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等职业教育正在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此形势下,如何确保“规模与质量”、“效益与效率”的同步提高已经日益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构建一套科学完备、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无疑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本文旨在对高职高专院校学校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6):121-125
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监控体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与挑战的需要,是推进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也是探索和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和实践的需要。文章阐述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监控体系必要性和大学生党员质量监控体系的内容,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为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监控体系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3):130-135
教学质量评价是新升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参照国内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构建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德尔菲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和权重确定,得出如下结论:按照指标重要排序,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师素质、教学效果、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学生因素是影响新升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建议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素质,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欧盟在地下水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管理目标确定、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与监测点位布设、地下水监测技术体系建设和评价方法确立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并针对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和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的管理需求,提出如下建议:健全制度标准体系,明确地下水环境管理和监测目标;以监控地下水环境污染风险为重点,构建全面稳定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完善监测制度,持续开展监测评价并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加强技术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并统一技术和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噪声环境污染存在问题的评价分析,探讨构建以噪声功能区划、污染监控体系,污染防治体系,公众参与体系和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支撑体系的框架和机制,进而达到改善声环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全省下大力建设环境保护污染监控、科技支撑、资金投入和公众参与“四大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资金投入体系在“四大体系”建设中处于基础地位,投入体系健全,则环保投入增加,进而为改善环境质量、搞好环保工作提供资金保障。据世界银行的评估报告,环保投入达到GDP的2%时,才能遏制环境污染加重趋势;达到3%时,才能使环境质量走向改善。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国内外环境风险源监控技术方面的先进经验,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风险源监控技术体系的特点,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环境风险源监控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包括环境风险源基本信息底数不清、监控指标不能满足环境管理的需求以及环境风险源监控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在调研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环境风险源监控技术体系的设计原则为先进性、可靠性、整体性和经济性原则。按照"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应用"的信息处理思路,分别从监控方案设计、监控技术与设备、监控数据采集传输、监控网络架构、监控管理系统等5个方面构建了环境风险源监控技术体系。并将环境风险源监控技术在上海市闵行区、高桥石化地区及张家口市进行了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8.
罗敏 《环境保护》2023,(5):12-14
<正>中国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环境保护的内涵与外延已经有了新的拓展,“生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重新定义“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全新的法治需求。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的要求,随着“大环保”格局形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机制转型的完成,需要有更能契合时代需求的法制保障。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环境法典编纂研究纳入“前瞻性储备”类立法项目,  相似文献   

9.
人口的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代际公平和可持续性造成的压力。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于3月22日-24日在钓鱼台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在“构建公平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主题发者时表示,对于中国而言,构建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可能会更多。  相似文献   

10.
资源—经济一体化核算——联合国93''SNA与SEEA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雷明 《自然资源学报》1998,13(2):145-153
本着构建资源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的目的,对联合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93’SNA)”中有关资源环境核算及其“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进行了全方位的评述,其中包括93’SNA中心框架和附属框架体系结构评介,SEEA核算目标,基本核算框架、核算方法以及同SNA中心框架有关核算处理的异同分析等。  相似文献   

11.
论环境质量管理在线监控指挥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阐述在原有的“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架构更高层次的“环境质量管理在线监控指挥系统”,在环境监察行政执法上突破原有的“运动式”执法和宏观表面管理,实现在环境监察行政执法上的“点对点”数字化精确管理与在线指挥,在环境质量管理上突破原有的人工行政审批制,实现“以人为本”的环境质量管理电子政务行政许可制,以及由此带来环境质量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环境监察行政执法工作模式的创新。提高行政效能,服务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10,(4):37-38
亚运会期间(11—12月份)正好处于枯水期,为了改善花都区水环境,保障亚运比赛和大型活动用水质量,实现“绿色亚运”目标,花都区特制定“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广州市花都区水环境保障方案”。方案包括水环境整治工程建设行动计划、水环境水质监控行动计划、饮用水源安全保障行动计划、水环境应急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3.
1、“蓝天工程”,提高大气环境质量。通过调整能源使用结构,鼓励使用燃气、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分步淘汰燃煤炉窑,确保烟控区覆盖率保持100%。2、“碧水工程”,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县境内流域水质量控制,沿岸企业强化监控治理,否则一律关停;加强饮用水源地管理,确保全县群众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4.
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体系构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特点和应急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南四湖流域应急体系的构想。体系包括4个方面:风险源识别管理与数据库构建、应急监控网络优化、突发水污染事故预警和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处置。  相似文献   

15.
总结发达国家在水环境监控技术方面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流域水环境监控技术体系的特点,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水环境监控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影响了监测的效度和效率. 提出了完善我国流域水环境监控技术体系的设计原则:监测对象与流域生态功能的一致性、监测指标与水环境污染特征的一致性、监测方法与质量控制的一致性以及监测方式与监测目的的一致性;同时提出了流域水环境监控的系统设计思路,即流域水环境监测对象与监测指标筛选、监测布点与采样技术、监测分析方法、监控质量保证、监测网络与监控信息管理等6个方面. 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是一个由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与经济5个子系统构成的开放巨系统。通过提出综合衡量系统“协调性”和“发展水平”的“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人居环境复合系统内5个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度情况。并运用灰色预测理论构建GM(1,N)动态模型,预测未来几年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构建"国家重点污染源监控数字工程体系"是我国污染源监控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建立国家环境监管体系,加强环境监管能力的具体体现.本文论述了国家重点污染源监控数字工程体系的总体目标,及其所包含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管理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数字模拟和决策支持五个部分.提出了打破组织机构的限制,从总局整体污染源监控管理的需求出发以及面向管理、面向用户的两点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三生空间”统筹的科学基础与优化途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东  林刚  付晶莹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5):1085-1101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举措,以及“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目标要求。通过文献调研和总结归纳法,系统梳理了“三生空间”统筹优化的研究进展。总结发现,现有工作主要从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与比较优势等角度开展了“三生空间”统筹优化研究。但由于对“三生空间”科学内涵的认识不足、定量识别方法与分类体系的构建不完善,目前“三生空间”统筹优化的技术途径存在诸多问题尚待明晰。未来“三生空间”统筹优化的技术途径应以美丽中国建设愿景为目标导向,以人地耦合系统理论为核心,系统构建识别与优化国土空间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19.
县级规划是中国“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落实单元。面向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借鉴经典地理设计(Geodesign)框架并拓展方法与技术体系研究,构建Geodesign国土空间规划框架,重点对框架下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流程、关键问题、主要任务及方法与技术支撑进行分析。模型是框架的核心。“评价模型”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开展国土空间生态风险评价;“变化模型”以“智能决策”为目标,融合多目标规划与人工智能算法,衔接指标约束与空间管制;“影响模型”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提出公众参与规划的思路与方法。Geodesign国土空间规划框架需要传统方法、技术与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新兴技术的融合与共同支撑。本文拓展了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方法论研究,贡献了生态化、智能化、人本化规划理念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由昆  王迪  傅金祥  曹思鹏 《环境工程》2015,33(3):122-125,87
科学合理的监测指标对污染源水污染物总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针对监测指标单一、缺乏代表污染源排污情况的特征性监测指标,开展污染源监测指标的优化与筛选。以示范区蒲河流域内机制纸及纸板制造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评分法和三参量综合评价指数法进行监测指标的优化与筛选,建立了由COD、氨氮、悬浮物、油类、硫化物、氯化物、挥发酚及AOX等8项监测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为构建动态、智能的辽河流域水环境安全及污染物总量监控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