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水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污染物质导致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减少,使得某些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此外,食物链中的生物积累有害物质,进一步威胁到更高级别的生物。水污染还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繁殖和生存受到威胁。尽管影响巨大,但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治理策略,生态系统的恢复仍是可能的。积极实施污水处理、限制有害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加强环境教育,都是促进生态系统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评价北极陆地生态系统影响时,人们常常强调物种和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的地理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与气候、生物多样性、植被带、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南-北梯度相关联,可是,环境、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上,以及环境史和当前气候变化的明显东-西变化显然也很重要.尽管一些地方变得温暖,但另一些地方却降温了,海洋、群岛和山脉等地理屏障的东西差异过去也对物种和植被带响应气候变化而改变分布区的能力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这些地理屏障为种群遗传分化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隔离条件,这些屏障在未来气候变暖时,也将影响物种重新分布的能力.为了说明这种东西向的变化,同时也避免过分笼统或过于专业化,基于大尺度的天气和气候形成因素,北极气候影响评价项目确定了4个主要亚区.通过模拟与4个北极气候影响评价亚区有关的主要信息,导致物种分布区发生改变的地理屏障,特别是大陆的分布和海洋产生的隔离,明显会影响植被带的向北移动.对植被区向北移动的地理限制或者促进将影响将来碳的贮存和释放,以及生物圈与大气之间水和能量的交换.此外,气候变化使受威胁物种数量在各个亚区之间差别很大(白令海地区别尤其是热点),各个植被亚区重新分布的能力差异将影响每个区的生物多样性.总而言之,亚区分析表明,在整个北极地区水平上概括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反应、物种的丧失,以及生物圈对气候系统的反馈的趋势是困难的,说明需要对北极陆地生态系统对于气候变化响应的空间变化性有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植物物候的变化可以指示多尺度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因此开花物候和展叶物候的研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重点概述了城市化进程对开花物候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北美、欧洲、中国等国家或地区各种生态系统中城市内春季开花植物往往比非城市区域生境的植物开花提前;此外在这些环境中,一年生植物和虫媒植物对气候变化往往比多年生植物和风媒植物更加敏感。许多研究认为城市热岛效应导致了植物开花提前,但城市化地区植物开花物候的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一系列重要的生态问题以及人类本身相关的问题,如花粉过敏季节提前和延长等,因此未来需要更多的实地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提供水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对区域经济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加之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造成了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宁波地区为例,研究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系统产水服务的影响.首先,利用InVEST模型中的产水量模块,估算了区域的产水量.然后,利用情景分析的方法设计6种情景,分析了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区域产水量的影响.最后,量化了气候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这2种因素对生态系统产水服务的贡献程度,并讨论了形成机制.研究表明:①2000—2015年,宁波地区的降水量增加了6.44%,潜在蒸散量减少了8.35%.城镇化导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120%,耕地面积减少了22.37%.在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平均产水量增加了10.91%.②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水服务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较小.其中,2000—2015年气候变化对宁波地区产水量的贡献率高达97.56%,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贡献率仅为2.44%.③城镇生态系统的产水量高于其他生态系统类型,农田生态系统的产水量高于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因此,城镇化会增加产水量,退耕还林还草会导致产水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国际经合组织(OECD)、欧盟、英国、荷兰、瑞典、美国环境战略和环境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些国家和组织环境战略和环境政策的重点领域①气候变化;②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系统(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保护;③人类健康;④土地保护和退化土地恢复。  相似文献   

6.
北极生态系统的生物和物理过程会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尺度上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反馈作用,并与之相互影响.气候变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及其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反馈主要存在着四种潜在机制反照率改变、生态系统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或吸收、甲烷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影响海洋暖流淡水量的增长.这些反馈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是由生态系统的分布和特征,尤其是大规模植被区域变化来控制的.通过少量全年的CO2通量测量表明,目前在地理分布上碳源区要比碳汇区要多.根据目前现有的关于CH4排放源地信息表明,景观规模上的CH4排放量对北极地区的温室效应平衡至关重要.北极地区的能量和水量平衡在变化的气候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反馈机制.植被密度以及分布范围的增加会导致反射率的下降,因而会使地表吸收更多的能量.其效果可能会抵消由于极地沙漠地带向极地苔原带的的转化,或极地苔原带向极地森林带的转化,而造成的植被总净初级生产力碳沉降能力的提高而引起的负反馈.永久冻土带的退化对示踪气体动力学有着很复杂的影响.在不连续的永久冻土带地区,升温将会导致其完全消失.依赖于当地水文条件,温室气体排放可能由于气候环境变的干燥或湿润而使得其通量有所变化.总的来说,影响反馈的各种过程复杂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过程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加之数据的缺乏,又会在陆地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对气候系统产生反馈作用的净效应估计上,产生许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将会影响到一些反馈的大小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全球人口持续增长以及节节攀升的人均资源消耗,导致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过度损耗,并且加剧了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海洋酸化以及其他因人类行为所导致的环境影响.我们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系人类生存和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随着针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的时间日益紧迫,一些观察家警告说,经济会因此受到影响。但是,经济繁荣与就业从根本上是以稳定的气候和健康的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资源的消耗、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和其他破坏性事件的影响会导致就业机会大量丧失。相比之下,对保护环境和减少人类碳足迹具有实际作用的就业机会可以让人们在绿色经济中获得切实的好处。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及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也使中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面临新的压力,雾、霾,酸雨等极端气候环境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干旱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趋势加剧.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及生态退化互为因果,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既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健康的必要措施,也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引言 大气中温室气体(GHG)浓度不断升高已使气候出现可以察觉的变化。未来将导致全球气候出现进一步变化。气候变化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水资源、农业、敏感的沿海和森林生态系统。反过来,这些影响叉会对加州的经济、公共卫生、农业生产和娱乐业造成严重冲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国际经合组织(OECD)、欧盟、英国、荷兰、瑞典、美国环境战略和环境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些国家和组织环境战略和环境政策的重点领域:①气候变化;②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系统(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保护;③人类健康;④土地保护和退化土地恢复。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就营养物质和碳循环而言,北极生态系统降低了初级生产力;能量,水和温室气体交换的水平已引起了局部和区域性的小幅度降温.大气CO2中的碳沉积在广袤而寒冷的有机土壤中,冰雪覆盖的低矮植被产生高的反射率,都影响了局部气候.然而,北极生态系统功能的许多方面都对气候变化及其产生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敏感.当前的北极气候导致了低的有机物质分解速率,因此,尽管有机物和元素输入量较低,但北极生态系统还是趋向于积累有机物和元素,土壤中氮和磷等可利用元素结果成为促进碳固定以及生物量和有机物进一步积累的关键性限制因素.气候变暖可能增加特别是土壤中的碳和元素的周转,起初可能导致元素的丢失,但最后会慢慢的恢复.在北极生态系统中,单个物种和物种多样性已经明显地影响了元素的输入和滞留,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尽管CO2和紫外线增加对植物组织化学、分解和氮固定的影响可能变得重要,但对整个生态系统来说,影响可能很小.碳循环的示踪气体主要形式是CO2和CH4,大多数碳以CO2的形式损失,这些CO2是由植物和土壤生物产生.来自潮湿苔原生态系统以CH4形式释放的碳大约是CO2形式的5%,而且在没有任何其他变化的情况下,对变暖作出响应.冬天过程和植物类型也影响CH4释放和能量在生物圈和大气之间的交换,因为反射率从冬末到夏天存在很大的变化,在冬末,雪反射了入射的大部分光线,在夏天,生态系统吸收了入射的大部分光线,所以在所有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北极生态系统在能量交换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季节性变化.植被深刻地影响北极生态系统水和能量交换.在冰雪覆盖期间,反射率从苔原、森林苔原、落叶林、常绿林依次降低.灌木和树增加了雪的深度,反过来又使冬天的土壤温度增加,因此,由气候变化而引起的未来植被方面的变化很可能深远地改变区域的气候.  相似文献   

13.
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一系列气候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城市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甚至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文章将气候变化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归纳为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服务三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气候变化对城市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估方法和实践趋势,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城市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提供思路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植物及植被分布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准确预测气候变化对植物及植被分布的影响趋势对于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对策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气候变化对植物及植被分布影响研究在我国广泛展开。文章对这些研究所采用的气候情景、预测方法和气候变化等对植物及植被分布的影响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未来的趋势提出了若干展望。总体上,目前所用气候情景比较单一、不同预测方法比较研究不够,对土壤和生物因素考虑不充分、涉及植物种类太少。气候变化将使一些植物分布范围减少、甚至消失,而使另一些植物分布范围则会扩大。未来研究应加强气候情景改进和不同方法的比较研究,充分考虑土壤和生物等因子、加强预测方法检验,同时开展植物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对气候变化响应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详细描述了影响军用物资集装箱运输的主要环境条件,即机械、气候、化学和生物等因素.同时,就这些环境条件对军用物资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如振动冲击会使物资破损和失效;高温会引起食品变质,弹药等危险品爆炸;化学气体会腐蚀物资;微生物会导致物资电解与老化等.为避免这些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安全开展集装箱运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抗生素滥用导致抗性基因(ARGs)的丰度不断上升,许多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明显下降,给全球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医疗危机。同时全球气候变化进程仍在持续,并且势必对ARGs的赋存和传播带来一定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很少系统地总结气候变化对ARGs的影响。该文基于已有研究,着重对季节性、降雨、极端天气等气候因素进行分析,综述了这些因素对ARGs丰度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背后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季节主要通过影响处方率和温度来影响ARGs丰度,而降雨则会促进ARGs从空气到土壤和水体的传播,同样地,洪水等极端天气也有利于ARGs的传播,因此得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升高、降雨和极端天气增多很可能会提高环境中ARGs的丰度并增加人体与其接触的概率的结论。最后提出了建立系统的ARGs监测网络和ARGs的风险评估机制,并将ARGs进行分类分析,着重关心那些会对人体造成较大影响的ARGs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陆地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稳定,对生物毒性大,且在食物链中富集,因此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潜在危害。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环境科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的地球表面范围内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彼此制约、不断演变、相对稳定的统一体。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通过能量和物质循环彼此作用,并且基于这种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才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地球上  相似文献   

18.
海洋环境中病原微生物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洋环境中微生物显示出最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各种病原微生物,不但能导致各种重要海洋生物患病,还可导致人类患病。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这些海洋病原微生物有可能会大量繁殖,对沿海地区公共卫生健康和海水养殖业造成巨大威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海洋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传统鉴定方法、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各主要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及其在海洋病原生物检测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地球上的数百万物种,构成了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和生境。依靠生物多样性的支撑,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和生境中繁衍、生息。但是,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过度开采、外来物种的入侵,气候变化和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的退化,最终影响了它对人类的服务和供给。生物多样性关乎人类前途,没有生物多样性,地球也将由葱荣走向黯淡,人类终将无法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近年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总结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对比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和林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