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87年联合国通过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文件中,明确的给“可持续发展”下了这样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发展能力造成损害的发展”。这里所说的需求应包括“使用物质资料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比需求”——即消费。消费是人们生存和恢复劳动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入们劳动力的恢复又是保证生产过程得以进行的前提,因此消费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消费水平大大提高,但应清楚地看到,由于我国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仍比较落后,两个根本转变尚未完成,许多产业经…  相似文献   

2.
对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建议山东工业大学数理系环工教研室李善评●可持续发展是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经济活动不断重复进行,经济活动中的物质消耗要不断地得到补偿,而部分人类经济活动是以牺牲环境这一不可替代资源为代价实现其自身发展的.人类这一传统的生存模式.已经得到大自然的报复,人们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协调是生存的必然选择.1987年7月,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公平性、可持续性、共同性三项原则,主张:资源的公平分配,兼顾当代与后代的需求建立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增长模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她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环境与发展会议上,上升为国家间的准则:“各国拥有按其本国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其控制领土上的活动,不致损害其它国家或在各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责任”.1992年巴西会议之后.可持续发展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随后,绿色生产、绿色产业、绿色标签、绿色设计、绿色消费、绿色能源、绿色包装……,风靡全球,而这些“绿色”即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4.
浅谈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早出于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著名的布郎特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在这一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主要的三个基本特征为公平性、持续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座右铭。在经济增长最快的中国,更是随时听到这个词。“满足当代的需要,但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这就是布伦特兰委员会对“可持续发展”最简明的注解。然而可持续发展始终是一个艰难的命题——没有人不赞同,但要做得好却非常不容易。  相似文献   

6.
持续发展与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发展是新近提出的作为经济发展规划的指导原则的概念,它既适用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在我看来也就是持续发展,或至少相近.最广泛接受的持续发展的定义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WCED)提出的:"如果发展满足目前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自己需求的能力,这样的发展就是持续的"(1987).由于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不耗竭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经济发展,也就是它不是只着眼于短期效应,而是  相似文献   

7.
1、南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发大会,11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会议商讨环境与发展问题,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核心的《二十一世纪议程》,于是可持续发展成了全球关注的热点。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就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南阳盆地作为全国可持续发展五个示范区之一(农业类型),针对即将进入21世纪所面临的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不高、抗灾能力差、农业经济不合理、投人效益不…  相似文献   

8.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促进持续发展李芝喜(西南林学院)1《21世纪议程》与自然保护区管理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有各国首脑参加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体现了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思想。此后,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中国...  相似文献   

9.
一、必要性1.1加强对废旧物资的再利用,是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当今世界,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人类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为了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已被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和认同。联合国于相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周世纪议程》,提出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并要求各国根据本国情况,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部门的测算,资源的使用每减少一个单位,对环境污染可…  相似文献   

10.
赵然杭 《山东环境》2001,(2):14-14,20
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 ,而且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命脉。水利建设的发展 ,对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的生产、生活的改善提高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及土壤盐碱化等其他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亦成为我国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必须正确处理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 ,促进水利建设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长篇调查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中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并定义为“既能满足当前的需…  相似文献   

11.
1月4~5日,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首届持续发展科学讨论会召开.这座久负盛名的高校在跨世纪行动中再次先声夺人,在国内率先成立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并正式向国务院提交了《中国21世纪议程》这份宏伟蓝图.开幕式上,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甘师俊作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专题报告,指出人类社会的生存与永续发展这一时代主题赋予我们“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指出,迄今为止,国内尚无专门的研究机构和专业研究人员从跨学科角度去研究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应用方法,更对政府决策部门的综合决策缺乏支持;特别是我国目前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转型期,区域不平衡的加剧以及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可  相似文献   

12.
“持续发展”是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讨论的中心问题,它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全球变化问题一起列为当代生态和环境科学的三大前沿领域。持续发展是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评价生态环境的优化程度和一些与生态环境有关的产业建设项目都应当用持续发展的生态学观作为评估准则。  相似文献   

13.
1997年5月,原国家环保局向47个重点城市,发出了《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国务院批准的环保“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规定了要建成若干个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示范城币。通过创城活动,树立一批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环保模范城市,以此推动我国环境保护进程。这对我国城市实施对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和国际接轨、增强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环保模范城市的标志是,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环境质量良好,资源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4.
<正>新时代催生新型治理模式,其中“多元共治”则为重点探索对象之一。社会组织作为“多元共治”的重要组成,关于其如何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中发挥有效作用成为热点探讨对象。由黄晓春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21年2月出版的《当代中国治理转型与社会组织发展》一书,系统阐述社会组织功能作用、发展特征、成长条件等,既有利于读者了解社会组织特点,也能为社会组织功能探索提供深度引导,进而推动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步入正确轨道。该书共七个章节。一章详细介绍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历程,分析阐述其不同语境与政策背景下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绿色建筑的特点分析及其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联合国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与承认。对此,联合国制定了《21世纪议程》这是在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全球《21世纪议程》确定人类住区的重点方案领域为:向所有人提供适当住房;促进人类住区管理;促进可持续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促进综合提供环境基础设施:水、卫生、排水和固体废物管理;促进灾害发生地区的人类住区规划和管理;促进可持续的建筑业活动。1994年,我国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该议程提出中国人类住区持续发展的优选项目为:城市垃圾管理与无害化系统;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结排水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跨世纪民众住宅与居住环境;建筑节能;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建设;城市建筑与生命线工程的防灾灭灾综合发展。“绿色生态环境”着意于追求一个尽量符合21世纪需要的环境。在居住小区内具体化为:合宜的住宅,方便的出行及服务;安全的智能化的管理;节地节能的建筑;洁净的空气;污水资源化;垃圾减量,无害处理;噪声控制。一、我国绿色建筑的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世界的绿色浪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为发端,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为标志,人类社会进入以“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时代”.一、绿色的政府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和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等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亲自与会.这次会议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举行的讨论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筹备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会议,也是人类环境与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盛会.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提出在环境与发  相似文献   

17.
一、持续发展自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再也不能走发达国家已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必须从现在起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达到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经济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近年来人们更多的使用了“持续发展”一词,“持续发展”一词的确切定义,最早见于世界自然保护战略(IUCN,1980),其定义为:“为使发展得以持续,必须考虑社会和生态因素以及经济因素;考虑生物及非生物资源基础;以考虑替代行动的长期与短期优缺点.”在80年代,持续发展的概念,也已经从狭义概念向广义的概念变化,狭义的概念大体涉及“环境上持续发展”,即在整个时期内有最佳的资源和环境管理,例如:“环境上的持续经济发展是在整个时期内,在保持自然资源的机能和质量的条件下,寻求最大的经济发展的净效益”.现在变化到:  相似文献   

18.
清洁发展机制产生的背景 为了减缓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经过艰苦谈判,在1992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公约》依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规定附件1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前苏联、东欧等经济转型国家,在200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到1990年的水平。对于非附件1国家,即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或限排义务。  相似文献   

19.
污染减排任务的产生背景 “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0%,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规划纲要主要阐明了国家战略意图,明确了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孙凯 《世界环境》2009,(6):28-29
全球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及其相互依赖性日益明显,决策者在应对这些问题时不得不求助于科学家。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常见外交家或政治家与科学家一起。坐在谈判桌前共同探讨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之道。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政治学系的PeterM.Haas教授所发展的“认知共同体”理念(本刊2001年第4期曾刊登过于关于Haas教授成名作《拯救地中海》一书的书评)就专门研究科学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