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漫谈臭氧     
  相似文献   

2.
关于臭氧     
《环境导报》2003,(22):11-11
◆什么是臭氧? 公元1785年德国人马隆在暴雨后的清新空气中发现一种特殊的草腥味,经研究得知这就是臭氧的气味。1840年,德国化学家谢恩宾将其命名为OZONE,意义为“新鲜空气”。  相似文献   

3.
好臭氧,坏臭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雯 《环境导报》2003,(22):10-10
在大气层的上部,臭氧能够起到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的作用,这是人尽皆知的。但是法国一家空气质量鉴定机构却指出,在今年夏天,约有1000~3000名法国人死于臭氧污染。  相似文献   

4.
5.
臭氧发生器应用技术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臭氧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臭氧发生器应用现状及其处理技术的进展,强调了高效臭氧发生器在废水处理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臭氧氧化脱硝作为新型的低温脱硝方法,在市场上得到较多应用。本文对臭氧氧化脱硝技术的原理和优势进行简要分析,结合传统脱硝工艺进行简单对比。并从理论上简要分析对臭氧污染无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 地球周围有一层臭氧,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到太阳辐射的太多的紫外线的伤害.近20年来,这层臭氧保护层变得越来越稀薄了,在南极上空减少得尤其明显.各国科学家正在探索臭氧减少的原因,究竟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是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结果.臭氧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氧分子,臭氧层实际上可分为两层,外层是在海拔高的地方,外层臭氧成了一道屏障,它滤掉大量的紫外线,使得紫外线不致于都  相似文献   

8.
臭氧投加量是O3/BAC(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净水效果和处理费用. 试验分别采用预臭氧+常规工艺+生物活性炭工艺(下称工艺Ⅰ)和常规工艺+主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下称工艺Ⅱ),以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UV254降幅为评价指标,确定了O3/BAC工艺中最佳预臭氧投加量和最佳主臭氧投加量,并分别对比了臭氧投加前后工艺Ⅰ和工艺Ⅱ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工艺Ⅰ中,最佳预臭氧投加量为0.78mg/L,该预臭氧投加量下CODMn去除率和UV254降幅分别较无预臭氧工艺提高28.8%和43.7%;工艺Ⅱ中,最佳主臭氧投加量为1.20mg/L,该主臭氧投加量下CODMn去除率和UV254降幅分别较无主臭氧工艺提高44.8%和73.3%. 可见,在合适的臭氧投加量下,O3/BAC工艺能够高效去除丹江口水库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水质得到显著改善,投加主臭氧的工艺Ⅱ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比投加预臭氧的工艺Ⅰ更好.   相似文献   

9.
10.
臭氧氧化技术发展前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在给水和废水处理中有一定的应用。分析臭氧氧化技术的特点和局限性,介绍目前发展较快的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和臭氧联用技术,展望臭氧氧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臭氧层     
《世界环境》2003,(5):81-81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16日)臭氧层破坏是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1985年3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通过了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为使《公约》进一步落实,1987年9月16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会议上,又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为纪念《议定书》签署,表明国际社会对臭氧层耗损问题的关注和保护臭氧层的共识,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要求所有缔约国根据《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  相似文献   

12.
臭氧接触池臭氧投加方式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臭氧接触池内臭氧(O3)投加方式是影响臭氧接触池反应效率的关键因素. 以密云水库水为处理对象,对臭氧接触池内臭氧投加方式进行优化,通过考察气液接触方式和投加点个数对ρ(O3)、传质效率及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确定最优臭氧投加方式. 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布气点个数可有效增强气液传质,提高有机物去除率,但当布气点个数高于3个时,臭氧传质效率无明显提升,而且造成出水ρ(O3)过高,不利于后续工艺的进行. 采用三段式臭氧投加方式,臭氧投加比为3∶3∶1时,密云水库水中臭氧传质效率达78.1%,有机物去除率为47.5%; 向密云水库水中添加3mg/L腐殖酸后,该投加比下臭氧传质效率为76.8%,有机物去除率为40.3%,出水ρ(O3)为0.26mg/L,不会对后续工艺产生影响;并且该条件下臭氧利用率最高,BrO3-生成量最低,为最佳臭氧投加比.   相似文献   

13.
晏洋洋  尹沙沙  何秦  秦凯  张瑞芹 《环境科学》2022,43(6):2947-2956
基于环境空气质量站点数据及卫星遥感数据,研究了河南省近地面臭氧(O3)2015~2020年变化特征、趋势和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2015~2020年,河南省近地面O3浓度先上升后下降,2018年浓度最高,O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MDA8)年均值为110.70μg·m-3,各站点间的MDA8值差异逐渐缩小;河南省月均MDA8时间序列表现为上升趋势,增长速率为2.46μg·(m3·a)-1,经Mann-Kendall趋势检验,除漯河、南阳和平顶山市外其它地市上升趋势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6 a间四季MDA8浓度也呈增长趋势,增长大小为:秋季(19.31%)>冬季(17.09%)>春季(16.82%)>夏季(7.24%); 2015~2019年河南省对流层NO2高值集中在西北部,浓度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34×1015 molecules·(cm2·a)...  相似文献   

14.
Ozone effects on chlorophyllsa andb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世界环境》2009,(5):7-7
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1976年起陆续召开了各种国际会议,通过了一系列保护臭氧层的决议。尤其在1985年发现了在南极周围臭氧层明显变薄,即所谓的“南极臭氧洞”问题之后,国际上保护臭氧层以及保护人类子孙后代的呼声更加高涨。  相似文献   

16.
城市臭氧浓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49,自引:9,他引:40  
近地面层臭氧(O3)研究是当今环境科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随着汽车尾气排放NOx和碳氢化合物的增加,在日光照射等条件下导致低层大气中O3浓度明显增高,面临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威胁,开展环境空气中O3监测与分析对防治大气污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2003年6个月的臭氧(O3)自动连续监测数据,对山东大学校园内O3浓度的频率分布、日变化、月变化等特征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O3小时平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的频率为96.88%;O3浓度呈明显的日变化,一般在下午浓度较高,上午和夜晚较低;O3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6月份,这与辐射强烈,温度高有关;天气条件也影响O3浓度,一般晴天时O3浓度高,多云、阴雨天气O3浓度低.  相似文献   

17.
传说远古时代,支擎苍天的柱子曾经轰然倒下,苍天裂口,大地分崩离析,烈火燃烧,洪水泛滥,凶猛的野兽吞食着无助的人类。是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炼五色石补天,折断鳌足以支撑四极,治理洪水,杀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得以生存,并延续至今。然而,今天的人类却又遇到了“类似”问题。1981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南极上空有一个很大的洞,这个洞叫“南极臭氧洞”。这个空洞大约有1 400万平方千米,此后科学家们在北极上空也发现了类似的空洞。1994年日本气象厅发布报告称,南极上空于同年9月出现了面积达2 400万平方千米的空洞,相当于…  相似文献   

18.
近地层臭氧作为一种二次污染物,其不断增加的浓度及其对作物的影响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基于大田OTC试验,对OTC内气象因子和气孔导度进行连续观测.引进气孔导度模型,并进行本地参数化研究,结合通量模型,研究冬小麦气孔臭氧吸收通量的变化特征,并对江苏省各市冬小麦气孔导度和O_3吸收通量的时空分布进行模拟.结果表明,O_3浓度增加会限制其叶片气孔导度,浓度越高,限制作用越明显;利用修订后的气孔导度模型对冬小麦叶片气孔导度进行模拟,表明模型解释了实测气孔导度90%、77%和83%的变异性.结合通量模型对冬小麦气孔O_3通量进行模拟,则CK(约为53.67 n L·L~(-1))、100 n L·L~(-1)和150 n L·L~(-1)O_3浓度处理下冬小麦在整个O_3熏期的累积吸收通量分别为6.42、12.27和13.90 mmol·m-2;江苏地区冬小麦在其生长季期间O_3浓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冬小麦平均气孔导度的大小表现为:中期后期前期的时间变化特点,在整个中期时段气孔O_3累积吸收通量最多.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21年6~8月新乡市市委党校站点观测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常规空气污染物和气象参数,采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对臭氧(O3)超标日的O3敏感性和前体物的管控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O3超标日呈现高温、低湿和低压的气象特征.在臭氧超标日,O3及其前体物的浓度均有上升.臭氧超标日的VOCs最高浓度组分为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和烷烃,臭氧生成潜势(OFP)和·OH反应性最大的VOCs组分为OVOCs.通过相对增量反应性(RIR)分析,新乡6月O3超标日臭氧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7月和8月处于VOC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控制区,臭氧生成对烯烃和OVOCs最为敏感.6月各前体物的RIR值在一天中会发生变化,但始终保持为VOCs控制区;7月和8月在上午为VOCs控制区,中午为协同控制区,下午分别为协同控制区和NOx控制区.通过模拟不同前体物削减情景,结果表明削减VOCs始终有利于管控臭氧,而削减NO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