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固定化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同时硝化和反硝化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研究了将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混合包埋 ,利用载体对氧产生的扩散阻力在颗粒内部形成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 ,使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在好氧条件下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的新型生物脱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固定化后细胞的活力回收率≥ 70 % ;混合固定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在好氧条件下进行间歇生物脱氮时至少可稳定操作 2 2d ,其间脱氮速率约为 0 1 1kg/m3·d ;单级生物脱氮的最适 pH和温度分别是 8 2和 30℃。  相似文献   

2.
对缺氧生物吸附活性污泥法(ABSAS)生物脱氮系统中的硝化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物氧化优先于硝化作用,有机物对硝化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异养氧化菌对硝化菌的竞争性抑制。但生物脱氮工艺中的初级缺氧反应对硝化作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初级缺氧段中的反硝化作用愈强,则由缺氧段进入好氧段后,硝化作用进行的愈强,此特性可用于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中,以提高硝化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缺氧生物吸附活性污泥法(ABSAS)生物脱氮系统中的硝化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物氧化优先于硝化作用,有机物对硝化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异养氧化菌对硝化菌的竞争性抑制。但生物脱氮工艺中的初级缺氧反应对硝化作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初级缺氧段中的反硝化作用愈强,则由缺氧段进入好氧段后,硝化作用进行的愈强,此特性可用于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中,以提高硝化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影响活性污泥脱氮效率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性污泥对氮的去除主要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来进行.温度、pH、溶解氧浓度、污泥龄、毒性物质、污水性质(有机物含量、氮浓度)都会对系统脱氮能力产生影响。一般较高的PH、延长污泥龄、较低的溶解氧浓度和较低的有机碳浓度均能提高系统的硝化能力。反硝化/硝化系统具有投资省、脱氮效率高等优点.除甲醇外,其它一些工业废弃物也可作为促进反硝化作用的碳源.由于厌氧环境有利于反硝化作用,所以厌氧/好氧(A/O)法和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具有极高的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5.
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Ⅰ.方法实现与控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采用实时控制策略和曝气 搅拌交替运行方式在 ( 2 6± 1 )℃下开发了一种新型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 :实时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 .并对其与实时控制传统SBR法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和预先设定时间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显示 ,实时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无论从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还是从硝化时间、反硝化时间上均优于实时控制传统SBR法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和预先设定时间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两种工艺 .其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分别是预先设定时间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 1 3 8倍和 1 2 5倍 ,是实时控制传统SBR法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的 1 82倍和 1 6 1倍 .因此 ,实时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不但能够合理分配曝气和搅拌时间 ,而且还能提高硝化、反硝化速率 ,缩短反应时间 ,从而达到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耐冷好氧反硝化菌因其独特的生长特性与同步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的功能,为解决天然水体中氮素的去除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综述了好氧反硝化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包括耐冷好氧反硝化菌的富集-驯化-筛选方法,已分离的耐冷好氧反硝化菌的类群及其生长特性,耐冷好氧反硝化菌的生物脱氮影响因素及其应用领域。耐冷好氧反硝化菌在低温环境生物脱氮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对耐冷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作用机理和实际工程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工艺特性对硝化混合液液相主体及其中污泥分别从有氧、好氧呼吸状态转变为无氧、反硝化状态的影响。该文在A/O系统中研究了不同DO条件下,内回流液从好氧硝化状态转变为缺氧反硝化状态过程中液相主体物质及反硝化速率的变化,以及在不改变HRT及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在A/O系统上分别增设前置预反硝化池、后置预沉淀池,且好氧池均改用渐减曝气法,探究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及氮的去除途径。结果表明:在保证充分硝化下,相对好氧池溶解氧较低时,无论回流液液相主体还是污泥的状态转变都较快,污泥反硝化速率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增设前置预反硝化池或后置预沉淀池可以将系统的脱氮效率从79%分别提高至83%和89%,且后置预沉淀池改善了沉淀池的污泥沉降性能。好氧池采用渐减曝气,系统脱氮率也会有所提高,无论是后置预沉淀池还是前置预反硝化池,都使好氧混合液中污泥快速转变为反硝化状态,提高了缺氧池污泥反硝化速率以及系统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8.
何腾霞  倪九派  李振轮  孙权  冶青  徐义 《环境科学》2016,37(3):1082-1088
分别采用高浓度的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有机氮模拟废水和铵态氮与硝态氮、铵态氮与亚硝态氮混合模拟废水,研究耐冷反硝化细菌Arthrobacter arilaitensis Y-10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以及同时硝化和反硝化能力,通过测定Y-10菌株在整个脱氮过程中的D600值,分析细菌生长与生物脱氮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耐冷菌株Arthrobacter arilaitensis Y-10具有很强的硝化和反硝化能力,15℃条件下,4 d内分别可将铵态氮由208.43 mg·L~(-1)降至72.92 mg·L~(-1),去除率65.0%;硝态氮由201.16mg·L~(-1)降至0 mg·L~(-1),去除率为100%;亚硝态氮由194.33 mg·L~(-1)降至75.43 mg·L~(-1),去除率为61.2%.该菌只在含硝态氮的模拟废水中才会产生亚硝态氮积累;此外,在混合模拟废水中,以去除铵态氮为主.总之,Arthrobacter arilaitensis Y-10能在15℃条件下有效进行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作用,在不同无机氮混合模拟废水中对铵态氮的去除率高达80.0%以上.  相似文献   

9.
固定化微生物脱氮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开展单级生物脱氮的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硝化与反硝化混合污泥可以实现单级生物脱氮,效果好于未固定化污泥,氨氧化速率和总无机氮的脱中分别提高到未固定化污泥的1.7倍和13.4倍。结果还表明光硬化树脂也是一种较好的固定化介质。  相似文献   

10.
固定化细胞单级生物脱氮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PVA为载体 ,采用冷冻 解冻法混合固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 ,在鼓泡床中研究了固定化细胞单级生物脱氮的动力学。结果表明 :在固定化细胞单级生物脱氮过程中 ,内扩散对反应的影响非常小 ,脱氮速率受化学反应控制。反应的动力学可以用Monod方程来表示 ,其动力学常数Ks 和vmax分别为 30 3 0mg L和 0 0 96mg L·s。用模型计算的脱氮速率与实测值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1.
新型固定化细胞膜反应器脱氮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废水土生脱氮反应器,即利用固定化细胞膜将反应器一隔为二,膜的侧与好氧的氨氮废水接触,另一侧与缺氧的乙醇 水溶液(反硝化碳源)接触,固定于膜中的硝化细菌将氨氮氧化成亚硝氮和硝氮,随即被同一膜中的反硝化细菌还原成氮气。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混合固定于膜内时的氨氧化速率约为硝化细菌单独固定时的2倍。未发现碳源重复利用对脱氮过程产生不利影响。此新型反应器 可以稳定运行50天以上。  相似文献   

12.
筛选出1株耐盐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qy37,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研究了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qy37的脱氮特性.在以NH4Cl为氮源的异养硝化系统内,该菌32 h内使NH 4+-N由138.52 mg/L降至7.88 mg/L,COD由2 408.39 mg/L降至1 177.49 mg/L,NH2 OH最大积累量为9.42 mg/L,NO 2--N最大积累量仅为0.02 mg/L,推测该菌将NH2OH直接转化为N2O和N2从系统中脱除.在以NaNO2为氮源的好氧反硝化系统内,该菌24 h内使NO 2--N由109.25 mg/L降至2.59 mg/L,NH2OH最大积累量为3.28 mg/L.好氧反硝化系统与异养硝化系统相比菌体生长量高,TN去除率低,COD消耗量低,NH2OH积累量低,并且检测到NO 3--N的积累.认为好氧反硝化在菌体生长和能量利用方面比异养硝化更有效率.在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混合系统内,16 h NH 4+-N去除速率比异养硝化系统提高了37.31%.混合系统的NH2 OH积累量低于异养硝化系统和好氧反硝化系统,但N2 O产出量高于二者.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脱氮是水体氮素去除最常用的有效方式,具有高效、经济和二次污染小等特点.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发现是微生物脱氮技术的重要里程碑,为新型生物脱氮领域的研发提供了新出路.当前,探究好氧反硝化细菌的脱氮特性及各环境因子(如碳源种类、C/N、温度、pH、DO、盐度、重金属含量等)在好氧条件下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已成为污染水体氮素逸出的研究热点.通过总结好氧反硝化细菌的脱氮机制、筛选来源和种类、鉴定、脱氮特性与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在实际含氮污染水体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好氧反硝化细菌种类丰富、存在环境广泛,脱氮效率一般在50%以上;目前,好氧反硝化细菌脱氮机理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氮的转化方面,对其中心碳的代谢研究以及碳氮比对反应机理的具体影响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探究;有关好氧反硝化细菌的脱氮特性研究尚处于实验室小试或中试阶段.建议进一步筛选高效菌群,进行碳氮代谢途径研究,优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固定化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减少水体中的氮素污染,对于实现高效、经济的脱氮具有重要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碳源循环单级生物脱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发了一种列管式固定化细胞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被混合固定于中空的PVA凝胶管的管壁之中,PVA凝胶管平行置于圆柱形筒体内,构成一个类似于列管式换热器的生物脱氮反应器。需要处理的氨氮废水在固定化细胞管的外侧与圆柱形壳体的内侧间流动,而反硝化所需的碳源(乙醇水溶液)则在PVA凝胶管内循环。研究了列管式固定化细胞生物反应器进行单级生物脱氮的可行性和连续运行的效果,并证明了在非纯菌种的固定化细胞单级生物脱氮过程化细胞生物反应器进行单级生物脱氮的可行性和连续运行的效果,并证明了在非纯菌种的固定化细胞单级生物脱氮过程中,存在着NH^ 4→NO^-2→N2的短积生物脱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溶解氧对SBR单级颗粒污泥自养脱氮系统的影响,基于活性污泥ASM3模型和短程硝化-硝化-反硝化模型,将颗粒污泥传质过程与氨氧化菌(AOB)、厌氧氨氧化菌(AAOB)、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反硝化菌(DNF)的生长过程、好氧内源呼吸及缺氧内源呼吸过程等耦合,建立了单级自养脱氮颗粒污泥动力学模型,并对颗粒内部基质浓度分布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当DO为0.4mg/L时,好氧区和缺氧区(厌氧区)的比例为0.4:1;当DO为0.6mg/L时,颗粒污泥好氧区与缺氧区(厌氧区)的比例为3:1.同时,根据基质反应速率方程,建立了颗粒污泥的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动力学模型,对SBR系统运行效果进行预测,结果显示,DO为0.6mg/L时,氨氮反应完全,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在5mg/L以下,总氮去除率模拟值为89%左右,略低于实际测量脱氮率95%.  相似文献   

16.
活性污泥法低温运行中的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丝状菌引起,微丝菌(M.Parvicella)则是污泥膨胀中的优势丝状菌.针对微孔曝气变速氧化沟中试系统中因低温引起的污泥严重膨胀及其污泥硝化能力降低的问题,采取增大曝气量快速培养污泥硝化菌含量,再逐渐增加A:O比为0,0.1,0.5,1.1,1.8提高反硝化能力,从而恢复污泥脱氮能力.在恢复期间,污泥絮体中的疏水性M.Parvicella附着于反硝化产生气体上,在选择池和氧化沟表面形成浮泥,对其进行去除,以减少絮体中丝状菌含量,提高硝化菌含量及其硝化能力.同时对不同微丝菌含量的污泥絮体(沟内混合液和表面浮泥)的硝化和反硝化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微丝菌含量高的活性污泥其硝化能力较弱,而快速反硝化能力较强,则对慢速和内源反硝化影响不大.进一步证明M.Parvicella也是除了DO浓度,水温和负荷之外影响活性污泥硝化能力和污泥沉降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对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菌株qy37固定化后的脱氮效果为考察标准,分别研究了不同的吸附、包埋固定化载体和方式对固定化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碳纳米管、多孔陶粒、活性炭、石墨四种材料为吸附固定化载体时,纳碳纳米材料的吸附固定化脱氮效果最好,脱氮率可达94%;以海藻酸钠(SA)和聚乙烯醇(PVA)制成的SA、PVA、PVA-SA、PVA-SA-活性炭和PVA-SA-纳米材料小球为包埋固定化载体时,PVA和SA混合作为包埋剂固定效果要好于单独作为包埋剂,包埋剂PVA和添加剂SA最佳包埋比是10:1;吸附材料作为强化剂一起包埋的复合式包埋有助于提高固定化小球的稳定性和固定化效果,脱氮率提高5%。其中纳米材料作为强化剂的包埋固定化脱氮效果要优于活性炭,脱氮率可达到85%。强化剂活性炭、纳米材料最佳包埋比是5:4。吸附固定化整体脱氮效率优于包埋固定化。  相似文献   

18.
In the biofilm and activated sludge combined system,denitrifying bacteria attached on the fibrous carriers in the anoxic tank,while the sludge containing nitrifying and phosphorus removal bacteria was only recirculated between the aerobic and anaerobic tanks.Therefore,the factors affected and restricted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in a traditional A/A/O process were resolved.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ptimum operation conditions fo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using this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