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研究高原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探寻底泥砷含量及砷形态与微生物之间的联系,采集云南省阳宗海东、西、南、北岸湖滨湿地底泥样品,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丰富度特征,探讨了不同砷形态差异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底泥砷含量对微生物丰富度影响显著,砷含量高的南岸区域微生物的丰富度较高,OTU为1286~1473.而砷含量较低的西岸区域微生物丰富度也随之较低,OTU为693~1339.阳宗海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主要优势类群为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15.6%~59.6%)、Chloroflexi(绿弯菌门,10.1%~44.9%)及少量的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和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底泥中砷形态主要以残渣态砷(F5)和无定型氧化物结合态砷(F3)为主,无定型氧化物结合态砷(F3)对底泥微生物类群影响最为显著.同时,底泥中生物有效态砷(非专性吸附态砷+专性吸附态砷+无定型氧化物结合态砷)占到19.3%~58.6%,存在环境释放风险.研究结果加深了对砷污染高原湖泊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的认识,为湖泊砷污染防治提供微生物治理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本实验室利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固体废弃物中砷为示例,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  相似文献   

3.
杨丽 《环境》2012,(Z1):156-156
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理论,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砷的不确定度,通过推导和计算,得出该法测定水中砷的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应用AFS-830型双道原予荧光光度法和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光度法两种测砷方法的对比实验,得出应用AFS-830型双道原予荧光光度计测定砷与传统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光度法测定砷数据同等有效,且应用AFS-830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砷具有污染小、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和精密度高、检出限低和捡出范围广、仪器稳定、便于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以硫化砷渣为原料,用氯化铜酸性溶液浸出砷渣的全湿法进行实验,着重研究氯化铜浸出砷的过程中氯化铜用量、溶液p H和浸出时间对砷浸出率的影响,探讨用氯化亚锡还原砷盐酸溶液从硫化砷渣得到单质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该文采用Top-down不确定度的线性拟合法对地表水中砷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数据主要来自实验室内部质控。通过不同水平的标准物质建立工作曲线,利用方差分析确定此过程的偏倚受控并建立控制图,根据测量系统的均方根误差获得实验室砷的不确定度估计值。这种方法避免了复杂的分量计算,减小了易造成失误的风险,有助于仪器分析领域的不确定度评定。此外,Top-down方法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实验室质控工作紧密相连,对于环境监测领域不确定度的评定,比GUM法更实用。  相似文献   

7.
王青  廖亚龙  周娟  黄斐荣  李冰洁 《环境工程》2015,33(3):97-101,105
为减少排入环境中的含砷危险固废量,寻求治理砷污染的高效方法。通过综述冶金和化工行业焙烧、烧结及熔炼等过程产生的主要以氧化物形态存在的含砷烟尘,以及净化除杂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砷渣、砷酸盐渣的提取利用研究现状,比较分析各提取方法的优势与缺陷,展望含砷物料中砷的提取与利用研究趋势,获得高效提取砷的最新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伟  马荣骏 《环境工程》1998,16(1):49-51
本文研究以硫化砷渣为原料,水法回收单质砷的方法,着重研究氯化铜浸出砷的过程影响因素,探索用氯化亚锡还原砷盐酸溶液得到了约89%的单质砷。  相似文献   

9.
根据原子荧光光度法,用吉天AFS-830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水样中的总砷,并且分析了主要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即工作曲线不确定度、标准溶液不确定度、测量重复性不确定度和仪器分辨率不确定度,分别量化后合成测得总砷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0.
使用不确定度理论对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砷含量进行分析,在对其测试的过程中,我们从计算的角度对测量的不确定度的影响条件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砷含量的不确定度值。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评价了吉林省某地含砷高危爆炸物造成的砷污染,同时借助GIS软件绘制了砷污染指数分布图。结果表明:以土壤环境背景值的上限值为评价标准,平均污染累积指数为2.61,最大为65.38,约57.38%的土壤受到人为外源砷的干扰;以(GB 15618-2008)中砷的二级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平均污染指数为1.01,最大污染指数达15.27,超标率为23.87%,表明该区存在严重的砷污染;地累积指数污染评价结果也表明该地存在明显的外源砷污染,受到污染的比例达41.57%;3种评价方法结果基本一致。污染指数分布表明,该地重污染区集中在中部区域,并形成了一个西北-东南方向分布的污染带。  相似文献   

12.
应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理论,结合实验方法,确定和计算测定过程各不确定度分量,评定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地表水中砷的测量不确定度,定量说明测定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就砷环境监测上岗考核样测量中的不确定进行了分析、比较,找出了比重较大的不确定度分量,评定了采用GB7485-86 Ag-DDC法测量总砷含量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光度法和原子荧光法对污染源废水中的砷进行比对监测分析,认为对于砷含量较高的污染源废水,经典测定方法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光度法的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12年5月和8月长江口汞、砷与盐度、水温和悬浮物的关联程度进行评价,分析长江口汞、砷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汞的含量与盐度和悬浮物的联系较为紧密,与水温的联系度最小;砷与水温的联系度最紧密,与盐度的联系最不紧密。  相似文献   

16.
以聚合硫酸铁和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采用强化混凝的处理方法,对微污染饮用水原水中微量砷的去除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值、氧化剂用量、混凝剂投加量、砷初始浓度和原水浊度等因素对砷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除砷效果好于聚合氯化铝;在pH值为6~8,微污染原水砷浓度为0.1mg/L,聚合硫酸铁投加量为0.078mmol/L时,可使滤后水中砷浓度低于0.01mg/L.  相似文献   

17.
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饮用原水中的As(III)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聚合硫酸铁和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采用强化混凝的处理方法,对微污染饮用水原水中微量砷的去除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值、氧化剂用量、混凝剂投加量、砷初始浓度和原水浊度等因素对砷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除砷效果好于聚合氯化铝;在pH值为6~8,微污染原水砷浓度为0.1mg/L,聚合硫酸铁投加量为0.078mmol/L时,可使滤后水中砷浓度低于0.01mg/L.  相似文献   

18.
冶金部黄金洞金矿,是一个以毒砂黄铁矿为主体矿物的石英脉金矿床,所产金砷浮选精矿,含砷达69.35%。由于含砷太高,在冶炼收金过程中对环境污染严重。为此,矿山在近十多年来,曾先后使用过反射炉、坚炉各种焙烧脱砷方法,不仅操作条件恶劣,炼出的精矿含砷率大部分在5%以上,  相似文献   

19.
基于砷的赋存形态特征,提出利用强还原剂硼氢化钾(KBH_4)将水体中的砷直接转化为砷化氢气体来修复水体砷污染的方法。为探究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通过试验讨论了曝气与否、曝气时间、KBH_4浓度、溶液pH值等因素对KBH_4还原去除水体中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KBH_4还原体系能有效地将水体中的砷还原为砷化氢气体,实现水体砷污染的去除;结合曝气可以更高效地去除水体中的砷,且砷的去除率随曝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增加KBH_4的浓度也可以有效地提高砷的去除率,在含砷溶液浓度为10 mg/L、KBH_4溶液浓度为0.5 mol/L、曝气时间为60 min时,砷的去除率高达95.16%;溶液pH值也是影响KBH_4还原砷的重要因素,酸性条件下溶液中的砷主要以砷化氢气体的形式去除,且溶液的酸性越强,砷的去除率越高,而碱性条件下溶液中的砷则主要通过生成砷单质的形式去除。研究结果证实,KBH_4还原体系能高效、快速地去除水体中的砷,可作为传统氧化-吸附法除砷的补充,可用于突发性水体砷污染的快速修复。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底泥中砷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分析和识别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较为全面地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根据最小二乘法拟合计算工作曲线的标准不确定度,采用极差法评定测量次数较少时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