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数据的质量是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和生命线。当前,单纯的水质在线监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水质管理的需要,运维失当、数据造假等问题时有发生,且环境管理人员无法实时判断在线分析仪出现的可疑数据是属于水站仪器或监测系统故障,所以环保部门亟需一套实时联动判断的远程质控系统,强化对第三方运维机构的监管能力。本文在当前水质在线监测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开展远程质控,并探讨当前主流的远程质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工作流技术在水质自动站第三方运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越来越多的水质自动站委托给第三方运营维护,环境监测部门在外包管理中面临着无法跟踪任务进展、无法对运维人员在现场工作进行监督、无法及时检查工作成果等问题。借用信息化手段,将工作流技术引入水质自动站的外包管理,使得每当新发起一个运维任务时,及时建立起一个工作流,监测部门通过对工作流的监控可以实现对运维过程的监督管理,从而解决了这些问题。通过应用工作流技术,提升了环境监测部门对水质自动站第三方运营的管理效率,为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的获取和利用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南通市国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目前部分企业自行监测意识不强、自行监测能力有待提高、第三方监测机构能力参差不齐、信息公开不及时、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建议拓展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将企业自行监测融入到监察部门的日常监管、加强对第三方监测机构的管理、完善自行监测相关的办法、规范,探索多种自行监测信息公开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环境顾问公司、环境检测公司以及学术研究机构为主的第三方全面参与了台湾地区环保部门的排污许可管理工作,对台湾排污许可制度的顺利有效实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重点梳理了台湾地区第三方在排污许可制度中的参与和监督机制,并分析了第三方参与排污许可管理的原因。总结台湾地区经验对大陆排污许可制度的启示如下:明确第三方参与身份及范围;完善契约管理,优化第三方参与机制;加强对第三方的监督管理;重视第三方机构人员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是国家网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要决策。本文分析介绍了国家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的建立、发展、转折三个阶段,针对监测事权上收的三个新要求,提出构建包括一个运行管理平台、一个数据管理中心、一系列技术规范的国家网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体系。并从提高地方监测站监测能力水平、加快培育第三方机构、加强监测科研和技术的研发、培养监测技术领域的人才四个方面提出了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6.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事业最具基础性的支撑,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信息是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具体体现。本文总结了美国大气环境质量管理体制和机制,重点分析了美国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提出加强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体制中的基础性作用,设立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分局,成立第三方质量保证和控制的专业机构,完善大气监测信息的管理机制,推动社会第三方参与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日益增加的海洋生态监测质量管理需求与当前海洋生物监测数据考核方法不足的现状,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浮游植物比测方法,并用于2016年全国浮游植物样品比测活动,该活动是国家海洋局组织的,旨在对全国计划单列市及以上的海洋环境监测机构的浮游植物鉴定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制片效果良好,符合有关规范要求,评估结果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适用于海洋生态监测质控管理。采用该方法总体上客观检验了当前各海洋监测机构海洋浮游植物检测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对各单位业务能力的提升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行监测是排污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必然要求,是生态环境部门环境管理重要方式。回顾我国自行监测发展历程,梳理当前自行监测在监测方案制定、自动监测和委托第三方检测等方面问题,提出了规范自行监测方案制定、审核备案,加强监督检查,探索建立自动监测设备性能综合评价机制,加大自行监测数据分析和应用等方面建议,从而提高自行监测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环境监测体制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体制不顺、职责不明、行政干预、重复监测、资源浪费、信息混乱等问题,提出监测机构垂直管理,调整监测职能,打破条块分割,整合社会监测资源,引入第三方检测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指标评价方法,包括: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控指标体系;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控指标权重分析;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控指标评价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控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动态跟踪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的进展情况,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数据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1.
饮用水源地水质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饮用水源地水质预警系统是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PIs)、遥感(RS)、网络、多媒体及计算机仿真等现代高新科技手段,对目标流域的水质状况、水文情况等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与存储,动态监测各种污染物的变化过程,并将其显示、发布给公众,成为一个集监测、计算、模拟、管理为一体的系统。通过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第三方运行、质量管理及控制、预警平台构筑形成一整套完善的预警体系,制定了预警相应流程。划分了预警发布等级,实现了对预警信息的综合应用,有效的为水源水水质安全保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跨区域监管在国外已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国内现行的跨区域监管机构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存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晰,信息流通不畅顺,协调不力等问题。在研究我国流域管理机构职能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的跨区域、流域环境管理机构中引入第三方服务,可为流域管理提供监测、民意调查和投资等服务功能,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域的分割,减少跨区域环境质量数据的差异性,真实有效地反映流域的环境状况,减少不同行政部门之间在流域管理上的矛盾,有利于完善流域环境机构,建立事故发生通报机制、监测结果互通机制、共同监测机制和协调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13.
污染源在线监测管理采用第三方营运模式具有很好的优越性,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以上海市嘉定区环境监测站对该区污染源在线监测管理模式为例,对第三方营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详细阐述了嘉定区环境监测站对污染源在线监测管理对营运方采用技术考评的依据、考评内容,总结了技术考评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对该考评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为加强对污染源的执法监管,加大对污染源的监控力度,进一步促进企业达标排放和节能减排,推动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许多城市都在企业普及安装了在线监控系统。要保证在线监控系统的运行效果,关键在于通过合理的方法,严把验收关,科学进行监控系统的性能测试以及在线监控数据与人工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和验证,以确保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在线监控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加强在线监控系统维护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性能测试和对比试验分析,能够确保在线监测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牡丹江市在城市污水和污染源在线监控两个方面引入第三方运营,取得了一定成效.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践来看,牡丹江市污染第三方治理存在费用补贴渠道需要完善、污染治理领域亟待拓展、相应扶持政策亟待完善等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大污水市场化运营范围、引入多方参与环境治理第三方运营、建立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等对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环境治理,立足现有条件,扩大推广范围,从而引导牡丹江市环境治理第三方运营.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我国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现状和流域水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缺失,从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监督、流域水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质量事故行政追究和流域水环境监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构架了流域水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监督、考核、评价、追究等一系列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比对来确定实验室能力的活动,它是实验室认可、管理机构和实验室的用户评定实验室校准和检测能力的主要依据之一,对于实验室既是一种有效的外部质量保证活动,也是内部质量控制技术的重要补充,本文对环境监测站的能力验证活动作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第三方物流与企业合作从双边合作发展到多边合作,从闭环供应链发展到绿色供应链再到低碳供应链,第三方物流所起的作用愈发重要。通过对低碳供应链中第三方物流发展路径的研究,提出第三方物流的创新发展路径和联盟发展路径,其中创新发展以技术创新为主,创新模式采取多主体开放式创新;联盟发展包括横向联盟和纵向联盟,横向联盟整合多种功能型物流服务功能,纵向联盟即第三方物流与低碳供应链多边联动以进行全供应链管理。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质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探讨这一问题,给出了水质检测的机构,主要介绍了需要对水质检测人员的选择、对水质检测设备的选择和对水质检测材料的选择,同时给出了水质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对水样本的确定方法、对水样的检测项目、检测质量的审核,在检测项目中,主要介绍了分析方式的选择、水样本二次检测及检测数据比对、对水样本测试得到异常值复检和对水样本校准曲线控制,这样得到的测试数据,才具有正确性与真实性,才能保证人类对水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余辉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9):956-965
以琵琶湖富营养化综合治理历程为主线,对琵琶湖30余年的治理过程、资金投入、治理措施、成功经验与成果进行了梳理. 截至2006年,琵琶湖综合整治历时35a,总投资约2.86×1012日元(约相当于1800×108元人民币),参照我国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目前琵琶湖北湖水质维持在Ⅰ类水平,南湖由Ⅲ~Ⅳ类水恢复到I~Ⅱ类水质. 琵琶湖的治理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2—1997年,历时25a,这一阶段在琵琶湖水资源有效利用及防洪防灾上取得很大成就,但水质与环境仍在恶化; 199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主要目标是水质保护、水源涵养及自然环境与景观保护,目前琵琶湖富营养化已得到有效控制. 琵琶湖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依法治湖、中长期综合治理规划、流域污染源系统控制、自动监测系统及专门研究机构建立以及公众参与等5个方面. 主要治理经验包括:①严格控制氮、磷污染源,管网及大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着眼于未来长远规划,污水处理深度除磷脱氮技术的普及是污染源系统控制的关键;②大力提高森林覆盖率以减少面源污染的产生,改善水源涵养及流域生境;③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实现依法治湖;④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及公众参与;⑤积极推动各科研机构对环境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