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榄是红树林重要树种,在广西主要分布在防城港.本文从种群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广西防城港红树林保护区木榄种群的高度结构、胸径结构、冠幅结构和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木榄种群个体高度集中分布在2~4 m;木榄种群个体胸径集中分布在10~20 cm或30~50 cm.木榄种群冠幅结构受密度、个体对空间竞争等的影响较大,冠幅直径与种群密度呈现较高程度的负相关(R=-0.911).样地Q1,Q2,Q3趋于集群分布;样地Q5处于集群分布;样地Q4,Q6趋于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2.
辽东湾浮游植物多样性及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05年7~9月份辽东湾浮游植物的调查数据为主,结合以往的调查数据对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分布特征、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个体数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北部海区,而其生物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却明显低于西部和东南部海区,说明该海区水体、生态环境、生物群落不如西部和东南部海区稳定、成熟.浮游植物多样性主要受水温、盐度、COD、生物量、物种数等环境因子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和80年代,"酸雨"成为一个主要公共政策问题.在加拿大和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酸化水体中,生物群落及生境遭到频繁破坏,诸如土著鲑鱼和鳟鱼种群受损乃至灭绝的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野生水果是版纳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态和物种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保护和利用问题涉及生物物种的保存、生态环境的有效管护,及其它学科的研究工作。直接、间接影响着其所在地区的经济综合开发效益和社会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
一、遗传资源保护的意义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经营能力,为人类反复使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是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遗传资源在生物资源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牧草等植物,鱼类、家畜、野生的兽和鸟类等动物以及微生物,病毒等等,也包括由它们组成的各种种群、生物群落等。遗传资源为人们持续发展和永续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物质基础。没有遗传资源就没有地球生物的持续发展,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1.生物物种是提供食物和食品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湖泊细菌种群结构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的交汇地带,人为影响较少,是研究人为影响与生物种群组成的理想场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原湖泊菌种群结构多样性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本文从青藏高原上应用的技术方法、细菌种群结构研究成果以及区域性的重要影响因素3个方面概述了湖泊细菌种群结构多样性研究在青藏高原上取得的进展。简单地讨论了种群多样性和影响因素的关系,对比发现,微生物种群结构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发生改变。同时,微生物种群结构随着环境的变化实际上是其生理结构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一、个体监测的意义室内(工作场所、厨房等)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不少研究者把注意力逐渐转向室内污染。能够伴随个体的毒物采样装置——个体剂量器,除了能获得准确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外,个体监测在环保监测工作中将显示出多方面的优越性:首先它可在一个群体内获得大量的个体监测数据,能反映个体逐日接触水平。因此不仅有利于估计整个群体的接触水平,还可得到总体人群中敏感的那部分人的  相似文献   

8.
人类活动严重地改变了里海地区的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影响是引起了生态系统中水流的改变和水质的恶化.地区环境的改变已经影响到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尤其明显.专家们利用GIwA计划中得出的一套方法,对这一地区共享水域中最重要的跨边界问题进行了评估.本报告关注促使这一地区环境改变的最重要的根本原因:生境和生物群落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热量排放到环境里是引起生物群落破坏的一种物理污染,这里主要是指非常重要的生态因子——环境的温度而言。利用内陆和沿海水体冷却热电站与核电站的冷凝管道,会将热量带入水环境中去,致使生物群落发生严重变化。水体的热污染(有时被不正确地称为增温),是自然界中一种较新的物理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当代许多发达国家实施核动力技术规划造成的。热污染会引起一系列特殊的问题,故  相似文献   

10.
预测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生物质量的影响,特别是预测地下水中经过长期痕量累积在人群或生物群落的个体中诱发恶性变化导致体细胞突变的潜在生物性质的改变,是制订人类长期接触污染物容许浓度,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指标,配合水化学分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变得十分广泛,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生物个体你、种群、群落的反应来说明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其变化,生物监测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势是显著的,具有敏感性、经济性、综合性以及长期性,本文对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生物资源的多目标最佳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最优化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资源的多目标最佳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和方法。该理论在确定生物资源的收获量时,不但考虑到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生物的种群恢复能力,同时也考虑了收获对环境和社会效益以及生物群落的影响。包括反映环境、生物、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内的诸因素作为最优化的目标。为了保证理论上的最佳收获量能被应用到一个具体的生物系统,还提出了制定满意可持续收获策略的思想和方法。作为实例,本文讨论了关于凤眼莲的多目标最佳可持续利用和满意可持续收获策略。  相似文献   

13.
生态移民是解决贫困和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诱导式生态移民是政府根据区域生态、经济和人口和谐发展要求,对不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地区或者人口超载地区的人口通过政策、资金的扶持,诱导人们自愿迁移到指定的土地承载力有冗余的地区的一种人口迁移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政府须有必要的诱导投入、组织者要尊重迁移者的意愿、政府和迁移者都须有合理决策是其主要特点。分析生态移民的决策过程对合理决策有重要意义,认为影响政府诱导决策的主要因素有生态、人口、经济、政策和迁入地因素;影响迁移者决策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个体、迁移距离、迁入地基础设施、社区文化、迁移者的成本效益等。  相似文献   

14.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生物和人类都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生命系统,所谓生命系统,就是自然界具有一定结构和调节功能的生命单元,如动物、植物、微生物。通常把生命系统分为七个层次,即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复合系统。生命系统具有一般工程系统的功能特性,但其系统行为在空间、时间、物质  相似文献   

15.
介绍四个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论的发展逐渐渗入生态学领域,多样性指数(Diversity Index)是信息论在自然生态学中应用的一个实例,多样性指数是种类和数量分布的一个函数,它是依据从生物群落中获得的信息关系编排成的数学方程式,通过这种方程式演算出来的数值可以比较系统而明晰地显示出生物群落的结构,同时也可以反映出生物群落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社区     
《环境》1998,(3)
社区一词是由英文Community译过来的,原义为公社、团体、共同体,系指狭小地带里人的群体。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社区建设不仅仅是精神文明的载体,而且良好的放区建设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社区建设,已成为我国国家安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陈志岳 《环境》2004,(1):55
自然地理学把构成自然环境的总体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等5个自然圈。生物圈是指接近地球表面的那一层环境,即从海洋平面以下大约10公里起,到海平面以上大约10公里这一地球表面层。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生存在这个表面层里,称之为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生物是以群落而生存的,它们和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光、热等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互相作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物群落和环境一起构成了生态系统。放射性“三废”的排入可能改变生物圈中各生态系统原来的平衡,进入食物链并影响人类。因此,我们在发展核能  相似文献   

18.
地貌过程与生态过程相结合的研究对于干旱区景观格局与功能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在近年来受到地貌学与生态学研究者的共同关注。干旱区地貌的分畀造成了地区气候的再分异与主导因子的再分配,决定了干旱地区植物群落分布及景观格局的形成。在未来,地貌与生物群落的协同进化以及人类在直接或间接改变景观格局中的作用将成为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当前,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乡镇企业中联户办或个体办的企业也发展很快。这种类型的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取较好经济效益,往往都推行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的对策。因此多数厂房简陋,有的甚至把住宅当工场,生产与生活混在一起,加上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忽视劳动保护、缺乏防护措施,因而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及环境的破坏,引起了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联户或个体企业中主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毒物  相似文献   

20.
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黑麂资源分布与保护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3~12月,在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对黑麂的分布、种群密度和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古田山黑麂主要栖息在海拔800~1000m的区域。同时根据样带法估计保护区内黑麂种群密度。结果表明,区内黑麂平均密度为3.30±0.45只/km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黑麂种群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F2,37=19.31,P<0.01)。从整个保护区来看,不同季节黑麂种群密度变化不明显(F3,36=0.36,P>0.05)。食物空间分布的季节性变化可能是黑麂对海拔高度选择变化的重要原因,森林面积的丧失和偷猎是影响黑麂种群在该区稳定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