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常用环境与资源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方法,在评价环境与经济协调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有效解决该问题,通过确定区域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对系统间协调度的研究,完成对区域环境的定量分析;通过分析建模思想、建立模型,完成资源经济协调发展分析优化模型的实现.设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方式建立的定量分析优化模型,打破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制约关系,改善环境与经济协调程度之间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把低碳生态城市考虑成一个包含众多相互耦合的组元的非线性复杂系统,建立起一个评价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的最大信息熵(MIE)模型,计算了ξ参量及系统演化动力学方程,其中,ξ参量是低碳生态城市系统组元间相互耦合形成的结构模式,表征系统发展水平的高低.同时,对2007—2011年间天津市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1年天津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逐渐提高,而以ξ值来度量的环比增长速度在2008年达到最大值6.96%.ξ值各分量的雷达图表明,交通系统的完善、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增大是5年间这一低碳生态城市系统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ξ-xi的拟合结果显示,指标的实际值与理论预测值间的误差比较小,证实了MIE模型可以用于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的预测;与灰色预测法的比较表明,MIE模型可以更准确地对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本文最后讨论了MIE模型在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评价上的特点及优势.  相似文献   

3.
环境经济系统分类及协调发展判据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系统论对环境经济系统进行结构分析,并根据内部相互作用强弱对环境经济系统进行了分类;建立了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判据,对区域环境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环境与经济关系研究是政研中心的特色学科之一,该学科主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重点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围绕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环保督察执法与经济发展、环境经济系统模型构建与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关系等领域开展研究。2018年,从国家和区域环境经济关系角度形成了《对2018年度一季度生态环保形势的初步认识》《2018年上半年环境经济形势分析及下半年研判》《2018年前三季度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基于2018年各省  相似文献   

5.
地球系统工程与区域环境问题调控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述了地球系统科学和工程研究的发展历史、研究对象和方法,及其在解决全球性环境危机中的作用;阐述了提高共识、言行一致、保护全球公共资源、实现可持续性目标等地球系统工程的基本原则. 论述了区域性与地球系统环境问题间的关系,提出区域环境问题调控的4条基本原则:系统性调控、区际公平、多方合作、综合手段和共同约束. 指出应注重应用地球系统科学与工程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区域环境与生态问题;应深入探讨地球系统及区域环境与生态压力在中国现阶段的特征,统筹全局与长远调控区域环境问题;应开展长期连续观测和信息共享,创新调控全球与区域环境与生态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江西省环境与经济的发展状况,综合运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法对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作出评价,并利用协同论和容量耦合概念建立两种数学模型对江西省环境与经济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环境质量先快速下降后略微上升,环境与经济的耦合关系在不断增强,15年内一直处于协调发展水平,且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对比分析两种模型,发现两模型用于评价区域环境与经济耦合关系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基于协同论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更能反映江西省环境与经济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实现环渤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本文提出了主成分分析-向量自回归(PCA-VAR)耦合分析方法,以环渤海区域为实例,运用PCA-VAR方法分析了2001-2010年期间环渤海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子系统之间变化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并运用所建立的VAR模型对2011-2015年该区域的发展状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所得的脉冲响应图可以形象地解释2001-2010年环渤海区域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和环境变化两两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动态作用;方差分解结果揭示了研究时段内该区域社会子系统变化的0~2.17%可由环境子系统的变化解释,0~31.47%可由经济子系统的变化解释,其余由自身解释,以及经济和环境子系统变化的定量分解;2011-2015年该区域发展状况模拟结果显示若仍延续当前的发展模式,环渤海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将会愈演愈烈,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该研究结果对环渤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区域尺度上的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探讨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确保区域环境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以环境风险系统的组成及环境风险事件的发生过程为研究基础,探讨了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了环境风险区划应遵循系统性、一致性、主导性和动态性的原则,讨论了环境风险区划的步骤、指标体系和方法,提出环境风险区划是开展区域环境风险预防性研究,降低区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危害的主要措施之一.选取我国三大经济核心地区之一的长江(江苏段)沿江经济带为例,以该区域的开发区为研究单元,建立环境风险区划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评价区域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为区域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因果关系,而未对区域资源总体投入与经济产出的关系开展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首次尝试运用物质流分析法以及最新发展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对江苏省1990—2007年资源利用和实际GDP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和分析.采用了物质流分析指标中直接物质投入来表征区域资源利用量.ARDL边界检验结果表明,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进一步因果检验表明,二者间存在着从资源利用到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反映出资源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江苏经济增长.同时,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和资源保护战略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因果关系,而未对区域资源总体投入与经济产出的关系开展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首次尝试运用物质流分析法以及最新发展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对江苏省1990—2007年资源利用和实际GDP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和分析.采用了物质流分析指标中直接物质投入来表征区域资源利用量.ARDL边界检验结果表明,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进一步因果检验表明,二者间存在着从资源利用到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反映出资源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江苏经济增长.同时,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和资源保护战略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对于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相关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选取的2001~2013年宝鸡市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响应"层共25项指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和响应指数是影响宝鸡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受人类活动影响,2001~2013年宝鸡市生态环境敏感性不断波动,其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即2001~2004年属于较高敏感阶段,2005~2009年属于中度敏感阶段,2010~2011年属于较低敏感阶段,2012~2013年属于低敏感阶段。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是降低宝鸡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实现区域人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低碳经济”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不平衡,整体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困难,为有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本文通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北京低碳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其他地区距离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尚有较大差距.由此,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及其低碳经济发展状况,采取不同的低碳发展策略选择,以有效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分析区域环境经济系统变化,在分析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环境质量相互关系的理论基础上,构建了经济发展水平指数、环境污染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的三维立方体评价模型,划分了8个块区,分别表达低污染-低质量-低经济发展水平等8种状态,提出了模型的状态评价、发展阶段划分、演变趋势分析功能,以及相对含义、绝对含义评价途径和计算公式.以宁夏银川市为例检验模型,以广州市为目标参照区域进行了相对含义评价,该市1996~2010年内中长时段处于高污染-低质量-低经济发展水平状态,2007年以后转入了高污染-高质量-低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处于环境质量趋好、污染压力大、徘徊于环境低质量与高质量"拐点"附近状态.绝对含义评价结果:1996~2010年,该市始终处于高污染-低质量-低经济发展水平.研究表明,因目标参照区域选择和相关国家标准值等主要参数不同,使模型评价具有一定的弹性范围,无量纲的数据处理增强了指数耦合性,评价结果的空间可视化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直接依据,改善了多指标模型评价结果抽象、数据口径不匹配、发展阶段划分不明确等问题,验证了该模型的应用合理性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杨皓然  吴群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0):1718-1730
生态效率关乎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双重问题,要保证在实现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同时将环境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为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产物,成为改善全球环境问题的焦点。土地利用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生态,并从土地的投入和产出方面影响土地生态效应,分析其影响机理将有助于最小化土地利用成本,最大化土地生态价值。论文运用混合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将CO2排放量作为生态效率的非期望产出指标,构建土地利用转型投入和产出指标体系,测算2006—2014年江苏省13个城市在土地利用转型背景下的生态效率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分解,以期缓解经济快速增进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CO2过度排放以及能源过度消耗,使得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生态低效率;2006—2014年江苏省总体平均生态效率值为0.827,若能够充分利用当前技术水平,资源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在平均意义上可以提高17%;江苏省生态效率变化区域差异明显,生态效率存在空间关联性和集聚效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地域不均衡性,纯技术进步是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技术规模变化的区域差异幅度最大,是构成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及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环境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是区域环境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是分析、评价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工具。文章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出发建立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出了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方法,对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Sincethefirstenvironmentalinputoutputmodel(EIOM)(Cumberland,1966)wasestablishedbyincorporatingenvironmentalfactorsint?..  相似文献   

17.
当前以GDP增长为主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对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激励不足,导致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绩效不理想.在参考资源、环境和经济综合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GDP与污染物排放关联分析的方法,构建了PEI(pollution&economy index,污染与经济指标),从环境代价和经济效益两个维度评价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以2007—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GDP和污染物排放当量(CODCr、氨氮、SO2、NOx),对我国30个省(市)区的环境与经济绩效(不含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的数据,下同)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5年全国平均GDP与平均污染物排放当量的比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3.66%,我国的总体环境与经济效益有所改善.从PEI全国排名来看,PEI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区数量有所增加(由原来的9个增至12个).2015年PEI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北京、上海和天津,而排名落后的3个省区依次为宁夏、新疆和甘肃.研究显示,PEI模型计算简单,可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省(市)区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对优化现有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1年-2010年江苏省主要社会经济、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数据,通过构建环境与社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全省不同发展时期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20年来,江苏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基本呈现较为平缓的上升趋势,由不协调逐步向比较协调阶段转变,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受不同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协调发展度指数相应地发生波动变化.但近些年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存在下降风险,还需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二者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济南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分析了济南市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11年-2014年济南市经济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下降态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也出现了明显下滑.根据评价结果,探讨了该市在产业能源结构、机动车控制及农业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完善机动车管理、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建立环境和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和激励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建立新疆绿洲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分别测度2000年-2010年新疆绿洲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水平和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协调模型,测度两者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进而分析两者的协调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新疆绿洲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水平缓慢下降,经济发展综合水平不断上升;两者的协调关系从中级协调-优质协调-中级协调,协调发展度表明两者的协调处于相对低层次的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