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矿山开采增强地球化学过程强度,急剧地改变着矿体周围的地球化学特征。进入环境中,首先是进入排水网中金属数量的快速增加,使矿产地自身发生了所谓的《地球化学爆炸》。 在酸性硫化矿床地带所发生的地球化学过程,目前基本上阐述的很清楚。硫酸成份、低pH值、高含量金属是该矿山排水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矿床(山)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动态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矿床的开采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矿床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在此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文章对美国在矿床环境地球化学作用、矿床的地球化学背景和基准值、矿山(床)酸性排水和特殊矿床的环境效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旨在为我国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资料。作者建议我国应适时启动矿床(山)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特别是研究全国地球化学扫面资料在矿床环境方面的应用、流域性矿集区环境地球化学作用及其与生态关系、矿山环境治理(矿山复垦或矿山酸性排水降解)中地球化学作用机理等。  相似文献   

3.
矿山酸性废水重金属沉淀分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山酸性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包括酸性废水和重金属离子两个方面,矿山酸性废水的治理也包括酸性废水和重金属离子处理两方面的内容。重金属沉淀分离是利用重金属离子的氢氧化物和硫化物沉淀溶度积不同,在控制不同的沉淀条件下,进行特定离子的沉淀分离,从而使得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得到处理,分步沉淀使得回收沉淀物保持较高的有价金属品位,更易于资源化。分步沉淀反应后,进行相应的固/液分离,并回流部分沉淀物至沉淀反应池,固/液分离后出水,经pH调节,可以达标排放或回用。  相似文献   

4.
酸性矿山废水的治理技术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酸性矿山废水(AMD)是矿山废水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废水,其产生原因和治理技术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介绍了酸性矿山废水的主要产生原因,综述了国内外治理酸性矿山废水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湿地法等,讨论了相关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酸性矿山废水技术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贵州煤矿酸性废水“被动处理”技术的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在综述国内外有关酸性矿山废水治理的现行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围绕贵州煤矿废水排放的现状及特点,把贵州煤矿废水归纳为两种主要类型,并针对性地提出两种预防和治理矿山酸性排水的方法:对正在开采矿山实行碳酸盐岩充填采空区技术,避免酸性矿山水外排;对废弃矿山排水采取坑口"(有氧/缺氧)垂向折流式反应池"技术,对酸性废水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6.
刘帆  张晓辉  唐宋  王茂  刘红玲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2):5285-5292
对受酸性矿山废水污染的橫石河上游到下游水体和沉积物中理化参数以及沉积物中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系统调查,使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甄别真核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结果表明:橫石河中真核微生物优势种群为真菌门(Fungi)(4.51%~86.69%)、绿藻门(Chlorophyta)(0.61%~77.36%)和纤毛虫门(Ciliophora)(0.81%~34.91%).沉积物中真核微生物群落Alpha多样性随酸性矿山废水污染梯度降低而逐渐升高.与原核微生物群落不同,酸性矿山废水环境沉积物中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主要受硫酸根和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矿山酸性废水的综合治理及资源利用/余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系)…//污染防治技术/镇江市环保局一1993,6(4)一30一35环情X一11 矿一山酸性废水(AMD)其成分相当复杂,危害最为显著,要彻底解决是很困难的。本文介绍了矿‘山酸性废水的形成过程、危害以及国内外治理方法与现状;通过对各种治理方案的比较与优化以及大量试验,提出综合法治理某矿山酸性废水的_L艺路线,并进行了综合法治理矿山酸性废水的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电化学结合微生物氧化FeZ+及投药中和法综合治理,不仅保留了某矿山原酸性废水处理系统处理能力强的优点,而且克服了…  相似文献   

8.
在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槽对坑和铁龙尾矿库酸性矿山废水,选取不同p H水体的9个采样点,进行水样和底泥的稀土元素以及水样的重金属元素分析,探讨酸性矿山废水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p H值对酸性水的稀土元素含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矿山酸性矿山废水的稀土总量及轻重稀土比值较高:槽对坑水样稀土总量为115.71~1 307.68μg/L,LREE/HREE比值为7.45~13.59;铁龙水样稀土总量为6.86~2 498.83μg/L,LREE/HREE比值为6.32~10.98。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分布模式呈略为右倾的重稀土元素亏损模式,Gd为正异常,与底泥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相似,但水样中Ce呈正异常。(2)酸性水的稀土总量明显受p H值控制,p H值越低,水样的稀土总量越高;在p H3时,水样的稀土总量显著增高,达812μg/L以上。(3)影响酸性水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关键p H值为3;p H3不仅有利于稀土在水体富集,而且会使水体发生富含Ce和中稀土元素(MREE)的稀土分异作用。(4)在p H4时,水体同时富集稀土元素和Cu、Pb、Zn、Mn、Cd等重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9.
铅锌矿床中镉的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铅锌矿床是镉主要来源,在其开采过程中,镉等重金属有毒元素会产生次生富集,同时不可避免向环境大量释放,严重影响周围环境。本文介绍了铅锌矿的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现状,提出应加强镉等重金属元素在表生风化作用下活化-迁移-富集机理及影响因素,定量地描述镉等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过程等地球化学研究,以揭示镉等有害元素在铅锌矿山表生风化过程中的活化、迁移、次生富集的规律及机理,探讨其通过岩(矿)石-水-土壤-植物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过程,这不仅对于铅锌矿山环境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将揭示一些矿床中镉高度富集机理,从而在理论上丰富镉的地球化学内容,对研究铅锌矿床中元素循环、矿山修复、环境评价及生态效应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硫化物是自然界中常见矿物,在铅锌矿床中分布极其广泛(如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使其大量暴露于地表,与Fe^3+、溶解氧等发生氧化作用,释放出大量酸性废水(AMD)和重金属元素等有害物质,导致局部表生地球化学异常和环境污染。因此硫化物矿物氧化动力学实验研究对于表生成矿作用和矿山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具有...  相似文献   

11.
不同金属矿山选冶活动造成的矿区及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累积特征不同.为了解密云水库上游金矿和铁矿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的异同及污染状况,对区域内典型的金矿和铁矿矿区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应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2种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了其污染状况.结果表明,2种土壤中除As外的其它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北京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金矿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铁矿矿区.相关性分析表明,金矿矿区土壤中Cu含量与Pb、Zn(p<0.01)及Cr、有机质(OM)含量(p<0.05)之间显著相关,pH值与Pb含量(p<0.01)及Hg含量(p<0.05)呈显著负相关,而铁矿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金矿尾砂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铁矿尾砂,与矿区土壤污染状况一致.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金铁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均已十分严重,金矿矿区土壤污染程度高于铁矿,金矿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Pb>Hg>Cd>Cr>Cu>Zn>Co>As;铁矿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Pb>Cd>Cr>Co>Cu>Zn>Hg>As.该研究数据可为同一区域内不同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的有效监控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煤炭行业的萧条,废弃煤矿逐渐增加。为有效管理和改善矿区废弃地环境生态系统,采集废弃22年的重庆中梁山马家沟煤矿区内18个表层土壤样品和1个煤矸石样品,以及矿区之外的2个背景土壤样品,分析样品中多环芳烃(USEPA 16 PAHs)、正构烷烃(n-alkanes)、汞(Hg)和有机质(OM)含量水平。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PAHs的平均含量为170.3 ng/g,低于我国正在运行的煤矿区土壤PAHs含量水平,高于山区背景土壤PAHs含量水平。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煤燃烧释放和原煤残渣分别贡献78.3%和17.6%,是表层土壤中PAHs的主要来源。PAHs与n-alkanes的相关系数r=0.83(P<0.01),表明土壤中两者具有类似的输入途径和富集行为。PAHs与Hg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表明煤矿长期废弃后,这两种与矿区活动释放有关的污染物的环境归趋有显著差异。PAHs和OM之间也不存在相关性,表明与煤矿相关的有机质来源已经被植物、微生物的分泌物质及其残体的有机质替代,生态环境正逐步恢复。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AHs含量水平相对安全。值得注意的是,Hg含量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因此,政府对矿区旧址的土地利用应当基于多污染参数的叠加结果,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评价与诊断。  相似文献   

13.
陈思思  董滨  徐祖信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2):5734-5747
对矿山土地的破坏、污染与危害进行了调研和回顾,详细介绍了矿山土地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植物修复技术,以及含硫矿山所特需的酸性矿山废水(AMD)原位阻断技术,分析其优缺点及使用条件.研究得出矿山土地生态修复技术的选择依据,通过一系列技术阻断污染,修复与改良表层土壤后建立植被,最终实现生态修复.指出提供足够的、符合需求的植物生长基质是矿山土地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要素.进一步提出符合标准要求的市政污泥稳定化产物具有替换客土、预防AMD产生、阻断矿山重金属污染、为矿山土地补充维持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强化矿山土地保水保肥的作用.同时,对于我国目前待修复的矿山面积,市政污泥稳定化产物施用在时间维度上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因此,市政污泥稳定化产物在矿山土地生态修复的应用上具有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14.
金属矿山环境污染及整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属矿床开采 ,一方面是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另一方面由于对土水生态环境释放重金属和酸性废水而破坏自然环境。金属矿山环境污染源于金属硫化物特别是黄铁矿、磁黄铁矿的氧化分解。金属硫化物的氧化释放出重金属离子和SO4 2 -,黄铁矿、磁黄铁矿的氧化还释放出Fe2 +、Fe3+和H+,铁 (Fe2 +、Fe3+)的存在和pH值的降低大大加速金属硫化物的分解和重金属元素的沉淀。铁氧化细菌的活动可以提高或催化氧化反应的速度 ,加速重金属的水解和沉淀。铁作为普遍存在的元素 ,其地球化学行为影响着金属硫化物氧化的程度和速度 ;铁作为主要的次生沉淀矿物 ,其承载矿物主导其它重金属元素的沉淀。本文介绍了碱性物质中和、湿地处理系统、覆盖隔离技术等一系列已成功地运用于金属矿山环境污染整治的实用方法 ,并对一些前沿整治技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矿山水系统中因采矿活动引起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和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群落对不同污染水平生境的响应,以中国安徽铜陵狮子山矿区水系统(采矿区废水、堆矿区渗流水、选矿区废水、矿山渗透水和生活池塘水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体的理化性质及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并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技术对不同类型废水中微生物群落组成丰度及结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矿山废水污染特征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体pH在采矿区(MW1、 MW2)、堆矿区(HW)和选矿区(DW)呈强酸性,矿山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于采矿活动.不同功能类型废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其中重金属污染最重的DW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度均比其他4个区域弱.高通量测序得到门水平上15门细菌和3门古菌,其中优势细菌群为Proteobacteria、 Bacteroidetes、 Nitrospirae和OD1,优势古菌为Euryarchaeota.PCoA分析表明相似的水体类型的样本聚类相似.相关性热图和典型相关分析(CCA)得到该区域矿山废水中的微生物群落主要受到了pH、电导率(EC)、 SO4...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宿州市煤矿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宿州市朱仙庄矿、芦岭矿、祁南矿和桃园矿以100m、300m和500m为步点进行采样,利用X-Ray荧光光谱仪对Zn、Cr、Cd、Pb、As、Cu等六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针对多数综合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信息遗漏和主观问题,采用物元分析法和主成分方法对宿州市煤矿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在距矿100m处,Cr元素只有在朱仙庄矿属于中度污染,其余三矿均属于严重污染;Cd和As元素都属于轻度污染。距矿区300m处,Cr元素在祁南矿属于严重污染,其余三矿属于中度污染;As元素都属于轻度污染。在距矿500m处,除Cr和As元素外,其余元素大多属于清洁等级。2)对于区域综合关联度,各矿区在100m处均隶属于轻度污染,而在300m和500m处均属于清洁等级。3)在随着距矿距离增大时,土壤污染程度都在下降,即使属于同一等级,隶属度也在减弱。  相似文献   

17.
浅析山西乡镇煤矿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山西省长治市乡镇煤矿的普查基础上,发现乡镇煤矿的煤炭开采导致周围生态环境加速恶化。选择典型乡镇煤矿对其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详尽的调查和分析,得出山西乡镇煤矿采煤造成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破坏、大气环境污染、煤矸石堆积、地表沉陷与滑坡等地质灾害、土壤性质改变及土壤侵蚀加剧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乡镇煤矿生态环境防治对策,以期为山西乡镇煤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PCA-APCS-MLR和地统计学的典型农田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美华 《环境科学》2023,44(6):3509-3519
人类活动往往会增加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而影响了区域土壤重金属的精确定量与评估.为系统研究浙江省西部石煤矿山周边典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贡献率,采集并分析了耕地表层土壤样品和农产品中Cd、 Hg、 As、 Cu、 Zn和Ni等重金属,重点探讨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农产品进行生态风险评价.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解析了该地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源贡献率,并采用地统计学分析法对土壤中Cd、 As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6种土壤重金属(Cd、 Hg、 As、 Cu、 Zn和Ni)含量都超过风险筛选值,其中Cd和As含量超过风险管制值,其超标率分别为36.11%和0.69%,而农产品中Cd也存在严重超标.通过分析认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源主要有2个:源1(Cd、 Cu、 Zn和Ni)为矿业活动源和自然源,对Cd、 Cu、 Zn和Ni的贡献率分别为78.53%、 84.41%、 87%和89.13%;源2(Hg和As)以工业源为主,对Hg和As的贡献率分别为83.22%和82.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