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
重庆市双龙湖2002年监测表明属劣Ⅴ类水体,水质严重恶化,2003年对双龙湖水环境进行了治理,治理采取生态措施、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综合治理前后水体水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为科学评估双龙湖综合治理效果。笔者引入模糊数学概念,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客观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双龙湖水体在治理前属于Ⅴ类水质,隶属度达到90%,主要污染物为磷;双龙湖在治理后水体水质满足并优于Ⅳ类标准。Ⅳ类及以上。隶属度达到97%。年季水质动态稳定在Ⅲ类和Ⅳ类之间,敏感性因子为氮和磷。双龙湖综合治理效果明显。应用模糊数学方法。通过计算分析污染因子隶属度、权重系数和模糊综合指数来评价水体水质,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应根据污染程度、黑臭成因以及治理目标,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基于政策与技术角度,梳理城市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基本情况及黑臭水体治理面临的挑战,凝练新时期水污染治理理念,以系统方法解析城市水污染防治技术实施要点,以广东省中山市水体治理为例,从城市黑臭水体成因、污染情况、治理方法、取得成果等方面进行论述,重点分析该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方法、经验及取得成效等。结合我国城市水务重点领域工作,对未来黑臭水体研究进行展望,为统筹推进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和水生态维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十三五"期间,墨水河流域作为青岛市重点流域之一,要求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为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墨水河流域现状调查,找出流域内污染问题,从流域综合治理角度,结合水质改善目标与动态流量下的自净能力模拟计算,提出改善墨水河水环境的治理技术方案,实现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恢复水环境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4.
当前形势下,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在此基础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污染因素就是因为污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城市河湖水系的污染问题成为人们热议的重点,水体环境在污染问题的影响下,遭受严重破坏,城市环境建设体系有待完善。随着污染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制约,人们日常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从根本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必须对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关注和重视,采用梯级河湖水系水环境治理综合技术对污染湖水进行科学、全面的治理,可以满足现实的发展需要。当下对个体水体的环境保护手段研究比较多,而对河湖为治理对象以及水环境综合治理相互协调的研究不足,本文针对水系水环境的现有情况以及治理的紧迫性,提出运用河湖相互治理、自然补水与人工工艺循环相结合等治理理念,并针对水系各种水体提出相对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科技前沿     
《环境》2005,(4)
数字化技术和精确环保治污数字化技术和精确环保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结合中国实际开发的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先进技术,利用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生态设计、数字化监控,数字化管理技术,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性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它  相似文献   

6.
流域—海湾是推动国家陆海统筹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基于陆海统筹构建水环境测管协同模式是实现水环境治理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厦门湾为例,通过梳理其水环境污染治理实践,识别了流域—海湾水环境系统监测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出构建陆海统筹的监测—管理协同治理新模式的建议:通过健全流域—海湾监测管理评估协同机制、加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管理、推动建设陆海一体化生态环境信息智慧协同平台等对策,提升九龙江流域—厦门湾水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新时代流域—海湾系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流域—海湾是推动国家陆海统筹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基于陆海统筹构建水环境测管协同模式是实现水环境治理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厦门湾为例,通过梳理其水环境污染治理实践,识别了流域—海湾水环境系统监测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出构建陆海统筹的监测—管理协同治理新模式的建议:通过健全流域—海湾监测管理评估协同机制、加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管理、推动建设陆海一体化生态环境信息智慧协同平台等对策,提升九龙江流域—厦门湾水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新时代流域—海湾系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技术融合基质、植物、微生物及工程构造为一体,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生态过程的综合作用,可以对低污染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在总结该技术主要工程形式、应用研究进展及常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天津生态城水环境建设现状,以景观水体水质保持为核心目标,提出了人工湿地系统多途径多层次技术的应用方案,形成以大型人工湿地工程为依托的水系构建总体工程方案,这样就可以为该技术在黑臭水体治理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其中包含许多应用技术,其基础为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河道水环境的自净能力,使得河道水环境明显改善。本文对该技术在河道水治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对国内河道治理工程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且提高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由于苏州水系的改造、面源污染的积累、城市水环境整体质量下降,对园林水体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园林水体自净能力不足,导致富营养化,造成水质下降,影响园林景观效果。近十年来,苏州园林采用了多种技术和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对网师园、拙政园和艺圃水体治理长期调查,从不同的治理措施和园林水体水质指标的变化,总结了苏州园林主要水体治理技术,分析了园林水体治理和调控的可持续性,提出"少干预、少管理、无能耗、多自然",保持水体生态系统长期健康和稳定的水体修复理念。  相似文献   

11.
福州市浦东河水系是典型的城区黑臭水体,一直以来面临着外源污染严重、内源污染累积、生态基流匮乏、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根据水系流域特征,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采用以“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提质、生态修复”为主的技术路线对浦东河水系进行了综合治理,经评估,沿线排口溢流水量、COD和NH3-N入河污染负荷分别削减了49.9%、77.0%和92.2%。根据工程实际运营情况,浦东河水系COD浓度长期稳定在30 mg/L以内,NH3-N浓度稳定在4 mg/L以内,治理效果良好。阐述了治理措施中关键要点的设计经验及注意事项,为类似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实施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工浮床作为一种有效、经济、新型的地表水生态修复技术,已被许多国家成功地应用于地表水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中,成为目前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主要依靠植物、微生物和水生动物的共同作用实现对水体的净化.概述了人工浮床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工程应用实例,对处理效果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沈杰  金伟 《环境工程》2020,38(3):92-98,115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作为城市受纳水体的潜在污染源,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当前面临水环境治理挑战的前提下,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城市水体后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研究,对改善尾水排放对受纳水体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我国污水处理厂尾水和城市水环境的现状,综述了国内外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城市水环境影响的研究,主要介绍了尾水排放对下游水体营养盐负荷和底栖微生物群落及功能菌的影响,以及水质水动力模型在该研究方向的应用,并根据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后续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PPP模式下黑臭水体治理依效付费机制思路与框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PP模式是未来黑臭水体治理的重要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依效付费机制是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发挥效益的关键。然而,依效付费机制在国内刚刚起步,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的依效付费机制构建方法尚为空白状态。为此,本文设计了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依效付费机制思路与框架,明确提出了绩效指标的设计原则与水环境质量改善、公众满意度、工程运行效果、长效机制建设四大类指标类型,设置了因地制宜、项目边界条件、阶段性与动态性、技术经济可行与目标可达、符合国家法律要求的绩效目标原则,通过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综合评价法等方法进行绩效考核,遵循"奖优罚劣"的激励原则,分档划定付费标准,强化黑臭水体治理项目依效付费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岸海域赤潮灾害是目前我国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总结了国内、国际上对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机制研究的主要理论与研究方法,探讨了近岸赤潮发生的控制原理与技术手段。同时提出,在加强近岸水体赤潮发生机理研究的基础上,要将流域、河口与近岸海域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并且,考虑近岸海域水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生态系统演进的不确定性,不仅要加强近岸海域生态治理修复,还需注意加强近岸水体水质的监控,预防赤潮的暴发。  相似文献   

16.
应用系统工程学、生态学理论及信息技术,提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的综合修复方法,该方法可弥补保护区内多因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及水体水质污染的单一技术修复的不全面性,以减少和控制污染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水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经济发展及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进程影响,辽河流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水体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不断出现。水环境管理技术研究分析了水体及水环境和水生态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规律,并对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探索,相关水环境水环境管理技术成果推动了辽河流域水环境改善。本文从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水生态恢复与管理技术及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等方面对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系统反映水环境管理技术的研究情况,为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城市水环境治理面临的课题与长效治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分析城市水环境特点、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措施和长效模式。城市水体是一个由物理环境、化学物质和水生生物共同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影响城市水体水质的关键要素包括环境条件、水力学特征、生态禀赋、污染物通量和补水退水等,关键过程主要有溶解氧补充与消耗过程、污染物迁移与转化过程和微藻生长繁殖与死亡过程等。通过总结分析水环境治理经验,以及在污染成因、水质目标、治理技术和治理方案等方面存在诸多误解和误区,提出了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措施(截污控源、补水活水、生态修补、亲用促管)和生态耦联水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6):103-112
小微水体被称作江河湖库的"毛细血管",小微黑臭水体治理关系治水成败,传统治理技术面临水质反复、水质提升难、需要清淤、环保性能差、维护不便等问题,该文基于中时间尺度(治理期4个月、维护期9个月)水塘原位现场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治理小微黑臭水体的新型光催化氧化综合治理技术。结果表明,新型光催化氧化综合治理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黑臭水塘水质,4个月的治理后水体透明度提高79.13%,溶解氧提高5.1倍,氧化还原电位提高1.44倍,COD、NH_4~+-N、TN和TP分别降低35.75%、69.74%、78.99%和39.47%;至9个月的维护期末,水体透明度提高了9倍,溶解氧提高了4.4倍,氧化还原电位提高了1.66倍,COD、NH_4~+-N、TN和TP分别降低67.60%、96.93%、90.97%和65.79%。污染负荷削减量分析表明,该技术治理期削减COD、NH_4~+-N、TN、TP分别为176.72、52.46、78.60和5.53 mg/(m~3·d),维护期削减COD、NH_4~+-N、TN、TP分别为64.55、6.89、4.85和0.47 mg/(m~3·d)。表明新型光催化氧化综合治理技术不需要清淤即可实现原位修复,能量来源为自然光能,且通过集成石墨烯光催化网、生物填料、生态浮床、水下森林构建技术培育适宜于小微水体长效维持的水生态健康系统,可实现黑臭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及以上,治理环保、维护简便。该技术可用于原位环保消除小型相对封闭水体的黑臭并实现水质稳定提升。  相似文献   

20.
国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以美国的集中治理模式、日本的分散治理模式和澳大利亚的集中—分散模式为代表,同时三国在流域治理方面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使我们体会到我国的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应该是部门间的综合治理、地域内的综合治理、内容上的综合治理和市场化的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