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自然、经济、社会环境承载力3个方面构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相对比较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关联分析法,计算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承载力指数,最后,得出环境承载力指数,此外,对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伴随着区域发展模式的优化调整,银川滨河新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指数呈上升趋势,区域环境承载能力逐步增强,各承载力系统之间属于良好协调状态,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呈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均方差决策方法确立指标权重,构建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综合承载力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资源、环境承载力供需指数比普遍偏低,14个地级市中环境承载力供需指数比大于1的比例不足10%,资源承载力比例不足30%。不同城市各要素承载力及综合承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连、沈阳综合承载力最高,本溪、丹东资源承载力最高,辽阳、盘锦环境承载力较低,沈阳和大连经济承载力较高,各城市社会承载力总体较高。此外,资源与经济承载力对研究区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影响最大,但是研究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环境,未来应着重根据各市环境短板确定未来严格的环境保护目标与管理体制,有效提升城市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几种主要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研究,对于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目前,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评价方法有:人口承载力、生态足迹和相对承载力。人口承载力在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展开研究,以人口数量作为表征;生态足迹将人类所需占用的资源与排放的废物转换为土地面积,以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表征;相对承载力将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当作一种能力或潜力,将评价结果无量纲化来表示其动态变化趋势。通过总结这三种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可知,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在系统分析方法、阈值性、动态性以及空间分异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向芸芸  陈培雄  杨辉  张鹤  陈全震 《海洋环境科学》2018,37(4):552-560, 578
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能够识别生态系统的胁迫因子,明确海岛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阈值界限,对于管控海岛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用海矛盾日益突出的海岛县洞头作为研究区,基于承载力的PSR概念模型,运用GIS空间分析、多指标评价等技术方法,从人-海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构建了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区域海岛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资源环境容纳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进行了量化,获得了洞头区压力、承压和响应调节系统的空间分异格局,据此探讨了洞头区在海陆边界、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进而提出了海岛生态适应性管理的策略和措施。结果表明,洞头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介于0.5~1.7之间,总体承载状况较好,现阶段仅有12%的海域处于超载状态,未来需从缓解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压力、保持资源环境承压能力和提高系统反馈调节能力三个方面出发,开展适应性管控。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开发,积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工作。广东省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提出,要根据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把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打造珠三角绿色生态城市群。通过构建城市开发强度及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选取珠三角九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量化可持续发展水平并揭示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制定能增强承载能力的有效路径。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市开发强度对比明显,都市圈特征日益显著。其中,深圳(0.9224)开发程度最强,肇庆(0.0548)程度最弱。(2)资源环境承载力按驱动因子分为自然拉动型及经济拉动型,分别通过自然优势和社会经济投入巩固综合承载力。(3)区域内过半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濒临失调。受经济因素驱动,广州、深圳协调程度相对较高。(4)应对区域内三种不同的协调发展状态,为各类城市制定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6.
董越  徐琳瑜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9):3171-3179
随着城市的发展,其对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等各种承载的需求同步增长,单一承载力逐渐无法满足对城市发展可持续状态的综合全面评估.城市综合承载力是社会、经济、环境、资源协调作用和协调程度的具体表征.综合承载力与人口规模、社会经济活动发展带来的压力之间存在动态互动关系,只有承载力和压力维持动态平衡,才能实现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双向复合动态可持续评估方法,量化负向城市压力(UP)和正向城市综合承载力(UCCC)及其二者之间的复合动态关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蒙特卡洛模拟,从经济、资源、社会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和相互作用,实现逐个单点时间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概率分布模拟,进而通过复合动态关系判断模型实现单个区域单点时间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的判断.最后,以广州市为例,对所提出方法进行应用.结果表明,2004—2016年,广州市的综合承载力和城市压力相互协调、相互适应,城市发展整体呈可持续状态.但2012年以来资源环境承载力有一定的下降,尤其是水资源承载力和大气环境承载力下降,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全面科学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面向可持续生态系统管理视角,提出了由"潜在"和"现实"资源环境承载力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框架和理论模型,并以烟台为案例进行应用,分析了"潜在"和"现实"资源环境承载指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烟台市"潜在"资源环境承载指数总体偏高,"现实"资源环境承载指数总体中等,各区(县)空间差异较大。(2)水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是未来影响烟台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资源环境禀赋的限制和经济发展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弱供给区域影响较大,对"潜在"资源环境承载指数的影响在城市边缘区域较大。(3)所提出的评价逻辑框架和理论模型应用效果良好,丰富和完善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系统承载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及功能流,立足于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的角度,探讨了城市生态系统内部资源、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承载约束机制,从城市生态系统客观存在性、弹性与扩展性、递阶性及相对性等方面,总结了城市生态系统承载机制的特点,在建立承载机制评价指标框架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承载机制的定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建立制造业城市佛山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评价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耦合集对分析方法评价2011-2019年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分析自然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协调程度.结果表明:佛山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整体处于大压力状态,呈波动下降趋势,经济发展使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对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如何协调这种压力与区域生态承载力之间的作用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构建一种相对的复合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并针对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进行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得到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压力变化特征,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文章从生态系统支持力维育、生态系统发展能力保障以及生态系统压力缓解等方面给出措施,以提高京津冀地区生态空间承载能力,助推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北京城市物质代谢的能值分析与生态效率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妍  杨志峰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1):1892-1899
城市如同生命体一样,需要持续不断的代谢过程完成其正常运转.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是城市物质代谢流量及其代谢效率研究,但物质代谢流量仅能反映代谢速率,而其生态效率则反映了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代谢能力.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引入"生态效率"概念,构建了城市物质代谢生态效率的度量模型,从代谢流量及其效率2个方面核算了北京市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代谢状况.结果表明:1990~2004年,北京市可利用总能值非常丰富,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来自本土可更新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大部分来源于不可更新资源和系统购买的资源与服务;城市废弃物资源化水平有待提高,环境压力较大;生态效率指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2004年生态效率指数比1990年提高了3.6倍,表明城市自组织能力、发展潜力以及再生循环能力不断提高.说明提高城市物质代谢生态效率的根本途径是经济效率、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的协同发展,以及逐步构建废物资源化的循环链条.  相似文献   

12.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青岛市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度了解和把握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与演变趋势,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承载和海洋环境承载3个系统选取28个指标构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青岛市2004年~2015年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内部承载力水平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2004年~2007年青岛市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2011年上升趋势明显,2012年又呈现下滑趋势,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仍面临较大的威胁,承载力水平总体评价指数不高。其中,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海洋资源承载波动起伏,2004年达到最大值0.3251;海洋环境承载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与青岛市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惠州市为例,构建了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压力类、支持力类和区域交流类3个目标层,包含人口、经济发展、环境污染与资源利用、资源供给能力、环境纳污能力、人类社会支持能力、产品交换等7个准则层。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对惠州市2004~2013年10 a间的海洋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惠州市海洋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变化,部分年份出现超载情况。2004~2008年,环境污染与资源利用是海洋生态系统主要的压力,2009年开始,经济发展成为主要压力。支持力水平总体平稳,且不断改善。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在现有发展模式下,由于经济增长过快,废水排放量和固废产生量增加,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将逐年上升,2018~2020年将出现超载现象,为确保海洋生态承载力在可载范围内,惠州市需加快城市化进程,采用集约化增长方式,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提高污染物处理率。  相似文献   

14.
全面科学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面向可持续生态系统管理视角,提出了由“潜在”和“现实”资源环境承载力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框架和理论模型,并以烟台为案例进行应用,分析了“潜在”和“现实”资源环境承载指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烟台市“潜在”资源环境承载指数总体偏高,“现实”资源环境承载指数总体中等,各区(县)空间差异较大。(2)水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是未来影响烟台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资源环境禀赋的限制和经济发展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弱供给区域影响较大,对“潜在”资源环境承载指数的影响在城市边缘区域较大。(3)所提出的评价逻辑框架和理论模型应用效果良好,丰富和完善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辽宁省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传统承载力研究中评价标准相对单一的问题,提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概念,探讨其内涵和基本特征,建立计量模型,提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确定方法。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构建了适合该区域的基于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和评价标准,对2000-2010 年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水平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呈波浪式上升,其健康等级从不健康升到亚健康。其中资源承载力长期处于亚健康;生态弹性力从不健康到亚健康,2010 年达到健康;人类活动潜力则一直处于不健康状态,最近两年有所好转。今后应加强海洋生态承载力各指标的优化,提高生态承载力水平和健康等级,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息熵的城市生态系统演化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和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演化分析的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估城市生态系统演化的量化模型,采用基于信息熵的分析方法,可获得城市生态系统演化评估的年份信息熵和指标信息熵:采用年份信息熵计算城市系统的支持型输入熵、压力型输出压力熵、氧化型代谢熵和还原型代谢熵,分析系统的有序以及复杂性;采用指标信息熵可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再结合各个指标的归一化值,得到综合评估得分值,作为评估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数值,确定系统的发展度和协调度。以宁波市为例,应用量化模型纵向评价了1996--2003年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评价结果表明:宁波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有序水平不断提高,协调能力不断增强,系统活力有待改善.1996--2003年,宁波城市生态系统的熵流、熵产生、总熵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城市发展目标逐渐明确、有序度不断增强;宁波城市生态系统熵流的发展度和协调度不断提高,表现为由较强的社会经济压力向较强的自然生态支持力转变;宁波城市生态系统熵产生的发展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表明城市系统代谢功能不稳定,其协调度呈现出振荡趋势,经历了氧化型代谢→还原型代谢→氧化型代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鞍山市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城市,也是我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研究其生态承载力状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可为鞍山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基于矿业城市独特的生态系统内涵,建立了鞍山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理论为基础的综合评判法,评价了"十五"期间鞍山市生态承载力状况,探讨了2010年鞍山市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五"期间,鞍山市综合生态承载力处于临界安全状态,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经济压力、资源压力和生态健康等指标发展水平仍较低。生态承载力从超载逐渐转变为盈余状态,系统间协调度不断提高。按照鞍山市总体规划水平预测,2010年鞍山市综合生态承载力达到较安全状态,各指标没有低于临界安全的;生态承载力承载度和协调度进一步提高。运用综合评判法较客观地反映了鞍山市"十五"期间生态承载力状况,并进行了相对可靠的预测,可为其他地区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