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实验室试验测定,得出了上海市新港河道水体和底泥的耗氧特性曲线,分析了水体和底泥耗氧的阶段历时、阶段耗氧特性及动力学过程。在缺乏河道水质模型的情况下,利用耗氧特性曲线可以估算各个阶段的耗氧量和河道的总耗氧量,为河道充氧设备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通过计算,上海新港河道的总耗氧量约为75.7kg/d。上海宏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充氧曝气、投加微生物、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对河道进行了治理,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可以使新港河道的水质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综合调水前后苏州河下游水体耗氧特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曦  张明旭等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5):215-217,230
对综合调水前后的苏州河(北新泾下游)水体耗氧特性进行了定性与定量比较。结果表明,综合调水工程全面实施后,苏州河下游水体的还原性物质耗氧阶段消失,单位水体耗氧量大幅度下降,但难降解有机物阶段的耗氧量仍较高。耗氧动力学模拟计算表明,CBOD耗氧一级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K)在综合调水前后变化不大,而硝化耗氧Logistic动力学速率常数(Kn-log)则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陈花  张明旭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2):29-32,22
在Monod方程的基础上推导了适用于描述工业废水的生化耗氧过程Logistic动力学模型,比较了Logistic动力学模型和一级动力学模型的区别。测定了废水的BOD5/CODcr,在此基础上对可生化废水的生化耗氧曲线进行分析,利用Logistic动力学模型对生化耗氧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并比较各种不同稀释倍数时的kLog和S0。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稀释比的增大,耗氧过程的动力学参数kLog和计量系数S0增大,且S0和废水的BOD5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4.
海河流域河流耗氧污染变化趋势及氧亏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洪  林超  雷沛  单保庆  赵钰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8):2324-2335
耗氧污染是海河流域河流水污染的主要类型,耗氧污染物对河流溶氧的消耗产生的氧亏效应对水生生物产生重大影响.收集海河流域重点水功能区88个监测站点2000—2011年CODCr/CODMn、NH3-N指标,分析河流耗氧污染特征及演变趋势,并基于水质目标(2 mg · L-1)下计算出海河流域河流氧亏量.结果表明,流域河流耗氧污染总体呈现好转趋势,耗氧污染指标(NH3-N、CODCr/CODMn)逐渐降低,I~III类水质站点比例增加,劣V类水质站点数和超标倍数减少;CODMn降低幅度大于NH3-N,主要污染物由COD向NH3-N转化.海河流域重点氧亏区域主要集中于中部平原段和下游滨海段,未氧亏区域多集中于上游山区段;北三河、黑龙港运东与徒骇马颊河水系中部平原段整体处于缺氧区域,子牙河水系中部平原区缺氧现象最为严重,氧亏区域位于石家庄洨河下游、滏阳河艾辛庄下游至献县段及石津总干以南;海河流域内中部平原段河流氧亏的主要贡献仍以COD为主,但氨氮的贡献显著,其中黑龙港运东水系、徒骇马颊河水系和北三河水系,COD耗氧均值都高于5 mg · L-1,在北三河和子牙河水系,氨氮耗氧均值达到了4 mg · L-1.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10种酚类化合物在模拟海水中的ρ(BOD5),并采用一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1XV)、二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2XV)、辛醇-水分配系数(lg KOW) 、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EHOMO)、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UMO)和分子偶极距(μ)作为受试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参数进行构效相关(QSAR)分析.结果表明:在初始质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烷基酚类化合物的ρ(BOD5)随着取代烷基的增大而减小.同一取代基取代位置不同,ρ(BOD5)也不同.对于同一取代位置,甲基酚的ρ(BOD5)要大于氨基酚.空间参数是影响酚类化合物在模拟海水中耗氧特性的主要因素,化合物的亲脂性对ρ(BOD5)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而电性效应对酚类化合物在模拟海水中ρ(BOD5)的影响表现得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城市污染河道水体复氧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国内外河道水体复氧技术研究基础上,总结河道水体复氧技术研究进展,归纳水体复氧技术的类型、各种复氧技术的复氧效果及影响因素,指出现有复氧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河道水体复氧技术研究进行展望,提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实验研究了HSL好氧生物流化床在不同曝气方式(填料、填装率、曝气水深、微孔曝气与单孔曝气等)下的流化曝气量,结果表明:流化曝气量随填料填装率增加而增大,当填料填装率超过90%,增大曝气量已不可能使填料完全流化;填料流化曝气量先随曝气水深增大而减小,后又随之增加;采用单孔曝气较微孔曝气易实现填料流化,但此时充氧效率会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组合工艺修复受污染河水的模拟河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模拟河道反应器,研究了通过曝气充氧,设置阻流板,并辅以投加高效微生物的组合工艺对污染水体的修复效果。研究表明该河道自然运行状态下对COD、TP、NH3-N、TN去除率分别为7.44%、4.88%、5.70%和10.60%,组合工艺条件下系统对COD、TP、NH3-N、TN去除率分别提升至33.96%、17.29%、20.73%和25.43%。组合工艺对污染水体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能为城市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河道已成为人和自然环境相协调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是提升人居生存质量和改善投资环境的主要生态要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含有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污染了河道水环境,破坏了河道生态系统。本文探讨了乐清河道污染现状,分析主要涉及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染,工业废水,河道底泥,违章建筑,水生植物等七方面成因,并就如何进行乐清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氧传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津  李敏  于洗  范晓鹏 《环境工程》2004,22(4):12-14
实验对新型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几种结构的氧传质系数进行比较 ,从而选出最优结构。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空气流量、固含率、曝气装置对该反应器氧传递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挡板尺寸大 ,距反应器底部近 ,气量大氧传质效果好。同时 ,固含率影响氧传递效果。  相似文献   

11.
苏州河底泥的耗氧特征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苏州河上海区段底泥中SOD的数据分析表明,市区河段底泥中SOD的大小,与上层河水中COD_(Mn)、DO、BOD_5、NH_3-N的含量均有密切的相关性。在流动水相作用下,研究了水温及流速等主要环境因素对底泥耗氧的影响。提出了市区河段水质模式中的底泥耗氧表达式。指出在市区河段中,底泥耗氧在总的耗氧过程中灵敏度最大,占主要地位。若河流两旁无污染源排入时,约占该河流总耗氧的51%;  相似文献   

12.
分光光度法在化学需氧量快速测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实验研究,建立起化学需氧量(COD)分光光度快速测定方法.回流时间由原来的2h缩短为15min,并用分光光度法代替碘量法进行测定.该法与标准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测定快速等优点.该法对实际水样进行没定,测定结果与标准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钦建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4):152-155,160
九龙江流域降雨量和径流量在流域空间和年内分配上明显不均,使枯水季节生态环境用水量在局部河段无法得到满足,导致局部河段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根据研究需要,将流域分为12个计算区域。将生态环境需水量分为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旱地环境生态需水量进行计算,分别为60.431×108m3和84.622×108m3,流域生态环境需水总量合计145.053×108m3。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35.856×108m3,盈余量为90.803×108m3,总体可以满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需要。但是,生态环境用水量保证程度不但与天然径流量有直接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活性污泥中需氧量的研究现状及供氧系统的节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国内外活性污泥法中需氧量的研究过程及微孔曝气系统的节能技术,对微孔曝气器与穿孔曝管进行对比,证实前者较后者节电44%.  相似文献   

15.
底泥生物与化学需氧动力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底泥生物和化学需氯的动力学模式,并用生物抑制试验对该模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静止和完全混合状态下,底泥的生物需氧过程符合Lawrence McCarty模式。静止状态下,底泥的化学需氧过程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来描述:而完全混合条件下,则可用零级反应动力学表示。底泥性质和扰动程度是影响底泥需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生物修复技术在白海面黑臭河涌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人工曝气、水体生物修复和河道生态恢复等技术,对广州市白海面黑臭水体进行治理。结果表明,在污水进水流量3000~4000m^3/d的条件下,通过生物治理,消除了水体黑臭现象,从上游到下游,水色由暗黄逐步转为黄、黄绿;在上游不断流入污水情况下,CODcr除去率达55%以上,NH3-N除去率为35%,TP除去率达25%以上。本研究为城市黑臭河道,特别是暂时无法截污的城郊河道的治理和养护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接种稀释水是测定水质BOD5成败的关键因素。介绍了一种接种液的来源、配比、预处理及接种稀释水的配制方法,提出了计算接种液用量的方法,以便在工作中少走弯路,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事故尤其是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不仅在发生次数上,而且在污染的危害程度上有增大趋势。应急监测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与善后处理中的重要环节。用真空检测管-电子比色法测定水和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方法最低检出限为10 mg/L,回收率为89.0%~105%,相对标准偏差为1.8%~12.3%,相对误差为-2.38%~+8.80%。用重铬酸盐法和真空检测管法测定实际样品,2种方法相对误差为-34.7%~+6.86%,能满足半定量检测要求,符合环境应急监测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化学需氧量自动监测仪器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到对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饮用水源等的水质监测中。为了选取性能更优越的设备投入到今后的自动监测工作,本文对多种品牌型号的化学需氧量自动监测仪器初次安装的比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试图比较出某些设备测量准确性是否明显优于其他设备。根据结论,提出了自动监测仪器发展和应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