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李本纲  陶澍 《环境科学》1998,19(3):87-90
结合国内外环境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实例,首先分析了GIS与环境模型研究结合的必要性和GIS在环境模型研究中潜在的应用范围,然后剖析了GIS与环境模型研究结合的三阶水平并介绍了GIS在环境模型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分析了GIS和环境模型研究结合的发展趋势并给出了GIS、RS、ES与环境模型理想的结合框架。  相似文献   

2.
在环境领域,GIS虽然已经成为大家熟悉的术语,但是,很多人对GIS的功能性能了解不多。这限制了使用GIS解决研究和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了解GIS的基本功能和性能 们用GIS解决好实际问题。本文的目的就是结合环保中应用例子,说明GIS的基本功能。性能。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IS、RS、GPS、ES等技术已在环领域得到大量应用,但大多只有提供低层次的辅助决策功能,为支持环境领域的中高层决策,本文提出了环境支持系统的建议。文中介绍了环境系统的特点,GIS、RS、ES技术特点和其对EDSS的支持,阐述了当前软件技术和EDSS的开发模型,指出利用组件对象模型技术进行GIS、RS、E系统集成,是开发EDSS的简洁,实用的方案,最后介绍本模型简单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4.
GIS支持下的交通噪声预测与规划系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支撑,结合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建立了交通噪声预测与规划系统TNPPS,该系统充分利用GIS对空气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编辑,管理,显示,查询的能力与分析建模优势,并注重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用户与系统交互以WHAT IF提问/解释方式进行。GIS与环境模型相结合,为环境噪声调查,道路工程设计,建筑设计等提供了有效的交通噪声预测与规划工具。  相似文献   

5.
利用动态分段技术进行河流一维水质扩散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GIS新技术,动态分段可以有效地实现河流一维水质扩散的模拟的模拟和空间显示分析。该文给出了动态分段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思路、河流-维水质模型的功能设计及整个模拟系统的结构流程。  相似文献   

6.
结合某水域地面水BOD5的预测实践,研究提出了稳健GIM(1)预测模型。该模型的参数估计运用最小残差绝对和算法,并探讨了其较常规最小二乘法在处理含异常值的系统的优点。实例表明,稳健GIM(1)模型比常规GIM(1)模型的预测更可行。  相似文献   

7.
大气环境污染的灰色预测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启惠 《环境工程》1994,12(4):57-61
本文以大同市大气环境中的TSP、SO2、NOx三项近年来的监测含量,引用灰色系统理论GMI—1模型进行灰色预测探讨。预测结果基本反映了大同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和性质。说明运用这一理论做大气环境污染的预测、预报是适用的、可行的,但有些问题还需进一步去认识,去研究。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刘勇  井文涌 《环境科学》1997,18(2):62-65
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分类等特性,重点介绍了GIS数据库设计模型的演变及GIS空间数据模型,阐述了GIS在环境学科领域的应用现状,包括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面源污染分析,水资源管理与分析,给排水管网设计和管理,近海水域管理和分析,环境监测,减灾防灾及紧急事故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发展研究等,并介绍了GIS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GIS—IMS在重点流域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结合实施应用,介绍了GIS-IMS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流域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网络化是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和应用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利用RS和GIS有关理论和技术,选择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AHP和Delphi法确定其权重系数,构造了区域数字环境模型,对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将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五个级别,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GIS与大气环境模型集成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和大气环境质量模型结合客观需求的分析 ,探讨了二者在不同层次上的集成模式 ,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和大气质量模型集成系统的体系框架。以这些理论研究为基础 ,进行了地理信息系统和大气质量模型紧密结合模式的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以淮南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淮南市为例 ,探讨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分析方法。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图形显示、输出功能 ,对大气环境进行多因素复合分析 ,建立了基于“变权”思想的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污染指数模型和大气环境质量等级标准 ,并以图表的形式输出了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利用GIS技术进行城市大气环境研究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所建立的大气环境评价模型和等级划分标准简单、客观、合理 ,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GIS支持下的上海市工业源SO2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平台,集成空气污染扩散模式,对上海城市工业源的分布、SO2排放及其污染扩散影响进行了多方案的计算分析,比较了污染源集中的工业区和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贡献。根据对年日浓度的计算分析,发现大型高架源的污染排放决定了城市SO2浓度场的基本分布,空间上工业分布集聚的一些老工业区是城市建成区中多个高浓度中心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太原市2001年-2012年环境空气定点监测数据,采用分时段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太原市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太原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环境空气质量逐步改善,这与太原市积极转变经济结构,加强污染控制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太原市自然气象条件和污染源格局都不利于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太原市空气污染情况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5.
空气污染与健康效益评估工具BenMAP CE研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评估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冲击、评估健康效益,克服现有评估工具(BenMAP V4.0)计算速度缓慢及用户体验较差等问题,受美国环保署委托,设计并研发了新一代空气污染与健康效益评估工具BenMAP CE,搭建了BenMAP CE的框架,进行了详细功能设计,并利用美国环保署提供的数据进行了实测.测试结果表明,基于相同的输入文件和设置,BenMAP CE能重现BenMAP V4.0的计算结果,相比现有的评估工具,BenMAP CE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强大的GIS展示功能及大幅提高的计算速度.BenMAP CE是考虑了污染物环境浓度削减、人口密度、收入差异等经济因素的综合性评估工具,能为决策者评估空气污染控制措施所带来的健康效益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预报气象条件、广州及周边城市的重点企业排放清单,采用CALPUFF模型模拟2010年亚运会开幕式期间重点企业对广州市内空气质量监测点的相对环境浓度影响,据此筛选得出预报不利气象条件下工业点源应急强化减排名单,并利用GIS可视化技术分析点源强化减排效果,为空气质量保障的专家会商提供依据.广州亚运会期间点源应急强化减排实施效果表明,有针对性地对测点环境浓度影响大的企业实施强化减排措施,可有效缓解个别点位的一定范围内超标问题.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和配套的GIS软件可为不利气象条件下工业点源的应急强化减排提供辅助决策服务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船运液体化学品溢漏大气扩散模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船运液体化学品溢漏事故上,利用Mapinfo自带的二次开发工具MapBasic对船运液体化学品溢漏大气扩散模拟系统进行开发研究,介绍了系统设计的总体结构,系统的功能模块,详细叙述了系统的建设过程,数学模型建立,数据库建立与管理,编程语言及其关键技术,系统能连续运态地模拟显示溢漏化学品大气扩散污染范围,为应急反应科学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8.
以重庆主城建成区范围内的9个环境监测点的日均监测数据为例,采用GIS技术,选取环境空气质量评价SO2监测的浓度值,将空气质量自动站每日实测的SO2浓度值进行空间模拟分析研究,反映出主城建城区SO2浓度评价值在空间地图上连续分布,可为环境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蔡乐  熊德琪  廖国样  吕刚 《交通环保》2005,26(2):5-7,27
船运液化气泄漏后会对船舶和港口造成极大危害,有必要对泄漏气体的实时扩散过程和影响范围进行准确预测和显示。由于基于粒子概念的Monte—Carlo模式能够反映气体扩散所具有的随机特性,因此文中采用Monte—Carlo模式建立能够较好模拟液化气实际扩散过程的数值模型,并应用组件技术与GIS进行嵌入式紧密集成,实现泄漏液化气扩散过程连续、直观、动态的可视化表达,为液化气船运泄漏事故应急决策提供有效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20.
A research method was presented for spatially quantifying and allocating the potential activity of a fine particle matter emission ( PM2.5 ), which originated from residential wood burning (RWB) in this study. Demographic, hypsographic, climatic and topographic data were compiled and processed within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and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put into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for describ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potential activity of residential wood burning as primary heating sour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stimation, the classifications of urban, suburban and rural were redefined to meet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is application. Also, several definitions of forest accessibility were tested for estim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potential activity of RWB was mostly determined by elevation of a location, forest accessibility, urban/non-urban position,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several demographic variables. Th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could explain approximately 86% of the variation of surveyed potential activity of RWB. The analysis results were validated by employing survey data collected mainly from a WebGIS based phone interview over the study area in central California. Based on lots free public GIS data, the model provided an easy and ideal tool for geographic researchers, environmental planners and administrators to understand where and how much PM2.5 emission from RWB was contributed to air quality. With this knowledge they could identify regions of concern, and better plan mitiga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air quality. Furthermore, it allows for future adjustment on some parameters as the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is implemented in the different regions or various eco-social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