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丰水期洪湖水质空间变异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李昆  王玲  李兆华  王祥荣  陈红兵  吴忠  朱鹏 《环境科学》2015,36(4):1285-1292
通过对丰水期不同程度富营养化的洪湖全湖139个监测点位的高密度采样分析,采用GIS空间插值技术得到洪湖水体中各污染因子、水生植物生物量和水质类别的空间分布特征图.结果表明,丰水期TN、TP、NH+4-N、高锰酸盐指数的质量浓度总体上呈现出自南向北逐步增高的变化趋势:北部河流入湖区围网养殖区开阔水体保护区南部长江入湖区;水质参数的贡献率依次为TNTP高锰酸盐指数NH+4-NDO.受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饵料投放、水生植物、水体交换等因素的影响,TN在丰水期超过目标水质59%,TP超标35.2%,高锰酸盐指数超标13.7%,NH+4-N超标4.3%,综合水质超标66.2%.在季风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下水体中的DO达到水质目标.通过水质空间变异性分析,能直观反映人类活动、土地利用类型和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对洪湖水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为了使洪湖水环境更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应大力控制北部区域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控制养殖面积,逐步恢复洪湖水体自净能力,实现洪湖水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田河流域景观异质性对水体总氮浓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使输移至河流的营养盐负荷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地表水水质变化.研究景观异质性对营养负荷的影响程度对改善水质的最佳管理措施至关重要.本研究从2013年1~12月,对中田河流域干支流水系20个监测点的地表水总氮浓度进行了周年定点监测,考虑到流域单元的嵌套关系,选择7个土地利用结构和13个景观格局指数,探讨了景观异质性对中田河流域水体总氮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建设用地和草地对总氮浓度有重大影响,表现为建设用地会恶化水质,而草地可以改善水质;2景观斑块-形状指数、景观斑块-面积指数和建设用地是景观尺度上影响流域总氮浓度的主要因素;3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建设用地和景观斑块-面积指数对总氮浓度的贡献分别是67.31%和32.69%.  相似文献   

3.
在2010年全年涡湖富营养化现状调查基础上,评价了涡湖营养程度,并分析了20年来(1986年-2006年)总氮TN、总磷TP、氮磷比TN/TP和CODMn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按照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目前涡湖呈轻度富营养化,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20年来TN,TP和CODMn有较大增长,氮磷比下降。由此,提出了漏湖富营养化综合防治的建议措施,包括污染源控制、围网养殖调整、清淤工程和沉水植被恢复工程。  相似文献   

4.
景观类型与景观格局演变对洪泽湖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Landsat序列遥感影像数据解译进行了景观类型分类,分析了2008—2018年洪泽湖16个监测点位水质数据变化特征,从流域尺度研究了景观类型和景观格局演变对湖区水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洪泽湖区主要水质风险指标为总氮(TN)和总磷(TP),淮安南区域TN和TP浓度较高.2000年之前洪泽湖流域内景观类型主要为旱地(43.3%),2000年后主要景观类型逐渐转变为水田(37.7%)和建设用地(23.6%).建设用地、水田、入湖河流、围圩和围网养殖面积与湖区TN和T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林地和草地面积与TN和T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围圩养殖面积对TN浓度变异解释度最高,建设用地面积对TP浓度变异解释度最高,分别为47.6%和43.2%.近20年洪泽湖流域景观破碎度增大,斑块密度指数(PD)和蔓延度指数(CONTAG)与湖区TN、T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建设用地、围网和围圩养殖面积增加以及景观破碎化增强与湖区TN和TP浓度上升密切相关.减少围圩和围网养殖的面积比例,控制建设用地和水田规模,降低生态空间景观破碎度,是维护和修复洪泽湖水质安全和水生态健康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5.
洪湖是江汉平原重要的淡水水体。为了揭示洪湖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和原因,开展了对洪湖为期一年的采样调查,连续采集12个月水样和一次沉积物样品,测定样品中营养盐含量。结果表明:(1)洪湖水体营养盐污染水平较高,除氨氮(NH_4~+-N)外,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难以达到Ⅱ类。(2)空间上有机物污染浓度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氮磷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时间上冬季水体氮磷平均浓度最高,夏季氮磷平均浓度最低; COD_(Mn)和氮磷变化相反。(3)表层沉积物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含量范围分别是16.3~180 g/kg,0.704~7.64 g/kg,0.312~0.801 g/kg。总氮和有机质空间分布相似,南部东北部西北部;总磷空间分布特征,西北部东北部南部。洪湖水质时空变化受内源和外源共同影响。内源主要来自沉积物和水生植物,外源输入主要包括四湖总干渠汇入和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采用玉溪市环境监测站2003—2013年抚仙湖水质监测资料,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主要水质指标的年际变化、月际变化特征及趋势,以及趋势变化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3年抚仙湖综合污染指数、总氮、透明度、叶绿素a等4项指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显著。哨嘴综合污染指数上升较为明显一些,湖心叶绿素a存在显著的上升趋势。哨嘴、尖山两个测点总氮上升趋势较为突出一些,但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洪湖、梁子湖水体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3月对洪湖、梁子湖进行了水质监测。依据实测数据,结合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梁子湖林业局监测数据和文献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洪湖、梁子湖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并根据各因子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中所占比重和地表水水质标准,对各因子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洪湖、梁子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别为57.2、42.5。即洪湖为轻度富营养、梁子湖为中营养;各因子对洪湖、梁子湖富营养化的贡献大致相同,即Chla为首,TP、COD_(Mn)和SD次之、TN最后。  相似文献   

8.
2012年8月-12月对洪湖进行了3次水质及水生生物现状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70属108种,8月、10月、12月分别以蓝藻门的微囊藻、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金藻门的锥囊藻为主要优势种;浮游动物75种,以长额象鼻溞和多刺秀体溞为主要优势种;底栖动物18种.根据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方法,洪湖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72,水质为中度污染状态.根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方法,洪湖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值为45.9,洪湖水质总体呈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9.
洪泽湖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数学方法采用隶属度函数描述环境因子与评价标准之间的相关程度,体现了评价标准界限的模糊性,使评价结果更接近客观实际。论文结合洪泽湖实际污染特征,以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挥发酚、石油类为评价因子,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2000-2008年洪泽湖水环境质量进行了2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区除2003年是Ⅳ类水质外其余几年均为Ⅴ类水质,污染严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质继续恶化。洪泽湖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和总磷。各监测点中,老山乡和高良涧镇监测点水质最差。论文分析了影响洪泽湖水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6年-2010年万佛湖的水质监测数据,选用pH、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汞、铅、挥发酚、石油类、总磷、总氮等11项污染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万佛湖的水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万佛湖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由2006年的3.47下降到2008年的2.92,而后又上升到2010年的4.00,水质总体上趋于稳定。但是由于农村和农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总氮和总磷是影响整个水质的主要因子,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须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梁子湖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子湖水质年际间波动较大,区域差异明显;按多年均值评价,武汉江夏水域南北嘴点水质为Ⅲ类,鄂州水域梁子岛点为Ⅳ类;按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全湖营养水平为中营养。指出梁子湖主要水环境问题为氮磷污染。在分析氮磷污染来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治理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防治水产养殖和旅游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乌梁素海富营养化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利用2008年6~10月对乌梁素海水体的测定结果,以最能表现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进程的叶绿素a为基准因子,分析了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分层聚类分析法将乌梁素海现有的20个测点分成四类,然后应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对四类测点的水质进行评价,找出各类测点及总测点中与叶绿素a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最后建立了多元逐步回归方程。2008年乌梁素海各测点叶绿素a的平均值为6.314mg/m3,变幅1.54~26.87mg/m3;在8、9月出现高峰,7、10月居中,6月最低,整个区域呈现较明显的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趋势。依据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公式,计算得出乌梁素海TSIM平均值为65.1(53),全湖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叶绿素a与BOD5、悬浮物、浊度、总磷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H值和溶氧呈显著负相关。综合逐步回归方程表明,影响乌梁素海叶绿素a的环境理化因子因不同类型的测点各有所不同,但主要的影响因子有浊度、悬浮物、总磷、总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  相似文献   

13.
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水环境受到社会经济系统和旅游系统两方面影响,本文通过选取人口、GDP、灌溉面积、游客量、宾馆日接待人数、TP、COD、BOD等指标,构建水环境承载力多目标模型.同时,选取水果湖、汤菱湖和郭郑湖3个子湖对东湖风景区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对东湖风景区水环境承载力的权重,采用典型水环境承载力概念模型计算了2011年武汉市东湖风景区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东湖风景区水资源承载力表现为灌溉面积和GDP承载度超标,而人口和旅游指标承载度未达到饱和,水质承载力各指标的承载度超标.水果湖、汤菱湖和郭郑湖的水环境承载力分别为4.03、3.86、3.95,均大大超出负荷.  相似文献   

14.
以典型围圩养殖区江苏省里下河腹部地区的41个湖泊湖荡为研究对象,分析筛选了围圩养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主要指标,基于PSR方法评价了湖泊湖荡群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选取的养殖面积占比、斑块密度及退圩还湖政策规划等指标能够有效反映区域的围圩养殖特色,全面表征围圩养殖对生态系统压力、状态、响应的影响.评价结果显示,里下河腹部地区41个湖泊湖荡中综合指数等级健康的占比4.9%,亚健康的占比87.8%,不健康的占比7.3%.研究结果可为围圩养殖区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退圩还湖及水生态修复规划提供重要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2001~2011年固城湖水环境污染状况评价与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固城湖的特征污染物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固城湖水质污染的主要超标因子为TN和TP;总体水质呈现先恶化再改善的趋势,污染由拦河网水域向小湖区水域扩散;固城湖湖体水质基本上劣于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固城湖特征污染物为COD+M n、NH4-N、TN、TP、BOD 5;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重,之后又有所改善;氮磷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水产养殖污染。  相似文献   

16.
西太湖典型河口区湖滨带表层沉积物营养评价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测定了典型西太湖入湖河口区湖滨带中表层沉积物的有机质、总氮、总磷的含量,平均含量分别为2.417%、1.049mg/g、0.402mg/g,其分布都是沿湖滨带水向辐射带、水位变幅带、陆向辐射带呈逐渐增大趋势。底泥中C/N值为12.4。底泥中有机质及营养盐来源于湖中藻类和高等水生植物。利用有机指数和有机氮评价表层沉积物,整个区域属于尚清洁范畴。  相似文献   

17.
骆马湖浮游植物演替规律及驱动因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江苏骆马湖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调蓄湖泊,水生态系统结构变化不容忽视.为研究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4~2018年进行了逐月监测.研究期间骆马湖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电导率等参数呈逐年升高趋势,氟离子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共鉴定有浮游植物7门71属,月均生物量变化范围0.16~5.51mg·L-1.硅藻和绿藻为绝对优势门类,其次为甲藻及隐藻;主要优势属为针杆藻(Synedra sp.)、隐藻(Chroomonas spp.)、直链硅藻(Aulacoseira spp.)、锥囊藻(Dinobryon sp.)、栅藻(Scenedesmus spp.)、脆杆藻(Fragilaria spp.)、转板藻(Mougeotia sp.)、纤维藻(Ankistrodesmus sp.)和裸藻(Euglena spp.).2014~2018年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年际差异较大,其变化主要体现在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再分配,硅藻和绿藻继续保持优势外甲藻和蓝藻的优势度增加.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变化与总氮、氟离子、水温、总磷、溶解氧、pH、电导率和高锰酸盐指数等因素有关,广义可加模型同样显示总氮、氟离子浓度和水温是主导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总氮、氟离子浓度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年际变化的环境因子,而水温是引起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结合近几年管理部门采取的措施,浮游植物群落年际变化可能与骆马湖实行禁止采砂和拆除围网等管理修复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8.
水质安全预警对于预防水污染事故发生、保障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水质安全预警模型只能对渐变式水环境污染事故或已经发生且有明显征兆显现出的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预警,无法对没有明显征兆的突发式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有效预警。针对这一问题,将Petri网的跃阶思想有效地纳入传统评价指标体系中,实现对模型逻辑拓扑网络的结构性调整,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和BP神经网络,构建了可以对突发式水环境污染事故做出及时反应的预警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太湖水质安全预警的研究中。结果表明:在将TN、TP、透明度等指标纳入跃阶因子的基础上,模型可对太湖多次发生的水华事件实现准确预警。该结论为研究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预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型浅水湖泊水质模型边界负荷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亚宁  李一平  程月  唐春燕  陈刚 《环境科学》2021,42(6):2778-2786
为探究太湖水质对外源负荷削减的时空响应分异性,阐明不同入湖水量和污染来源条件下对应的外源削减侧重点,基于EFDC模型构建太湖水质模型,将太湖入湖边界划分为7组,以COD和氨氮为输出目标,采用局部敏感性分析方法进行太湖水质边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湖区的COD和氨氮改善响应特点为自削减边界向外围递减,边界敏感性指数均为西北湖区最高.枯水期削减条件下COD浓度改善率比丰水期低28.40%~34.71%,边界敏感性排序为西北湖区边界 > 竺山湖边界 > 贡湖边界 > 梅梁湾边界 > 西南湖区边界 > 东部湖区边界 > 东太湖边界;枯水期削减条件下氨氮浓度改善率比丰水期高41.59%~42.34%,边界敏感性排序为西北湖区边界 > 梅梁湾边界 > 竺山湖边界 > 贡湖边界 > 西南湖区边界 > 东太湖边界 > 东部湖区边界.因此,在进行大型湖泊外源污染防控决策时,需要根据不同水质考核指标综合考虑削减的时期和入湖河流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