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赵伦  李闽 《环境》1993,(6):6-6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重组技术,顾名思义是将基因重新组合,然后把其转化到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的技术。这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是改良生物性状的有力手段,有时也称为DNA重组技术。因此基因工程农作物与普通农作物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其体内的遗传物质DNA中有一个被人为插入的非自然状态的基因,因而使这种作物具有人们所需要的性状。  相似文献   

2.
遗传工程又称基因工程,是七十年代生物科学的重大发展,遗传工程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综合了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遗传学的现代方法和手段,按照人的意愿把有机体中的一种专门特征的基因取出,并把它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中去,构成一个具有新遗传性的生物类型,这样就打破了生物固有的种的界限,为有计划地按需要改造现有的生物和创造新的生物类型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这门学科不仅对研究生物学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对工、农、医、国防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发展显示了美好  相似文献   

3.
林森 《环境》2001,(4):39-39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技术兴起的时候,基因重组实验必须在“负压”实验室进行。在这里设立了各种等级的物理屏障以及生物屏障,以防止基因重组的生物(当时主要还是一些微生物)不致进入人体或逃逸到外界。虽然以后对非病原体基因工程实验的规定有所放宽,但有关生物安全的原则不变。对于基因重组实验,各国政府仍颁布了相应的操作规程,以防范重组生物进入人体或扩散到实验室外面。20年前,人们绝对不会想到今天有如此巨大数量的基因重组生物,堂而皇之地进入大自然之后,又进入了人体,且正在变异、重组、装配人类的基因。不可否认,国外现有已推广的几十种基因工程作物,虽然在审批时都认真考虑过它们对人体和对环境的安全性,但事实证明过去的考虑并不充分,认识也有局限性,更缺乏长期的数据。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先看看下面几则实例。这些资料都是美国依阿华州费尔菲德基因鉴定中心发布的。需要说明的是,该中心系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为基因工程生物提供测试服务的机构,得到官方批准,其测试结果被公认为具有权威性。  相似文献   

4.
22种化学物和紫外线对λDNA的遗传毒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具有遗传毒性的受试化学物处理λDNA后,经体外包装,形成噬菌体颗粒,感染宿主菌LE392,噬菌斑发生率将显著降低。用这一方法对22种化学物和紫外线测试的结果表明,丝裂霉素C等13种受试化学物和紫外线对λDNA具有遗传毒性。根据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凝胶电泳分析的结果认为,丝裂霉素C(MMC)、甲基磺酸乙酯(EMS)和9-氨基吖啶(9-AA)对λDNA的遗传毒作用机理,可能是它们分别造成了λDNA分子发生随机断裂、DNA交联和在碱基热点上结合的移码突变。  相似文献   

5.
环境中发生的自然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工程微生物(GMES)日益广泛的应用,促使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环境中自然转化的研究,而环境(土壤、水体、沙粒子)中是否能发生自然转化,主要取决于环境中是否存在具有转化活性的DNA分子及可吸收DNA的感受态细胞.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生活细菌都可向环境中主动分泌或因细胞死亡裂解而释放DNA,这些DNA分子可与固型物(土壤、沙子等)结合而得到保护,免受DNase的降解,从而能长时间存留于环境中并具有转化活性。另一方面,自然感受态作为许多细菌应付不利生活条件的一种调节机制,在自然环境中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所以自然转化很可能是自然环境中重要的基因转移机制。细菌(包括GMES)的基因能够通过这种转化过程在微生物群体中进行散布.  相似文献   

6.
基因工程     
《环境》1997,(11)
生物的每一性状都是由存在于细胞核里的一种遗传物质——基因负责传递的。基因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含特定遗传信息的一个片段,它控制细胞合成某种蛋白质,使生物表现出某种遗传性状。每一种生物体内都有很多基因,如人体就有8万个基因,分别控制着各种各样的遗传性状。一切生物的基因都是由DNA构成的,其基本结构一致,而且几乎所有生物的遗传密码都是通用的。因此,来自两种  相似文献   

7.
石油工业在发展的中后期,大量使用表面活性剂以提高采收率,但大部分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毒性作用尚不明确。以502发光菌、重组大肠杆菌和大肠杆菌为受试微生物,综合研究了6种现役表面活性剂的急性毒性和Persoone毒性作用分级,通过体外凝胶电泳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DNA损伤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6种表面活性剂均表现出较高的急性毒性,重组大肠杆菌较502发光菌和大肠杆菌更敏感,可能更适合作为生态监测测试菌;6种表面活性剂中有5种为高毒,1种为有毒,且均能引起质粒DNA损伤,可能原因为表面活性剂与DNA直接结合导致,其中2种磺酸型表面活性剂诱导DNA损伤的毒性较强,推测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研究结果可为表面活性剂的健康、环境安全性指标和生物毒性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坏境污染对人体染色体的影响。1.遗传与变异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DNA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它主要存在于动植物细胞核的染色体内。DNA 是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共同构成的脱氧核苷酸多聚体。它具有四种核苷酸碱基,即A(腺嘌呤)、G(鸟嘌呤)、T(胸腺嘧啶)和 C (胞嘧啶)。双链 DNA 分子中的两条链以反向平行的方式形成一个双螺旋结构。生命的遗传信息贮存在 DNA 内。DNA 是  相似文献   

9.
用常规生物法处理合成制药废水难以去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且存在不能稳定达标的问题,应通过用跨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出具有高降解性、高絮凝性、高适应性的基因工程菌株来解决上述问题。为检验基因工程茵的有效性,对基因工程茵进行了抗生素遗传性能鉴定和电子显微镜(SEM)的形态鉴定,并在制药废水的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基因工程茵的培养和接种。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株能成功取代原有土著茵并具有显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厌氧发酵产氢是目前制氢方法中的1个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对分子生物学技术(电泳,核酸分子杂交,多聚酶链式反应、DNA序列测定、基因重组等技术)在厌氧发酵产氢中的应用技术。分析表明,以DNA序列和相关结构基因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逐渐开始应用于厌氧发酵产氢中,随着应用力度的加大,必将对厌氧发酵产氢的实际应用和工业化生产起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降解-示踪质粒的构建及性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物强化中采用报告基因技术对降解质粒进行标记,可实现对基因工程菌和降解基因的原位监测。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和阿特拉津脱氯水解酶基因(atzA)重组,构建降解-示踪功能质粒,实现对阿特拉津降解质粒的示踪标记,并对转化获得的基因工程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及阿特拉津降解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将gfp和atzA基因克隆至质粒载体pUC18所获得的重组质粒,经检测含有atzA基因,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并可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携带重组质粒的基因工程菌具有阿特拉津降解活性;且在活性污泥中产生绿色荧光现象,可通过原位观察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2.
生物烷化剂是具有烷化有机物分子中某些功能中心为特征的致癌性化合物。生物烷化作用是指烷化剂以其烷基取代靶细胞中生物大分子(DNA、RNA、蛋白质等)特异位置上氢的作用,这一过程毋需在体内先经活化,故生物烷化剂是直接致癌物。DNA.RNA分子中的硷基和蛋白质分子中的某些氨基酸都有被烷化的可能。有些烷化剂还可以整个分子与DNA或RNA分子中的硷基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科学家们宣布他们成功制成了全世界首个“生物激光器”,这是一种基因工程处理过的特殊细胞,它能产生激光束。  相似文献   

14.
零排放基金会支持的研究集中在两种产业集群技术上:(1)如何综合;(2)如何分离。我们从一种材料提取某些关键成分,把这些成分进行重组成为一件有用的产品是很有意义的。从羊身上剪下羊毛之后,我们把纤维和羊毛脂分开。当纤维用靛青染色时,我们用尿素从靛青色素中分离出一种分子,  相似文献   

15.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本文概述了几种主要的DNA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同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如果您一周休息两天,怎样过好双休日,干点既有趣味又能丰富家庭生活的事,不但使您的精神焕发,而且更能赢得您的妻子(或丈夫)以及儿(女)的尊敬。如果能自己动手制做些食品或菜肴,不但能改善家庭的伙食,而且还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果您是一名下岗职工或退休职工,请您接本文所介绍的这些技术去实践并发展,您一定能成为一名实业家……一、制做豆腐脑原料①大豆②葡萄糖酸─—内酯(蛋白质凝固剂,食品化工商店有售,每公斤大约30来元)。③水(按比例)设备:家用电动食品粉碎机或小石磨一台。另,100℃温度计一支备用。现以500克大…  相似文献   

17.
浅谈电磁辐射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电磁辐射的来源电磁辐射的污染源主要是电讯系统。无线电和电视发射台及某些电子设备。就产生的射频和微波的能量而言。雷达系统和人造卫星的电讯系统当属最强,而无线电和电视发射台的辐射功率虽较弱,但多位于人口稠密之地,因此也是重要的辐射源。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电磁辐射主要有射频和微波辐射两类。生物体接受电磁辐射后大多能产生电和磁场,然后变成热能,一种是作用于细胞,使其产生变化(即热效应);另一种是作用于细胞膜的生物聚合体(即热外效应)。微波穿透力大,不仅可使皮肤表面加热,而且可以使深部组织散热困难,所以…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铬(Ⅵ)的生物毒理机理,采用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技术--双向电泳和MALDI-TOF-MS,以真核生物细胞周期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粟酒裂殖酵母为模式,研究铬(Ⅵ)处理后粟酒裂殖酵母在蛋白质组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铬(Ⅵ)处理会导致细胞差异表达,其形成的蛋白质斑点有600多个,对其中改变明显的4个斑点进行肽指纹分析发现,电压依赖型阴离子通道和锌结合醌氧化还原酶表达量降低,而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和肌动蛋白表达量上升,说明铬(Ⅵ)可能通过氧化胁迫应答、离子通道、氨基酸生物合成等发挥生物毒理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铬分子毒理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揭示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新方法学在环境科学领域具有特别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环境医学     
X18 2002014加一些致突变剂一与致癌剂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张波…(山西大学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研究所,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天津市环保局一2001,14(6)一16一19 环图X一136 分子流行病学是一种新兴的并迅速发展的研究领域。它结合了内剂量、生物有效剂量、生物效应和个体易感性效应等流行病方法学的实验检测方法,如接触性生物标记;尿中的代谢物、DNA加合物、蛋白质加合物和慧星实验参数检测的DNA损伤;效应性生物标记:染色体畸变、姊妹染色单体交换、微核、次黄嗓吟一鸟嗓吟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川艰T)的突…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保护区、恢复力和动态景观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这个日益被人类活动所改变的世界里,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有恢复力的生态系统和确保生态系统产品的可持续流动以及对社会的服务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现有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不大可能结合生态系统的长期和大尺度的动态.因此,保护策略必须包括大面积的人类利用经营的土地.为了能使生态系统在大规模的自然和人为干扰之后得以重组,以生态存储形式出现的空间恢复力是必备的前提.生态存储包括那些能使生态系统得以重组的物种、相互作用和结构,它的组成部分可能出现在干扰斑块中,也可能出现在周围的景观中.现有的静态自然保护区应该由动态自然保护区加以补充,例如生态休闲地和动态演替保护区,这些都是在景观尺度上模拟自然干扰状况,进行生态系统经营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