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小学阶段的教育,除了要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本人结合教学实际,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高效地育人。  相似文献   

2.
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还可以引起联想、启发思维,从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妙运用多媒体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情景的创设。其方式有三:其一,利用多媒体创设引人入胜的新知引入教学情境;其二,利用多媒体创设色彩斑斓的新知学习情境;其三,利用多媒体创设知识小结情境。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生活课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世界总的看法以及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贴近生活,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到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小学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是较为基础的一门课程,其可以培养学生乐于探讨、热爱生活的优良品德。因此,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更加重视学生品德方面的建设。新形势下,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既有利于学生了解一些与品德有关的知识和规范要求,也有利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如何待人接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懂得如何做人。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就小学品德与社会怎样和生活有效接轨展开论述,旨在促进人的社会化,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在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小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进行教学,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学习中受到品德教育。教师可通过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对品德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通过品德教学,可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此,本文主要探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其次,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数学课堂,面向全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思想品德课教学走向素质教育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讲解语言文字知识,而且还要实施审美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呈现形象美,让学生感悟情感美,并且要实施整体建构的审美教学和拓展创造美。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朗读习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写作技巧,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将一些书面的语言逐渐变成自己的语言,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和理解语言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朗读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一个机遇,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则是一项挑战。因此,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育为本,德育先行。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首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主观认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在生活中提升品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作用就表现在学生的实际行动上。要在课堂中看到学生态度的转变,习惯的养成,情感的体验,知识的获得,能力的锻炼,问题的解决。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教育因素,使之生活化,明晰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受教师、学生、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课堂教学充满着各种变化和突发事件。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学生的思维如天马行空。这就要求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智慧,把这些不确定因素转变成和谐的音符,使教学过程朝着自己的教学目标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机智。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机智,教师灵动的教学机智会让课堂中各种变化,转变为自己教学的亮点。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显性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这一过程忽略了学生的默会知识1,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默会知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会有一定的提高。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质上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充分实践的过程,也是将学生的默会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的过程。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显性知识的教育,更要关注如何将默会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和利用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小学品德课担负着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的重任,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多媒体作为常见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它的出现和应用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本文从巧用多媒体图片,细化教学;妙用多媒体声音,强化教学;运用多媒体动画,优化教学;善用多媒体网络,深化教学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得出结论:只有合理运用多媒体,才能让品德课堂充满智慧与灵动。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程改革非常关注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出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近数学过程;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打破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要将数学教学由狭  相似文献   

17.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必须把握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而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主要有:第一,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宗旨。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就必须学会尊重培养对象,转变传统的教育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二,必须回归儿童生活。首先,品德教育要从生活中来,淡化教育痕迹;其次,品德教育必须到生活中去,重视生活实践。第三,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上,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奠定学生音乐学习基础为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之中进行音乐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畅享音乐,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无限快乐。  相似文献   

19.
课程资源是学生与课堂的信息沟通纽带,包括与教学相关的一切资源。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从儿童的社会生活出发,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的综合性课程。本文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阐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路,并提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小学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回归儿童生活。这一课程理念要通过回归儿童生活的教学得以实现。本文从把握时代生活的脉动、把握儿童生活的脉动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时如何回归儿童生活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力求追求高效的小学品德课堂,让品德课堂活力无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