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利用污泥-石灰高效混合器制备5%、10%、15%石灰添加量的稳定化污泥,应用Jerome 631-X型便携式硫化氢测定仪、静态吸收等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石灰添加比例下污泥还原性硫化物(RSCs)和氨(NH3)的释放特征,并对臭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污泥中添加石灰后,RSCs体现出缓释特征;石灰稳定化污泥RSCs的释放量下降明显,连续监测380min后,石灰稳定化污泥处理的RSCs产生量相比等质量原泥处理降低了约85%;恒温培养24h,石灰稳定化污泥的NH3释放量(5.03×10-4mol)相比等质量原泥处理(7.00×10-6mol)提高了约72倍,明显促进了污泥氮向氨气的转化和释放.向污泥中添加少量工业石灰,均匀混合条件下,污泥的臭味强度明显降低,基本达到了抑制恶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添加低比例石灰调质的脱水污泥堆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添加石灰可以快速实现污泥干化,抑制污泥恶臭产生、钝化重金属及杀灭病原微生物,但大量石灰(>5%)的加入不但会增加成本,而且会明显提高产物pH值,极大限制了其后续利用,因此,开展了采用添加低比例(£5%)石灰调质进行污泥堆肥的研究.试验采用罗迪格(Leodige)高效混合设备制备石灰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5%+熟料的混合污泥作为堆肥原料,与未添加石灰的污泥进行对比堆肥.采用氧温控制系统在线监测氧气和温度,实时反馈并控制系统通风.结果表明:堆肥15d后,添加石灰的3组堆肥pH值分别从9.06、12.17、12.34下降至弱碱性水平(<8.3),挥发分从57.35%、45.97%、44.59%下降至44.20%、39.28%、38.42%;4组堆肥减量比均达到50%以上,除2#减量速率明显较慢外,其他3组堆肥减量速率无显著差异;重金属浸出试验检测发现,重金属浸出浓度受pH值的影响较大,添加5%石灰的堆体,Cu、Ni、Zn的浸出液浓度最低.工程应用中,建议采用添加质量分数5%的石灰与一定的熟料返混,从而提高堆肥效率及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3.
北京水泥厂处置的污泥,平均含水率在80%以上,污泥中以C、O元素及有机物含量较高,适合于焚烧处理。VOCs中含有25种化合物、SVOC含有14种化合物。污泥在100℃下的真空烘箱内烘干过程中所释放的尾气中,氨的浓度最高,另外含有硫化氢及多种有机成分组分。将污泥干化车间尾气通入水泥窑分解炉后,有助于降低水泥窑窑尾的NOx排放。  相似文献   

4.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技术对污泥恶臭成分进行检测,从污泥恶臭成分中分离多种化合物,并鉴定出烷、醛及苯等有机物。不同地区污泥的性质不尽相同,从而使恶臭成分也产生很大差异。HS/GC-MS法是一种分析污泥恶臭成分的有效方法,为污泥恶臭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两种土壤增效剂对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硝化抑制剂和生物炭是农田土壤管理常用的土壤增效剂.其中,硝化抑制剂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氮素利用率,而生物炭是生物质资源利用的一种新方式,且具有一定的吸附特性.以减少稻田氨挥发带来的氮素损失及环境污染问题为目的,在原状土柱模拟试验条件下,以单施化肥处理(CN)为对照,研究了生物炭(B)添加、硝化抑制剂(CP)添加及复合添加处理(BCP)对田面水p H、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水稻产量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增效剂施用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硝化抑制剂添加有增加水稻产量的趋势.两种土壤增效剂添加均显著增加了稻田氨挥发损失,损失量占施氮量的25%~35%.其中,肥期(施肥后7 d内)氨挥发损失占总损失的86%~91%,是氨挥发损失的主要时期.与CN处理相比,CP处理明显提高了田面水NH_4~+-N浓度和氨挥发损失,基肥期、穗肥期和非肥期增加效应明显,氨挥发增幅分别为138%、48%和78%,全生育期氨挥发总损失量增加59%.生物炭添加对稻田氨挥发损失也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且具有阶段性特征,前期(基肥期和蘖肥期)的增加效应高于后期(穗肥期和穗肥后),田面水NH_4~+-N浓度和p H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两者配施添加处理显现出了正交互作用,氨挥发损失量大于单施处理,与化肥处理差异显著.结果说明,生物炭添加不能解决硝化抑制剂添加引起的铵态氮浓度升高和氨挥发损失增加的问题,对于硝化抑制剂添加引起的氨挥发损失增加的问题需要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6.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填埋场重要的恶臭源之一.为了深入了解造成填埋场恶臭的VOCs及其臭气强度情况,在2014年7—8月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GC)-质谱(MS)联用法测定了北京市安定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内各代表性地点的VOCs.共确认了48种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环烷烃、萜类、酯类、醛酮类、卤代烃、醇类及含硫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烷烃的种类最多,达到13种,其次是芳香烃,为9种.以内标法和外标法相结合测定了其中35种物质的含量,发现浓度在0.05~40 mg·m~(-3)之间.在厂区入口和作业面浓度最高的VOC是2,2,4,6,6-五甲基庚烷,在沼气干管是甲苯.从实际经验和臭气强度出发,建立了一种恶臭物质筛选方法,即首先以检出频次和各地点浓度比值筛选出可能的恶臭物质,然后由臭气强度确定最终的恶臭物质.筛选结果表明,填埋场内的恶臭VOCs是对伞花烃、对二甲苯、乙苯、甲苯和邻二甲苯,其中对伞花烃和对二甲苯对恶臭贡献尤为显著.这些恶臭VOCs浓度之间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这些物质均来源于填埋场内生活垃圾的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生活垃圾初期收运过程中恶臭物质的释放特征,对典型垃圾收运压缩车和非压缩车展开了为期一年的监测.共检出了6大类别75种恶臭物质,其中以乙醇为主的含氧化合物浓度最高,平均检出浓度超过360μg/m3.垃圾初期收运车辆释放的恶臭物质在秋季污染水平最高,而冬季污染水平较低.通过对全部样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压缩车与非压缩车释放恶臭物质的种类与浓度之间并无明显差异.根据阈稀释倍数法,乙醇、萘、二氯甲烷、二甲二硫醚和丙烯醛被筛选为典型恶臭物质.其中含硫化合物嗅阈值低,即使浓度很低也容易被感受到,在检测过程需要格外关注.本研究可为固体废物收运与管理过程的二次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挥发性有机物的感官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刘舒乐  王伯光  何洁  唐小东  赵德骏  郭薇 《环境科学》2011,32(12):3582-3587
采用自制低温吸附装置和臭气袋采集了广州典型城市污水厂6个处理车间的空气样品.应用热解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恶臭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和含量,参照国标的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量样品的恶臭浓度,并针对恶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感官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城市污水处理厂检测出烷烃、烯烃、芳香烃等7大类共70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30种属于恶臭挥发性有机物,它们的浓度范围为0.37~1 872.24μg.m-3,在污泥脱水、污泥浓缩和曝气池最高;②主成分分析可以将主要恶臭挥发性有机物分为苯系物、卤代烃、醛类、碳氢化合物和含氮、硫的挥发性有机物5类;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能建立化学浓度与恶臭感官浓度的定量表达式,计算出恶臭挥发性有机物对该厂恶臭气味的贡献率占25%,感官浓度的预测值和实测值拟合良好,建立的预测方程对污水处理车间低浓度恶臭挥发性有机物的敏感度高于人鼻嗅辨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9.
典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恶臭排放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芦会杰 《环境科学》2017,38(8):3178-3184
为研究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恶臭污染排放特征,分别在北京市生活垃圾填埋、焚烧、堆肥3种工艺的前处理车间采集恶臭样品,利用冷阱富集-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恶臭气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到的恶臭物质主要分为6大类:芳香烃化合物、硫化物、卤代物、烯烃、烷烃和含氧有机物.其中,填埋工艺的前处理车间共检测出50种物质,质量浓度为100.069mg·m~(-3),理论臭气浓度OU_T为350.611,综合臭气指数N为25.448.焚烧工艺的前处理车间共检测出55种物质,质量浓度为36.052 mg·m~(-3),理论臭气浓度OU_T为141.434,综合臭气指数N为21.506.堆肥工艺的前处理车间共检测出34种物质,质量浓度为25.382 mg·m~(-3),理论臭气浓度OU_T为27.547,综合臭气指数N为14.401.利用阈稀释倍数的恶臭贡献值计算方法,初步识别填埋工艺的前处理车间特征恶臭污染物质为:二甲二硫醚、乙酸丁酯、对二乙苯和乙醇;焚烧工艺的前处理车间特征恶臭污染物质为:甲硫醇、二甲二硫醚、乙醇和柠檬烯;堆肥工艺的前处理车间特征恶臭污染物质为:乙醇、二甲二硫醚、乙酸丁酯和柠檬烯.  相似文献   

10.
城市干污泥与水葫芦的混燃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城市干污泥与水葫芦的单一及混合样进行了热重实验,通过TG-DTG曲线计算了不同焚烧条件下其混燃特性指数,建立了其掺烧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污泥单独燃烧曲线分为水分析出、挥发分的析出和燃烧、次挥发分及固定碳的燃尽、残留物的燃烧和分解4个过程,其中,挥发分的析出和燃烧是污泥燃烧的主要控制阶段;水葫芦的燃烧则分为水分析出、挥发分析出燃烧、固定碳燃烧、残留物质的燃烧和分解.污泥添加10%~40%水葫芦后,其燃烧性能得到改善,其中,着火点Ti有所升高,挥发特性指数D及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分别增加了0.22~1.06、0.10~0.92倍.随着水葫芦的添加量增加,污泥挥发分析出及燃烧更加激烈,污泥和水葫芦混燃过程中出现较强的协同交互作用.相对于空气气氛,在富氧(V(CO2)/V(O2)=8/2)条件下,混合试样的燃烧受到抑制.采用积分法(Coats-Redfern方程)计算得到污泥的质量平均表观活化能(Em)在32.09~34.70 k J·mol-1之间,水葫芦的Em在30.56~51.63 k J·mol-1之间,而混合试样的Em在22.44~28.40 k J·mol-1之间,污泥与水葫芦混燃其Em有所降低,与燃烧特性指数的增加是相对应的.第一挥发分峰前取n=0.5、第一挥发分峰后及其他峰取n=2可描述各燃烧阶段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生物-光催化联用工艺对广州市猎德污泥中转站的4 000 m~3/h臭气进行了处理。检测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氨气去除率达98.7%,对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去除率为87.3%,主要的致臭污染物氨气、二甲基硫醚及二甲基二硫醚都能达标排放,臭气浓度降低97.2%,显著改善了周边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天山污水厂除臭工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上海天山污水厂污泥浓缩池采用天然植物提取液进行除臭的试验研究,针对污泥产生的恶臭气体,复配的天然植物提取液经净化器挥发后,在半封闭的空间内实现了H2S气体平均去除率96%以上,彻底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3.
生物技术在恶臭气体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讨论了生物技术在填埋场脱臭中的应用,这些防治技术对各类环境卫生设施,如垃圾收集站、中转站、焚烧场、堆肥厂及粪便处理厂的臭气治理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等离子体技术在恶臭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等离子体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有效治理低浓度恶臭的有效方法之一,概述了等离子体恶臭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净化原理和作用特点,并针对典型的工程实例介绍了等离子体除臭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处理效果。这些研究为等离子体技术降解低浓度、高流速、大风量恶臭气体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恶臭是垃圾填埋场邻避效应的主要原因。解决垃圾填埋场邻避问题的基础性工作是较全面和准确地评估受其恶臭影响的人口和人群活动。利用Land Scan 1 km人口空间数据、单位机构点源GIS数据和微博大数据等,基于中国每个垃圾填埋场基础信息和恶臭影响范围,以"自下而上"的研究模式较彻底地评估了中国受垃圾填埋场恶臭影响的人口、敏感单位和人群活动。研究结论表明:受影响人口为1 227.5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90%,其中儿童164万,老人100万,即敏感人群(儿童+老人)人口总数达到264万。广东、湖南、四川受恶臭影响人口最多,天津、海南、西藏受恶臭影响人口最少。受影响敏感单位共计7 818个,其中学校3 143个,医院4 675个。研究特色在于保证了微观层面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即以每个垃圾填埋场自身数据为计算依据,不做太多参数平均化假设,同时又能较完整地覆盖全国所有垃圾填埋场,从而较为准确和全面地评估了中国垃圾填埋场恶臭的影响情况。试探性地使用了微博大数据表征人群活动强度,提供了此前难以或者无法获取的微观层面的人群活动信息,对于研究垃圾填埋场恶臭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了在线恶臭电子鼻的原理、优势、缺点以及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7.
颜鲁春  刘杰民  付慧婷  孙媛  林文辉 《环境科学》2013,34(12):4743-4746
由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等引起的恶臭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污染物种类繁多,浓度差异大和物质间相互作用规律复杂等因素,对异味强度等感官评价研究造成极大困难.本研究针对室内环境,选取典型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组成多种异味混合物,6名专业嗅辨员组成嗅觉评价小组,分别评价异味混合物和相应各组分物质单独存在时的异味强度,分析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与混合物整体异味强度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当混合物中某物质异味活度(odor activity value,OAV)的自然对数值占混合物总量的比例小于20%时,其对混合物的异味强度贡献基本为零.利用该方法预先忽略多组分异味混合物中的部分物质,可以在异味物质相互作用规律和异味感官评价等研究中起到重要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炼焦化工生产主要是以煤炭为原料,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到950℃~1050℃,经过干燥、热解、固化、收缩制成焦炭和回收化学产品。在煤炭焦化过程中会产生化学产品,如煤焦油、焦炉煤气、氨、粗苯、萘、硫化氢、氰化氢等。这些化学产品经精制加工和深加工后,可制取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工原料。在产品生产和贮存过程中,产生部分恶臭性气体并排至大气中,对厂区及周边环境造成异味污染。根据焦化厂生产过程产生异味气体成分及部位,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对改善职工作业环境、提高厂内外大气环境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恶臭污染评价方法及来源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恶臭作为一种环境污染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概述了恶臭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如臭气强度评价法、臭气浓度(或臭气指数)评价法、臭气扩散模型预测评价法,同时从谱图恶臭污染源识别和源解析模型识别技术两方面介绍了恶臭污染物源解析技术,为恶臭污染事故诊断分析、定性恶臭污染物来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最后通过分析目前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对气味指数计在恶臭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与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93)进行实验分析比对,对稳定模拟环境条件下和复杂实际环境条件下的测定结果分别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气味指数计具有不同的准确性和适用性;除此,还对气味指数计的连续监测功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功能对掌握恶臭气体的排放规律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