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随着城市垃圾填埋量的增加,填埋气体造成的环境问题被愈加重视,国内外对填埋气的产生和排放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温室气体和挥发性有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综述了最近几年国内外学者针对填埋场垃圾和填埋气中3种重要温室气体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产生模型、产量估计及其监测方法优劣、减排和资源化利用等领域进行的研究成果,指出后续对填埋气间的相关性和由此产生的次生污染物进行适当研究的必要性,与填埋气产生排放相关的气象条件监测也应加强,旨在为填埋气体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别对国内外大型空间环境模拟器的真空系统配置进行了介绍,并对真空系统各个子系统的配置与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重点针对大型空间环境模拟器真空系统中所需的真空抽气策略进行了研究,为后续超大型环境试验设备的研制和试验测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环境专家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宏  张惠远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2):859-862
对环境专家系统(EES)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及其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大量的实践案例和相关研究文献。对环境专家系统的发展历史、开发语言,空间分析能力,应用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回顾,并针对当前环境专家系统研究及应用的主要领域一环境影响评价专家系统(EIA—ES)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4.
环境中四溴双酚A降解技术的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溴双酚A(TBBPA)作为一种常见的溴系阻燃剂(BFRs),广泛应用于印刷电路板、绝缘电线以及各种聚碳酸酯塑料中,也是目前全球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溴系阻燃剂.由于TBBPA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近年来已经被认定是一种值得探讨与关注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TBBPA作为一种新的"POPs问题"成为了目前降解技术研究的热点.通过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TBBPA的物理降解、化学降解,生物降解等降解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国内外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分析了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对城市垃圾处理技术与经济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国内外对城市垃圾的处理技术应用中存在的缺点,并从环保、节能角度对城市垃圾处理技术提出一些新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建筑环境中的风能特点出发,阐述了建筑环境中风能利用的可能性,介绍了建筑环境中风能利用的主要方式为自然通风排气和风力发电。针对风力发电形式,从建筑风环境的模拟、建筑强化和集结风能的性能研究、适宜建筑环境的风力机研究以及建筑环境中的风力发电效益评估四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建筑环境中风能利用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实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为建筑环境中风能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是一类新兴污染物,目前已在环境中被广泛检出。尽管浓度很低,通常是μg级别,但是会由于各种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排放等,尤其在地表水源中广泛的存在,会影响饮用水安全,同时会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针对环境中PPCPs的处理技术已经成为环境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结合PPCPs的特点及在环境中的分布现状,并分析了不同的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与方法,文章主要对目前国内外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方法去除PPCPs污染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不可避免地给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由于污水截流不彻底等原因,工业、养殖及医疗活动等进入环境中的抗生素通过各种途径进入饮用水体,对水质安全及人类健康构成威胁。针对抗生素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讨论目前国内外水环境中抗生素检测技术和去除手段的研究情况,主要对水中抗生素的富集方法、仪器检测及臭氧氧化去除技术进行分析,最后对抗生素污染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大气颗粒物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大气污染物PM10、PM2.5,由于其形态与组成非常复杂,本身所具有的毒性和对环境的有害性已受到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重视。本文作者针对目前国内外大气颗粒物的统计预报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概括,针对在建设扬尘和沙尘暴统计预报研究中的不足,作者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二氧化碳(CO2)的捕集和埋存(CCS)技术中,国内外主要研究的埋存方法有地质埋存、海洋埋存和矿化埋存等,其中地质埋存又可细分为油气藏封存、盐水封存和煤层封存。本文主要对国内外CCS技术的发展和现有成果做一简单总结,并着重对煤层封存技术中相关力学公式进行了推导,以及盖层完整性对埋存力学性质的影响做一研究,从而对煤层封存中地质埋存环境可靠性进行模拟和评价,为地质埋存环境的选择提出可靠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气候调节的城市通风道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鹍  余庄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6):991-997
近年来,夏季炎热的气候和愈来愈强的热岛效应使城市饱受因挠,而城市设计策略中缺乏有效的生态规划方法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城市对炎热气候的适应性不足。论文在利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进行实例模拟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一种在城市尺度进行节能设计的新方法:在城市中建立多种形式的通风道,提高城市的通风和排热能力,以达到利用自然资源和有效的规划方式降低夏季城市“热岛”温度、节约能源的目的。文中详细论述了通风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营建方式、注意原则等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机风场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2.
自然通风对办公室内气溶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办公室间歇开窗自然通风可降低空内颗粒物和微生物的浓度,用TSI公司的气溶胶自动分析仪和FA-1型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样品测定结果表明,上午9:00室外大气颗粒物浓度高于室内,不宜开窗;10:30左右,室内颗粒物浓度增高,开窗自然通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静稳天气下复杂城市形态街道的通风性能。方法用WRF中尺度气象模式耦合CFD流体模型,通过选取冬季一次静稳天气过程,对南京市不同城市形态的街区通风性能进行分析,评价不同形态街区的通风性能,给出现有城市通风性能的状态,并对城市规划提供合理的意见。结果静稳天气条件下,人口密集居住的住宅区,通风性能严重不足,大部分街区风速只有0.3m/s,不利于居民的健康生活。局部区域的通风性能主要由街道的交叉口位置和街道与主导风向的位置关系决定,此次静稳天气综合型切片的中心区域通风性能明显优于中心区和住宅区。在迎风向的街谷或道路的通风性能明显,在静稳天气下能够达到2~3m/s,很好地起到了城市通风走廊的作用。结论合理的城市设计和建筑布局能够有效地增加局部区域,尤其是高密度地区的通风性能,有利于污染物等的扩散以及居民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建筑室内热环境的研究,不仅关系到高校师生的学习效率,生理健康;而且对"绿色校园"建设也起到积极作用.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气候差异显著,各地域建筑都会体现出了对气候应对策略,但在近几年的高校扩招后,校园规划建设速度加快,忽略了教学建筑中的相关环境要素.通过对珠海地区部分高校实测调研分析,对教学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标准进行讨论,同时从提出了通过自然通风、微环境的营造、遮阳方式等手段来优化珠海地区高校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值模拟的城市街区详细规划通风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密度城市建筑会导致城市街区内部风速降低并加剧空气污染,因此对城市详细规划进行通风评估十分必要.由于数值模拟具有经济简便的优势,因此以USSM模式为工具,对城市街区详细规划通风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汉堡大学CEDVAL风洞实验数据集对USSM模式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表明USSM模式可以较准确地描述建筑对近地层风场的影响.通过36组敏感性数值试验,研究了建筑密度、排列方式和楼高高低错落对街区通风条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一系列关于通风条件优化的详细规划策略,包括:①对于建筑密度较高的街区,应该依主导风向预留通风道;②相同容积率条件下,分散的建筑布局比集中连片的建筑布局更有利于获得通风条件;③略有错落的建筑布局对于获取更好的通风条件有较大帮助;④较矮的建筑物应布设在上风向,而较高的建筑应布设在下风向.最后,以深圳后海地区详细规划方案为例进行了实际案例评价分析,证明即使街区内的容积率不变,按照一定原则对方案进行调整,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街区内的通风条件.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以数值模式为工具进行城市街区详细规划的通风评估,是提高城市街区通风能力的一种经济简便易行的方法,适合在我国内地各城市推广.  相似文献   

16.
Th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concepts to the industrial setting has been touched upon by literature across several disciplines. Two emerging ecological planning approaches, landscape ecology and industrial ecology, are applied here to look at alternative ways of planning industrial parks. As an emerging field, landscape ecology provides different viewpoints from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of natural conservation, whi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protection of nature. The approach of landscape ecology regards the environment as a land mosaic, a mixture of natural and urban environment, which concerns a manageable human-scale environment across one or two human generations. Industrial ecology, on the other hand, goes beyond the traditional “end of pipe” idea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learns from the ecosystem concept. The current paper is an attempt to reconcile these two fields a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he planning of industrial areas. Using a case study of Singapore’s Jurong Island industrial park, two fundamental issues behind the idea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industrial ecology are raised. If raw materials, energy and by-products are more easily replaced or reused b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then research on industrial ecology and related knowledge will be crucial for developing natural resource substitution by innovative technology and new way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Where it is difficult to substitute natural resources, the skills of planning and managing natural resources will take priority over other strategies. In this situation, the knowledge of landscape ecology needs to be applied to the prediction,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ly optimum resource uses, patterns and processes in the mixture of natural, urban and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 new concept, “nurtured landscape”, is proposed for mediating between the natural ecosystem and the urban/industrial environment. The nurtured landscape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cological technology using landscape to ameliorate the polluting effects of the urban/industrial neighbourhood. The planning of Singapore’s Jurong Island industrial park provides a test of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industrial ecology to the possible transformation of an industrial area.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自然环境加速试验方法的环境强化效果。方法通过分析实时监测获得的典型环境不同自然环境加速试验装置中,温湿度环境因素变化数据,找出典型环境中不同自然环境加速试验装置内部的温湿度环境因素变化规律,计算得到典型环境中不同自然环境加速试验方法对温湿度环境因素的强化效果。结果得到了典型环境中不同自然环境加速试验装置的特征温湿度变化规律曲线图。结论玻璃框、黑箱、强制通风玻璃框等3种自然环境加速试验装置对自然环境的光照热效应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其内部温度变化梯度大小与环境中太阳辐射量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通风、置换通风和单侧送侧回式通风3种方式下,通过改变污染源位置,运用CFD软件模拟研究了办公室内苯污染物的浓度分布规律,比较得出最佳通风方式下的最合理污染源位置。结果表明,3种通风方式下污染源放置的最合理位置是点3;苯污染源处于位置3时,3种通风方式中自然通风各平面苯污染物平均浓度普遍相对最高,而单侧送侧回方式的相对最低,置换通风居于二者之间。最终确定单侧送侧回通风方式下污染源处于位置3时为最佳物理模型,在该模型下办公室内通风效果最好,能够有效地排出室内气体污染物。因此,不同污染源位置对办公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9.
雷学东  尚晓东 《环境工程》2012,(Z1):103-106
近年来,智能通风器作为一种民用建筑物通风换气、净化室内空气,同时又能降低噪声污染(尤其是交通噪声污染)的家用设备正逐步被广泛采用。尤其是最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气、噪声环境污染严重,人们对居住的建筑室内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通风器就是在该大背景下构思设计出来的。智能通风器是一种具有智能控制的通风换气、空气净化和降低室内噪声污染的家用设备。本文主要从智能通风器的设计理念、设计内容和设计效果三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为民用建筑噪声防治与通风净化系统提供探索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传统饮食业厨房采用混合通风技术,存在室内油烟污染严重、室内温度高、气流组织不合理、负荷波动大的特点。文章首次将置换通风技术的独特通风原理引入到饮食业厨房设计中。介绍了置换通风的原理。通过与传统混合通风技术的比较,分析得出置换通风能够改善饮食业厨房工作区域的气流分布形式、降低室内尤其是人员呼吸区的温度及污染物浓度、减少厨房室内的计算负荷、增大通风效率以及换气效率,从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同时降低能耗、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