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生态补偿能力衡量和应用   总被引:77,自引:1,他引:76  
城市生态补偿在城乡开发、城市规划等许多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衡量城市生态补偿能力,本文提出了绿当量的概念,并以济南市为例,探讨了对二氧化碳、降尘和二氧化硫的生态补偿方法。根据实际情况,以街道办事处为单元评价济南市内现有绿地的生态补偿能力,并根据环境目标的要求,提出了各办事处需增加的公共绿地面积,为制定市区公共绿地配置规划提供了依据。计算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说,济南市现有的绿色植物可补偿济南市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22.3%,二氧化硫的23.1%;其总吸尘能力略大于年排尘能力。绿当量概念和计算方法在济南市城区公共绿地配置规划中的成功应用,表明它可对其它城市绿地生态补偿能力的评价和城市环境规划的制定发挥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气候调节的城市通风道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鹍  余庄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6):991-997
近年来,夏季炎热的气候和愈来愈强的热岛效应使城市饱受因挠,而城市设计策略中缺乏有效的生态规划方法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城市对炎热气候的适应性不足。论文在利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进行实例模拟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一种在城市尺度进行节能设计的新方法:在城市中建立多种形式的通风道,提高城市的通风和排热能力,以达到利用自然资源和有效的规划方式降低夏季城市“热岛”温度、节约能源的目的。文中详细论述了通风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营建方式、注意原则等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机风场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和管理体系需要改革。在深入分析现有控规管理对国土空间应急安全保障方面的响应与不足的基础上,增加了“预防+应急”的控规管理工作路径并构建指标实施体系。“预防”是指通过空间环境的塑造来提高城市韧性,增强城市抵御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预防”主要方法是: (1)将健康城市理念融入控规指标体系;(2)缩小控规单元管理规模,形成从编制单元到地块单元的空间传导体系。“应急”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通过控规管理首先保障城市生命系统的可持续性;通过控规对部分土地兼容性的引导及对应急设施、通道、空间的布局来满足防疫需要。  相似文献   

4.
建筑是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其在空间上的立体拓展,不但改变着城市下垫面,也影响着城市空间的能量平衡和空气流动,进而对城市热场的分布产生影响.文章以济南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首先使用大气校正法反演城市地表温度,以此表示城市热场,并基于建筑、绿地和水体构建多维城市空间结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市温榆河生物通道设计为例,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是提高城市自身的环境质量调控能力,其设计应注重2个方面:①把以植物为主体的、具有合理异质性并达到一定面积的自然组分作为控制性组分,并保证其持久存在;②要保证"物种流"在城市景观内的顺畅流动。   相似文献   

6.
基于POI大数据的重庆主城区多中心识别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我国大量城市在其规划中均提出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战略,但多中心结构演变是否达到规划预期,能否通过有效途径识别多中心结构和功能,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相比于人口、用地、产业等传统调查和识别方法,城市大数据的出现为多中心识别提供了契机,尤其是基于POI(Point of Interest)大数据的分析比传统方法更加准确高效。论文以重庆主城区40余万条POI数据为基础,利用核密度分析、自然断点法和邻近分析等方法,根据整体及不同类型POI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聚集程度,识别城市总体及不同职能的多中心结构及其影响范围。结果表明:重庆作为山地城市,在自然约束和规划引导下,呈现出明显的“多中心、组团式”结构。不同职能类型的城市中心也呈现明显的多中心分布特征。重庆的主副中心在内环以内集聚,但不同中心的发育程度及其空间聚集度差异显著。外围新兴的西永、茶园等副中心发展相对滞后,城市要素集聚功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城市综合应灾能力能否在城市灾害过程中相互协调、互相配合,是衡量一座城市在未来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首先,在阐述城市综合应灾能力内部耦合关系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熵权法和耦合度理论,建立了能够量化城市综合应灾能力内部关联程度的耦合度模型;其次,利用耦合协调理论,建立了能够评价城市综合应灾能力协调程度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最后,以某一城市为例,对2007—2018年该城市的综合应灾能力进行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评估。结果表明:2007—2018年该城市的综合应灾能力的耦合度一直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且其值波动幅度较小,说明该城市综合应灾能力内部各应灾子能力之间的关联程度极强;其耦合协调类型由最初的初级协调型发展成为良好协调型,且呈稳步上升趋势,说明该城市的综合应灾能力呈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城市灾害韧性建设,提高城市综合应灾能力,首先,选取基础设施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组织韧性、生态韧性5个层面来分析城市灾害韧性,构建韧性城市综合应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其次,综合应用耦合协调理论与熵值法构建韧性城市应灾能力耦合协调度模型;最后,应用模型定量评估某城市的综合应灾能力,针对评估结果提出城市精准规划、经济结构多元化、建构共意、生态环境建设4个方面灾害韧性建设重心与优化策略。研究表明:某城市于2008—2019年间综合应灾子系统间的耦合度一直处于极高的稳定水平,而耦合协调程度较低,仅为失调发展等级。  相似文献   

9.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是衡量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本文以福建省沿海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为例,从城市发展水平、发展协调度和发展潜力三方面分析比较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结果显示:1999-2005年间,福州市和厦门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泉州市和漳州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值模拟的城市街区详细规划通风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密度城市建筑会导致城市街区内部风速降低并加剧空气污染,因此对城市详细规划进行通风评估十分必要.由于数值模拟具有经济简便的优势,因此以USSM模式为工具,对城市街区详细规划通风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汉堡大学CEDVAL风洞实验数据集对USSM模式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表明USSM模式可以较准确地描述建筑对近地层风场的影响.通过36组敏感性数值试验,研究了建筑密度、排列方式和楼高高低错落对街区通风条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一系列关于通风条件优化的详细规划策略,包括:①对于建筑密度较高的街区,应该依主导风向预留通风道;②相同容积率条件下,分散的建筑布局比集中连片的建筑布局更有利于获得通风条件;③略有错落的建筑布局对于获取更好的通风条件有较大帮助;④较矮的建筑物应布设在上风向,而较高的建筑应布设在下风向.最后,以深圳后海地区详细规划方案为例进行了实际案例评价分析,证明即使街区内的容积率不变,按照一定原则对方案进行调整,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街区内的通风条件.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以数值模式为工具进行城市街区详细规划的通风评估,是提高城市街区通风能力的一种经济简便易行的方法,适合在我国内地各城市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