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宝鸡市植被叶子重金属分布规律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宝鸡市滨河路植被叶子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种类以及不同高度的植被叶子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子中重金属含量随着植被高度呈递减的变化趋势;其中Cr、Mn和Pb含量在植被叶子中富集最多,Cr、Cu、Ni和Mn含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金叶女贞的植被叶子中; Pb富集最多的是大叶女贞,Cd富集最多的是塔松,As富集最多的是红叶李;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植被叶子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评估了滨河路不同类型植被叶子中Cr、Cu、Ni、Mn、Pb、Cd和As等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滨河路7种植被叶子综合污染指数属重度污染,具有极强的综合危害性; 7种重金属的平均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大小顺序为:Cd Ni Cr As Pb Cu Mn,RI值变化范围为19. 04~4 020. 29.  相似文献   

2.
采用TWINSPAN分类法,根据旅游对森林植被影响程度,划分为6个旅游等级影响区,反映了以游径为轴线的旅游影响水平空间格局变化规律;对12个旅游影响指标相关分析表明,有3对旅游影响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关系。其中剔除树桩影响系数和游径距离为极显著相关,旅游垃圾影响系数和剔除树桩影响系数、旅游垃圾影响系数和游径距离这2对指标均为显著相关;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有5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81.88%,这5个主成分与12个旅游影响指标中的7个旅游影响指标关系密切。以7个旅游影响指标进行的旅游影响区等级划分与12个旅游影响指标所得结果是一致的,这就简化了旅游对植被影响评价和影响区等级划分指标的选取。  相似文献   

3.
浅论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发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 ,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已从单纯依靠污染防治进入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新阶段。本文主要说明了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产生的背景、非污染生态影响的概念和特点、评价的方法以及实行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论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发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已从单纯依靠污染防治进入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新阶段。本文主要说明了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产生的背景、非污染生态影响的概念和特点,评价的方法以及实行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岛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旅游开发将对海岛带来环境影响.为保护和利用海岛的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以蜈支洲岛旅游开发为例,采用矩阵法识别海岛开发生态影响因子,建立了水土流失、土壤、沙滩、植被、保护动植物、珊瑚、珊瑚生态、景观等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型预测和类比分析等方法预测、分析和评价旅游开发活动的生态影响,并提出减缓对策,从而避免旅游开发造成岛屿的生态破坏,维护岛屿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对污染环境对生态系统植被的影响现状评价方法及绿化树木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网络有效性:评价旅游活动对环境影响的一个新指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旅游区的游径往往是这种影响的集中体现地。游径的构建方式、空间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但目前景观生态学中相关的廊道指标不能对此做出有效的评价。论文以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研究地,克服现有廊道指标只单一考虑空间特性的局限,将廊道的空间格局与生态功能结合起来,采用运筹学的方法,提出网络有效性这个新的指标。在九寨沟案例研究地的应用表明,与传统景观生态学指标连通度和环通度相比,网络有效性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游径的利用状况,也能够较好地反映旅游的环境影响程度,从而为旅游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污染型工业项目以及非污染生态影响型项目的评价方法均有所不同.本文以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环评为例,从评价标准的选择、评价重点和景观生态评价三个方面,对该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方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道凌 《环境保护》2004,(11):35-38
我国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实施时间不长,其评价方法尚处于探索中。在近几年有多种评价方法运用于实践中,但都不够完美。本文试图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几种评价方法进行评点,指出其不足之处,推动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方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玉龙雪山生态旅游热升温,对该区域生态环境和植被资源的影响日趋显著,研究该区域高山草甸所受干扰对制定该区域的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为明晰人类活动对玉龙雪山高山草甸的影响,选取该区域典型高山草甸分布区域作为研究区,分析其草甸退化格局,通过干扰强度模型量化研究区的干扰格局,并利用方差分解确定不同干扰对高山草甸退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放牧干扰主要集中在牲畜饮水点附近,旅游干扰更多作用于景区观景台和寺庙附近,干扰活动分布与路径体系相吻合,游径布设和游客行为扩散模式决定了旅游干扰的格局;(2)草甸退化程度随干扰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干扰强度最大的区域与草甸的重度退化区域重合;(3)总体上旅游较放牧对草甸退化的贡献作用更大,但存在空间差异。在玉龙雪山牦牛坪景区,旅游干扰已逐渐取代放牧干扰成为主要干扰因素,且路径体系与旅游干扰格局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对草甸退化格局的影响在逐渐增加。综上,建议选取使用率高的非正式路径修建为正式路径,保护和恢复分布在使用率低的非正式路径旁的植被和土壤,以降低旅游干扰对高山草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满足国内外日益提高的旅游需求的同时,造成旅游区生态环境与人文遗产不同程度的破坏,出现旅游资源退化现象,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意义,探讨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内容、指标体系及其程序,并提出了开展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体方案,为今后的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奠定基础,为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步道对人类践踏干扰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从生态系统响应和游客主观认知的双重视角,对六盘山旅游区旅游步道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自然状态下旅游践踏干扰主要集中在旅游步道边缘1~3m范围内,但不同生态系统差异较大。在调查的3个景区中,小南川景区乔灌草生态统主要集中在旅游步道1m左右;凉殿峡景区高山草甸生态系统集中在1~2m之间;野荷谷景区华北落叶松林下生态系统则达到3m左右;②采用地表覆盖物响应指数(Index of Land Cover Impact,ILCI)和游客可接受改变限度(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LAC)来衡量受干扰旅游步道响应程度,在1m范围内各调查样区ILCI均达到4级或5级严重冲击程度;1~2m间以凉殿峡景区ILCI值较高(39%),介于1~2级之间,而小南川与野荷谷景区ILCI值属1级轻微影响;3m及以外三者影响基本较小。游客对游道沿线土壤裸露度可接受改变限度为55.7%,3个调查样区1m范围内植被覆盖减少率(CR)均超过此水平;③调查样区旅游步道响应强弱与游道坡度、边坡坡度以及游道宽度具有一定相关性;④地表覆盖物响应指数因与其它各响应变量间显著相关,可作为评估旅游干扰系统响应的一项简易而有效的指标。研究结果也表明,目前旅游践踏干扰已对游道沿线环境以及游客游憩体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改变目前景区开发无序状态,加强旅游步道规划设计和游客行为规范,建立长期环境监测系统,将对制定防治游憩冲击策略,促进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从法律上确立了中国在规划层次上需要环境影响评价.目前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处于初期阶段,其理论与技术性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哈尔滨市旅游业"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体规划为例,针对旅游业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进行探讨,采用矩阵法识别旅游业发展规划项目与人们活动对哈尔滨市自然资源、景观资源、生态环境、环境敏感区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可能产生影响环境因素识别探讨,给类似规划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根据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方法以及研究进展,在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和旅游观光等5个子系统所组成的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分析东山岛2005年旅游生态足迹,并与当地居民生态足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东山岛2005年旅游生态足迹为4.6183gha,人均生态足迹是当地居民的2.98倍。各子系统人均生态足迹从大至小依次为旅游餐饮0.00390gha,旅游交通0.003848gha,旅游观光0.003165gha,旅游住宿0.00123gha和旅游购物0.00042gha。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东山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方法以及研究进展,在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和旅游观光等5个子系统所组成的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分析东山岛2005年旅游生态足迹,并与当地居民生态足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东山岛2005年旅游生态足迹为4.6183gha,人均生态足迹是当地居民的2.98倍。各子系统人均生态足迹从大至小依次为旅游餐饮0.00390gha,旅游交通0.003848gha,旅游观光0.003165gha,旅游住宿0.00123gha和旅游购物0.00042gha。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编制技术要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不同的区域/行业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不同,使得各类规划环评的技术要点均不相同。为此在苏州太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环评实践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专项规划的特点,开展了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影响识别与指标体系建立、规划方案分析、区域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编制技术要点的探讨,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旅游专项规划环评技术方法与编制要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泸沽湖风景区旅游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识别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子即旅游环境承栽力的最小分量,以最小分量分析计算结果验证游客容量和发展规模的环境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解决了规划环评实际工作中旅游环境承载力参数测定困难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日益增多,旅游开发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RS-GIS应用于生态环境评价,不仅可以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对空间数据分析具有高效、快捷、准确的功能,为生态环境影响定量化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文章就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湖北某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