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选择查干湖陆区为研究区,应用TM热红外遥感图像,采用遥感模型以及理论定位算法,对农田地表热通量的相关参数进行反演,分析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对地表热通量以及能量平衡的影响,以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遥感模型应用于地表通量估算是可行的,可以减少在下垫面结构复杂的区域进行地表热通量估算时所需的参数,不同下垫面地表覆盖类型对地表热通量的影响差异较显著,水田的地表通量参数大于旱田。  相似文献   

2.
耦联水生光合作用的碳酸盐岩风化碳汇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关键问题,生物碳泵效应不仅能够稳定碳酸盐风化碳汇,也有利于改善水环境,而过量输入氮、磷会导致水环境变差。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变化重要内容之一,对流域碳氮磷的输出具有重要影响,但关于土地利用变化对喀斯特水体溶解无机碳、总氮和总磷输出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以贵州普定沙湾喀斯特试验场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水化学、溶解无机碳汇通量、总氮通量和总磷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量、径流深、土壤CO2浓度、pCO2、HCO3-浓度和电导率呈现出夏秋季节高、春冬季节低的变化特征,与pH变化相反。样地间,土壤CO2浓度、pCO2、HCO3-浓度和电导率表现为草地>灌丛地>农耕地>裸土地>裸岩地,与pH变化相反。参与岩溶作用的土壤CO2是造成水化学变化的主要原因。溶解无机碳汇通量和总氮通量呈现出夏秋季节高、春冬季节低的变化特征,总磷通量秋季最高、春季最低。样地间,草地溶解无机碳汇通量最大,HCO3-浓度是决定溶解无机碳汇通量大小的主导因素。有植被覆盖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总氮、总磷浓度及其通量明显低于无植被生长的类型,总氮通量灌丛地最小,总氮浓度是决定总氮通量大小的主导因素,总磷通量草地最小,而流量是决定总磷通量大小的主导因素。综上,我们认为可以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来达到增加岩溶碳汇和改善水环境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通量箱(30.0 cm×17.5 cm×29.0 cm)研究砂土与黑土中苯挥发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通量变化特征.通过模拟不同空气流速、不同温度,并设定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初始浓度等条件,实时监测通量箱中各层土壤气相中和土壤上方空气中苯的浓度,来分析不同条件下苯的挥发特征.结果表明,砂土和黑土中苯的挥发通量分别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充气空隙率相近情况下,苯在砂土中的挥发通量明显高于黑土.空气流速在300~900 mL·min-1范围内,砂土中苯挥发通量随空气流速升高而加大;在20~40℃范围内对黑土的试验结果表明,苯挥发强度受温度影响显著.苯挥发通量与土壤中苯浓度呈线性相关,其可根据土壤中苯初始浓度和水溶出浓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空间站原子氧环境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预估空间站在轨期间遭受的原子氧撞击通量。方法通过对空间站构型进行建模,轨道、姿态参数设定,应用Kepler计算方法对空间站在轨20年的原子氧积分通量进行初步的仿真计算和分析。结果得到了航天器各个微元表面的原子氧积分通量数据。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可知,迎风方向上经受的最大原子氧通量达到5.79×1022atoms/cm2,综合空间站各个不同位置表面的积分通量数据,可为航天器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沈阳城市CO_2通量的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涡动法测量的沈阳市CO2通量资料,利用KM模型(Kormann-Meixner method)分析了沈阳市2008年供暖期前后CO2通量足迹及不同区域的贡献.同时,探讨了影响CO2通量的因子,并重点分析了交通和供暖对CO2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暖对城市CO2体积分数有显著影响,较非供暖时期平均增加了102.54×10-6,CO2通量平均增加了10.74μmol.m-.2s-1.风向与源区也会显著影响CO2体积分数.CO2通量贡献率受风向、供暖、下垫面类型、交通和人口密集度等因素的影响.供暖期间住宅区的CO2通量贡献率夜晚大于白天,交通区的CO2通量贡献率白天大于夜晚.供暖期间交通区在白天和夜晚的单位面积CO2通量贡献率分别为住宅区的6.0和4.2倍.  相似文献   

6.
冒泡是甲烷排放的主要途径之一,为量化太湖藻型湖区CH4冒泡通量及其占总通量的比例,本研究采用静态箱-便携式温室气体自动分析仪方法对春、夏季太湖梅梁湾进行了多日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太湖藻型湖区春、夏季CH4冒泡通量均存在白天高于夜间的日变化特征.春、夏季CH4冒泡通量分别为1.843、104.497nmol/(m2·s),占总通量的比例分别为31.2%和68.6%,即冒泡是夏季CH4排放的主要方式,而春季CH4排放则以扩散为主.在小时及日尺度上,CH4冒泡通量与温度(气温、表面水温和底泥温度)和气压显著相关,且随着温度升高、气压降低,CH4冒泡排放分别呈指数增加和线性增加趋势.本研究可为准确估算太湖流域CH4总排放量及明确我国湖泊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膜生物反应器已成为水资源再生利用的一种重要设备,在加强生化处理效果、稳定水质水量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但较高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却制约其进一步推广应用。研制了一种用于膜生物反应器的新型阵列平板膜,在活性污泥体系中的临界膜通量可达到114~120 L/(m2·h),且通量分布均匀性优于中空纤维膜。实际市政污水工程应用中,在膜通量为16~25 L/(m2·h),辅以定期高强度曝气物理清洗条件下,该阵列平板膜的跨膜压差显著低于同等条件的中空纤维膜,且增长缓慢,出水水质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同时,降低了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8.
方双喜  牟玉静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1955-1963
利用4动态箱体系测定了NOx(NO NO2)在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典型冬小麦农田与大气间的交换通量.NO和NO2的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169.7ng·m-2·s-1和-18.5ng·m-2·s-1,表明该地区麦田是大气中NO的一个重要源,是NO2的汇.在冬小麦主要生长期(拔节-抽穗期),NO的交换通量与地表土壤温度呈指数关系.NO2的交换通量与其在环境中的浓度存在明显的负线性关系,其在农田与大气间交换的补偿点(交换通量为0时环境大气中NO2浓度)为11.9μg·m-3.正常耕作的小麦农田以NO-N方式排放的N占施肥总N的2.3%,表明NO挥发为农田氮肥损失的重要形式.追加尿素木质素混合肥料虽然提高了小麦产量,但也显著刺激了农田对NO的排放.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的认识不同富营养化区域甲烷(CH4)排放通量及途径的时空异质性,本文以我国典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巢湖为研究对象,设置西北湖湾、西湖心和中湖心3个研究点位,采用漂浮通量箱和经验模型分析等方法对其水-气界面CH4排放通量与途径进行季节性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与沉积物中CH4溶存浓度、水-气界面CH4排放通量同水体营养盐水平及叶绿素a含量的空间变化相一致,且均表现为西北湖湾最高,其水体CH4溶存浓度为(0.178 ±0.002)~(1.123 ±0.026)μmol/L、表层沉积物中CH4含量为(70.5 ±30.7)~(189 ±97.0)μmol/L、CH4总排放通量为(50.1 ±2.93)~(1232 ±28.6)μmol/(m2·h);3个点位的CH4扩散通量占总排放量的7.3%~42.9%,冒泡通量占57.1%~92.7%,富营养化程度最高的西北湖湾冒泡通量占比最高;CH4排放通量大小与途径同时受季节变化影响,夏季CH4冒泡与总排放通量均最高,其中冒泡对总通量的贡献高达98.1%.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利用沉积物中过剩210Pb测定沉积物年代和沉积通量的几种常用方法:恒定比活度模式(CA)、稳恒放射性通量模式(CF)、阶段恒通量模式(PF)以及沉积物断面同位素法(SIT),探讨了不同的方法所适用的沉积物对象,并通过大亚湾柱样的数据分析发现CA、CF和PF三种模式的沉积年代和沉积通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计算结果显示CA模式计算得出的年龄比CF和PF的结果小很多,而CF的沉积通量略大于PF的沉积通量.同时本文还讨论了210Pb的分析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对于测年结果的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