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磷溶菌(PSB)对稻壳(RB)和污泥(SB)生物炭进行不同时间的改性,研究了其对水体中Pb2+和Cd2+(1000mg/L)的修复机制.主要通过测定改性生物炭的理化特性和重金属含量,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微生物改性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SB显著改善生物炭的孔径结构、比表面积BET (增加了12.5%~175.0%)和表面官能团.特别是还增加了生物炭中C和P元素的释放,促进了生物炭表面的生物矿化机制.PSB改性显著提高了生物炭对Pb2+和Cd2+的吸附作用(RB提高:Pb2+=9.5%~34.5%,Cd2+=34.7%~219.9%,SB提高:Pb2+=65.3%~101.3%,Cd2+=106.6%~248.6%).通过Pb和Cd的修复差异,发现不同重金属对微生物的胁迫是导致改性生物炭对重金属的修复反应路径相反的原因.此外,结构方程模型证实6~12h的PSB改性效果最好,且BET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的生物质炭改性后的修复机制也存在明显差异,孔径结构(Rmax2=0.99)是改性RB的主要吸附途径,化学沉淀(Rmax2=0.99)是改性SB的主要吸附途径.  相似文献   

2.
选取丝瓜络固定颤藻冻干灭活(Freeze-drying-inactivated Oscillatoria lutea Immobilized,FI)和干热灭活(Hot-air-inactivated Oscillatoria lutea Immobilized,HI)为吸附剂,以游离冻干灭活(Freeze-drying-inactivated Oscillatoria lutea Free,FF)和游离干热灭活颤藻(Hot-air-inactivated Oscillatoria lutea Free,HF)作对照,考察pH值、时间、Pb2+初始浓度和共存离子对吸附剂吸附溶液中Pb2+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FI吸附效果优于HI及对照.pH值、时间、Pb2+初始浓度和共存离子对FI吸附性能的影响与对HI及对照的影响变化趋势一致;FI和HI吸附容量依赖pH值而变化,当pH值为5时,达到峰值;Pb2+初始浓度增加,吸附容量也随着增加,吸附平衡浓度分别为80和60mg/L;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90和60min;共存离子抑制吸附剂对Pb2+吸附,抑制强弱顺序为:Ca2+>Mg2+>K+>Na+.4种吸附剂对Pb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吸附速率影响.FI和FF吸附过程拟合适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而HI对Pb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HF对Pb2+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阐释了FI吸附Pb2+的主要官能团为氨基和羧基,吸附过程中发生了离子交换、静电吸引和络合作用.循环吸附实验显示了FI在工业处理Pb2+中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聚乙烯醇和戊二醛通过化学交联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制备了壳聚糖/聚乙烯醇(CS/PVA)微球,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CS/PVA微球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和重金属离子(Cu2+、Fe3+、Pb2+、Cd2+)溶液初始浓度对CS/PVA微粒吸附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CS/PVA微球吸附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最佳pH值为7;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拟合了4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试验数据,表明其吸附过程以化学反应为主,其中金属螯合作用占主导作用;利用Langmuir等温线模型拟合得到的CS/PVA微球对溶液中Cu2+和Cd2+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52.33 mg/g和57.81 mg/g,CS/PVA微球对溶液中Fe3+、Pb2+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其对Pb2+的吸附率最大。  相似文献   

4.
改性后的沸石材料,可大幅度提高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高锰酸钾和硫酸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包裹在沸石表面,可大大提高其吸附性能,最终达到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的目的。研究了二氧化锰改性沸石对废水中Pb2+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如沸石与二氧化锰投料比、反应时间、溶液pH值、反应温度、Pb2+初始浓度等,并探讨了其吸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锰改性沸石对废水中Pb2+的吸附效果随着沸石与二氧化锰投料比的增加而提高,平衡吸附时间为12 h,吸附反应的最佳溶液pH值为5~6;二氧化锰改性沸石对废水中Pb2+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反应,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说明为单配体吸附模式;红外光谱分析发现,-OH是影响二氧化锰改性沸石吸附废水中Pb2+的主要官能团;低浓度腐殖酸对二氧化锰改性沸石吸附废水中Pb2+的影响较小,不产生竞争吸附。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惰性介质(土、砂)和强化介质(给水厂污泥、铁锰复合氧化物)为研究对象,考察道路径流溶解性有机物(DOM)存在对生物滞留介质吸附去除Cu2+和Pb2+过程的影响,并揭示其主要响应组分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径流DOM、DOM各分子量组分和各化学组分均可抑制惰性生物滞留介质对Cu2+和Pb2+的吸附去除,促进强化生物滞留介质对两者的吸附去除;其中,径流DOM中<1kDa分子量组分和亲水性组分对惰性介质吸附去除Cu2+和Pb2+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对强化介质吸附去除Cu2+和Pb2+的促进作用也最明显,是影响生物滞留介质对Cu2+和Pb2+吸附过程的关键DOM组分.<1kDa分子量组分存在使砂介质对Cu2+和Pb2+的吸附量减少了62.96%和83.70%,使铁锰复合氧化物介质对Cu2+和Pb2+吸附量增加了81.16%和4.67%;亲水性组分存在使土介质对Cu2+和Pb2+的吸附量最高减少了41.43%和69.12%,使给水厂污泥介质对Cu2+和Pb2+的吸附量最高增加了32.35%和39.06%.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水化学条件对微塑料和重金属运移的影响,初步明确两种环境污染物共运移过程中的耦合效应及其对环境条件的响应机制,研究了背景电解质离子不同价态和浓度组成条件下1μm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和Pb2+在饱和一维砂柱中的单独及共迁移行为.结果表明:背景离子浓度的增加或价态的升高均会抑制PS-MPs的单独运移能力,当Na+浓度从1mmol/L增加到100mmol/L,PS-MPs和石英砂之间的排斥势垒下降了1348kT;当Ca2+浓度从1mmol/L增加到100mmol/L,PS-MPs和石英砂之间的排斥势垒下降了956kT.PS-MPs/Pb2+二元体系中Pb2+能降低PS-MPs的迁移能力,背景离子浓度和价态的提升可削弱Pb2+对PS-MPs运移能力的抑制性.当Na+浓度从1mmol/L增加到100mmol/L,PS-MPs和石英砂之间的排斥势垒下降了1100kT;当Ca2+浓度从1mmol/L增加到100mmol/L,PS-MPs和石英砂之间的排斥势垒下降了543kT.背景离子浓度的增加或价态的升高能促进Pb2+的单独运移能力.PS-MPs/Pb2+二元体系中,PS-MPs能够促进Pb2+的运移,背景离子浓度较低时,PS-MPs负载Pb2+的迁移率较高,反之亦然.对于PS-MPs和Pb2+单运移体系,背景阳离子浓度和价态的提升可进一步屏蔽PS-MPs及石英砂表面负电荷,竞争吸附石英砂表面结合位点,抑制PS-MPs运移,促进Pb2+运移;对于PS-MPs和Pb2+共运移体系,背景离子浓度和价态的提升可通过调节Pb2+与PS-MPs及石英砂表面的相互作用,削弱Pb2+对PS-MPs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背景离子对PS-MPs表面位点的竞争吸附及对电荷的屏蔽效应影响PS-MPs对Pb2+的负载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硫化物与汞亲和性较强的特性,构建了SnS2/α-Al2O3复合型除汞吸附剂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对Hg2+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950mg/g,其吸附效果不受pH值(酸性pH=1~6)影响,汞浓度为65mg/L时,均能达到近100%的汞去除效率.同时,吸附过程不会受其他金属离子(Cd2+、Cr3+、Zn2+、Cu2+、Pb2+、Ni2+、Co2+等)的强烈干扰,汞浓度为1mmol/L条件下,汞的去除速率及效率均未有很大差距.吸附过程未有大量Sn2+析出,证明了该复合材料的酸性稳定性.通过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机制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单层化学吸附.通过盐酸溶液浸泡洗涤,可以实现SnS2/α-Al2O3复合材料的再生和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8.
在水解法合成二氧化钛(TiO2)过程中,同步利用共沉淀方法以不同的方式在TiO2结构中赋予含P和含Fe基团,制备出铁基磷酸化复合材料P-FeN-TiO2和FeP-TiO2,并借助SEM、EDS和FTIR等表征分析材料吸附前后的结构形貌、元素组成和基团构成等.然后,在不同的pH值、温度和溶液初始浓度等条件下开展材料吸附水体中Cd(Ⅱ)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pH值为6时,P-FeN-TiO2和FeP-TiO2对Cd(Ⅱ)吸附性能最佳,其最大理论吸附量分别为62.50 mg·g-1和4.37 mg·g-1.相比而言,P-FeN-TiO2的吸附性能要优于FeP-TiO2.它们均属于以化学反应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且吸附容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由于重金属离子富集系数的差异性,在存在其他重金属离子的情况下,复合材料竞争吸附的顺序为Pb(Ⅱ)>Cu(Ⅱ)>Cd(Ⅱ).最后...  相似文献   

9.
选用水稻秸秆作为原料,采用强氧化剂和氢氧化物(KMnO4、KOH和H2O2)进行改性.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改性秸秆的表面特性以及初始镉(Cd)浓度、pH值和固液比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运用电位滴定、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来深入探讨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KMnO4为最佳改性试剂,改性后显著增强了秸秆对Cd2+的吸附性能,较原始秸秆提高了1.19~3.46倍.KMnO4改性导致秸秆表面负载更多的锰氧化物,增加了其表面的羧基、羟基、氨基及总官能团数量.原始秸秆和KMnO4改性秸秆对Cd2+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这表明秸秆吸附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导.此外,KMnO4改性秸秆对Cd2+的吸附性能受pH影响较小,且具备出色的抗离子干扰性能,在不同pH值和复杂离子共存条件下,能够高效去除重金属污染废水中的Cd2+  相似文献   

10.
以修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为目标,开展以石英砂为多孔介质材料,氧化石墨烯为吸附剂,在改变重金属种类、重金属污染物浓度、注入氧化石墨烯浓度和渗流速度条件下的土柱穿透试验.首先,对单一重金属的迁移特性及氧化石墨烯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和固化机制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改变渗流速度对单一重金属离子(Pb2+和Cd2+)的迁移影响较小.氧化石墨烯穿透污染土柱时,低重金属污染浓度和高渗流速度会促进氧化石墨烯的迁移,进而促进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氧化石墨烯对重金属离子(Pb2+和Cd2+)有很好的去除及固化效果,对铅离子和镉离子的最大固化率为88.2%和63.9%.其次,通过SEM、FTIR、Zeta电势试验发现,氧化石墨烯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主要是静电吸引、离子交换和表面络合.通过DLVO理论计算结果可知,负载重金属的氧化石墨烯相较于未负载重金属的氧化石墨烯更易固化在土壤中,其中负载镉离子的氧化石墨烯比负载铅离子的氧化石墨烯更容易固化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11.
酸改性处理常被用于生物炭的改性过程,但也存在酸消耗量大、废液处理难和成本高等问题.利用热解过程直接改性提高生物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降低改性成本,是未来实现改性生物炭广泛使用的重要前提.为评估CO2气氛热解法在生物炭制备和应用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对CO2气氛热解与HNO3改性生物炭对Pb2+的去除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生物炭的元素组成和结构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500℃热解条件下,HNO3改性的生物炭产生了较多的C=O和O=C—O—等羧基类官能团,并引入了—NO(2(asy))和—NO(2(sym))基团,提高了生物炭的表面活性和络合能力.CO2气氛制备生物炭中含有较多的金属碳酸盐,可通过离子交换和共沉淀作用吸附去除Pb2+.此外,CO2改性生物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更优的微孔结构,有利于Pb2+...  相似文献   

12.
复合淋洗条件下农用地耕作层土壤去镉效率及其功能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中(重)度重金属元素镉(Cd)污染农用地土壤淋洗修复的可行性,采用土柱模拟原位淋洗的方法,选择柠檬酸(CA)+氯化铁(FeCl3)复合淋洗剂,在最佳浓度组合及淋洗剂添加量下,探究Cd在耕作层及其以下剖面层的分布特征,同时考察淋洗过程对土壤健康质量的影响及生物质炭的调节效果.结果表明:(1)0.1 mol·L-1 CA与0.01mol·L-1 FeCl3是最佳浓度组合,此浓度组合下,当淋洗剂添加量为9孔隙体积时,淋洗后20 cm土柱中Cd含量低于供试土壤相应pH值的风险筛选值0.4 mg·kg-1(GB 15618-2018).(2)最佳淋洗条件下,60 cm土柱中Cd的纵向分布结果表明,淋洗后随土层深度增加总Cd含量依次递增,且土柱淋出液中含有一定量Cd,淋洗过程促进了Cd向下迁移.复合淋洗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这部分归因于不同土层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Cd含量的变化.(3)CA+FeCl3复合淋洗可导致土壤部分健康指标及酶活...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浴法合成了具有孔道结构、高稳定性和多活性位点的固体吸附材料UiO-66-(COOH)2.通过考察接触时间、温度、起始浓度、干扰离子等因素,评估了UiO-66-(COOH)2对放射性铯离子(Cs+)的吸附性能.试验表明,吸附过程遵循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在313 K条件下,最佳吸附容量和去除率分别达到90 mg·g-1和60%.结构表征验证了吸附过程是在Cs+与有机连接体中羧酸根的质子交换以及与金属节点的离子交换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值得注意的是,材料吸附Cs+后仍能保持其化学和热稳定性;同时,在钠和钾干扰离子共存时,UiO-66-(COOH)2对Cs+仍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SCs/M=5)和去除效率(58%).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用于核废水处理、放射性污染和放射性同位素回收的新型材料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传统中药-黄芪废渣为原料,分别在200℃、400℃、500℃、600℃和700℃的厌氧氛围下热解制备生物炭材料(BC200、BC400、BC500、BC600和BC700),并利用BET比表面积分析、FTIR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不同投加量、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pH值下生物炭对磺胺甲基嘧啶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随制备温度的升高,生物炭的表面积及吸附性能也显著增加.相比原状黄芪渣(SBET=0.42m2/g),BC700的BET比表面积(SBET=155.69m2/g)增大370倍,对磺胺甲基嘧啶的吸附容量增加185倍.BC700对磺胺甲基嘧啶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R2=0.9977),最大吸附容量为11.96mg/g,吸附反应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4),且为化学吸附.同时随着溶液初始pH值和投加量的升高,生物炭的吸附容量先增大后减小,最佳吸附pH值为4.  相似文献   

15.
比较研究了H103树脂、活性炭、沸石、硅藻土和膨润土等5种吸附剂对土壤淋洗液中TX-100与PAHs的吸附性能.批实验结果表明,H103树脂、活性炭、沸石、硅藻土和膨润土吸附后,淋洗液中T-PAHs及TX-100浓度分别为0.03和0 mg·L~(-1)、0.16和3623 mg·L~(-1)、15.21和6175 mg·L~(-1)、15.98和6555 mg·L~(-1)、9.49和4332 mg·L~(-1),选择性吸附系数排序依次为活性炭膨润土沸石硅藻土H103树脂.其中,活性炭能够去除淋洗液中99%的PAHs,同时保留51.33%的TX-100回收再利用,选择吸附系数达到109.5.活性炭固定床实验中,由淋洗液溶质的穿透曲线计算出物质的吸附容量.当空隙体积为2.5-7PV时,活性炭能够去除淋洗液中72%的PAHs,同时保留81%的TX-100,平均选择吸附系数为10.08.由此可见,活性炭固定床可有效处理含表面活性剂土壤淋洗液中的多环芳烃,同时实现表面活性剂的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16.
以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为原料,ZnCl2作活化剂,研究脱水污泥转化成活性炭过程中活化方式、活化剂浓度、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等因素对污泥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制备方案,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活化机理,并将其应用于甲苯废气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浸渍质量比5:5、活化温度550℃、活化时间40 min为最佳制备条件:湿污泥活化法制备的污泥活性炭,性能优于干污泥活化法;在甲苯浓度2 300mg/m3、气体线速9.55 cm/s、装填高度4 cm时,添加3%的锯末或5%的椰粉吸附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过硫酸钠、石灰、粉煤灰、电石渣为固化剂材料,设置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配比下石油污染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毒性浸出浓度、酸中和容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模糊优选理论筛选出固化剂最优配比,利用pH值、温度、S2O82–含量、总石油烃含量、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试验分析固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从极差分析得到过硫酸钠对石油污染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毒性浸出浓度影响最大,石灰对酸中和容量影响最大;以无侧限抗压强度、毒性浸出浓度、酸中和容量和处理成本作为模糊优选指标,过硫酸钠、石灰、粉煤灰、电石渣掺量分别为0.6%、8.0%、10.0%、6.0%时为最优配比,此时处理后的污染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630.40kPa,毒性浸出浓度为4.44mg/L,酸中和容量为385.71cmol/kg,处理成本为136.46元/t,处理后的污染土达到了废物再利用的强度和环境安全要求;过硫酸钠氧化去除土中部分石油,石灰、粉煤灰和电石渣水化反应生成胶凝物质包裹吸附石油,并胶结土壤颗粒,使处理后的污染土毒性浸出浓度降低,强度及酸中...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内外MOFs材料吸附去除废水中各种污染物的研究进展,主要针对重金属离子(Hg2+、U6+、Cr6+、Cd2+、Pb2+、Co2+、Sb5+、Sr2+)及类金属离子(As3+、As5+)、有机污染物(染料分子、芳香化合物)等的去除,分析了MOFs及改性MOFs材料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展望了MOFs材料在废水污染物吸附治理中的应用前景,提出高稳定性及具有催化性质的MOFs材料是用于废水中污染物吸附治理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9.
乙酸正丙酯作为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应用于许多行业,但其易挥发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并危害人类健康。该文以商业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在固体床吸附柱上连续吸附乙酸正丙酯,研究不同入口浓度的乙酸正丙酯在活性炭上动态吸附行为的影响以及活性炭再生性能。研究表明,活性炭具有较高的固气分配系数,随着入口浓度的增大(4.40~21.96 mg/L),平衡吸附量逐渐变大(388.67~513.17mg/g),传质区高度增加,穿透时间缩短,动态吸附容量变大。采用2种穿透曲线模型(Thomas和Yoon-Nelson模型)和4种动力学模型(伪一级、伪二级、Elocivh和Bangham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Thomas和Bangham模型拟合效果较好(R20.99)。通过模型拟合能够较好预测不同入口浓度的乙酸正丙酯在活性炭上的动态吸附容量,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N-油酰基多肽表面活化聚苯硫醚滤料,以酸性KMnO4在60~80℃操作温度下正向滴定,在氧化作用下实现活性组分氧化.实验研究了催化滤料的低温NO还原和Hg0氧化性能,并通过SEM、EDX及TPD表征手段对催化滤料物化结构进行分析.分别考察了(0.9)Mn-Ce-Fe-Co-Ox/PPS反应体系温度、气相O2浓度、初始NO浓度、氨氮比(NSR)、入口SO2浓度的最佳反应参数.结果表明,有效组分MnOx、CeOx、CoOx、Fe2O3以团絮状均匀分散在纤维表面;在反应温度170℃、O2≥5%、NO≤500×10-6、氨氮比1.0、SO2≤100 500×10-6条件下,催化滤料对NO还原及Hg0氧化效率基本达到80%左右;程序升温脱附实验Hg-TPD结果表明SO2的Hg0氧化促进作用机理于SO3与Hg0非均相反应优于SO2硫酸化反应,而NO-TPD结果则表明NO与O2在PPS表面相互作用类型以吸附态亚硝酸盐为主,吸附态NO2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