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中国热带生态系统保持较完整的地区,但目前年消失达250公顷,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是破坏热带雨林的根本原因。保护热带雨林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对全球具有示范性和推广价值。保护和修复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应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制定规划,建立管理体制和示范工程,最终使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发展,达到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旨在调节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但生态关系密切的地区间利益关系,这是当前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有效手段。《关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是首份专门针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政策文件,提出了分阶段递进式工作目标、补偿基准和补偿标准确定以及补偿协议签署等重要内容,明确了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与义务,对强化流域上下游"同保共治"的协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补偿是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生态保护与受益地区利益共享的制度设计,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秦岭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补偿作为协调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有助于推动该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实现秦岭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秦岭生态补偿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主要包括秦岭在区域调水、森林生态效益、生物多样性保护、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生态补偿研究,以及秦岭生态补偿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南水北调、退耕还林(草)以及生态移民搬迁等具体生态保护工程补偿实践,并从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公众参与、补偿方式几个角度探讨了秦岭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秦岭生态补偿研究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保护补偿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支撑。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当前实施的各类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并对其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发现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在立法、管理、理论支撑与实践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对于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层次的生态补偿都急需探索。其中市级生态补偿因为具有"利益相关者明确、涉及范围小、行政管理方便"等优点,更容易优先推进。文章以济南市为研究案例,探索分析了市级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者和资金框架结构,确定了各区县间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补偿分配比例,为其他城市乃至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补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开展饮用水源地生态建设与保护更多注重工程性措施维护和改善,却忽略了开展水源保护给当地政府和居民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利益影响,造成保护区发展受到限制。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旨在对利益受损者的利益补偿与恢复,调动保护区政府和居民开展生态保护的积极性,避免水源保护活动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了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主体、客体及补偿对象,对不同补偿方式开展比较,对中国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家公园生态补偿主体的建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公园生态补偿对于国家公园建设、管理与保护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而对于国家公园生态补偿主体的建构是建立国家公园生态补偿制度的重要环节。在分析各种补偿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特别牺牲说的扩大解释对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的内涵进行探讨,并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国家公园生态补偿主体进行识别,认为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的补偿主体应当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消费者、受益地区、获益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者以及其余相关社会主体,受偿主体应当包括国家公园(以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为具体对象)、原住民、学术团体以及环保机构或个人、利益受损或者利于国家公园建设的开发利用者;通过对我国现有的关于国家公园生态补偿主体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实践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现有的国家公园生态补偿主体构建中存在国家公园并未作为单独的受偿主体、社会及市场多元主体难以参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生态补偿主体的职责难以划分、生态补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难以明确以及受益地区横向生态补偿制度难以建立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与方法,即将国家公园作为单独的受偿主体、促进国家公园生态补偿主体及方式的多样化、厘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生态补偿主体的职责、完善自然资源的确权登记和建立国家公园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是通过调整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解决流域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政策工具,设计满足相关方利益诉求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对我国持续有效开展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我国主要省i市地区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分析总结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与运行机制设计的基本特点;根据流域环境功能保护需求的差异,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划分为一般流域水污染控制生态补偿和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两种基本模式,然后从补偿标准设计的角度,分析总结了两种模式的异同点,最后对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补偿过程动态演化机制及其稳定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补偿是通过调节相关方的利益关系,实现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的一种手段或制度安排。论文从微观维度对生态补偿问题进行研究,将生态补偿利益群体分为实施群和受益群,建立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群体利益关系的复制动态、演化稳定策略和演化博弈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举报惩罚"制度存在的情况下,两群体间的演化博弈存在唯一的稳定均衡策略(保护、补偿),即实施群选择"保护"策略,受益群选择"补偿"策略,其中实施群决策主导系统稳定性;利益群体各决策选择的比重是稳定均衡策略的重要影响因素,增加实施群和受益群选择"保护"和"补偿"策略的比重,可加快稳定均衡策略的有效形成。  相似文献   

10.
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源环境管理模式,是新时期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创新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战略的重要内容.介绍了首先生态补偿概念和内涵以及在中国的发展沿革,重点阐述了常州市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为常州市生态补偿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就是用立法、计划、市场等手段解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的利益补偿。水源地生态补偿制度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国内外已有许多成功的实践。而在中国,水源地生态补偿制度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分析生态补偿制度的立法现状,吸取国内外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明确生态补偿的权利义务主体、补偿方式和制度实施等内容,探讨水源地生态补偿制度在中国的构建,为解决水源地生态污染问题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水价改革与生态补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生态补偿纳入水价改革的原因和必要性,分析了生态补偿对水价改革和完善的意义、价值和作用以及生态补偿纳入水价改革的策略、方式与途径,提出了建立补偿-融资一体化生态补偿的规划设计和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大面积橡胶种植与生态环境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橡胶种植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破坏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热带森林资源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伦理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补偿遵循“谁破坏,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是符合生态伦理学原则的。发达国家对当今世界生态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援助。国内富裕地区对贫困地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负有责任和义务,国家应从宏观调控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给贫困地区居民以更多的补偿。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地租的生态环境补偿理论建构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开胜  陈利根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2):2048-2056
生态环境补偿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以"资源稀缺-生态地租-生态环境补偿"为逻辑主线,通过阐述生态地租Ⅰ和生态地租Ⅱ的形成过程,并以生态地租分配为依据,相应地将生态环境补偿分为反映生态资源消耗的生态环境补偿Ⅰ和反映生产效率改善的生态环境补偿Ⅱ两部分,从而构建基于生态地租的生态环境补偿理论框架,提出生态环境补偿的新思路。结合生态足迹数据及投入产出表,测算得到中国1997-2007年每年经济生产中应支付的生态环境补偿Ⅰ的总额由2 781×108元增加到9 900×108元,生态环境补偿Ⅱ的总额由26 318×108元增加到68 262×108元。今后,我国只有支付足额的生态环境补偿费用用于生态环境治理和激励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者,才能确保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实现生态环境补偿Ⅰ和生态环境补偿Ⅱ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起步较晚,目前还有许多方面有待完善,尤其是如何保障生态补偿的顺利实施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简要介绍了生态补偿的概念以及实施机制,然后通过参考国内外理论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对生态补偿保障机制进行综合的阐述,主要包括“补偿标准的核算体系”、“补偿费用征收机制”、“补偿费用使用的机制”、“补偿费用使用的监督机制”这几个方面,并结合山东省南四湖退耕还湿生态补偿实例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生态补偿保障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对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和监督保障体系建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特别是煤炭资源丰富、开采量大,然而,在矿产资源开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矿山生态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有效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是提升矿山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研究在了解生态补偿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补偿体系,明确了补偿的主体、客体和主要形式,并提出治理责任机制、多渠道融资机制等保障机制,期望为环境管理部门推进矿山生态补偿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虽然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难以满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进一步阐述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相关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提出了系统性的安排。构建现代长江保护治理体系,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需要以颁布实施长江保护法为契机推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以推进"三线一单"编制为基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以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管理为抓手建立推行资源高效利用制度,以统筹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主线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以落实生态环境价值为导向推进完善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以环境治理体系为保障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