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以北京大兴南海子公园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植物叶片在自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PM_(2.5)吸滞量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叶表面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树种自然状态下单位面积PM_(2.5)吸滞量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表现为针叶树种显著高于阔叶、灌木树种,其中桧柏、油松PM_(2.5)吸滞量较大,银杏、杨树吸滞量较小;饱和状态下,PM_(2.5)吸滞量显著增加,但其吸滞能力排序与自然状态下基本保持一致。叶表面存在气孔、细密沟状组织等,有利于叶片吸滞PM_(2.5)等细颗粒物;叶表面光滑,无明显起伏,存在较宽沟壑,不利于叶片吸滞细颗粒物。为合理选择滞尘能力强的绿化树种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城市绿化植被的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2.
京西门头沟区自然植被滞尘能力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06年夏季实地测量的植物叶片滞尘数值,得出常绿乔木、落叶阔叶乔木、灌木以及草地4种不同植物类型的平均滞尘能力,再将其与用遥感方法估算出的叶面积指数以及植被统计数据相结合,评估了门头沟区自然植被总体的滞尘能力、滞尘量与滞尘效益.结果表明:自然植被具有明显的滞尘功能,门头沟区自然植被的年滞尘量为39.47×104 t,由此带来的滞尘效益价值为67.10×106元;灌木林和落叶阔叶林2种植被类型,是研究区自然植被滞尘能力和年滞尘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常绿乔木的滞尘时间长于其他任何植物种类,其年滞尘量与滞尘能力所占比例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研究城市森林斑块消减空气PM_(2.5)质量浓度的能力,以及这种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改善城市空气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测定了南昌市典型城市森林斑块消减PM_(2.5)质量浓度的能力(PM_(2.5)AC),并分析了PM_(2.5)AC对城市森林斑块林分组成、冠层特征的响应.研究表明:南昌市城市森林斑块具有显著消减空气PM_(2.5)质量浓度的能力,其中针叶林斑块PM_(2.5)AC最高,达到9.15%,阔叶纯林最低3.82%;整体上春季PM_(2.5)AC最高,达到7.34%,冬季最低3.76%.城市森林斑块PM_(2.5)AC与林冠特征中的LAI(叶面积指数)显著正相关,与DIFN(天空开度)显著负相关,与斑块特征中的斑块面积、林分结构、斑块总叶面积显著正相关.通过综合分析,城市森林斑块总叶面积是主导PM_(2.5)AC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选取北京大兴南海子公园植被区与亦庄非植被区PM_(2.5)数据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植被区与非植被区PM_(2.5)质量浓度日变化、月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典型天气下的PM_(2.5)质量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植被区PM_(2.5)质量浓度整体上低于非植被区,二者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双峰曲线,白天低,夜间高,最小值出现在下午15:00左右;从不同月份看,PM_(2.5)质量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的1月、2月,最低值出现在6月、8月,整体表现为冬季月份明显高于其余月份;气温、降雨和大风均与PM_(2.5)浓度呈负相关,晴天时,温度较高,有利于PM_(2.5)浓度降低;降雨有利于空气颗粒物沉降,有效清除大气PM_(2.5)污染,降低其浓度;大风天气会增加大气环流,有助于颗粒物在大气中扩散,使PM_(2.5)不易滞留,从而导致浓度降低。降雨和大风均能导致PM_(2.5)污染降低,且城市森林植被对于PM_(2.5)有明显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5.
邱玲  刘芳  张祥  高天 《环境科学研究》2018,31(10):1685-1694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空气颗粒物污染成为城市最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依据植被的横向结构、竖向结构及植被类型3个因子对宝鸡市公园绿地进行划分,并选取11种不同植被结构的绿地,在分析地点、时间、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绿地面积等环境因子对绿地内空气中ρ(PM2.5)和ρ(PM10)"本底效应"影响的基础上,探究不同植被结构绿地对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削减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监测地点和监测时段内,ρ(PM2.5)和ρ(PM10)有极显著差异,植物养护管理程度较高的城市公园绿地对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削减作用较为明显,一天中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呈现出早晚高、中午低的变化趋势;②风速、温度、相对湿度对ρ(PM2.5)和ρ(PM10)有极显著影响,在晴朗、无风或微风天气条件下,ρ(PM2.5)和ρ(PM10)随风速的增大、温度的减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且ρ(PM10)变化范围大于ρ(PM2.5);③1 hm2以下绿地面积的变化对ρ(PM2.5)和ρ(PM10)无显著影响;④不同植被结构绿地内ρ(PM2.5)无显著差异,但ρ(PM10)有极显著差异,其中开敞式以灌木为主的绿地中ρ(PM10)最低,多层闭合式阔叶林中ρ(PM10)最高,其余9种植被结构绿地削减作用居中且相近.研究显示,不同植被结构的城市公园绿地对ρ(PM2.5)和ρ(PM10)的削减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共同制约,可为优化城市绿地植被结构进而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5年1—12月深圳市城区11站点PM_(2.5)小时浓度监测数据,探讨了深圳市PM_(2.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监测期间深圳市城区PM_(2.5)平均浓度为29.8μg/m~3,PM_(2.5)平均浓度整体呈现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特征,PM_(2.5)质量浓度日变化整体呈现出双峰型分布,午后12:00—16:00浓度较低。空间分布上,年均浓度从东南至西北方向依次升高,梯度特征明显。PM_(2.5)浓度与PM_(10)呈高度相关,与SO_2、NO_2、CO呈显著正相关,与O_3呈实相关。相邻城市间空气污染物浓度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区域污染突出。建立的PM_(2.5)回归统计模型对深圳市2015年PM_(2.5)临近预报的级别准确率在70%以上,能较好地反映PM_(2.5)浓度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于2015年春、夏季,在天津市选取4条不同等级道路进行路边空气颗粒物(PM_(2.5)和PM_(10))采集,并分析其中16种无机元素.结果表明,春季PM_(2.5)和PM_(10)的平均浓度显著高于夏季.路边环境中PM_(2.5)/PM_(10)低于非路边环境中空气颗粒物比值,且次干道和快速路分别在PM_(2.5)和PM_(10)中污染最严重.元素浓度分析显示,PM_(2.5)和PM_(10)中Si、Al、Ca等地壳元素浓度最高,次干道和快速路受人为元素影响较大,外环路所受影响较小;富集因子(PM_(2.5)和PM_(10))分析结果显示,Pb、Zn、Cu、Sb、Sn和Cd的EF10,是路边环境中富集程度较高的元素.通过Kruskal-Wallis H检验,PM_(2.5)中各元素富集因子在4条道路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次干道受机动车污染较严重.PM_(2.5)和PM_(10)中因子分析结果有一定差异,PM_(2.5)分析结果显示采样期间该区域主要污染源有开放源(土壤尘、扬尘、道路尘及建筑尘)、机动车排放源(尾气和非尾气源)、燃烧源和工业源,其中机动车排放源在人为源污染中占比最高.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西山8种针叶树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不同植物叶片冬季PM_(2.5)吸附量进行测定,应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叶表面微形态特征结构,阐释了不同树种叶表面结构与吸滞PM_(2.5)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排序为雪松((3.04±0.39)μg/cm~2)油松((2.93±0.32)μg/cm~2)红松((2.87±0.28)μg/cm~2)白皮松((2.79±0.29)μg/cm~2)侧柏((2.19±0.20)μg/cm~2)冷杉((1.89±0.33)μg/cm~2)龙柏((1.80±0.25)μg/cm~2)桧柏((1.75±0.19)μg/cm~2),从冬季不同月份来看,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表现为2月((2.81±0.59)μg/cm~2)1月((2.45±0.53)μg/cm~2)12月((2.33±0.51)μg/cm~2)11月((2.05±0.48)μg/cm~2);雪松、白皮松和油松有大量凹陷和突起,气孔密度和开度较大,叶表面较粗糙,吸滞PM_(2.5)能力强;冷杉、龙柏和桧柏因其叶表面平滑、气孔密度较小,绒毛较少,吸滞PM_(2.5)能力较弱。因此,为提高城市植被的环境效应,可选择叶表面形态有利于吸滞PM_(2.5)等颗粒物的树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地铁环境空气污染状况,改善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环境,采用激光粉尘仪对北京地铁站外以及西直门(敞开式系统)、五道口(半高安全门系统)、西土城(全高安全门系统)和北土城(屏蔽门系统)等典型地铁系统站台和车厢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_(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_(10))在列车驶入前后的浓度(指质量浓度)大小,以及站台和车厢空气中PM_(2.5)和PM_(10)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PM_(2.5)与PM_(10)的浓度比值,以及地铁站外、站台与车厢空气中PM_(2.5)和PM_(10)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外界雾霾严重时,站内空气污染加重,地铁驶入后引起PM_(10)浓度增加,屏蔽门和车门的打开使得站台和车厢空气中的PM_(10)颗粒物浓度加速上升,以PM_(2.5)为主,且其浓度的变化随屏蔽门的启闭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南洋  张倩倩  张碧辉 《环境科学》2020,41(2):499-509
为探究中国典型区域地表PM_(2.5)浓度长期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1998~2016年均0. 01°×0. 01°地表PM_(2.5)浓度网格化数据进行分析.典型区域多年平均PM_(2.5)浓度从高到低:华东华中地区(40. 5μg·m~(-3))华北地区(37. 4μg·m~(-3))华南地区(27. 8μg·m~(-3))东北地区(23. 7μg·m~(-3))四川盆地(22. 4μg·m~(-3)).东北地区PM_(2.5)年际变化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他地区1998~2007年呈上升趋势,2008~2016年出现下降趋势.在典型区域PM_(2.5)浓度空间分布上,PM_(2.5)浓度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多年来各区域PM_(2.5)浓度高值分布相对稳定. PM_(2.5)浓度变化的单因素GAM模型中,所有影响因素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典型区域中对PM_(2.5)浓度变化影响解释率较高的各个影响因素顺序有所不同. PM_(2.5)浓度变化的多因素GAM模型中,均呈现非线性关系,典型区域方差解释率为87. 5%~92%(平均89. 0%),模型拟合度较高,对其变化有显著性影响.典型区域YEAR和LON-LAT均对PM_(2.5)浓度变化影响最为显著.除此之外,气象因子对PM_(2.5)的影响大小在各个区域存在不同.东北地区影响PM_(2.5)最重要的3个气象因子排序为:tp v_(10) ssr;华北地区为:temp tp msl;华东华中地区为:temp tp ssr;华南地区为:temp RH blh;四川盆地为:tp temp u_(10).结果表明,运用GAM模型,能够定量分析区域PM_(2.5)浓度长期变化的影响因素,对PM_(2.5)污染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结构分析法确定闪石中阳离子的占位已为人们所熟知,本文采用44个碱性闪石的化学分析数据,通过逐步回归分析,从统计学的角度来分析碱性闪石各晶位中阳离子占位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探讨其类质同象的规律,分析表明:碱性问石中作为独立变量的阳离子并非如通常认为的多而杂,如果把碱性闪石类质同象看成一个随机线性向量,则其空间的维数很可能小于10,上述理论计算同时还表明:1.有可能直接用化学分析结果按概率方法对闪石进行定名;2.有可能选择X射线粉末图大于10条特征峰的强度作统计分析来估算闪石中阳离子的占位率。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地区云水化学特性年际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地区云水、雨水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989年与1985年相比较,市区雨水酸度变化不大,郊区(白市驿)雨水酸度略有增加;全地区云水酸度变化很大,1985年pH为6.15,1989年pH为4.56.化学组分分析表明,云雨水酸度增加,主要是水中酸性离子(SO_4~(2-),NO_3~-)浓度增加,碱性离子浓度减少造成的,并与大气质量变化,即SO_2浓度增加和飘尘量减少相对应.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华北某市潜层地下水总硬度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潜层地下水水质逐渐变差。研究以华北地区某重点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Arc GIS平台研究分析了该市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4个时间点的地下水总硬度时空变异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在1980—2010年间潜水总硬度高浓度区域大幅增加,地下水水质变差趋势非常明显。老城区地下水总硬度经历了1980—1990年迅速上升和1990年后稳中有降两个阶段;拓展区潜水总硬度总体上呈现先缓后急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宁镇山脉岩基岩浆的化学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四个杂岩体中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全岩主要元素资料,利用T·L·Wright(1984)提供的质量平衡计算程序来模拟它们的成因,然后再用微量元素来检验和完善上述模式。定量模拟结果表明,分离结晶作用是造成这些杂岩体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上分异的主要原因,并可用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磷灰石和榍石的分步分离来解释各杂岩体的成分变化,但对每一个杂岩体来说矿物分离比例可大不相同。微量元素的检验结果和主要元素的模拟趋势基本一致,但分离矿物的绝对值可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5.
上海浦东河渠中藻类群落污染生态的模式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藻类群落与环境变化的关系,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分析浦东藻类群落数据及它们的生境。R-DPCA程序(含Wisconsin双重标准化处理)将结果投影至二维平面上,取样集合间有足够的生态距离。原始信息损失低于10~26%。整合物种和群落的排序结果:群落变异轴正是含氮化合物降解的方向(NBOD→NH3→N→NO3-N)。藻类中窝形席藻、鱼鳞藻和卵形单鞭金藻的优势度变化是环境变异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河套灌区地下水矿化度的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内蒙古河套灌区义长灌域地下水水位、水质资料(1996-2005),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灌域10年间地下水矿化度时空变异性。结果表明:1.灌域内地下水矿化度在1996-2005年间呈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8.5 g/L下降到2005年的约5.3 g/L),且变异系数不大;2.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受降水、蒸发、地下水位和引黄水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蒸发与地下水矿化度达到极显著相关;3.1996年和2005年两个时期的地下水矿化度的实际变异函数和理论变异函数(球状模型)拟合较好,F检验达到显著水平。Kriging差值结果显示,两个时期矿化度的空间分布差异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7.
密云水库上游流域非点源氮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密云水库上游流域2001年、2004年地表水质监测数据,从流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特征出发,分析了非点源氮流失的时空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雨季中水体中氮污染物的浓度明显高于雨季后的浓度,硝态氮(NO3--N)是是氮在地表水环境的主要存在形式,而且与总氮(TN)呈很好的线性关系;村庄、农地等人类活动比较剧烈的流域,氮的季节变异较大;而在有稳定水源或径流季节变异较小的流域,氮的季节变异较小;不同的景观分布格局也对氮的流失产生影响,源景观更靠近监测点氮污染物浓度要高于汇景观更靠近监测点的氮污染物浓度;在坡度较大的东北和西北地区,(TN)和(NO3--N)的浓度要明显大于坡度较小的库北地区。  相似文献   

18.
湿法烟气脱硫应用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江永盟 《环境工程》2003,21(2):35-37
对火电厂应用石灰石 石膏法烟气脱硫中遇到的几个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重点讨论分析了湿法烟气脱硫和烟气温度、烟气抬升高度、烟气扩散的关系 ,并分析了湿法烟气脱硫对烟囱产生的腐蚀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于2006年1月对赣江流域地表水进行了系统采集,分析研究了水体中各形态氮磷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赣江水体中主要的氮素形式是NO3--N,支流中以袁水NO3--N(2.57 mg/L)和TN(3.32 mg/L)含量最高,赣江中支NH4+-N(1.26 mg/L)和TP(0.07 mg/L)含量为全流域最大值。沿水流方向赣江主干流TN开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后又呈上升趋势。赣江流域从上游至下游NO3--N、TN有明显的上升趋势,NH4+-N变化趋势不是很明显,TP在中游处最低,下游比上游高。赣江水中三态无机氮处于较稳定的热力学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了解艾比湖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变化,采用2014年5月和10月2次的野外实地考察数据,利用多元统计和空间变异特征的方法分析艾比湖流域地表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流域水化学组成以Na+、Cl-离子为主,其次为Mg~(2+)、SO_4~(2-)。2)通过因子分析可得,第一主成分包括TDS、矿化度和Mg2+,第二主成分为p H。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以5为阈值的前提下将丰水期的水化学参数聚为两类,一类为HCO-3、K+、Ca~(2+)、Cl~-、Na~+、SO_4~(2-)、p H和Mg2+,另一类为TDS、电导率和矿化度;而枯水期可聚为3类,第一类为HCO-3、K+、Ca2+、Cl-、Na+、SO_4~(2-)和Mg2+,第二类为TDS、电导率和矿化度,第三类为p H。4)根据水化学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得出,从丰水期到枯水期各水化学参数空间变异较为明显,并且均呈下降趋势,其中K+的空间变异最为显著,p H的最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