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生态伦理能够用一定的生态道德观调节人们的生态行为,并对盲目开发自然、污染环境的行为予以“道德谴责”,使人类在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上达到真正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2.
环境伦理是一个伴随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社会主题。由于人类缺乏对生态文明、环境伦理、环境道德的合理吸纳,造成愈演愈烈的生态恶果。人类文明正处于历史转折点,必须对传统人类文明加以辩证之否定,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通过提供理性制度安排、调整利益分配格局来规范人类的道德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3.
TheIdeologyofWhichHumanBeinginHarmonywithNatureCaiShouqiu3从“是”中推导出“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观”的基本认识论刘文认为能否从“是”中推导出“应当”是自然主义生态伦理观所面对的一个最主要的理论难题。笔者认为,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是”推导出环境道德或生态伦理的“应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环境道德或生态伦理学的共识,且是当代生态伦理得以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愿意、不承认甚至反对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是”推导出环境道德或生态伦理的“应当”,恰恰是传统的或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4.
郭艳华  罗宇宽 《环境》2001,(4):24-25
1、提高人的生态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根据特定发展阶段的社会道德准则要求,通过道德个体所采取的自我磨炼和自我改造的  相似文献   

5.
二、道德观的基本取向 1、提高人的生态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根据特定发展阶段的社会道德准则要求,通过道德个体所采取的自我磨炼和自我改造的行动,从而实现道德自我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环境伦理是一个伴随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主题。由于人类缺乏对生态文明、环境伦理、环境道德的合理吸纳,造成愈演愈烈的生态恶果。人类文明正处于历史转折点,必须对传统人类文明加以辩证之否定,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通过提供理笥制度安排、高速利益分配格局来规范人类的道德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7.
为了缓解人与自然日益严重的道德冲突,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使命,人类构建的新的生态伦理,应当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新的生态伦理的主要规范 1、保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有赖于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肆意破坏生态平衡,将会对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8.
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与“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有着本质区别。对当代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的特征与主张应准把握,其将自然原理和人道原理结合起来,由人及物将非人生命体或自然作为人的“伙伴与朋友”。  相似文献   

9.
第二章 生态意识文明 内容提要:生态意识文明是生态文明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本章在分析人类思想史上曾经盛行并仍在发生重大影响的“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建构当代生态文化的构想,并进一步指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同时,对生态意识文明的建设途径做了进一步分析,即大力发展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0.
郭艳华  罗宇宽 《环境》2001,(3):26-27
伴随着新世纪曙光的照耀,生态道德和生态文明也进入了人类现实生活。这是人们从精神、文化的视角思考环境问题的结果,也是精神、文化的追求植根于现实生活的表现。我们希望生态道德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不仅是人类的进步,而且也是地球的幸运。  相似文献   

11.
《环境工程》2021,39(1):222-223
<正>生态德育是将生态、道德结合起来的新型教育手段,意在从道德方面约束人和生态的关系,拯救当下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践行可持续发展观。当今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其中绿色发展是重要一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解决当下许多问题的一剂良药。教育,是立人之本,可以有力地从思想上纠正错误的观念,普及正确的世界观,高校作为我国人才的培养阵地,肩负着输送高素质人才的硬性要求,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去渗入生态理念是绿色发展、建设和谐家园重要一步。《高校生态德育论》一书的作者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上客观分析了生态德育的理论基础和当前高校生态德育的现状,阐释了生态德育在当今的重要作用,对高校德育教育中生态理念的渗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对于我国的思想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环境道德与环境法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道德,又称生态道德、地球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有关人类尊重、爱护、保护自然和环境的道德。环境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改善环境资源的各种法律规范、法律规定和其他法律渊源的总称。加强环境法...  相似文献   

13.
价值观对于行为具有指引作用,关于生态文明村之建设,应以价值观构建为理论先导,方可促生态文明之兴盛。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已遭唾弃,而生态中心主义显得缥缈不实;经济理性必将失范.生态理性不切实际。故应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从经济理性转向生态经济理性。注重自然道德、社会伦理价值等。以全面促进生态文明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继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后我国又一大重点建设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生态文明思想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内容和新要求,思政教育不能单纯以课堂理论教育去实现,需要高校通过生态理论和实践融合教学,培养有生态文明意识、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价值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生态文明融入思政教育是促进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称的环境法的道德化是一种简称,并不是指取消环境法与环境道德的界限,将两者合二为一,而是指当代环境法存在着一种借助环境道德解决认识问题,并将一些环境道德规范法定化的趋势。主要表现是:环境伦理、生态道德逐渐进入环境法的认识论,环境道德规范不断被法定化,环境法律规范不断被道德化。环境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确认了全球社会-生态问题(过度消费,道德危机)的主要根源并提出了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愿景,重点要关注精神、道德、心理、生理和人的智力开发(而代替以消费为导主的理念)。讨论了人类发展指标不足所涉及到的因素(寿命预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出了测量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替代指标,即:健康人口的比例。生态效率也被建议作为转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精神,根据生态中心立场(社会-生态幸福)。通过适当的教育和体制政策而实现环境和人类健康、公平和整个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培育生态市场经济已经成为必然要求。对长株潭两型社会生态市场发展面临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发展长株潭两型社会生态市场培育的要点与难点,最后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从法制保障、行政规制、经济手段、道德约束等方面,对长株潭两型社会的生态市场培育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魏智勇 《环境保护》2011,(19):64-65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资源大省和我国北部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对自然资源的超强度开发和低水平利用,使当地生态环境面临着逐渐恶化的趋势。结合实际,建立具有内蒙古区域特色的生态环境道德保障体系,对于促进区域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自身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生态环境道德保障体系旨在推动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根  相似文献   

19.
人赖以生存的环境,今天由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己经急剧恶化,人却是罪魁祸首,因此,人应该对此负全部的责任。我们除了要用法律来规范人的环境行为之外,同时,环境行为人还应当具有一定的环境道德责任。在人的日常活动中,环境道德责任具有行为导向的功能,已成为人与环境和谐共存关系的一种调节器。环境道德责任 环境道德责任是指环境行为人违反环境道德规范而承担的道德上的否定性后果,是环境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人的行为及其品质的道德价值的衡量和判定。 笔者认为,环境道德责任包括两个不同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的环境道德责任是…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化体系构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重要一环。按照生态学原理,潞安矿区生态文化主要包括主体文化、客体文化、结构文化与功能文化4类。基于潞安矿区文化生态化建设实践,提出了"行为-意识-行为"范式下的生态文明矿区文化体系,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构建法规制度约束下的被动行为框架、培育文化意识形态框架、创建道德约束下的绿色行为框架。这些均可为其它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