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高等学校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本华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4):33-35,8
本文强调工作定位的重要性,对高等学校班主任和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的定位进行了分析,指出:高等学校的班主任和辅导员既是第一线的教师,又是第一线的管理干部,是集“高校教师”和“高校管理干部”双重身份于一体的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大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者,大学生成才与发展的服务者。 相似文献
2.
3.
4.
5.
6.
8.
9.
10.
11.
广州市花都区2004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广州市花都区国民统计资料(2004年)和相关统计资料为依据,对花都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花都区人均生态足迹为2.43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1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2.12hm^2/人,属于人均水平亏缺较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的摒弃愈发严重,在许多消极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其价值判断标准发生了变化,勤俭精神在不同程度地缺失,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需求层次的提升、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教育的缺位三个方面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勤俭精神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改变这种现象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渗滤液回灌基础上,结合垃圾堆体本身为厌氧环境的特性,开发出的生物反应器垃圾堆体渗滤液原位脱氮技术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文章以从杭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天子岭填埋场采集的不同填埋龄垃圾为试材,利用系列自制生活垃圾生物反应器模拟装置,通过回灌硝酸盐溶液,探讨了不同填埋龄垃圾在碳源充足情况下的反硝化性能特征。结果表明当垃圾堆体自身降解的有机物量充足时,1~12 a垃圾的反硝化性能均较强,且差异不大;所有反应器在最初的1 h内硝酸盐去除率最高,达70%~92%。这说明开发生物反应器垃圾堆体渗滤液原位脱氮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全国环保系统开展辐射环境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评估的方案及试点评估工作。通过分析评估结果,剖析被评估单位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监测机构辐射环境监测能力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研究表明,开展“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评估”可全面掌握全国范围内辐射环境监测硬、软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配置,对发现各省市辐射环境监测机构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针对性措施提高辐射环境监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江苏、浙江、四川、北京、广东这五省市的省级辐射环境监测机构都是目前国内环保系统辐射监测能力较强的单位,通过对这些单位按照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评估体系要求进行试点评估,其评估结果及发现的问题符合实际,说明评估体系及其评估指标是科学合理的,为进一步开展评估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评估结论可作为今后开展能力建设、核与辐射应急力量调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基于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利用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等5所在校职业学院大学生调查数据,对目前职业学院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及生态文明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研究发现对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缺位现象;生态实践行为有待提高.同时,利用SPSS统计应用软件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生态意识、生态实践行为与大学生的信息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因素,提出了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校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的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校艺术教育中遭遇尴尬现象的原因入手,浅略地分析了艺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及其对素质教育正面促进功能,并认为在加强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建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高职高专教育环境下的大学语文课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高专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课程的日益边缘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语文重不重要这一问题,原则性的答案和事实上的回答截然对立。2004年3月,内地及港澳台学者在“大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达成共识,他们认为:“只要不把大学办成技校,只要大学还是大学,大学语文的作用就不容忽视。”因而,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论证大学语文多么重要,而是要研究教学效果的达成。本文将通过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论证大学语文对高职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衡是指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毕业生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协调。通过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衡的实证分析,本文觉得其症结主要是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的失衡。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毕业生资源的供给结构,因此,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是解决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衡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