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典型感潮内河涌水质污染特征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佛山市容桂街道典型的感潮闸控内河涌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3个月的水文和水质监测,测试指标包括CODCr、BOD5、总氮、氨氮、总磷及溶解氧等.调查结果显示,内河涌水质总体状况及污染物的浓度随河涌水位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在涨落潮和人工闸控水位等不同水位条件下,监测指标的最高浓度是最低浓度的8.3~49.4倍;河涌水体总体...  相似文献   

2.
雅瑶涌锌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雅瑶涌为饲研究了内河涌的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由于陶瓷及砖瓦等行业排入大量的含锌废水,使得水体中的锌含量逐年升高,其年均值由1991年的0.032mg/L增加到1995年的0.177mg/L。对河涌底质、表层土和农作物等含锌量的研究表明.河涌中的锌大量沉积.并可能随着灌溉向土壤和农作物中转移。  相似文献   

3.
杨伟利 《环境》2007,(3):56-58
广州有河涌231条,全长达913公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往日作为城市景观的河涌成为公用排污口,大小河涌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挑战.像所有大城市一样,为了改变河涌命运,从20世纪90年代起,广州就开始了河涌整治,与当初河涌整治以灌溉为主不同,现在河涌整治主要解决河涌污染问题.最近五年,广州市政部门通过截污、清淤和引水等工程,与河涌污染速度赛跑.2006横渡珠江,给广州河涌整治提供了一个展示阶段性成果的机会,河涌整治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龙湾涌铜污染的迁移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龙湾涌为例研究了内河涌的铜污染的迁移转化 ,结果表明工业含铜废水的排放及农业含铜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使得水体中的铜含量大大升高 ,其年均值由 1 996年的 0 .0 1 58/mg·L- 1增加到 2 0 0 0年的 0 .0 732 /mg·L- 1。对河涌底泥、农田表层土和蔬菜等含铜量的研究表明 ,相当部分的铜迁移至河涌底质 ,并可能随灌溉向土壤和农作物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当一部分内河涌,受到农村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污染,呈现出黑臭的状况。以珠三角某镇为研究对象,根据该镇农村地区内河涌的水质化验结果,利用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对农村内河流的水体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镇农村内河涌污染严重,62%的内河涌水质为劣Ⅴ类,38%的内河涌形成黑臭;氨氮、总磷为主要污染指标,其中氨氮超标的断面占95%,总磷超标的占64%,64.3%的内河涌氨氮单因子水质指数较其他指标大,且均属劣Ⅴ类水质;溶解氧浓度普遍偏低,容易形成黑臭。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内河涌污染现状,提出了污水分散处理,生活垃圾倾倒管理控制,鱼塘废水集中处理等污染控制策略,以期为该地区河涌污染的综合治理以及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内河涌污染日趋严重,威胁到居民的饮水安全健康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文中通过以佛山典型内河涌——大布涌为研究对象,采取对河涌的污染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及评价.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造成河涌污染的内外因、整治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及环境效益等因素,最后提出了工程措施、管理手段、行政规划三个方面对城市河涌综合整治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7.
《环境》2016,(9)
正作为典型的岭南水乡代表,顺德全区拥有各类主、支干内河涌1889条,总长超过2000公里,每平方公里河涌密度2.5公里,是珠三角河网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然而,在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工业化进程中,当地河涌水质受到了不同程度污染,部分河涌甚至出现黑臭现象。近年来,顺德始终将水环境治理和水景观营造作为城市升级的重要抓手,做好江河城的互动,通过截污治理、景观改造等措施综合提升内河涌环境,使顺德逐渐重现昔日水乡风貌,水变  相似文献   

8.
黄慧诚 《环境》2003,(12):6-7
截污——河涌整治第一步推土机正一车车地推土,吊车正一个个地安装水泥管,工人们告诉记者,今后那些小区的生活污水便不再流入河涌了。这是记者在东风东路杨箕涌见到的铺设截污管的一幕,也是今日在广州随处可见的河涌整治的繁忙景象。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河网交错,水系发达。据统计,市区主要河涌有231条,931公里长。作为防洪排涝的水道,河涌可谓大自然给予广州的宝贵的自然资源。可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的疏忽,大大小  相似文献   

9.
中山市典型污染河涌水体整治试验方法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河涌整治试验段为濠头涌、沙边涌、八公里河、张家边涌4条河涌。现阶段,河涌水环境容量小,自净能力差,水质黑臭污染严重。针对这一情况,在河涌截污不完全,调水补水实施不彻底的背景条件下,在该流域内选择了一段典型水体,针对不同污染形态选用了曝气复氧+高效絮凝剂+微生物修复技术和低强度长时间曝气+生物浮床修复技术2种生物-生态修复方法。通过观测治理前后各种水质理化指标改善的程度,评判所选用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工艺在污染治理上的成效,探讨了生物-生态修复方法在城市污染河流治理上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马恒 《环境》2005,(9):28-31
近年来,广州市有关部门加大了对河涌的治理力度,目前已完成了30多条河涌的截污,河涌水质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为了赋予河涌个性化,打造岭南水乡特色,从河涌的截污、清淤、补水、堤岸整治、景观绿化和整体环境整治六大要素入手,广州市市政园林局组织国内外有关设计机构投标设计,“量身定做”了首批35条河涌生态景观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由于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排入河涌,使广州城区河涌变成纳污通道,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文中详细分析了河涌水环境整治的有效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并对河涌水生态修复等谈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2.
西南涌属于北江下游大堤左岸的分洪河道。西南水闸重建后,通过调节西南水闸闸孔的开度,引入北江水进行河涌整治,将导致西南涌上游污染物向下游迁移,但涨潮时须关闸门,不让污染较严重的西南涌水进入北江。由于下游珠江口河水的上溯,上下游河水交汇处河水流速最小,污染物的交换能力最弱,导致污染物的最大浓度沉积。本研究将应用珠江口一维感潮河网模型,从水环境效果的角度出发,模拟分析在水环境容量较小的平、枯水期,不同的引水方案对水质的影响程度,提出最佳引水方案和河涌整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20,(2)
正2019年,中山市在全市15个流域、1041条河涌组成的密布河网之上,开展了河涌水质自动监测平台建设,作为中山市重点项目和全市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配套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4亿元。中山市河涌水质自动监测平台项目将在全市外江、重点污染河涌、主干河涌、饮用水源上布设259个水质自动监测设施,项目建成后,中山市将实现全天候监测全市河涌水质,实时掌握污染物动态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河涌综合整治水质评价体系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广州市大力开展河涌综合整治,河涌水质评价成为指导政府治水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分析了现行水质评价方法应用于河涌综合整治水质评价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州市河涌综合整治水质评价体系,并介绍其实际应用及成效。  相似文献   

15.
对佛山水道概况、水污染现状进行了介绍,并简述了国内外流行的固定增氧方式,提出了佛山水道主河道及内河涌增氧应用设想。  相似文献   

16.
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西、北江贯穿其中,河流纵横交错,水网密集,市内现有大小河涌2 802条,总长5 084公里。尽管多年来佛山市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水污染形势依旧严峻,很多河涌未能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中的水质标准。本文对河涌的水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对河涌的污染源进行了分析,对常见的几种河涌水环境整治技术及工程应用案例进行了比较,推荐了适合佛山市河涌水环境治理的综合整治技术,力求探索出一条制造业城市特有的水环境治理模式,从而促进水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马恒 《环境》2005,(9):24-27
随着广州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膨胀,河涌成了“排污渠”、“臭水沟”,污水不仅污染了河涌,还一直流入珠江。以东濠涌为例,每小时产生垃圾就300公斤,每天7.2吨。全城光这样污染严重的河涌就有14条,整个广州大小河涌224条,总量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8.
对沈阳张士污灌区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各分室中Cd的库存量和各分室间Cd的循环通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土壤-水稻系统中Cd流分室模型。该模型表明,Ⅱ闸和Ⅲ闸地区土壤分室中Cd的库存增量均为正值。可见,该污灌区近年来Cd污染程度由于污水灌溉仍然处于加剧的趋势。研究最后指出,该污灌区Cd的污染防治对策主要是减少污水灌溉量、进一步降低灌溉水中Cd的浓度和通过富Cd植物收获带走Cd.其中,以野生苋的收获带走Cd最有意义,它可使Ⅱ闸和Ⅲ闸地区Cd的下降速率分别依次达到29.49和22.81mg/(m ̄2·a)。  相似文献   

19.
《广州环境科学》2005,20(3):47-47
7月19日,张广宁市长冒着酷暑检查了海珠区小洲村内河涌的截污和景观改造工作,并对黄埔涌和赤岗涌经过整治后展现的清澈河水和两岸优美绿化环境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河涌整治不但要截污,还要和景观建设同步进行,才能更好地体现综合整治的效果。市有关部门及各区(县级市)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检查。  相似文献   

20.
阿柱 《环境》2005,(8):60
海珠区的小洲村不仅是广州城区内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也是一个以果树种植为主的村落,村中河涌交错,具有独特的“潮成风貌”。500年的历史为小洲留下众多古祠庙和古遗址,包括最具特色的“蚝壳屋”。村中清雅的环境、古朴的民风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在此聚居,也为当地的生态旅游涂上了极具人文气息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