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UASB+AF处理维生素C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有效容积为6m3的UASB+AF反应器处理维生素C高浓度有机废水,结果表明:稳定运行容积负荷可达10—12kgCOD/(m3·d)COD去除率大于80%,容积产气率大于3.0Nm3/(m3·d),并具有启动速度快和较强耐冲击负荷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生活污水处理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D HRT为1.5h,COD容积负荷为5.76kg/(m^3·d)条件下,均可实现90%以上的COD去除率;对NH3-N的去除率可稳定在90%以上,高MLSS浓度8000-10000mg·L)提供了内部厌氧环境,使膜生物反应器的T-N去除率可达50-60%,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效,不受冲击负荷影响,操作管理方便,其生活物反应器体积比常规生  相似文献   

3.
UAMR中温处理高浓度啤酒废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上流厌氧复合反应器(UAMR)中温处理高浓度啤酒废水的工况,并对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35℃时,当进水有机容积负荷为8~12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HRT〉0.4d时,COD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沼气CH4含量为70.3%,反应器平均生物积累产率为0.0504kgvss/kgCOD。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IC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启动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IC反应器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有机废水生物厌氧处理技术。经国内首次IC反应器启动研究,启动周期为65d,反应器COD负荷为25kgCOD/(m63.d)-30kgCOD/(m^3.d)COD去除率为80%。  相似文献   

5.
UASB反应器处理维生素B12淀粉混合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考察厌氧技术处理维生素B12淀粉混合废水的可行性,进行了采用UASB反应器处理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温条件下,当进水COD浓度为10000-12000mg/L时,COD容积负荷可达到30kg/(m^3.d),COD去除率为80%,容积产气率为16.80m^3/(m^3.d)。  相似文献   

6.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处理丙烯酸废水的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周平  钱易 《环境科学》1995,16(1):58-61
介绍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丙烯酸废水的中试研究。当进水COD为710—992mg/L时,平均去除容积负荷NV=4.0kgCOD/(m3·d),污泥负荷NS=1.6kgCOD/(kgVSS·d);进水COD为1277—2276mp/L时,NV=6.8kgCOD/(m3·d),Ns=2.8kgCOD/(kgVSS·d);氧利用率约17%。同时对流化床出水进行了后处理试验,提出了丙烯酸废水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厌氧-水解反应器稳定运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造纸废水对厌氧水-水解反应器的启动、运行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MLVSS在15g/L左右,COD容积负荷为1.45kg/(m^3·d),水力负荷为2.0m^3/(m^2·h),水国停留时间为4h,污泥颗粒化程度较高,反应器运行效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改进的二相厌氧消化系统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填充酸化反应器及其与UASB甲烷化反应器组成的二相厌氧消化系统的运行特性,填充酸化反应器启动方便酸化速率高,抗水力冲击和pH波动的能力强,COD容积负荷达200kg/(m^3.d),采用预调碱工艺,二相消化运行正常,可高效地处理酿酒废水,在进为COD浓度1000-7000mg/L,COD负荷40kg/(m^3.d)时,出料COD浓度小于200mg/L对抗生素生产废水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光合细菌柱式生物膜法处理淀粉废水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连续化处理工艺,在适宜条件下当稀释率D=0.33h^-1时,最大COD容积负荷P=15.84kg/(m^3·d);当回流比α=0.2,稀释率D=0.35^h-1时,最大COD容积负荷P=21.8kg/(m^3·d)。该法所得到的菌体污泥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在自然温度条件下处理VC、SD和葡萄糖生产废水。反应器容积100L,发酵温度-24℃,进水CODcr3000-5000ml/L,有机负荷3-6kgCOD/(m^3.d),HRT为18-24h,产气率达到0.3m^3/kgCOD,甲烷含量70%,CODcr去除率达到90%,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为厌氧处理较低深度的制药废水找出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新型无机吸附共沉淀剂——聚合磷硫酸铁对废水中铬的富集的研究情况,以铬(Ⅵ)的去除率为参数,确定了聚合磷硫酸铁用量、温度、pH值及铬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实验表明该絮凝剂能有效地分离废水中的铬,使处理后水质指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混凝剂聚合氯化铝与硫酸铝在水处理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验,对比聚合氯化铝与硫酸铝两种混凝剂在相同条件下的混凝效果,认为聚合氯化铝耗药量少,最佳投药量为15mg/l时,浑浊度为2.2NTU,只需硫酸铝的1/3就可达到最佳混凝效果,沉淀效果比硫酸铝好,特别适用于pH低和浑浊度较高的水源水。  相似文献   

13.
铬酸钡光度法测定硫酸盐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铬酸钡光度法是测定水中硫酸盐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因为过滤法本身的粗糙使得检测结果重现性差、准确率低.为了提高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现用离心机分离代替实验中过滤分离沉淀.实验表明离心机分离法线形范围0~200mg/L,回归方程:y=0.1129x-0.0030,γ=0.9992,检出限为7.10mg/L,回收率约96%~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5%~2.37%,结果无显著性差异(t=0.24,P>0.01).该方法可应用于水中硫酸盐含量测定以提高准确度,方法快速简便,并与标准方法(重量法)比较,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硫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向东  王伟  丁鲁 《环境工程》2001,19(3):55-56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硫酸盐,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适合于较清洁环境水样的分析,回收率在94%-110%之间,其分析指标符合水质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对苯二酚生产中含硫酸锰废水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祥和 《环境科学》1991,12(6):55-57
根据硫酸锰废水的特性,采用中和除铁和硫化除钴、镍等方法先使废水净化,得到合格电解液.其后对该电解液通电并加入硒电解24小时,再经钝化等处理制得金属锰.利用电解硫酸锰后的阳极废水制取碳酸锰,并从碳酸锰废水中回收硫酸铵.本工艺简单可行,产品金属锰纯度达99.8%以上,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絮凝剂聚合硫酸铁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聚合硫酸铁是一种高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在水处理领域中应用极其广泛。本文综述了制备聚合硫酸铁的原料与方法及应用概况,对我国聚合硫酸铁的工业生产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磷石膏转化法制硫酸钾第一阶段反应过程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实验,对磷石膏二步转化法生产硫酸钾第一阶段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确定了过程的适宜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8.
茜素红法测定水中硫酸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茜素红法测定水中微量硫酸盐具有简便、快速、易于操作等特点 ,适合于较清洁环境水样的分析 ,回收率在95 %~ 110 %之间 ,其分析指标符合水质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稀悬浮液体系的絮凝沉淀中,硫酸铝和微阴离子性聚合物并用时聚合物的效果及其最佳添加量,是以絮状物的沉降速度和透射光强度的变化为指标进行研究的。其结果:既定聚合物添加量时硫酸铝的最佳添加量是以絮状物形成速度及絮状物直径的最大值(Kmax及Dtmax)、沉降速度式中系数a的最大值、系数n的最小值确定。根据(9)式、(10)式或(15)式、(16)式计算得出。从水处理的经济观点考虑,认为聚合物的添加量是Kmax,Dtmax折射点(Cp-ref)以下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20.
对H2O2/Fe(II)处理山梨醇生产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过氧化氢的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等对处理效率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了废水处理的最佳条件:过氧化氢(30%)投加量为0.12mL,硫酸亚铁投加量为0.18g,pH值为3.2,处理时间为40min,温度为35℃,硫酸镁投加量为1.0g,此时CODcr去除率为81.19%。试验结果表明此法处理山梨醇生产废水,不但降低了CODcr,对氧化反应后剩余的铁离子去除效率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