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生物修复有机污染的土壤和水体的研究进展,对微生物和酶处理的技术进行了详细讨论。降解有机物的微生物以白腐真菌为代表,可有效降解多环芳烃;降解有机物的酶以过氧化物酶和水解酶为代表,分别能够降解芳香族化合物和有机农药。  相似文献   

2.
二恶英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恶英是多氯代二苯二恶英(PCDDs)和多氯代二苯呋喃(PCDFs)的总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毒性强,降解难。二恶英的微生物降解主要有细菌好气降解,厌气细菌的还原脱氯,白腐真菌降解等。其中,白腐真菌对二恶英降解能力较强,它具有菌体外的非特异性的降解体系,能降解超微量的二恶英,对所催化底物无特异要求,有催化各种化合物氧化的功能,它以木材一类低氮源的有机物为营养源而生长,对不能利用木材等的土壤微生物具有竞争优势,且二次污染较少。  相似文献   

3.
植物废料应用于白腐真菌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植物废料在白腐真菌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体系中的应用优势以及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植物废料的选材、投量、染菌以及废渣最终处理等方面,因此解决以上方面中的瓶颈将是今后植物废料固定化白腐真菌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白腐真菌酶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腐真菌对木质素降解的特异性生物学机制显示出其在复杂有机污染物降解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对白腐真菌酶学、自由基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以供国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白腐真菌及其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一种对污染物有独特降解作用的白腐真菌,其研究现状和生物学背景,对其降解机制作了一定的分析探讨。同时给出 该真菌对几种难以用一般生物方法处理的实际有机工业废水的生物降解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真菌有着良好的污染物降解性能,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白腐菌对芳香化合物的降解及其机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本文讨论了白腐菌(Whiterotfungi)对芳香化合物的降解及其机制。白腐菌是目前发现的对芳香化合物有很强降解能力的真菌,它通过分泌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peroxidase)、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de-pendentperoxidase)以单电子氧化、共代谢及脂肪过氧化等途径进行降解活动。白腐菌对芳香化合物的降解在污染的原位修复(insitubioremediation)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方法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术字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指出生化法中白腐真菌综合治理难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方法是目前极有前任和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非灭菌条件下酸性蓝45在白腐真菌反应器中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成  文湘华 《环境科学》2009,30(6):1797-1801
在非灭菌条件下维持白腐真菌反应器连续运行是在水处理领域实际应用白腐真菌的前提.采用臭氧控制白腐真菌反应器中的污染细菌,以连续运行方式考察了自由悬浮培养的白腐真菌体系中控菌、产酶、pH变化及对酸性蓝45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在白腐真菌反应器系统的控菌单元,以0.0144 mg/min臭氧投加速率,可成功将白腐真菌反应器内污染细菌控制在1×106 CFU/mL以下,其去除率接近99%;成功实现了白腐真菌反应器连续合成锰过氧化物酶(最大剩余酶活50 U/L)和对酸性蓝45 的持续降解(40%~80%);发现pH值在6左右时,白腐真菌培养体系仍然具有合成锰过氧化物酶和对酸性蓝45的持续降解的能力;提出在控制污染细菌的前提下,如何维持白腐真菌的持续生长及高产酶是进一步实现白腐真菌反应器连续运行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有机污染物广泛并持久地存在于天然环境中,能够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红树林具有特殊的生态和环境特性,是吸收和积累多种有机污染物的理想场所。本文介绍了红树林生态系统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及来源,总结了有机污染物对红树植物和动物的影响;评述了有机污染物在红树植物中的积累以及根际微生物对其的降解。最后,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1)开展并建立红树林大量有机污染物的基础数据库;(2)研究典型有机污染物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形态及迁移转化规律,同时探究其对红树植物和顶级捕食者的潜在毒性。(3)建立有机污染物浓度与生态效应的量化关系,利用模型评估有机污染物的直接毒性效应和间接生态效应。(4)加强红树林湿地微生物多样性调查,探究沉积物微生物对典型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具有毒性、难降解性和生物富集性的污染物。由于具有半挥发性,POPs可以随大气进行长距离传输并富集到极地等寒冷的偏远地区。大气沉降和挥发是POPs全球传输的关键过程。森林是POPs的重要储库,其POPs的强吸收能力加速了POPs的沉降,使得森林成为POPs大气沉降研究的重要介质。本文综述了当前森林POPs沉降研究的主要成果,重点阐述了大气POPs向植被(树冠)沉降和植被POPs向林下土壤迁移沉降这两大关键过程的特征和机制,并简要总结了林下POPs的后沉降过程(循环及再释放)和机制。最后,提出森林POPs沉降研究应着眼于观测技术开发、微观机制解析、关键规律总结、释放特征观测和多污染物耦合等方向,进而拓展大气污染物干湿沉降研究范围、丰富大气污染物干湿沉降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力争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正辛醇 空气分配系数KOA在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评价中的应用以及KOA的实验测定和理论预测方法。KOA是表征POPs在空气和环境有机相中分配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POPs的环境行为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已经发展了一些实验测量及理论计算KOA的方法,但更多的POPs的KOA值及其温度依附性数据是空白,需要发展更为简便的KOA实验测定和理论预测方法,并进一步应用到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评价中。   相似文献   

12.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3,自引:10,他引:23  
污染物生物修复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问题,其中包括引入外源微生物的条件与原则,生物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的适应性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污染物的浓度与生物修复之间的关系;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中的次生污染物问题;生物修复的现场放大技术;污染物的淋溶过程;对生物修复技术的生态毒理诊断与评价等.本文旨在提高对生物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重要科学问题的认识,使生物修复技术的有效利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人工合成麝香的环境污染、生态行为与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工合成麝香作为一种替代型香料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行业,由于其持续不断地输入环境,其中的一些典型化合物如加乐麝香和吐纳麝香等在水、土壤和大气环境中的浓度日益升高,并且在动物体和人体组织中产生了蓄积作用,其效应相当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此,人工合成麝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已成为药物和个人护理品污染物(PPCPs)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对人工合成麝香的种类与应用情况、环境来源和污染水平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从人工合成麝香的生物蓄积行为、环境降解行为和生物转化行为等3个方面,对人工合成麝香所具有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概述了人工合成麝香的环境激素毒性、遗传毒性效应、生理生态毒性、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微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展示了人工合成麝香所可能产生的不良生态效应.最后,根据目前对人工合成麝香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有关重点研究内容的建议,为合理评价和降低人工合成麝香的生态风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工合成麝香作为一种替代型香料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行业,由于其持续不断地输入环境,其中的一些典型化合物如加乐麝香和吐纳麝香等在水、土壤和大气环境中的浓度日益增加,并且在动物体和人体组织中产生了蓄积作用,其效应相当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此人工合成麝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已成为药物和个人护理品污染物(PPCPs)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人工合成麝香的种类与应用情况、环境来源和污染水平进行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从人工合成麝香的生物蓄积行为、环境降解行为和生物转化行为等3个方面,对人工合成麝香所具有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概述了人工合成麝香的环境激素毒性、遗传毒性效应、生理生态毒性、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微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展示了人工合成麝香所可能产生的不良生态效应。最后,根据目前对人工合成麝香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有关重点研究内容的建议,为合理评价和降低人工合成麝香的生态风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机氯污染物污染现状及监控对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各类有机氯污染物在我国的污染非常普遍,主要以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联苯为主。文章阐述了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禁用这些有机氯污染物后,在我国的含量变化,分析了引起含量差异的原因。阐明了这类污染物在大范围内的分布趋势,提出了这类污染物的监控方法,分析影响这些污染物的降解,运移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高毒性和低可降解性的特征,通过先进的生物修复技术来治理POPs污染正受到公众普遍的关注.而提高生物可利用性则可以突破原位生物修复的瓶颈;宏基因组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的降解基因资源;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可以大幅度提高降解菌的能力这3个方面是目前POPs生物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有机氯在我国的污染现状及监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八十年代初禁用的一些有机氯在我国的污染情况以及这类污染物的分布趋势,提出了对这类污染物的监控方法。  相似文献   

18.
3D-QSAR studies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screening for atmosphere persistence were performed by 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CoMFA)and comparative molecular similarity index analysis(CoMSIA)methods.The mean and maximum half-life estimations for degradation in air of 49 UNEP POPs and possible POPs were modeled.Both groups’data have been modeled to obtain an average estimate and a predictive value for ranking and screening purposes.CoMFA and CoMSIA models have given cross-validation regre...  相似文献   

19.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其生态毒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苏丽敏  袁星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9):62-64,7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具有持久性、易于生物富集、对人和生物具有毒性的有机污染物质。POPs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们对人和生物具有免疫毒性、内分泌毒性、生殖发育影响、致癌性以及其它一些毒性效应。因此应加强POPs生态毒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岩溶地区不同环境介质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该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对POPs在岩溶地区水环境、土壤、大气和生物中的残留状况、分布特征、影响因素、迁移机制和可能来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岩溶地区已普遍检测出POPs,部分地区环境介质中POPs的浓度有显著降低的趋势;同时讨论了目前国内外岩溶地区POPs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该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