、污染土壤恢复、饮用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影响水源替代工程等建设项目,通过采取生态、工程和管理的综合措施,确保沘江流域水环境安全,维护沘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平衡,促进该流域上游与下游、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血吸虫病的中间宿主钉螺的生态环境在遥感图象上显示的综合信息,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相关规律.通过试验,首次建立了系统的钉螺生态环境区的判译标志,将遥感技术用于医学领域.西昌试验区吻合率为83.4%—100%;成都平原试验区吻合率大于90%,三峡新区达86%.  相似文献   

18.
大都市传统工业区休闲旅游转型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工业区休闲旅游转型是大都市城市功能和产业空间优化的关键问题,目前该方面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体系.论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休闲旅游转型趋势,转型价值,转型空间演化,转型要素,转型模式,转型效应和转型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的总结,评述了国内外在研究时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最后认为现有研究缺乏从人地关系视角对传统工业区转型背景,要素,动力,空间演化的系统分析,今后应针对中国大都市发展特点,重点关注传统工业区休闲旅游转型发展模式,转型过程,机制以及综合效应等方面的研究,从理论性和可操作性上指导我国城市传统工业区的休闲旅游改造.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成都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成都市的20个行政区县为基本评价单元进行生态承载力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结果表明:成都市的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呈从山区—丘陵—平原依次递增、从流域源头—末端依次递增的规律. 根据不同单元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和阈值差异,将成都产业空间布局划分为4个类型区,即重点发展区、引导发展区、限制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针对不同类型区的特征,制订产业准入门槛、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方向等产业发展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从工业生态学角度研究矿区工业生态系统的工业代谢和工业生态链,建立矿区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火用)分析和(火用)效率模型.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矿区发展需要五项关键支撑技术,为合理选择煤炭的产业链延伸途径打下理论基础,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