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天津市滨海新区地面沉降概况及灾害的基础上,利用天津地面沉降监测网26年的水准测量资料,采用数据拟合和多核函数方法,研究了天津滨海地区地面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滨海地区地面沉降的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地面沉降这一"缓发型"的地质灾害一旦致灾,会给经济建设带来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粤东地区谷饶镇的地面沉降发展时间长、规模大,但是无地面沉降的监测数据,给该地区地面沉降的定性评价带来困难。采用InSAR测量技术,获取了研究区2015—2018年间的地表变形数据,采用克里金方法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地面沉降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面沉降速率基本呈减小趋势,整体上呈现持续变形的特征;引起研究区地面沉降的物质条件主要是岩土体松散与土质不均;研究区第四系地层在垂向上主要分为两层压缩土层组,尽管第一压缩土层厚度小于第二压缩土层,但其工程力学性质差,其影响不能忽略;建筑荷载和地下水开采是引起研究区地面沉降的两个重要因素,而造成研究区严重地面沉降及不均匀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开采地下水。  相似文献   

3.
淮南市抽排松散层地下水造成区域性地面沉降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淮南地区地面沉降观测结果资料,分析了市区松散层特性,重点探讨抽排松散层地下水引起区域性地面沉降的机理,为本区地面沉降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地区总体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地区资源与经济状况的调查分析,从区域整体及其外部环境相互关系角度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战略地位、战略优势与问题、战略方向和战略措施,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本区大规模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初探滨州地区环境保护科研所高奎江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近年来,随着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地区的崛起以及沿黄经济地带的整体开发,黄河三角洲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3个核心主题之一。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乃至世界造陆速度最快的河口三角洲之一。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河口地带油气的开发,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从而引发了土壤盐渍化、水污染严重、湿地资源保护受到威胁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论文以黄河三角洲为典型样区,把其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缩影,为全球性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论文首先介绍了黄河三角洲概况,其次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探测方法、结果进行了对比、归纳,接着回顾了该地区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分析以及模型预测,然后介绍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与环境变化交互作用等的研究状况,最后总结了目前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同时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的绿色资源杞柳柽柳惠民县环境保护局展玉洪杞柳、柽柳为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滨海地带丰富的植物资源,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并在防风造林、改良盐碱、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以盐碱地为主的区域,两柳还是重要的绿...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以1998年的统计年报和大气监测数据为依据,客观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大气污染现状、主要污染物,并且根据1993~1998年监测数据,对大气污染趋势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地面沉降塌陷对区域环境经济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鸡西煤矿地区地面沉降塌陷的调查研究,探索沉降塌陷形成的原因和特点,以及由于沉降给环境经济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并对沉降趋势进行预测,提出积极防治地面沉降塌陷的基本对策建议,以避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更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烃类污染及来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中游离(气态和液体)烃含量为0.01~0.14 mg/g.它们富集在黏土粒级之中.沉积物中石油成因的烃类主要来自三角洲地区,热解成因的烃类主要来自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工业和民用煤不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多环芳烃应是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中热解成因烃类的重要来源.在遭受原油污染地区,原油可快速地被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1.
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是发生地面沉降的主要地层,由于复杂的沉积环境导致砂与黏土互层出现,并在沉积过程中形成透镜体。由于透镜体的尺度较小,在研究过程中常被忽略,含有透镜体的非均质地层常被概化为均质的弱透水层或含水层。以宁波地面沉降为例,根据实测剖面含水层中透镜体的分布,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软件对含水层中透镜体的大小及位置进行刻画并进行数值求解,揭示了含水层中透镜体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考虑含水层中透镜体存在的地面沉降数值模拟过程的拟合精度高于不考虑透镜体存在的数值模型;含水层中透镜体的存在会改变所在位置处的渗透系数,进而改变区域含水层中地下水渗流场的演化;含水层中不同性质透镜体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不同,黏性土透镜体分布广泛的地区地面沉降更大;在地面沉降过程中,渗透系数高于周边区域的透镜体处水头变化值减小,使得该区域地面沉降量减小,且地面沉降量随着透镜体渗透系数的增大而减小。本研究结果可为含透镜体地层的地面沉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江苏南部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地面沉降不但发生得早,而且现已形成连片地面沉降,以苏锡常三市为中心,面积约7000km~2的长条形降落漏斗,近3000km~2的沉降区。按目前沉降速率,到2000年,苏州整个地区总沉降量均将超过1m,沉降中心将达到2m。无锡和常州市整个城区也将接近这个数值。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其植被变化对于黄河三角洲生态功能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3个生态参数,分析了2000-2017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的动态变化,并以NPP为指标量化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生产力的贡献.研究发现,2000-2017年黄河三角洲FVC(Slope=0.004,p<0.05)、LAI(Slope=0.011,p<0.05)、NPP(Slope=3.54 g·m-2·a-1,p<0.01)呈显著增加趋势,说明2000-2017年黄河三角洲植被生长状况趋好、植被生产力提高.气温、降水和太阳总辐射对植被NPP变化的贡献分别为0.006、0.81、-0.03g·m-2·a-1,即降水对植被NPP变化的贡献最大,这主要是因为黄河三角洲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受降水影响大,当地土壤具有盐碱化风险,降水可以补充淡水资...  相似文献   

14.
地面沉降问题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是导致地面沉降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因素。针对城市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量预测和计算问题,在分析地下水水位变化引起的地面沉降机理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依据工程实例分析了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水位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的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水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来预测未来地下水水位下降后引发的地面沉降量。该研究方法可为城市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范超  李萍  陈东景  彭昌盛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953-1962
在国际上通行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的基础上,以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开发为研究案例,根据黄河三角洲2003-2008年石油开发利用等数据,经过计算和统计依次建立了石油资源的实物型账户、价值型账户和综合账户。计算和统计结果表明:2003-2008年,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因开采而造成的价值折耗分别为154.0×108、111.3×108、121.6×108、104.9×108、106.0×108、83.0×108元,考虑了资源价值折耗的石油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和地区GDP的比例,以及因价值折耗造成的工业经济和地区GDP损失比例都有减小的趋势,平均分别为59.1%和42.0%,以及14.3%和9.8%。巨大的价值折耗带来了石油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下降,但是在当地的整体经济中,黄河三角洲石油开发带来的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环境现状与污染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近几年来由于农用薄膜、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致使农业环境受到污染.笔者通过对该地区农业环境主要污染因素和污染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对保护农业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加速了人类对该地区的开发,但是盲目的开发以及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导致湿地生产力下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该地区滨海湿地退化、盐碱化的趋势加剧.本文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角度,详细分析滨海湿地生态特征变化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水土盐形成演化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黄河三角洲形成与演化规律基础上,研究了浅层地下水赋存分布与水质特征以及土壤含盐量分布特征,重点探讨了地下淡水、微咸水形成与演化规律。主要认识和结论如下:(1)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携带泥沙填海造陆而成,据三角洲形成年代,将黄河三角洲划分为古黄河三角洲、近代黄河三角洲和现代黄河三角洲;(2)近年来,人类活动成为影响河口三角洲发育不可忽视的因素;(3)黄河三角洲咸水含水层广布,浅层地下淡水和微咸水主要赋存在黄河现代河床、古河道带和决口扇高地;(4)黄河三角洲地下淡水、微咸水的分布与形成演化及土壤含盐量分布状况与三角洲形成的早晚、黄河河道的变迁、所处微地貌部位及现代河道与渠系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5)三角洲形成时间越晚,浅层淡水和微咸水分布面积越小,水量越贫乏。  相似文献   

19.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长江三角洲南部产生严重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在时空上与地下水开采具有密切联系,在地下水开采高峰期,地面沉降速率明显增加,在地下水位稳定期和回升期,地面沉降速率显著减小,甚至出现少量回弹。平面上,地面沉降分布形态与主采层地下水位分布形态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垂向上,地面沉降分布形态与沉降层、主采层及土层的厚度、压缩性等有关,弱透水层和含水层都可能成为主要沉降层。开采地下水条件下土层的变形与其经历的地下水位变化过程有关,不仅弱透水层存在塑性和粘塑性变形,在一定水位变化条件下含水砂层也存在塑性和粘塑性变形。地面沉降是地表下所有受影响土层的变形之和,为了控制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发展,应限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尤其是避免出现地下水位低于土层历史上曾经达到的最低水位。  相似文献   

20.
污染警报     
上海地面沉降令人忧 上海的地面沉降令国人忧虑。自90年代以来,正在以每年10.4毫米的速度沉降。据最近资料统计,上海现在的地面标高(地面与海平面的距离)平均在3.5米以下,最低标高在2.2至2.5米。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沉降,以2.2米标高处计算,200年以后,上海部分地区的地面与海平面将成为一个平面,彼时上海有可能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一样,四周逐渐被大海所包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