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营养盐对于酵母菌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效果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文章利用微生物呼吸仪探讨了3株混合酵母菌处理油脂精炼废水中氮浓度、磷浓度、氮源种类、维生素等营养盐对酵母细胞耗氧量、酵母细胞沉降性以及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氮源硫酸铵,较佳的氮投加量为COD∶N=100∶1;磷源添加对于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不明显;对于硫酸铵,尿素和碳酸氢铵3种常见氮源,碳酸氢铵可明显提高酵母细胞活性和COD的去除效果;硫胺对酵母的氧消耗量和COD的降解效果的提升作用优于生物素。  相似文献   

2.
酵母菌-SBR法处理油脂碱炼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文洲  刘英  黄亦真 《环境科学》2008,29(4):966-971
研究了8株酵母菌应用于序批式反应器(SBR)直接处理油脂碱炼废水的效果,并探讨了酵母菌的扩大培养方法和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不投加任何霉菌和细菌抑制剂的32 L开放体系中,6 d培养出MLSS 19 g/L、SVI 35 mL/g的酵母菌;30 d的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在COD 9000~23 000 mg/L、油4500~16000 mg/L的进水情况下,系统高效、稳定运行,COD、油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6.8%~96.9%和99.5%;短期的pH冲击对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可逆的;污泥龄对酵母菌的SVI有一定影响;长期氮缺乏会诱发某些酵母菌细胞由单细胞向菌丝形态转化,并影响到酵母菌的沉降性.  相似文献   

3.
酵母菌处理系统中氮缺乏引起的污泥膨胀控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酵母菌处理色拉油加工废水系统中投加氮源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及对污泥膨胀的恢复作用批量实验结果表明:①添加氮源有助于提高去除效果,碳氮比(COD/N)为50/1~20/1的条件下,油去除率最高,达90%以上;②添加氮源能够改善污泥沉降性,COD/N比为50/1、20/1时污泥沉降性明显优于100/1、200/1和不加氮的条件.连续试验中按COD/N为20/1添加氮源,污泥体积指数(SVI)稳定在100~200,油和COD去除率分别达95%和90%以上.氮缺乏色拉油加工废水中添加氮源是控制污泥膨胀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吕文洲  张树林  乔宇祥  刘英 《环境科学》2017,38(4):1513-1519
污泥龄(SRT)是影响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参数,SRT对酵母菌处理废水系统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探明SRT对酵母处理油脂废水的影响,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考察了不同SRT(5、10、20、40 d)对废水处理效果、胞外聚合物(EPS)、酵母污泥沉降性的影响,并通过PCR-DGGE及克隆测序方法解析了系统中的酵母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酵母菌处理油脂废水合适的SRT为5~10 d;较长SRT会导致COD去除率降低及污泥中EPS总量下降;酵母污泥中EPS以紧密型EPS为主,主要成分为多糖;5~40 d范围内的SRT对系统中酵母污泥的污泥容积指数(SVI)影响不显著,但系统在长的SRT(20d)下运行会导致系统中丝状细胞明显增多,有丝状菌性膨胀的趋势;长、短SRT下酵母群落结构相似,系统中都出现了3株可以利用或者降解油脂的外源性酵母菌株.综上结果,短SRT有利于酵母处理油脂废水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吕文洲  刘英  朱建林 《环境科学》2008,29(9):2488-2492
对10株酵母菌菌株进行优化分组.在小型SBR反应器中探讨了不同组合酵母菌处理高含油废水的效果及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PCR-DGGE技术解析了不同系统的酵母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由O2、G1、W1构成的组合在效能和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组合,缺乏3株菌的组合不能形成高效、稳定的废水处理系统;O4、G2等菌株是导致系统上清液混浊的主要原因,并在系统运行中逐步被淘汰;不同优势菌株在沉降酵母中的分层不同,在停止曝气后G1首先沉降到底层,O2或W1则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6.
大气氮沉降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消落带落干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探讨了大气氮沉降通量及其组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对氮添加的响应为短期效应.1倍当前大气氮沉降添加下,无机氮和有机氮对土壤累积CO2释放分别表现为无影响和抑制作用.除NH4+-N在2倍氮沉降添加下表现为抑制作用外,2、3倍氮沉降添加均促进了土壤累积CO2释放.与硝态氮相比,2、3倍氮沉降添加的铵态氮对土壤累积CO2释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察好氧颗粒污泥特征、比耗氧速率(SOUR)、处理效果和菌群的变化,探索常温储存实际低碳源废水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常温清水储存60d后颗粒结构未出现明显解体;污泥浓度由4960mg/L小幅降低至4740mg/L,但沉降性能保持良好(SVI为24.2mL/g);SOUR整体下降较小(16%),尤其是硝化菌的SOUR;污泥菌群在门和属水平上的相对丰度均发生了变化.在恢复运行后,颗粒形态恢复快且良好,粒径在长期运行后明显增大(200~250μm);污泥沉降性能始终保持良好(SVI<20mL/g),SOUR在运行20d后既能恢复;运行11d后COD处理效果完全恢复(平均出水COD为53mg/L),运行5d后NH4+-N处理效果完全恢复(平均出水NH4+-N为0.7mg/L).常温清水储存好氧颗粒污泥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反应器能快速恢复稳定运行,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动污泥处理装置,以城市污水厂污泥作为试验对象,设置氨水添加比分别为0、0.08、0.10、0.12 (V:V,氨水/试样污泥),在恒定直流电压下运行120h,研究氨络合效应与直接利用阳极产酸对污泥中重金属捕集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酸化对污泥中重金属有一定的溶出去除作用;氨水的添加对电动处理过程中污泥pH值的降低与电流密度的提高没有阻碍,但能够有效提高污泥中重金属的捕集去除率;当氨水添加比为0.12时,污泥中Zn和Cu的捕集去除效果最佳,分别达91.62%和71.49%.氨水添加比为0.08时,Pb的捕集去除率最佳,达47.85%.氨水的添加对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和迁移性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稳定形态如残渣态、有机结合态的减少及可交换形态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酵母菌处理系统中丝状菌性膨胀的诱因及控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酵母菌处理系统运行中出现的膨胀问题的诱因以及控制对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该系统的膨胀问题最终是由丝状真菌引起 ,其中白地霉是膨胀的主要导致因素 ;皮状丝孢酵母菌种的存在是另一个可能的诱因 ;废水中氮元素含量极端贫乏是加速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应急控制的对策 ,丙酸钠和次氯酸钠分别是扩大培养和连续运转处理中有效的丝状菌性膨胀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
周成  董明  文湘华 《环境科学研究》2014,27(11):1373-1378
揭示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在反应器中的形态变化有助于了解白腐真菌反应器难以连续运行问题的本质. 在耦合臭氧单元的反应器对酸性蓝45连续降解的过程中,考察了非固定化和固定化菌丝系统中白腐真菌的形态特性变化. 结果表明,在接种量为1 700 mg/L的非固定化系统中,染菌量为7.1×105 CFU/mL,平均脱色率为19%;但菌丝球形态不稳定,运行8~12 d时出现破裂、菌丝脱落、内容物大量流失,污染微生物的生长加剧. 在固定化系统中,接种量为1 700 mg/L时,染菌量降至8.4×104 CFU/mL,平均脱色率升至22%;接种量为4 300 mg/L时,染菌量降至4.7×104 CFU/mL,平均脱色率达29%. 在固定化菌丝系统中,白腐真菌的形态相对稳定,但21 d后,其稳定性降低,也出现了菌丝脱落现象,这与菌丝球或固定化菌丝的内部菌丝老化和自溶有关,可以考虑通过设计新载体从生物膜的内部和外部同时供给营养物和氧气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11.
工程菌生物强化处理高浓度农药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悬浮生物废水处理系统及固定化菌体废水处理系统,对预处理后的高浓度农药废水进行了生化处理的试验研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运行,固定化菌体处理系统COD去除率可达96.8%,出水COD降至208mg/L,满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应对日趋严苛的废水TN排放标准要求,试验采用溴百里酚蓝(BTB)培养基,从某煤化工废水处理厂反硝化缺氧池活性污泥中,经多次分离、纯化获得了一株高效兼性厌氧反硝化菌株HK13.通过形态观察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HK13被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tutzeri).在此基础上,利用含硝酸盐模拟废水,探讨了碳源类型、C/N(碳氮比)、初始pH、溶解氧(以不同摇床转速表征不同浓度的溶解氧)和培养温度对菌株HK13反硝化脱氮能力的影响,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优生长条件和最大脱氮效率.结果表明:①菌株HK13最适反硝化脱氮条件为以柠檬酸钠碳源,C/N 8,培养温度35℃,初始pH 8~10,摇床转速100 r/min.②初始ρ(NO3--N)为106.67 mg/L下,反应12 h后菌株HK13对TN的去除率可达92.62%;反应9~12 h时,该菌株的脱氮速率最高,可达20.03 mg/(L·h),其16 h的脱氮率在98%以上,且无亚硝酸盐积累.③菌株HK13适宜生长的温度和pH范围广泛,分别为20~40℃和7~10.研究显示,菌株HK13具有快速高效的脱氮能力及嗜碱特性,拓宽了生物脱氮工艺对环境条件的适用范围,在废水脱氮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污水厂冬季膨胀期污泥(SVI=280 mL·g-1)为对象,研究了臭氧投量对SBR系统污泥沉降性能及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投加臭氧(0.085 g·g-1,以O3/MLSS计)20 d后,菌丝体被打断,SVI降至125 mL·g-1,消除了污泥膨胀,且硝化、除磷效果不受影响.高浓度投加臭氧,污泥的沉降性能反而开始恶化,除磷效率也降至60%左右.进一步研究表明,PS/PN与SVI呈正相关关系(R2=0.9381),可表征污泥的沉降性能;臭氧除打断菌丝体外,还通过改变EPS的含量及组分影响着污泥的沉降性能.  相似文献   

14.
Solid-liquid separation of the wastewater is very difficult because of high viscosity and high SS concentration.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preozonation on improving the settleability of the solids in wheat and sweet potato wastewater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bench-scale system and pilot treatment system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solid-liquid separation in the wheat wastewater was greatly improved by the decanter in the system(SS reduction from 24100 mg/L to 100 mg/L). However, preozonation practice did not show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lid-liquid separation of the sweet potato wastewater. Effect of preozonation on solid-liquid separation between wheat and sweet potato wastewater showed different.  相似文献   

15.
传统反硝化工艺是非常有效的废水脱氮技术,具有反应快、效率高等优点,但受废水中有机碳源浓度影响较大.废水中碳源不足不能满足生物反硝化脱氮的需求且会导致总氮(TN)去除率偏低,而投加外源有机碳源会提高处理成本,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因而传统反硝化工艺对低碳氮比(C/N)废水脱氮处理具有一定局限性.铁型反硝化脱氮技术作为自养反硝...  相似文献   

16.
强化内源反硝化脱氮及污泥减量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提高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内源反硝化脱氮效率,在系统内部实现污泥减量,设计了水解酸化/缺氧/好氧(H/A/O)生物脱氮及污泥减量化工艺.试验采用连续流处理装置,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在进水COD(220~410 mg/L)、NH4 -N(36~58 mg/L)、总水力停留时间为11h、硝化液回流比为300%、无外加碳源和碱度条件下,COD、NH4 -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超过90%、95%和75%.在缺氧段碳源充足的条件下,随着硝化液回流比的增加,系统TN平均去除率升高;当碳源不足时,随着硝化液回流比的增加,系统TN平均去除率降低.污水经水解酸化预处理后,反硝化速率大大升高.水解酸化段利用水解酸化作用对回流剩余污泥的减量达到56.2%,污水、污泥经过水解酸化处理,大大提高了系统脱氮效率.以水解酸化作为传统的城市污水及污泥处理工艺,既可有效地改善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系统污染物平均去除率,增强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又可实现污水、污泥一体化处理.  相似文献   

17.
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方法在A/O中的试验验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采用实际的生活污水,在A/O系统中验证了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理论与方法.结果表明,A/O系统在微膨胀运行期间SVI值能稳定维持在150~230 mL/g之间,单纯低溶解氧不会造成污泥沉降性能的严重恶化.相对于高溶解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时的运行情况,微膨胀期间COD和总氮去除率略有升高,分别为86%和63%,氨氮去除率略有下降,平均为70%,且约有10%~25%的氮可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去除.丝状菌的网捕作用使出水的SS浓度明显减低,出水浊度低于3 NTU.维持DO=0.5 mg/L所需的理论供气量相对DO=2.0 mg/L时可节约17%,对实际的小试结果比较发现可节约57%的曝气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