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截污治污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截污治污效果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定位的2000年污染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苏州河水系污染源的分布及排放特征,并结合区域截污治污设施现状和污染源纳管的可能性等因素,对二期工程的截污治污规划进行了研究.测算了二期工程可能截除的污染源数量,污水量和截污率等指标,提出了二期工程截污治污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了彻底消除苏州河水系的黑臭状况并根本改善苏州河水质,1999年11月~2000年1月,对苏州河市区6支流污染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苏州河市区6支流污染源的地理分布特点和结构特性.同时提出了控制市区6支流污染的截污治污的几项措施,主要包括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在水系范围内进行全面截污;对个别分散的污染源,采取就地处理技术;在截污工程中,首先集中力量整治木渎港-桃浦河河段.  相似文献   

3.
生物修复技术在白海面黑臭河涌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人工曝气、水体生物修复和河道生态恢复等技术,对广州市白海面黑臭水体进行治理。结果表明,在污水进水流量3000~4000m^3/d的条件下,通过生物治理,消除了水体黑臭现象,从上游到下游,水色由暗黄逐步转为黄、黄绿;在上游不断流入污水情况下,CODcr除去率达55%以上,NH3-N除去率为35%,TP除去率达25%以上。本研究为城市黑臭河道,特别是暂时无法截污的城郊河道的治理和养护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苏州河截流区外非点源污染调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摸清苏州河截流区外的污染物量以及对苏州河下游段水质的影响,为苏州河截流污水工程的运行和进一步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美国环保局的非点源负荷函数和城区污染物流失量负荷模型等方法,对苏州河截流区外(黄渡—北新泾区段)地表径流等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1)非点污染源是目前苏州河截流区外最主要的污染源;其中,畜牧业污染为本区最大的非点污染源。(2)北新泾断面是本区污染物向下游(截流区)排放的主要控制点。(3)截流工程实施后,非点污染源将成为苏州河污染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雨水调蓄池与苏州河市政泵站排江污染削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雨天苏州河延岸市政泵站的排江污染是造成苏州河水质不稳定的原因之一,在兼顾防汛与截污的基础上,对延岸大泵站建设雨水调蓄池是削减苏州河排江污染负荷的重要工程,通过对成都路调蓄池试运行研究,估算每年可削减成都路泵站排江量50%以上,削减CODcr 11.53吨、SS 4.76吨。  相似文献   

6.
苏州河水量水质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钱毅 《上海环境科学》1997,16(1):18-19,31
根据建立的一维非恒定流水量模型和一维非稳态水质模型,定量预测苏州河在截污工程实施前后的水量和水质变化规律,探讨进一步改善苏州河水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苏州河干流基本消除黑臭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苏州河的整治历史.分析了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效益.通过对苏州河干流2000年基本消除黑臭的阶段性成果的分析表明,不断截流直排苏州河的污染源并控制市区3条污染严重的支流对苏州河的污染,是苏州河干流黑臭水质初步改善的根本原因.提出改善后的苏州河水质还不稳定,易受苏州河沿岸泵站排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苏州河河道曝气复氧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过六支流截污、综合调水等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项目的实施,苏州河沿岸的污染源大部分已被截留,河水水质大有改善。但是,苏州河北新泾以下河段,由于沿江37座合流泵站雨季排江的冲击负荷,雨天苏州河水体仍有黑臭。向苏州河进行曝气复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增强水体的净化功能,对解决突发性的冲击负荷所造成的水质恶化、消除水体黑臭、恢复苏州河水生生态系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后苏州河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二期工程应以截污治污、底泥疏浚和综合调水为重点,并围绕这3项重点分别开展规划研究.同时,提出了可采取的工程措施,分析了工程效益.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二期工程的预期水质目标.  相似文献   

10.
常州市老城区重点生活污染源对北市河的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州市老城区北市河为研究区域,对其汇水区域内的所有重点污染源的污水产生量、污染物性质及排污去向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监测,利用确定的污染系数计算出各污染源的排污负荷.结果表明,除pH外,常州市的垃圾屋、垃圾转运站、公厕、餐饮等污染源排放的污水中SS、COD、BOD5、氨氮、TN、TP等浓度较高,远远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及《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其中:垃圾转运站的COD最高达51700mg/L,而公厕污水中氨氮和TN分别高达1616mg/L和2044mg/L.各污染源通过雨水管网进入河道的比例较高.排入北市河的年污染负荷源类型中,以餐饮业最多,其次是环卫设施;污染物以COD最高,为125.2t/a;其次是BOD5,为40.53t/a;因此,各污染源的COD和BOD5应为主要控制目标,且应首先对沿河餐饮和环卫设施进行截污治理.  相似文献   

11.
苏州河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根据水文、水质和污染调查结果,分析了苏州河水质和污染现状和综合环境质量,提出了影响苏州河水的8项主要环境问题;严重的有机污染;底泥对水质的污染;支流对干流的污染;上游来水水质;合流污水系统的溢流;河道不利的水动力条件;航运影响;沿岸景观和陆域布局不合理等。根据这些分析,作者从苏州河的功能定位和治理目标出发,提出了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设想。  相似文献   

12.
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目标的测算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分析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的整治成果和遗留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二期工程整治的重点,应用苏州河水动力水质模型对这些问题整治的工程效益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案例包括截污、疏浚、调水等,预测了二期工程实施后苏州河的水质,确定了二期工程定量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中心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池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程江  吕永鹏  黄小芳  郭晟 《环境科学》2009,30(8):2234-2240
于2006~2008年同步监测了上海中心城区成都路合流制排水系统20余次的降雨、径流和径流水质过程,研究了国内首座投入使用的城市大型排水系统调蓄池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调蓄池有效提高了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系统截流倍数可从3.87倍提高到6.90~9.92倍.对暴雨溢流和旱流试车溢流的年际平均削减量分别为9.10×104m3和8.37×104m3,削减率分别达9.00%和100%.对暴雨溢流COD、BOD5、SS、NH4+-N和TP的年际平均削减率分别为13.76%、19.69%、15.29%、18.24%和15.10%,相应削减量分别为41.21、12.37、50.10、2.12和0.29 t.a-1.调蓄池可100%削减旱流试车溢流污染,相应污染物的削减量分别为20.75、4.87、14.90、4.49和0.30 t.a-1.分析显示调蓄池设计标准、运行模式和降雨条件是影响调蓄池环境效应发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寻求评价和调控城市河流内分泌干扰风险的有效方法,以城市河流典型代表―南淝河及其支流水系为例,运用MIKE11水动力学和对流扩散模块构建南淝河流域城市河流雌激素迁移转化模型.同时,利用该模型对南淝河水系雌激素类物质引起的内分泌干扰风险进行评价,并基于未来可达水污染控制目标提出风险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在最优雌激素排放率情景下,约50%以上的河段具有潜在内分泌干扰风险;仅在最高排放率情景下,丰、平、枯水期分别有19%、53%和67%河段存在高风险,高风险河段集中在南淝河城区段及其支流二十埠河、板桥河和店埠河.3种削减内分泌干扰风险远近期可达情境方案分析表明:仅依靠单一的点源截污控制方案,即使在最优排放率情景下仍有近50%的河段具有潜在风险水平;通过点源截污和70%的面源排污控制相结合的调控措施,在最优排放率情景下能使所有河段处于无风险水平;在将点源和面源排污完全截留控制的远期目标下,可以基本实现预期情景下90%以上河段处于无内分泌干扰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5.
苏州河的功能定位与综合整治目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苏州河水“变情”,是上海人民长期以来的一个美好愿望。根据市委、市府确定的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该文论述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总体规划方案的基本思想,提出苏州河的功能定位要从实际出发,并全面考虑迈向21世纪的上海城市发展需要,使苏州河综合整治成为上海环境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相似文献   

16.
苏州河水系水动力模型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MIKE11模型系统建立了以苏州河以及其支流为重点的全市感潮河网水动力数学模型。模型在天然河网的基础上,以骨干河道为基础,进行合理的河道和湖泊概化,并将上海市河网水系划分为14个水利片,分片考虑区域降雨径流对河网水量的影响。模型可应用于水系水量调度分析及非点源污染分析,并对对苏州河沿岸泵站雨天溢流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苏州河水系水动力模型可为苏州河整治工程提供科学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17.
底泥耗氧是自然水体氧平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底泥耗氧的影响因素众多。目前国内对底泥耗氧研究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数学模型的应用很少。阐述了底泥耗氧机理及底泥耗氧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国外已成功验证与应用的底泥通量模型的研究情况。利用底泥通量数学模型探讨了苏州河沿岸合流污水泵站溢流对SOD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每次沿岸合流泵站雨天排江(CSOs)对苏州河底泥耗氧量的贡献是26.5%-41.2%。底泥疏浚短期可能会削减SOD,但CSOs对SOD的影响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