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防沙治沙力度,投入巨资,创新模式、强化措施,综合治理,有效遏制了沙化、荒漠化恶化趋势,部分沙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防治成果令人欣喜.但中国防沙治沙任重道远,治沙正在进行时. 10年规划强化治理力度 2013年1月,国务院通过《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规划》目标任务是,划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加大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全面保护林草植被,积极预防土地沙化,综合治理沙化土地.规划分为两个阶段实施,2011-2015年为第一阶段,2016-2020年为第二阶段,1 0年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2000万公顷,其中第一阶段1 000万公顷,第二阶段1 000万公顷.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区生态状况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
“十五”计划纲要提出 ,“十五”期间要把改善生态 ,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加强生态建设 ,遏制生态恶化。“十五”将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0万公顷 ,治理“三化”草地面积1650万公顷。要组织实施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 ,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和东北内蒙古等地区的天然林保护工程 ,以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要加强京津风沙源和水源为重点的治理与保护 ,建设环京津生态圈。在过牧地区实行退牧 ,封地育草 ,实施“三化”草地治理工程。加快小流域治理 ,减少水土流失。推进黔桂滇岩溶地区石漠化…  相似文献   

3.
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界江及松嫩干流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生物多样性与湿地资源保护等8大林业建设工程,必保完成年度目标。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确保3年完成470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和25度以下坡改梯任务。下决心封山育林,坚决禁止毁林毁草开荒和湿地开垦,限期解决退耕还林,还草问题。  相似文献   

4.
要紧紧围绕全市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明年(2000年)的目标是:抓好26个续建县的综合治理工程,力争新增5-8个县列入国家综合治理重点县,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1.5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2.5万公倾,封育治理4万公顷;基本控制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局部地区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中改善沙漠生态系统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江涛 《环境保护》2002,(5):25-26,39
本文着重从我国沙害的严重性,防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包括自然、人为、社会等直接原因和其他间接原因)着手,提出防沙治沙的对策,包括生态经济学和先进治沙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政策配套、机构建设,实际问题的解决等措施,以提高我国西部地区防治沙害的力度,彻底改善西部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我国土地沙化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沙化问题高度重视,把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地沙化的严峻形势以及主要原因,从而可以看出,沙漠是自然的产物,沙化土地则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背景下人为所致,沙漠已经蚕掉了中国27%的土地,目前,我国防沙治沙的战略初步形成,以三北地区为重点的防沙治沙大战即将全面展开。力争在10年内基本遏制三北地区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扩大趋势,对此,建议尽快制定防沙治沙技术和产业政策,建立新的激励机制,努力提高防沙治沙工程的科技含量,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建议国家设并且产防沙治沙专项。  相似文献   

7.
程安东省长在西部论坛主题论坛演讲时指出,把陕西建成西部生态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省在加快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投资软环境的同时,积极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并将其作为改善投资环境、建设经济强省的长远大计。从1999年秋季至今两年时间,全省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万平方公里,是以前4个年度的总和;造林85.4万公顷,退耕还林(草)27.1万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由1949年的14%增加到现在的30.9%。林区森林资源正在逐步恢复,许多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08,(2):78-78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2008年出台的第一个文件中提出,到2050年,区内适宜治理的沙化土地将全部得到治理。新近出台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提出,到2050年,适宜治理的沙化土地全部治理,全区沙化土地防护体系得到优化,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内蒙古新的防沙治沙工作目标还包括:到2010年,自治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2%,沙产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重点治理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金钊 《地球环境学报》2022,13(2):121-131
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余年,区域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过度植被恢复产生的负效应也逐步显现,有关黄土高原高强度植被恢复的可持续性问题引起讨论。当前,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已进入一个节点性时期,但植被重建的终极目标并不十分明确。未来50—100 a,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环境效应与可持续性如何,目前缺乏前瞻性的科学认识。鉴于这一问题,本文对黄土高原近20 a大规模植被恢复和重建产生的生态、水文、侵蚀和气候效应进行了回顾,并对在甘肃庆阳南小河沟长期退耕还林和还草小流域持续开展近10 a的观测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探讨长期自然和人为植被恢复背景下小流域的生态水文效应,最后从小流域视角对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的可持续性进行了探讨。针对当前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的两阶段论。第一阶段为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至今20 a,主要目标是增绿、控蚀、减泥沙,目前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第二阶段为未来20—30 a,目标是稳绿、增水、促发展,当前工作的重点是需要针对第二阶段的目标开展规划和研究工作,提高黄土高原生态质量的持久性和区域人地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国内     
《环境保护》2013,(11):6-7
林业局要求推进防沙治沙工作日前,国家林业局发布关于认真实施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切实推进防沙治沙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认真组织编制省级防沙治沙规划,全面落实《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明确逐步减少沙化土地的时限、步骤和措施。文件提出,省级防沙治沙规划由各有关省级人民政府于2013年9月底前报国  相似文献   

11.
龙胜各族自治县生态示范区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胜是广西北部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山区县,全县多山多石,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人口16.7万。过去为了解决温饱,大面积毁林开荒种粮,生态一度失衡。1997年国家环保总局环然[1997]078号文批准龙胜县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后,该县紧紧围绕以“生态旅游为主,生态林业、高效农业、深加工工业为辅”的总体方案,抓住沼气推广这个龙头,带动养殖和种植,逐渐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药化肥的面源污染,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管理。通过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培育了绿色生态产品与市场,摸索出一条农村自然保护和发展经济的路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龙胜县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果(一)以治山为主体,实施林—果—草综合开发1、造林绿化与加强管护相结合,巩固和完善森林生态体系。1998年至1999年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通过调查,增划和扩大了保护区片数及面积,目前全县各类保护区达13片,面积达5.64万公顷。此外,还规划了公路沿线、江河两岸3000公顷防护林带。实行“为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而产出的农业特产品,在10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等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群众...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典型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中的生态补偿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草)工程等是我国开展的规模较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本文以环境经济学和生态补偿理论为视角,分析了我国典型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中的生态补偿问题.针对生态补偿中的各类问题,本文对其可能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总结,进而提出完善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中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第二版记者郑少忠报道:改革开放特别是自#%%&年'月江泽民同志作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和发布西部大开发动员令以来,陕西省抓住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这一中心环节,大力推进生态环保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省已经完成封山(沙)育林#!(万公顷,退耕还林)$*((万公顷,森林面积增加到)$)*'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万公顷,长城沿线风沙区,&*)万公顷流沙已有("万公顷得到固定或半固定,基本实现了“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九五”以来,陕西省环境…  相似文献   

14.
2008年6月17日是第十四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加快防沙治沙步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环境生物学     
~18环图X一49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退耕还林(草),再造山川秀美的历史机遇面前,针对塔里木河干流区尤其是下游绿色走廊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具体原因,阐明在合理开发、利用和配置水资源的前提下,退耕还林(草)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力措施以及实施退耕还林(草)对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和意义,论述退耕还林(草)应掌握和处理好改善生态与经济发展、改善生态与农业结构调整、现代技术应用与传统方式的关系,探讨退耕还林(草)中合理的林草比例及科学的林草结合方式。参2X171 .4·2(X) 102579太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陈…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紧迫性地域分级论证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退耕还林还草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科学分析现有土地及其利用结构是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实施的重要保证。论文应用科学抽样数据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耕地的坡度构成及其土地垦殖率等的区域差异特征,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紧迫性地域分级。其结果可以为根据有限的资金,分区分批进行退耕,最大限度地保证粮食安全,并实现区域生态重建,为合理实施退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与生态环境治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贵州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不仅在贵州和中国的喀斯特区,乃至在世界喀斯特区都将具有重要的典型示范作用。根据1999年卫星遥感解译结果分析,全省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13 187 km2占到7.49%,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35 920 km2,占到全省的20.39%,如再加上具有潜在石漠化的土地,面积可以达到45.20%。贵州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进行了长期、持久的研究,为石漠化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治理模式:包括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生态农业模式,退耕还林还草、林草结合的草、畜(禽)生产模式,草地畜牧业模式,坡耕地防治水土流失的坡改梯模式,环境移民与开发式扶贫模式,典型脆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等。正由于石漠化治理取得显著的成绩,使治理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了根本的好转,表明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是可以治理改善的,消除贫困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还草是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的一项重大工程.文章研究GIS空间分析理论,阐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规划及执法中GIS技术支持,及时准确提供土地利用、地表形态等决定工程实施的重要参数的方法,实现了工程可视化.通过ArcView GIS对研究区域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的工程规划及执法数据,以利于推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在科学高效的基础上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是表征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的重要指标,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并对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能简单快速的评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所带来的影响,以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子长县为例,运用InVEST模型评估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进一步耦合InVEST模型和FLUS模型,并设置四种不同的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情景,预测子长县2037年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和碳汇产生的经济价值。研究发现:(1)子长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效果显著,17年间共有31627.98 hm~2耕地退耕为林地和草地,境内的林草覆盖率由2000年的53.26%增长至2017年的64.20%;(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子长县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碳储量由2000年的39.19×10~6t增长至2017年42.34×10~6t,增加量集中在工程实施主要阶段(2000—2008年);(3)未来子长县若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其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且会获得一定的碳汇经济价值。预计到2037年子长县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A、B、C、D四种情景下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将分别达到:43.78×10~6t、44.10×106~t、44.32×10~6t和44.54×10~6t,并将由此获得碳汇经济价值净收益分别为1627.88万美元、1979.89万美元、2231.39万美元和2471.67万美元。耦合InVEST-FLUS模型,不但能利用InVEST模型简单快速的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评估,而且还能基于FLUS模型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经济价值做出测算。  相似文献   

20.
在全党全国都在努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9月10日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在新疆召开了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重探讨各级人大在森林资源、草地资源、防沙治沙、水土保持、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领域,如何提高立法质量,增强监督实效等问题,以进一步推动各级人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会后,本刊记者在北京专访了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