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引言近几年,特别是认识到饮水中的砷是一种对身体非常有害的物质以后,人们对水体中砷及其形态的分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例如,皮肤色素的变化、角质物,癌和神经作用都与饮水中砷的污染有关。现在已查明,砷的潜在毒性与其氧化态有关,因此需要建立鉴别砷的不同氧化态的分析方法。在天然水中,包括饮用水中,砷的主要氧化态形式是As(Ⅲ)和As(Ⅴ)。  相似文献   

2.
我国河流湖泊砷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14个省27处河流湖泊砷污染现状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河流湖泊砷污染严重,大部分水系中砷含量超过世界淡水砷背景值,最高达到1.9mg/L;水体表层底泥中砷含量范围为4.0~980.6mg/kg,44.5%的水体底泥属于中度及以上砷污染水平,矿业活动是导致砷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分析河流和湖泊中砷存在形态的基础上,简要探讨了砷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我国水系表层沉积物中的砷以残渣态为主。比较了6种水体除砷方法,认为土壤法处理云南砷污染地表水更符合廉价、高效的原位修复技术要求。认为未来应加强对沉积物中砷形态的研究,并对河流和湖泊等地表水中砷的迁移转化做出系统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薄光永  陈钊英  弓振斌  马剑 《环境科学》2022,43(11):4845-4857
砷是一种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类金属元素,并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砷被列为一类致癌物,地下水中砷导致的慢性中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环境水体中砷的形态多样和毒性不尽相同,且在采样和运输过程中易于转化,而使实验室分析结果出现误差.因此开发砷的现场分析方法和获得准确的数据是研究砷的形态转化和生物吸收过程和准确判断其毒性的基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砷的实验室内分析方法迅速发展并逐渐成熟,但砷的现场分析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总结归纳了近10年来(2011~2022年)环境水体中砷分析方法相关的综述,讨论了砷的比色法、发光法和电化学法等现场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环境水体中砷现场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为新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砷的赋存形态特征,提出利用强还原剂硼氢化钾(KBH_4)将水体中的砷直接转化为砷化氢气体来修复水体砷污染的方法。为探究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通过试验讨论了曝气与否、曝气时间、KBH_4浓度、溶液pH值等因素对KBH_4还原去除水体中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KBH_4还原体系能有效地将水体中的砷还原为砷化氢气体,实现水体砷污染的去除;结合曝气可以更高效地去除水体中的砷,且砷的去除率随曝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增加KBH_4的浓度也可以有效地提高砷的去除率,在含砷溶液浓度为10 mg/L、KBH_4溶液浓度为0.5 mol/L、曝气时间为60 min时,砷的去除率高达95.16%;溶液pH值也是影响KBH_4还原砷的重要因素,酸性条件下溶液中的砷主要以砷化氢气体的形式去除,且溶液的酸性越强,砷的去除率越高,而碱性条件下溶液中的砷则主要通过生成砷单质的形式去除。研究结果证实,KBH_4还原体系能高效、快速地去除水体中的砷,可作为传统氧化-吸附法除砷的补充,可用于突发性水体砷污染的快速修复。  相似文献   

5.
西藏羊八井热田是我国目前唯一用于地热发电的高温热田,地热电厂产生的高砷废水直接排入了藏布曲(河)——热田内最主要的地表水体。通过地热废水、藏布曲(河)河水、羊八井河水和藏布曲南溪水的砷含量的对比,阐明了地热废水排放与其他水体汇入对藏布曲河水砷含量变化的影响。地热废水中的砷在排入藏布曲后受到了河水稀释作用与河床沉积物吸附作用的影响。计算了藏布曲不同河段内砷的综合衰减系数,并与河床沉积物对砷的吸附分配系数进行了对比,发现二者的拟合曲线符合指数关系。这表明随着河床沉积物吸附作用的加强,河水中砷的天然衰减将相应呈指数形式增加。  相似文献   

6.
天然含铁矿物对砷的吸附效果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然界中丰富的含铁矿物作为天然的铁氧化物,可作为一类修复材料用于砷污染水体和土壤稳定化修复.本文通过吸附-解吸附实验对比研究了天然赤铁矿、天然褐铁矿、天然菱铁矿、天然钛铁矿、天然磁铁矿、Fe_2O_3、Fe_3O_4及铁锰双金属材料(FMBO)对砷的吸附-解吸特性,结合光谱学手段研究其作用机制.吸附实验结果表明,9种含铁材料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方程,表明反应机制主要为单层化学吸附作用.其中,FMBO对As的吸附效率和吸附容量远高于其余材料,天然含铁矿物中褐铁矿对As吸附效果表现最好,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容量分别为3. 96 mg·g-1和2. 99 mg·g-1.光谱学手段表明天然褐铁矿中含有较为丰富的针铁矿等弱结晶态矿物成分,具有相对丰富的砷吸附位点,是一种具有潜在修复能力的天然材料.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水体砷污染来源及危害,总结了水体砷污染的控制途径以及水体砷污染的治理方法,对水体砷污染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一)存在与毒性砷在地壳中含量较少,其丰度为1.8ppm。天然存在的单质态砷也很少,多以非风化的硫化物矿物形式存在或以混合物形式含于各种金属的矿石中。在页岩,火成岩,砂石中的浓度分别为13ppm,1.8ppm和1.0ppm;在土壤中约为0.1~42ppm;天然水中有时亦发现有微量砷,在淡水中其浓度平均为0.5微克/升,海水中平均为3.7微克/升;大气中约为1.5~53纳克/米~3。在所有动植物体内也都含有极微量砷,其量少时会刺激生命过程,较多则有剧毒。  相似文献   

9.
兴仁高砷煤矿区溪流水系环境中砷自然净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矿山环境中砷的自然净化能力及其净化机制,对兴仁典型高砷煤矿区溪流水系环境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和沉积物中砷含量从上游到下游均呈不断降低的变化趋势,水体显示较强的自净能力。上游水体中砷含量的降低主要是吸附沉淀作用,而溪流的简单稀释作用在下游也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川中丘陵区72条自然沟渠水体和沉积物总砷含量的调查与分析,研究了该区自然沟渠水体和沉积物总砷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利用综合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分别对该区自然沟渠水体和沉积物总砷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川中丘陵区自然沟渠水体总砷含量在2.20~44.13μg·L~(-1)之间,平均值为7.44μg·L~(-1),其中,有22.22%的沟渠水体总砷含量超过WHO限定标准;沉积物总砷含量在3.40~17.78 mg·kg~(-1)之间,平均值为8.64 mg·kg~(-1),有5.56%的沟渠沉积物总砷含量超过国家一级土壤标准;②不同类型自然沟渠水体和沉积物总砷含量差异显著,沟渠水体总砷含量大小顺序为:居民区沟渠水田沟渠旱地沟渠荒地沟渠;沉积物总砷含量大小顺序为:居民区沟渠水田沟渠荒地沟渠旱地沟渠;③自然沟渠水体总砷含量与水体总氮、总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沉积物总砷含量与沉积物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④水体和沉积物总砷含量评价结果显示,川中丘陵区大部分自然沟渠总砷含量处于清洁水平,但仍有部分自然沟渠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具有潜在的砷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大厂涉重金属采选行业企业尾矿库废水中重金属(镉、铅、砷、汞、锑)在直接受纳自然水体—平村河中时空分布特征,在尾矿库排放口—受纳水体上游—受纳水体下游布设5个监测断面,监测5种重金属(镉、铅、砷、汞、锑)含量,其含量在排放口—受纳水体上游—受纳水体下游呈阶梯式下降;不同水期镉、铅、锑丰水期含量大于枯水期,砷和汞则是丰水期含量小于枯水期;铅、砷、锑在受纳水体中存在超标现象,受纳水体附近居民取水存在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体质量的检测精度,本文引入原子荧光法对水体中的砷、硒元素含量进行优化测定,通过分析元素组合与测定顺序、预处理试剂和还原剂的用量对联合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基于原子荧光法的砷、硒元素联合测定优化的过程,以期为后续水体中毒理指标的测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据调查,目前经河渠输入滇池的砷为29.34吨/年,致使水体受到污染。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根据滇池水体的调查测定结果,研究了滇池水体中砷的污染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为防治滇池砷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砒霜冶炼废渣进行浸出试验、对砒霜冶炼废渣堆存下游的水体进行采样监测,判断出砒霜冶炼废渣是具有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对比分析砒霜冶炼废渣浸出液中砷含量与下游河水中砷含量监测结果得出,砒霜冶炼废渣浸出液中砷含量的高低与下游河水中砷含量的高低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废渣被雨水冲淋后,其中残留的砷会迁移到水环境中,污染下游的水体.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日益关注的问题。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随着科技和工农业的发展,水体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污染。汞和砷是水体中常见的两种制毒重金属,给人类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汞和砷的检测技术成为了当前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汞和砷的检测技术的提高能更好地给人类提供健康的水资源,同时可以想办法降低水体中的汞和砷含量,循环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本文就原子荧光仪对汞和砷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对汞和砷的检测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悬移质在河流的砷以及重金属转化迁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载体作用,因此,研究悬移质吸附的影响因素,对确定河流中砷以及重金属污染状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分别从温度、含沙量、水体、pH值、悬移质中有机质含量等方面对悬移质中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部分的验证了前人对悬移质吸附影响因素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水体砷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方法去除水体中的砷已受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水中砷主要去除方法:沉淀法、吸附法、生物法和膜分离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现状,分析表明,沉淀法和吸附法已广泛应用于含砷水体的处理,其中开发高效的氧化剂和混凝剂是沉淀法的主要研究方向,寻求新型实用的吸附剂是吸附法的研究热点;生物法除砷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加快微生物除砷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该方法的主要研究方向;膜分离法适用于对水质要求很高以及小规模的饮用水处理,研究较好的预氧化处理方法是该工艺的重点。将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除砷效果,是目前水体除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中游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水体中微量有毒重金属汞、镉、铅、砷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对于控制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形态分布、迁移转化及归宿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汪洪洋  吴涛 《环境科技》2009,22(5):28-31
近年来,我国境内相继发生多起水体砷污染环境安全事件。为了将水体砷污染对其周边地区的危害降至最小,如何快速、高效、安全的处理含砷污水就成了处置此类水体污染的关键。现以活性氧化铝吸附技术在山东临沂含砷工业废水跨省污染下游江苏邳州邳苍分洪道事件中的实际应用为例.阐明该技术在快速处置大水量合砷污水中的实际效果与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有色多金属矿山砷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砷是一种易使人致癌和对动、植物生长有较大危害的有毒微量元素。我国的砷矿资源主要以伴生砷矿赋存于有色多金属矿床中,含砷有色多金属矿床的采、选、冶加工等,是砷污染的最主要来源,含砷废石尾矿的大量堆积被氧化和淋滤溶解,砷对矿区下游水体、农田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危害。针对砷的污染危害,从废水治理、土壤生态治理、生物修复及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治理砷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