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2011—2014年滇池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实施前后滇池外海中总磷和总氮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引牛栏江水入滇池后明显地降低了滇池中总磷和总氮含量,减轻了滇池富营养化程度,从而有效改善了滇池的水质。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2~2008年连续7a牛栏江流域(昆明段)河道和流域库区水质现状监测结果,对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初步探讨了流域水污染的主要来源,由此提出水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2~2008年连续7a牛栏江流域(昆明段)河道和流域库区水质现状监测结果,对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初步探讨了流域水污染的主要来源,由此提出水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牛栏江水质现状,以及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和环境问题,提出了确保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水质安全达标的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综合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滇池常规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滇池1999-2008年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水质综合评价得分作为监测点位的空间属性值,采用空间插值法定量分析10年间滇池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期间内,滇池水质总体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氮磷污染一直是滇池的主要污染类型。滇池南部区域水质一直优于北部和中部区域,尤其是草海和外海交界区域的水质在全湖是最差的。南部片区水质在整个滇池最好,但也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的滇池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定量解析污染源是湖泊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基于滇池草海和外海多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识别了主要水质指标的污染源类型,利用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PCS-MLR)得到不同污染源对水质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草海主要的污染源有农业面源、城市面源和内源3类,外海的主要污染源是农业面源、城镇生活污染源、城市面源和内源4类.与河流水污染源解析结果不同,底泥内源与气象因子对滇池主要水质指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滇池富营养化与藻类资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前滇池外海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藻类以蓝藻和绿藻为优势类群,蓝藻生物量占明显优势。据预测,到2005年外海的水质和富化状况将比目前有较大改善,但仍处于富营养状态,局部水域在夏秋季节仍会发生“水华”现象,直接收获蓝藻一终端控制污染途径,其资源化利用有一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干季滇池水质与盘龙江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滇池水域和盘龙江下游水质进行采样,分析了水中pH值、浊度、溶解氧(DO)、电导率、叶绿素、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态氮(NH3-N)等8个指标。研究表明,滇池近岸水域中pH值偏碱性、浊度大、叶绿素含量和化学需氧量高、总磷量高、溶解氧过饱和;在滇池外海水域,除溶解氧、叶绿素较高外,其余指标大多在水质标准(Ⅲ类)范围内;而在盘龙江下游区域内,水质差,各项指标都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这一事实可能会加重滇池的水体污染。  相似文献   

9.
张霞  蔡宗寿  陈丽红  陈颖 《环境工程》2013,(Z1):288-291
水葫芦规模化控养是"十二五"期间滇池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介绍了滇池水葫芦规模化控养现状,比较了滇池草海和外海在水葫芦控养前后水质的变化情况,指出滇池水葫芦规模化控养对草海水体生态恢复效果显著,可以在滇池选择适宜水葫芦生长的水域继续扩大水葫芦控养面积,使水葫芦在滇池生态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防洪保护及污水资源化工程对滇池环境保护的适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外海与草海分隔后,通过合理的调控,水资源是平衡的,且增加出口可从隧洞分洪达40/S,满足20年一遇分洪要求;工程运行将使滇池水质有所改善,对局部水域水质将会有较大改善;出水排入沙河使其失去饮用水功能,水生态环境变劣,而对螳螂川影响不明显;二期工程(三个水库的建设)使排水得到利用,产生一定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邹锐  朱翔  贺彬  赵磊  周丰  嵇晓燕  刘永  郭怀成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0):2312-2318
为定量了解滇池外海水质对流域污染负荷削减率的响应变化程度,并评估相关决策的潜在风险,在长期的水质模拟结果基础之上,本文使用内嵌非线性响应函数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在2个不确定性水平下(5%和10%的变异范围)分析滇池外海为达到3个水质目标情景(Ⅲ类、Ⅳ类和Ⅴ类)的污染负荷削减及其不确定性.模型结果表明,在2种不确定性水平...  相似文献   

12.
对滇池草海换水对其水质及底泥产生影响的分析研究表明,草海换水改变了湖流条件,改善了其南部水质状况,对外海水质有一定保护作用,对底泥的迁移难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使用滇池外海3年水质监测数据,应用逐步回归分析藻生物量与水环境因子关系,初步建立藻生物量预测方程,用于预测滇池藻生物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叶绿素a、水温、溶解氧、总氮、p H、五日生化需氧量、透明度为滇池藻生物量的显著相关因子。方程不能预测大多数峰值,变化趋势大体可以预测。应在预测方程的后续研究中相应地加入气象、水文参数。  相似文献   

14.
结合曲靖市地表水水质污染特点,应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2005—2015年曲靖市主要江河湖库地表水水质指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曲靖市境内的主要河流湖库总体水质有所好转,特别是南盘江干流水体水质主要污染项目COD_(Mn)、NH3-N、BOD5呈下降趋势,牛栏江水质整体较好,但受上游牛栏江—滇池调水工程的影响,河道新鲜水源补充减少,牛栏江水质略呈上升趋势,其他河流水体水质总体变化不大,水库TN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浮游动物评价滇池的污染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Sanders氏稀疏曲线法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对滇池不同水域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结合指示种的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①滇池草海和外海的污染状况有明显的不同,草海处于α中污染阶段,外海处于β中污染阶段;②滇池污染的梯度变化:新河>楼外楼>草海中>灰湾>大河尾>观音山中;③草海正趋向于池沼泽化。  相似文献   

16.
针对"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通水后滇池流域水资源格局变化,从滇池流域面临水资源短缺与流域内大量处理后达一级A标准的尾水资源这一对矛盾出发,对流域内再生水资源产生及利用现状、现状利用特征及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滇池流域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再生水利用模式,其中分散式再生水处理设施建设数量及处理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集中式再生水存在丰富的潜在资源量但现状利用率较低;在不考虑再生水利用后产生回归水的情况下,2013年流域内再生水利用对污染物COD_(Cr)、TN、TP、NH_3-N的削减量分别为3365.4t、428.0t、56.2t、236.4t。从完善法规政策、严格标准体系、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创新体制机制、落实监督管理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流域再生水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滇池流域的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深入了解造成当前水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以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作为广义水环境承载力的基础进行综合分析,并且利用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资源承载压力度反映水资源承载力,利用水环境承载率反映水环境承载力. 结果表明:滇池流域TN和TP的水环境承载率分别为0677和0355,处于超载状态,是导致滇池流域严重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水资源承载压力度为145,远大于供需平衡,同样也处于超载状态,实际水资源盈亏为-59 037×104 m3,缺失严重. 因此,滇池流域水质型和资源型缺水问题共同存在.   相似文献   

18.
截污调水后滇池表层沉积物中16种PAHs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截污调水等工程实施后,滇池的外源污染已得到有效控制,表层沉积物等内源污染物应加以重视.为研究滇池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了2016年12月采集的19个滇池表层沉积物样品的PAHs含量,解析其时空分布规律、来源及生态风险.滇池表层沉积物中总多环芳烃(TPAHs)的含量范围为92. 31~1 546. 78 ng·g~(-1),平均值为496. 30 ng·g~(-1),草海TPAHs含量(平均932. 37 ng·g~(-1))远高于外海(平均380. 02ng·g~(-1)),随着截污调水工程的开展,TPAHs含量较2012年大幅下降,已处于我国重点水域中较低水平.滇池表层沉积物中含量最高的物质为荧蒽(80. 65 ng·g~(-1)),毒性当量(TEQ)含量最高的物质为二苯并[a,h]蒽(42. 97 ng·g~(-1)). PAHs组成以4环及5~6环为主(分别占总含量的40. 38%和40. 22%),PAHs构成较以往大体一致.分子比值法分析结果表明,滇池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由生物质或煤的燃烧贡献.基于潜在生态风险标志对比法评估,全湖总体处于低风险水平,但草海的生态风险相对较高,值得进一步关注.本研究结果可为滇池水质的保持与提升提供基础数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滇池非点源污染特征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的夏天,滇池外海大范围内严重、持续的出现“水华”,说明近年来滇池富营养化发展趋势很快,水域环境迅速恶化。这一严重状况已引起省、市领导和全市人民的深切关注。滇池的污染源可分为点源和非点源两类,七十年代以来,我市在工业污染源的治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对控制污染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滇池非点源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够,随着对点源的逐步控制,非点源污染已显得日益突出,调查资料表明:平水年和丰水年,非点源进入滇池  相似文献   

20.
滇池水体BOD5和CODMn空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滇池进行全湖集中采样和分析,揭示了滇池水体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空间变化规律.BOD5和CODMn变化范围分别是2.3~7.9mg/L,5.1~15.4mg/L,BOD5平均值草海(5.9mg/L)高于外海(5.1mg/L)CODMn平均值外海(10.17mg/L)高于草海(8.67mg/L),2个指标在入河口水域都相对较高.水平方向上,BOD5变化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西部高,东部低.垂直方向向上BOD5随水深增加递减.而CODMn的高值区域主要出现在草海和外海海埂、盘龙江、大青河入湖口水域、西部观音水域以及东北部宝象河、东部梁王河和捞鱼河入湖口水域、东南柴河入湖口水域.垂直方向上,从表层到水-沉积物界面水体,其CODMn都呈增加趋势.随着工业点源污染的控制,城市生活污水的排入和面源有机污染物的输入以及内源释放是决定滇池BOD5和CODMn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