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内外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是目前恢复生态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对于采矿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内外的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历史与现状作了一个较为系统地回顾与总结,同时还运用恢复生态学理论,分析了采矿废弃地的类型和特点,总结了目前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措施和技术以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废弃地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类型,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以形成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利用新乡市北站区世利生态园的废弃地改造项目进行了废弃地“变废为宝”的探索,对合理进行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该废弃地现状的分析,得出对其进行合理的景观与生态恢复迫在眉睫。依据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理论、方法与原则,提出了景观恢复与生态恢复的具体措施,该措施可满足废弃地在自然生态、景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我国矿业废弃地的现状、环境影响,结合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的主要原则.指出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环境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是环境科学、生态科学和经济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又分别是三个学科的新分支。环境经济学是以经济观点研究环境问题的科学,生态经济学是以经济学观点研究生态学问题的科学。生态经济学不是一般地把生态学方法适用于研究经济规律,而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从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相互作用来研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生态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之一。依据现有研究成果,阐述了承载力的概念和什么是城市生态承载力,并对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方法、研究趋势及其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方法途径及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的对策建议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6.
国外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论文对当前国外的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活动作了介绍。城市自然保护包括野生生物生境保护、城市地区湿地及自然景观保护等内容。城市生态重建则主要有生态公园建设、废弃地生态重建、城市扩散廊道体系建设等方面。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具有以生态学为基础,多学科交叉;注重生态过程的恢复;多目标、多层次规划设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论文给出了4点对于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朴门设计的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索可持续发展观下矿区生态修复规划模式,推动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革新,论文引入朴门设计理论,研究其在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中的可持续性设计策略及运作过程;结合王石凹煤矿生态修复实践案例,分析了分区规划、扇形分析及循环布局等设计模式的应用现状,并对2014-2016年间王石凹煤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结果发现,朴门设计能够把煤矿土壤重金属污染区纳入生态建设分区规划中,加快煤矿废弃地生物多样性恢复,促进生态平衡建设,推动煤矿废弃地生态系统融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实现煤矿废弃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是适用于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有效规划设计模式。研究结果能为矿区生态修复规划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碱渣堆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天津市塘沽区三号路碱渣堆场废弃地改造和生态恢复为紫云公园的生态恢复工程实践,对科学治理碱渣堆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进行了研究.采用生态恢复工程的方法,针对碱渣复杂的化学成分和特殊的物理性质,通过制造碱渣工程土填垫低洼地,在堆造山体过程中采取工程措施确保山体的稳定,采取覆盖一定厚度外源种植土的方式以适合植物生长,最后种植以乡土先锋植物为主的人工植被,对天津塘沽碱渣堆场废弃地进行了生态恢复.实现了治理碱渣堆场的目标,并解决了易软化碱渣土堆造山体的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9.
IPP政策似乎与生态经济学和工业生态学紧密相关,它是以市场机制、持续改进、综合决策、生命周期理念和相关方参与等概念为基础.这些内容也是这两个领域的核心。而且,强调了材料的闭路循环以及与涉及产品链、污染、废弃物防治、生态设计相关方的合作、共享信息和工业生态学的特别之处。所以在本书写作时,我们认为IPP是与生态经济学、特别是工业生态学联系最紧密的一个政策。  相似文献   

10.
矿业废弃地破坏和侵占了:匙量的土地资源,其生态恢复成为当前世界尤其是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废弃地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矿区废弃地复垦的紧迫性,同时总结了矿区废弃地的复垦技术以及复垦后的效果影响。  相似文献   

11.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演变与配置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重建是对未来空间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超前安排,其效益的演变极大地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的影响。论文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角度,讨论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矿区生态重建目标、矿区生态系统类型、矿区生态重建措施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矿区生态系统“三大效益”配置的影响;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1985~2015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动态演变为实例,初步揭示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三大效益”的有序配置和高度统一问题;为优化矿区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和建立矿区复合生态系统重建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稀土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长汀典型离子型稀土矿堆浸冶炼废弃地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对堆浸废弃地不同植物恢复年限样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进行调查测定,分析植物恢复对稀土矿堆浸废弃地土壤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被恢复第3a和4a土壤理化性质显著高于未治理废弃地,但仍显著低于矿区周边未开采对照(P<0.05).植被恢复年4a以后,长汀稀土矿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则呈下降趋势,但仍显著高于未治理废弃地(P<0.05).长汀稀土矿堆浸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土壤细菌丰度及多样存在一定差异.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多样性及丰度降低,但一些特殊细菌群如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a-变形杆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等在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样地中其相对丰度明显增加.具有固氮作用的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其相对丰度降低.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仅存在于未开采对照样地;土壤寡营养细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相对丰度呈增大趋势.土壤中优势菌群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β-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Methanobacterium属、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与土壤pH、全磷、全钾、速效磷等呈正相关.土壤pH值、全磷、全钾等是影响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细菌菌群多样性及相对丰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以上结果表明,离子型稀土矿堆浸废弃地植被恢复治理到3~4a时,应采取防治措施对其进行人工抚育管理,否则可能会出现前期恢复后期退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矿区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开发过程中,排放和堆存大量废弃物,会破坏大量的土地资源,还可能引发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矿区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严重后果有两个方面,分别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矿区的生态修复工作就是解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最有效途径。文中分析了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生态修复技术和生态修复模式等。而且,对矿区生态恢复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工矿用地系统修复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对其工矿用地进行系统修复,在空间上统筹工矿用地的生态修复,使其从整体上参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十分必要。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与电路理论,以典型资源型城市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为例,分别识别2000年、2005年、2011年、2017年生态廊道和关键点,根据优先修复程度设置修复分级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7年,廊道路径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和城市扩张导致生态廊道质量下降、位置发生变化。7条最小耗费路径总长度从120.74 km增加到125.71 km;加权耗费总距离从692.58 km增加到1162.28 km。(2)识别出2017年障碍点14处,总面积为16.06 km2。其中关键点12处,总面积14.09 km2。 (3)修复区域为识别出的2000-2017年四期生态廊道和2017年关键点,共划分三个修复等级,总面积为475.86 km2。研究通过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理念统筹工矿用地生态修复,使之成为国土空间系统修复的有机整体,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详细分析了贵州省土地复垦的发展现状以及近年来所做的工作及成效,研究了矿山开采等活动对贵州省土地资源造成的破坏及生态危害,提出了具体的土地复垦的技术措施。为了实现能源、环境、社会、人口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复垦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城市废弃工矿区土地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 《能源环境保护》2011,25(3):5-12,16
加快城市废弃工矿区土地再利用,已成为发展矿区循环经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效途径之一。在对城市废弃工矿区土地再利用的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城市废弃工矿区土地再利用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淮南煤炭开采土地破坏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开采会破坏和压占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功能发生较大变化,污染周围环境。淮南煤矿开采历史悠久,因采煤形成的塌陷地总面积约133km^2,采空区面积约69km^2;形成了34座矸石山,堆体占地面积约1.6km^2。塌陷水域面积不断扩大,煤矸石长期大量堆放占用土地、污染水和大气,已成为制约淮南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淮南煤炭开采造成的土地破坏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综合治理措施,以利于矿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结合煤矿区规划环评的特点,从景观功能与稳定性评价入手,建立了三层次的适用于煤矿区规划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晋中煤矿基地——西山矿区为例,进行矿区规划景观功能与稳定性评价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煤矿区规划开发活动中,应加强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和恢复,注重水土保持和景观破碎化的改善,以减少规划对景观功能和稳定性的破坏。运用本次确定的评价体系进行定量计算的结果与常规的景观定性分析结论基本一致,但该指标体系还需要从区域生态承载力人均化、加强污染物变化情况远期预测和细化地表沉陷引起土地面积损失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煤矿区生态修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土壤水和溶质运移过程.土壤水是溶质运移的主要载体,溶质运移受土壤水文性质与植被状况影响.以我国北方典型半干旱区山西古交矿区草本、灌草和乔灌草3种不同生态修复区和撂荒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揭示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土壤水文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对溶质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持水性从大到小依次为乔灌草地灌草地草地撂荒地,草本、灌草和乔灌草3种植被修复区的土壤持水量相对于撂荒地分别增加了33.79%、59.19%和62.71%,植被修复有助于增加土壤层蓄水能力.土壤饱和导水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草地(1.736 mm·min~(-1))灌草地(1.678 mm·min~(-1))乔灌草地(1.564 mm·min~(-1))撂荒地(1.012 mm·min~(-1)),非饱和导水率随吸力增大而呈指数下降,植被修复过程中降低容重的同时提高了土壤持水性,改善土壤持水性能.不同生态修复区土壤中溶质穿透时间呈草地灌草地乔灌草地撂荒地的趋势.CDE、SC和TRM模型均可对矿区不同生态修复模式土壤的溶质运移过程进行较好的表达,其中CDE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结果表明研究区溶质运移方式以对流为主,而且土壤容重和砂粒含量是影响溶质运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